中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除了漢族,還有55個少數民族。根據2001年5月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漢族人口為115940萬人,占總人口的91.59%。中國有10 643萬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8.4438+0%。我國少數民族人口雖占全國人口的8.41%,但其聚居區面積約占全國總面積的64%,且多分布在邊疆和西部地區,形成了大分散、小聚居、雜居的局面。由於各少數民族居住地區的自然環境、生產活動、生活方式、歷史進程、宗教信仰、風俗習慣的差異,他們的食物來源、生產、器皿、風俗習慣、飲食觀念和思想也有很大的不同,從而形成了各自的飲食文化模式。即使是同壹個民族,也因為居住地不同而存在明顯差異。自古就有“千裏不同風,百裏不同俗”的說法。中國少數民族飲食史是中國飲食史的重要組成部分。少數民族的飲食文化不僅豐富多彩,而且有自己鮮明的特點和獨特的風格。在中國燦爛的飲食文化中,他們和漢族壹樣有著自己輝煌的篇章,為中國飲食文化的繁榮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納西族有27.8萬多人,居住在滇西北的麗江納西族自治縣,其余分布在雲南的中甸、未夕、寧蒗、永勝、德欽,四川的鹽源、延邊、木裏,西藏的芒康。納西族是壹個善於接受先進文化的民族,但他們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都保留了自己的特色。納西族人喜歡喝酒、喝茶、抽樹葉,喜歡吃辣、酸、甜。壹般壹日三餐多為幹飯,包括米飯或米飯玉米混合,2~3個菜和湯。冬春季節愛吃熱氣騰騰的火鍋菜;在夏季農忙季節,大多數農民用米酒混合冷水解渴。有些地方早上吃炒面和酥油茶。城市居民的主食主要是大米和小麥粉,壹般小而精,蔬菜由郊區菜農供應。麗江的泡菜風味獨特。豆豉和鹵腐是傳統泡菜,幾乎每個家庭主婦都會腌制。麗江白醋,酸中帶甜;涼粉拌辣椒,酸辣可口,涼透了心。納西族風味美食很多,特別是火腿粑粑、納西族火鍋、雞肉涼粉、雞肉燉豆腐、酥油茶等等。“麗江粑粑”是以麗江小麥粉為主要原料,配以辣椒、火腿、蘋果、糖、豬油、蔥花,用小蘇打發酵而成。它的制作方法是:將面團用冬天的熱水和夏天的冷水混合,然後在平板石板下燒壹盆炭火加熱,將揉好的面團壓平,搟薄,塗上豬油,鋪上火腿丁等配料,烤至酥脆爽口,油而不膩。因層薄如紙,故又稱“千層餅”。鑼鍋飯也有很強的民族特色。煮飯用的鍋和鍋蓋都是黃銅做的,還有壹個把手,煮飯的時候米飯很香。麗江的銅鍋和銅火鍋在滇西很有名。還有壹種納西族的特色食品,叫琵琶肉,是用整只豬腌制的豬肥肉,和漢族的臘肉差不多,只是腌制方法不同。豬宰殺後,除毛,剖腹,去內臟,去骨頭,剜蹄子。然後把五花肉塞上鹽和準備好的調料,再用麻線把豬身縫好,縫成琵琶形狀,平放在高處晾幹。冬天腌制,肉香,能保存幾年不發黴。納西族人在現代經常喝白酒,有白酒、黃酒、發酵酒,尤其是發酵酒,曾獲中國首屆黃酒節二等獎、全國旅遊飲品質量獎。發酵酒呈琥珀色,透明,香甜,含20%酒精,15%葡萄糖,多種脂肪酸化合物,多種氨基酸和維生素,具有很好的滋補作用。酒是用大麥、小麥、高粱等糧食,特制的麗江酒曲和玉龍山下的泉水釀造而成,釀造到壹定時間才算珍品。稗草是納西族的主要食物,有著悠久的種植歷史。稗草通常被烹飪和食用。小麥烘焙更多的巴巴(蛋糕)。也常見的是把糧食磨成細糝,炒熟後做成半稀半幹的米飯,或者把糧食炒成炒面(糍粑)。炒面是主食。納西族人習慣吃炒面,喝茶。如果他們經濟條件好,吃飯前壹定要喝茶。幾種食物混著吃,比如早晚的米飯,中午的其他雜糧。但也是季節性的,和各種作物的成熟程度有關,比如6月份吃小麥,7月份吃燕麥,8月份吃玉米,10以後吃稗草。侗族主要聚居在湘、黔、桂毗鄰地區,分布在銅仁地區的黎平、榕江、從江、金平、天柱、玉屏、銅仁、江口和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萬山特區。湖南的新晃、靖州、通道、芷江侗族自治縣和廣西的三江、龍勝縣。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侗族人口為297萬。侗族的飲食文化也具有濃厚的民族色彩,保留著濃厚的民族傳統,如“侗族不離酸”、“侗族不離魚”的飲食習慣,油茶、黑糯米、“臘葉”(閉飯)等飲食方式都體現了侗族飲食文化的民族特色。
奶茶是新疆少數民族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飲品。哈薩克族、蒙古族、維吾爾族、烏茲別克族、韃靼族、柯爾克孜族等民族都很喜歡喝奶茶。他們常說,“沒有茶則氏癥。”他還說:“寧可壹日無食,不可壹日無茶。”
上一篇:中國古代文學方面的主要成就下一篇:2019山東國際旅遊交易會時間+地點+主題+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