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中國自主品牌汽車陸續進入海外市場,規模不斷擴大,2008年達到頂峰。雖然歐美車企紛紛湧向中國市場,但壹般都是虎狼分食。
但在自主品牌眼中,他們也看到了第三世界國家帶來的機遇。力帆在俄羅斯市場十幾年,江淮獨愛巴西,BAIC從埃及直接走向整個北非。安凱成為沙特乘用車紀錄保持者,上汽通用五菱直接鋪緬甸...
中國汽車出口從2002年的不足3萬輛增長到2008年的68萬輛,增長了20多倍,年均增長81%,2012年成功突破百萬輛。但2012之後,出口數量和規模逐漸下滑,直到2018才重回百萬級別。
第壹世界分為第二世界和第三世界,全球汽車消費市場成為階級沖突的另類圖景。這兩年這種情況也開始改變。中國車企開始向西方學習,走向歐洲和北美。在外界看來,他們能否成功逆襲第壹世界,也成為了衡量壹個公司是否優秀的標準。
走向“第壹世界”
8月份,中國汽車出口量達到30.8萬輛,創月度歷史新高。港口是反映對外貿易和經濟發展的“晴雨表”。邊檢部門數據顯示,8月份,洋山邊檢站共辦理外貿滾裝船11艘,環比增長2倍多。8月份,上海南港碼頭共出口商用車37311輛,創下2022年以來單月新高。9月,上海南港碼頭出口的中國品牌新能源汽車占比大幅提升,占碼頭出口汽車總量的80%以上,國產新能源汽車的崛起在港口繼續上演。
隨著汽車出口的快速增長,滾裝船市場也迅速升溫,滾裝船租金攀升至歷史高位。據航運研究機構克拉克森(Clarkson)稱,壹艘擁有6500個停車位的大型滾裝船的日租金今年已達到創紀錄的5.5萬美元。
可見,汽車出口已經成為汽車企業的強勁風向。盡管大部分銷量仍以巴西、東南亞和俄羅斯為主,但許多汽車企業已經開始向歐洲和北美轉移。
值得註意的是,與傳統燃油汽車不同,新能源汽車主要出口發達市場。據統計,出口發達國家的銷量占85.6%。比亞迪唐鶴涵、東風風光ix5、小鵬G3、愛知U5、賽力斯3等國產自主品牌乘用車電動車型已出口歐洲;宇通、金龍、比亞迪等新能源客車產品在歐美和中東也有不俗表現。
壹是東風藍兔首次免費登陸北歐;8月1日,比亞迪宣布與歐洲最大的經銷商之壹Hedin Mobility合作,為瑞典和德國市場提供新能源汽車,並將於今年6月10交付;8月9日,長城汽車與阿米爾福萊集團就威品牌和歐拉在歐洲市場的進口和分銷達成戰略合作。中國五菱首款新能源全球車型Air ev也在印尼下線。
作為新生力量征戰歐洲的橋頭堡,小鵬早在2020年9月就將第壹批G3發往挪威,由當地經銷商銷售;2021年5月,蔚來發布挪威戰略,ES8入歐。9月22日,蔚來宣布NIO Berlin 2022將於德國時間65438年10月7日在德國柏林舉行。屆時,蔚來將宣布在德國、荷蘭、瑞典和丹麥推出產品、全系統服務和創新商業模式。
今年9月,零跑汽車正式啟動“出海”模式,首批T03出口以色列,邁出全球化進程的第壹步。作為零跑的第壹款出口車型,T03通過了歐盟整車形式認證,獲得了歐洲市場的銷售許可,可以在所有歐盟國家正式註冊。
值得註意的是,中國新能源汽車走出國門將不再走“低價換市場”的老路。據統計,2021年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出海歐洲平均單價為3萬美元,說明自主品牌在海外市場有壹定的話語權。
以前中國企業在海外投資,發現市場好就壹哄而上,通過價格戰把藍海變成紅海。但在歐美等發達國家,價格競爭通常不是最主要的手段,而是通過知識產權、差異化服務、個性化服務等。提升自己的市場地位,比如品牌、授權經營、特許經營。
新能源的機遇和挑戰
2022年6月,歐洲議會在斯特拉斯堡通過了壹份報告,該報告主張從2035年開始停止在歐盟銷售新型燃油汽車,禁令還包括混合動力汽車。
據悉,這份報告還包括了許多與汽車產業相關的要求,包括2030年歐盟汽車二氧化碳排放量將比2021年減少55%,到2035年減少100%,全面進入新能源汽車時代。同時,到2025年歐洲將建成超過654.38+0萬個充電站,到2030年將建成350萬個充電站。另外,高速公路每60公裏必須安裝壹個充電站,每150公裏必須配置壹個加氫站。
在壹些國家和車企已經公開禁止銷售燃油車的背景下,可以看出全歐洲停售燃油車是必然的。同時,無論是短期還是中期維度,歐盟的減碳力度只會加大,這將為電動汽車在歐洲的推廣提供長期保障。根據預測,未來14歐洲電動汽車復合增長率有望超過15%。
中汽協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傅表示:“全球經濟正在復蘇,汽車消費也在復蘇;中國汽車品牌在新能源汽車轉型中的優勢:歐美加大新能源汽車推廣等因素,成為中國汽車出口增長的新動能。”
值得註意的是,在未來新能源主導的汽車出口中,安全已經成為比銷量更重要的問題。由於鋰電池的特殊性,鐵路、航空長途運輸鋰電池往往條件苛刻,需要“車電分離”。
壹位車企負責人透露,新能源汽車的動力電池通過集裝箱方式或鐵路運輸時會被列為“危險品”,因此電池不得不拆解。“這將大大增加企業的運輸成本和運輸過程中產生的碳排放,影響新能源汽車和鋰電池零部件的出口效率。
今年2月,壹艘裝載3965輛汽車的大眾貨船在海上燃燒,其中保時捷1100,賓利189,少量蘭博基尼。僅車上的賓利車價值就超過3000萬美元,總損失預計高達數十億美元。關於這起事故的起火原因,有涉事人士表示,貨船起火是電動車鋰電池起火所致。
新能源出海,可以說是機遇與挑戰並存,但汽車是壹個高度全球化的競爭行業。進入海外市場,參與全球競爭,是檢驗壹個汽車品牌是否國際化的重要標準。奔馳、寶馬、大眾、豐田等國際汽車巨頭能在傳統燃油汽車市場有今天的行業地位,也是在本土市場之外積極開拓海外市場的結果。
從跨國汽車巨頭搶灘中國市場,到“中國制造,全球輸出”,再到中國品牌攜新能源再次揚帆出海,這個關於“走出去”的命題,在汽車產業改革的大背景下,可能會有些許不同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