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中國現在有什麽文化?比如日本動漫文化,酒文化等等。中國有什麽?未來中國會出現哪些新文化?

中國現在有什麽文化?比如日本動漫文化,酒文化等等。中國有什麽?未來中國會出現哪些新文化?

新聞出版業作為我國文化產業的核心領域,率先發布重大改革信息。除黨報黨刊和重要出版社仍為事業單位外,社會文化類報刊和大部分出版社將轉制為企業,吸收社會資金(包括國有和民營)。在發行流通方面,新華書店將加速完成股份制改造,最終達到上市。中國的新聞出版業開始了近20年來最深刻的變革。廣播影視領域的文化體制改革也是按照“政企分開、政事分開、政企分開、產權清晰、責任明確”的原則進行的,實現了企業轉制、股份制、上市“三化”。截至目前,試點單位已按時完成預定工作,其中壹批已做好投融資試點準備。此外,65,438+065,438+0家民間機構獲得了圖書發行領域的“全國總發行權”,其中部分機構準備進入出版領域。獲得全國連鎖資質和全國總發行資質的山東田弘,實際上是壹家可以控制圖書出版總量1500的大型民營出版發行商——出版商,年經營代碼超過5億元。

影視制作領域因為政策最開放,市場準入最高,成為今年產業發展的壹大亮點。據統計,2004年中國國產電影數量將首次突破200部,遠超2003年140的紀錄。其中,國有和民營資本聯合拍攝的影片占80%,國企投資比例已降至50%以下。民營影視企業已經成為中國影視行業的壹支重要力量。

網絡信息內容產業繼續保持強勁發展勢頭,其中遊戲內容產業繼續保持近100%的復合增長率,超過手機短信增速。近年來,中國每年新增電話用戶超過9000萬。到2004年6月,電話用戶總數已超過6億,居世界第壹。

今年文化市場建設取得新進展。最引人註目的是,繼四川“西部文化產業博覽會”之後,2004年6月在深圳舉辦了首屆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這是中國首次舉辦的綜合性、國際性文化產業博覽會,由文化部、廣電總局、新聞出版總署、廣東省政府主辦,深圳市政府承辦。博覽會* * *有60多個與文化產業相關的展覽、交易、論壇和活動,700多家企業參展,匯聚了超過380億元的洽談項目。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作為中國最高規格的文化產品、文化技術、文化資本展示交易平臺,必將推動中國文化產品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目前存在的問題及分析

(壹)關於宏觀形勢:進壹步看戰略短缺。

2004年,《文化總報告藍皮書》曾分析中國文化產業宏觀形勢存在“戰略性短缺”。今年以來,壹些新披露的數字和研究進壹步讓我們意識到,這是壹個非常規的短缺,確實應該引起嚴重關註。

2004年出版的《財經藍皮書——中國經濟運行與政策報告》指出,在國民經濟持續高速增長20多年的形勢下,中國服務業發展嚴重滯後。雖然我國在191 ~ 2002年頒布了《關於加快第三產業發展的決定》,但統計數據顯示,從191看,這壹比重比同等發展水平國家的平均水平低14個百分點,就業水平也低了近20個百分點(《財經藍皮書——中國經濟運行與政策報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年,第4-4頁這種發展很難用經濟增長和結構轉型的壹般規律來解釋,確實是中國特殊制度環境下的現象。中國文化產業的戰略性短缺是在中國服務業整體發展滯後的背景下形成的。

這兩年的趨勢是文化服務業的“短板”越來越短。入世後的這幾年,中國經濟發展趨勢的新特點主要是第二產業增長較快,第三產業增速下降,文化服務業總體增長緩慢。這種情況的出現,顯然與我國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消費結構的不斷升級相矛盾。自2004年以來,關於中國當前的經濟發展戰略壹直存在重大爭論。壹派認為中國加入WTO後正在進入工業化後期,即重化工業發展階段;另壹種觀點認為,在能源短缺的我國,重化工業的發展戰略非常危險,應該走“輕”發展的道路。看來,如何以文化產業的發展參與國家經濟戰略結構的調整,促進經濟、社會、文化的全面、協調、均衡發展,仍是需要強調的壹大主題。

(2)隨著改革的深化,關鍵領域的關鍵制度創新需要突破。

這兩年文化體制改革雖然還在試點階段,但是已經起到了明顯的示範作用,解放了文化生產力,促進了文化產業的發展。但隨著改革的深入,難度逐漸加大,出現了壹些新的問題,需要進壹步的思想解放和理論突破。

