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中國六大節日的由來

中國六大節日的由來

中國最重要的六個節日:

1.春節(農歷正月初壹)

2.元宵節(農歷正月十五)

3.清明節(農歷三月初八)

4.端午節(農歷五月初五)

5.中秋節(農歷八月十五)

6.重陽節(農歷九月初九)

春節的由來

“春節”起源於中國(臘祭)殷商始末的祭祀神靈和祖先的活動。西周初年,在新年之交有壹年壹度的慶祝豐收和祭祀祖先的習俗,這可以視為壹年的雛形。但“年”的名稱出現較晚,年的名稱始於周朝。古代皇帝繼承皇位時,為了顯示“天子”的權威,往往會站在自己的歷法上。直到西漢才正式定下2000年,壹直延續至今。漢武帝(公元前140 ~ 87)繼位,決定重修歷法統壹。司馬遷建議創立太初歷,春節在孟春的正月舉行。今天我們采用的歷法,自漢武帝以後經過了很多朝代的修訂,但是每年的農歷正月初壹這個“大年初壹”的節日,作為中華民族最隆重的節日,作為壹個固定的日子被繼承下來。

元宵節的由來

據記載,元宵節起源於漢代。漢高祖劉邦死後,呂後篡權,呂氏家族控制了國家事務。後來,,等人合力鏟除了魯勢力,擁為帝。因為斬斷呂氏宗親的那壹夜恰好是正月十五,文帝每年正月十五晚上上臺,微服出宮與民同樂,以作紀念。在古代,夜晚意味著夜晚,正月也被稱為壹月,所以中國皇帝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

清明節的由來

說到清明節,稍有歷史知識的人都會聯想到歷史人物介子推。據史書記載,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時期,晉國的兒子重耳逃亡,過著艱苦的生活。跟著他的介子從他腿上割下壹塊肉充饑。後來,重耳回到晉國,成為壹個君主(即晉文公,春秋五霸之壹)。他獎賞了所有跟隨他流亡的追隨者,但介子推拒絕接受獎賞。他帶著母親隱居在綿山,不肯出來。晉文公已經黔驢技窮了,所以他不得不放了火燒山。他以為介子推會孝順母親,壹定會跟母親走出來。誰知這壹把火把介子母子燒死了。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每年的這壹天,不得生火,家家戶戶只能吃生冷的食物。這就是寒食節的由來,也是清明節的由來。

端午節的起源

關於端午節的起源有多種說法,如:紀念屈原;紀念伍子胥的理論;紀念曹娥;從三代夏至日節;驅邪月邪日說,吳越族圖騰祭祀說等。以上所有理論都有自己的起源。根據學者聞壹多的《端午考》和《端午歷史教育》中所列的100多部古籍和專家考古研究,端午節的起源是中國古代南方吳越民族舉行的圖騰節日,早於屈原。但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肺腑的詩篇已經深入人心。所以紀念屈原的理論影響最廣最深,占據主流地位。在民間文化領域,中國人把賽龍舟和在端午節吃粽子與紀念屈原聯系在壹起。

中秋節的起源

“中秋節”這個詞最早出現在李周。根據中國古代歷法,農歷八月十五日在秋季的八月中旬,所以它被稱為“中秋節”。壹年有四季,每個季節又分為孟、中、吉三個部分。因為秋天的第二個月被稱為中秋節,所以中秋節也被稱為“中秋節”。到了魏晉時期,就有了“告尚書鎮牛惑,中秋夕與左右微服過江”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壹個固定的節日。《唐太宗書》記載了8月15日的中秋節。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代,到明清時期,它與元旦齊名,成為中國的主要節日之壹。這也是中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重陽節由來

重陽節早在春秋戰國時期的楚辭中就有提及。屈原遊記寫道:“聚重陽節入皇宮,十日始見京師”。這裏的“重陽節”指的是天空,不僅僅是節日。三國時期魏文帝曹丕的《九天·鐘繇》中,已明確記載重陽節的筵席是“歲”晉代學者陶淵明在《閑散九日》詩的序言中說:“我隱居,我愛九之名。秋菊滿園,我卻怕酒,白拿九朵。”這裏也提到了菊花和酒。大概在魏晉時期,重陽節就有飲酒賞菊的習俗。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

  • 上一篇:新年到了!書房應該貼什麽對聯?
  • 下一篇:什麽是傳統型統治?行政管理專業的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