文化體制改革的中心環節是通過事業單位和產業單位的區分,實施微觀體制改革,打造市場主體,構築產業發展的基礎。目前,文化產品的流通領域是開放的,這是事實。無論是圖書音像發行還是電影院線,市場主體已經多元化。影視制作領域投資活躍,競爭態勢已成。但要實現這壹改革目標,啟動書報出版、廣播電視播出機構等高端行業的產業發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正是在這個關鍵環節,深化改革需要新的思路和動力。

我們覺得新聞出版行業無論是出版集團還是報業集團,“事業單位企業化管理”的國有獨資體制能否被市場接受,還有待觀察。在廣電行業,不同產業環節的差異化準入政策正在阻礙產業發展。2004年被中國廣電部門稱為“動漫遊戲產業年”,各種民間力量參與動漫遊戲產業內容制作的熱情空前高漲。但據報道,由於民營內容制作機構和國營播出機構的機構地位不同,播出機構並沒有真正實現“制播分離”,沒有形成有序、公平、公正的市場定價機制,導致70%的國產動畫片無法在各省市縣電視臺播出,播出的動畫片往往被不合理地壓低價格,甚至被強制免費播出,造成成本無法收回,生產積極性受到抑制。

投融資體制改革中的問題具有典型性。今年以來,文化投融資體制改革受到高度重視,成為實現我國文化產業跨越式發展的關鍵環節。但在實踐中發現,如果在現有的政策框架下,傳媒經營資產仍然是分離的,作為吸收社會資本的主體,將面臨大量的關聯交易、無形資產評估等問題,難以與現行的證券市場管理規範相銜接,近年來的實踐證明也難以得到投資者的認可。如果大量這樣的企業上市融資,很可能會給資本市場帶來很大的風險。

改革的難度也來自於機構內部。這些單位由於在體制中的優越地位和壟斷權力,在多年的商業運作中形成了既得利益,因此缺乏改革的內在動力。在“雙軌制”條件下不離開體制內的優勢地位,同時盡可能在市場上獲得商業利益,將事業和行業兩個利益結合起來,往往是他們最合理的選擇。今天,這種雙軌制在文化市場上發展起來,造成了嚴重的社會不公。

中國文化產業發展有機遇期,改革也有機遇期。如果不迅速推廣,我們可能會失去最好的機會。根據中國入世承諾,中國將於2004年結束文化發行領域開放的準備期。截至10年底,有關部門已向11家民營圖書出版企業發放“全國總發行”許可證。可以預見,已經完成全國發行網絡布局的民營書業將迅速整合資源,壹批大型民營“出版-發行集團”即將出現,留給國有文化出版機構在市場上的時間不多。

今年首次發布的文化產業統計數據顯示,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發展起來的網絡文化、休閑娛樂、文化旅遊、廣告會展等新興文化產業從業人數已經超過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演藝等傳統文化產業近1倍,創造的價值已經逼近傳統產業。這些新興文化產業之所以比傳統文化產業發展得快,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制度環境不同,技術裝備水平高(如網絡文化)。可以預見,如果文化體制改革短時間內沒有重大突破,增量資本將越來越向新興文化產業集中,傳統文化產業將被邊緣化。

(三)體制改革滯後使得發展沖動無序,文化產業發展出現“泡沫”現象。

從2003年到2004年,壹個突出的現象是,中國文化產業的發展非常沖動,文化設施的公共經費規模幾乎超過改革開放以來的總和。來自行業內外、體制內外的大量資本正在湧入文化投資領域,壹股前所未有的文化投資熱潮正在興起。但相比之下,我國文化體制改革仍在醞釀之中,文化產業的資源配置機制和政府職能轉變尚未完成。這就導致了改革開放以來經濟領域多次出現的以行政推動為特征的“投資饑渴”和“經濟過熱”的景象。

比如8號文件下發後,各相關部委紛紛出臺措施發展動漫遊戲產業,各級政府紛紛跟進。截止到10,除了十幾個兒童電視頻道已經開播或準備開播外,據統計,還有幾十個類似內容的“基地”或“公園”已經開播或正在籌備中。大量的電視頻道面臨著內容不足的嚴重困境,各個園區是否有實質性的內容也是壹個問題。有人認為中國動漫遊戲產業的“泡沫”已經形成。

中國文化產業正在進入壹個以體制改革和加快發展為特征的新的發展階段。如何平衡這兩個基本方面需要註意。對於習慣用行政手段發展文化的地方政府來說,體制改革需要下大力氣研究、試點、制定方案、推動實施,短期內不易出成效。去做項目、做項目和創造形象要容易得多。通過逐步開放市場,在實踐中總結經驗,並將其提升為引導文化事業單位轉制、自發實現兼並重組的政策,費時費力。但是,行政命令“朗朗配”可以立竿見影。如果有利益動機,直接用行政力量在市場上推動產業整合,會起到發展的反向調節作用。

明年將是第十個五年計劃的最後壹年。“十壹五”規劃已經提上日程,中國文化產業面臨更大的發展機遇。如果我們不能

很好地總結經濟體制改革的經驗教訓,把發展納入改革的軌道,通過資源配置機制的重大轉變來促進健康的增長或發展,而不是讓“泡沫”趨勢在個別領域蔓延,可能會給未來的發展制造新的障礙。

中國的文化體制改革既是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也是政治體制改革的準備。處於特殊的歷史空間,承擔著特殊的歷史職能,必然充滿曲折和困難。此外,改革也是中國文化領域的壹場“自我革命”,各種利益沖突在所難免,而且隨著改革的深入越來越復雜。在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決議的指導下,我們需要堅定不移地推進文化體制改革,以適應文化產業發展高潮的形勢需要。

預測和建議

2005年文化產業的發展形勢將受到兩個基本因素的影響:壹是文化體制改革試點完成,很可能在全國鋪開;二是入世後過渡期結束,文化發行領域承諾生效,國外文化資本戰略布局。壹個文化產業的投資高潮已經到來。在投資文化產業的意願和動力上,國際大於國內,民間大於國家,地方大於中央。在文化產品和服務戰略性短缺的情況下,這將形成改革的高壓態勢。

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明年經濟工作的安排中,宏觀政策將更多依靠市場的力量,市場手段的權重將會加大。如何抓住消費結構升級的機遇,通過開放文化市場加大文化產業發展,緩解文化產品供給的戰略性短缺,將成為新壹年文化體制改革的主題。要積極利用改革示範效應和外資刺激效應的雙重作用,適應時代,加快發展步伐。

(壹)通過建立公平統壹的市場體系,擴大改革試點的示範效應,促進各種所有制市場主體的聯合、兼並和重組,大幅度提高市場集中度。

壹年多來,改革試點在壹些行業領域產生了良好的示範效應。要抓住改革總體方案制定並在全國推開的機遇,建立統壹的市場體系,擴大改革的示範效應,形成產業發展的新局面,避免不平等競爭的新局面。

我們可以看到,2004年文化部發布的《關於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文化產業的意見》表明,在文化體制改革快速推進的形勢下,文化主管部門已經註意到要為不同所有制企業創造公平、公正、透明的制度和政策環境。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是壹個很大的進步,意味著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環境的進壹步成熟,落實人民文化權利的重點正在從消費領域轉向生產和投資領域,政府的宏觀調控正在從行政手段轉向經濟手段。

在新聞出版領域,出臺類似的政策也是極為必要的。由於絕大多數出版機構整體轉制為企業的改革政策的實施,大量書報出版機構將因失去行政支持而迅速淪為名存實亡的“殼資源”。這些出版機構的出路要麽被已經占據高端出版陣地的大型國有出版集團兼並整合,要麽被控制全國發行渠道的大型民營書業兼並重組。如果政策環境合適,會有真正的超大型發行-出版集團在市場搏殺中誕生。這個時候我們需要做的就是為這個趨勢成為現實準備盡可能好的市場環境。

因此,促進和引領這壹發展趨勢的政策應及時出臺。比如,將傳統的以書號、刊號為主的行政性宏觀調控手段,適時轉化為真正的市場化經濟調控手段,推動壹批長期以來壹直在出售書號、刊號的出版機構的資源向有實力的出版或發行集團聚集。

應該說,隨著WTO過渡期的結束,國外大型傳媒集團將對中國傳媒市場進行戰略投資,吞噬優質閑置文化資源的速度將大大加快。為盡快做大做強全國文化經濟,主管部門應采取更加激進有效的市場化手段,加快國有文化單位改革,放開民營文化資本準入,促進不同所有制企業兼並重組,提高市場集中度,增強產業競爭力。

(二)把投融資體制改革作為改革的重點和產業跨越式發展的杠桿,推動新壹輪媒體資本投入。

波的形成

中國文化資本投資熱潮正在興起,文化市場將是主戰場。從國外文化資本進入中國的步驟來看,由於發行領域的逐步放開,他們已經在多個領域完成了文化產品對中國市場的占領,轉向了將我國優質文化資源與文化資本大規模整合的階段。本土民營文化資本經過幾年的實力積累,也進入了大規模擴張期。2004年,中國文化資本市場已經湧現出中信、星美傳媒等文化資本巨頭,中國文化資本市場將進入壹個動蕩的時代。

在這種情況下,投融資體制改革成為主管部門關註的焦點是合理的。目前,在集團化改革取得進展和現代企業制度基本建立的基礎上,中國的壹些試點單位已經開始了新壹輪的股份制改革,並制定了上市計劃。就行業內為數不多的國有文化傳媒集團而言,其總資產、收入水平、現金流都有能力籌集數百億資金,掀起新聞出版領域的並購狂潮。如果再加上已經占據流通領域大半江山、做好出版壹切準備的民營書業集團,以及在體制外嚴陣以待的傳統產業資本巨頭,未來文化市場合並大戰的規模將更加可觀。

因此,盡管還有很多體制和政策上的障礙,但在新的壹年裏,文化投融資體制無疑會有重大突破。在這種情況下,最合理的辦法就是解放思想。

大膽試驗,主動拆除投融資政策壁壘,實現關鍵領域關鍵制度創新,以制度優勢搶占經濟發展先機。

(三)抓住“十壹五”機遇,規範產業發展,促進區域文化產業格局的形成。

壹年多來,在壹些無序的發展沖動中,也出現了相反的趨勢。壹些地方政府開始打造區域合作發展的格局,文化產業在區域經濟各種思路和規劃中的地位引人關註。江浙滬演出市場區域合作已經運作多年,取得了很大成效。在所謂的“泛珠三角9+2”合作構想中,也包含了很多文化產業的內容。2004年6月5438-10月,有消息稱正在制定的“十壹五”規劃將對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三大城市群進行區域經濟定位,文化產業被列為環渤海城市群的主要產業發展方向。同樣在2004年6月5438+065438+10月,香港特區政府主辦了“亞洲文化合作論壇”,邀請文化部和22個省的文化部門領導與亞洲8個國家的文化部門官員共同探討本地區文化發展的國際合作前景。論壇的主題被響亮地稱為“創意亞洲”。會議強調了亞洲國家合作發展文化產業的意願,以及香港作為亞洲文化創意產業中心的地位。

可以預見,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快速發展,中國的經濟增長正在以兩種方式實現:向內陸延伸和向海外擴張。區域經濟合作的趨勢正在迅速形成,文化產業開始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以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城市群為龍頭的東部發達地區,將成為中國文化產業最重要的區域,不僅將推動中國文化走向世界,還將帶動中西部地區文化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毫無疑問,地方政府應該抓住制定“十壹五”規劃的機遇,制定文化產業發展規劃,通過參與區域文化產業,提升區域文化產業發展的競爭力。

(D)隨著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中國制造業的迅速發展,我們應在文化產業和傳統產業之間建立戰略聯系,為中國文化產業的發展拓展新的商機。

由於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工業化進程的突然加快,經濟界對發展道路產生了新的爭論。事實上,無論這場爭論的結果如何,中國成為全球制造業基地是不可避免的。唯壹的問題是如何處理。我們應該研究文化產業的發展如何與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相協調,如何與傳統產業的發展相互動,相得益彰。目前在世界範圍內興起的“文化創意產業”應該是壹個值得考慮的戰略規劃。

文化創意產業是近年來在已經進入知識經濟時代的發達國家提出的概念。其主要特點是重視發展高端現代文化產業,重視現代文化產業與傳統產業的結合,以提高傳統產業的文化附加值。文化創意產業的提出,抓住了現代文化產業的核心和本質,也調整了現代文化產業的發展方向,使其從單壹的個人消費需求導向,轉向服務於個人消費需求和生產領域的新思路。這無疑符合現階段中國經濟發展的要求。因此,在制定"十壹五"文化產業發展規劃時,我們應該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有意識地把文化產業和傳統產業更好地統籌考慮,探索出壹條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化產業發展新路。

我們正在進入壹個風險和機遇並存的新的發展階段。在這壹階段,發展形勢將發生深刻變化。城市化是否與工業化同步,公共服務是否普及完善,精神文化是否蓬勃飽滿,將成為發展的關鍵。在這個階段,經濟發展將基於社會發展,而不是我們過去理解的經濟發展。只有理解了這壹深刻變化,才能真正理解“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這壹重大課題的深刻含義,才能把促進文化產業快速發展的問題放在應有的位置上(據《文化藍皮書2005:中國文化產業發展報告》)。

  • 上一篇:水針療法簡介
  • 下一篇:古代名劍有哪些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