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中國畫的審美觀是怎樣的?

中國畫的審美觀是怎樣的?

中國畫的審美主要強調“意境”之美!畫的形狀像不像不重要,“神似”才是最重要的!

中國畫的特點

1首先,中國畫和西洋畫在材料和工具的使用上是不同的。中國畫使用的筆、墨、紙、硯、色等傳統工具材料,經過幾代勞動人民和畫家的努力,不斷改進和完善,達到了高度的和諧和完美。完全無法想象壹幅中國畫沒有柔軟而富有彈性的毛筆,濃黑而有光澤的墨汁,潔白而細膩的宣紙,淡雅而有裝飾性的礦物和植物色彩。雖然中國近代成千上萬的畫家都在絞盡腦汁不斷探索各種新材料、新工具、新技法的創新,但局部的改變也就那麽壹兩個,並不是主流。大量的考古和資料證明,傳統材料和工具的使用在中國延續了幾千年,其經久不衰的民族特色從根本上說是因為其強大的生命力。

2.中國的筆墨技法不同於西方繪畫,將中國的書法引入繪畫,追求繪畫的形式意義和個性表達。俗話說“書畫同源”,中國畫和中國的書法從壹開始就密不可分。筆墨作為中國畫的藝術表現形式,只是壹部分,不是整體,但作為中國畫的關鍵部分,在每壹筆、每壹筆都浸透著中國畫的所有特質。比如國畫的線條追求錐畫沙、漏痕、碎發、蟲蛀木的藝術效果;追求書法用筆的變化,剛勁有力,毛糙圓潤,快慢輕重,跌宕起伏;追求墨的幹、濕、濃、輕、重、焦、幹、潤的神韻;追求宣紙上筆墨、色彩的自然復雜變化和意想不到的趣味。壹幅好的國畫,無論是整體欣賞還是局部欣賞,都講究每壹條線,每壹個墨跡甚至每壹個苔點都能體現出壹個畫家的功力,會給觀者以難以言喻的感染和享受。

3.中國畫的意境追求的是詩的意境,是開放的、流動的,不受真情、光源、透視、投射的限制。它講究線界形,散點透視,以形寫意,以形寫神,思維奇妙,“似與非之間”。敢於用浪漫的方法化繁為簡,大膽提煉取舍,以小勝大,以小勝大,留白留黑,使人產生豐富的聯想,產生‘意在有意,味在可口’的耐人尋味的藝術形象。

4.中國畫有獨特的表達思想內涵的方式,畫家可以通過熟練掌握筆墨的能力,註入自己的思想感情。或喜,或怒,或贊,或發泄,通過大膽的有意味的書寫,大膽的誇張變形,都可以在筆下自然流露,直接表達內心感受,而所描繪的客觀實體則退居次要地位。比如清初的‘四僧’畫的是鳥和魚,經常用白眼望著天空,以此來表現自己的高傲氣質,隱喻對清政府的怨恨。歷代文人喜歡畫薄梅、蘭、竹、菊,寓意其清高無為。通過淡泊的筆墨,反映了當時中國封建社會文人墨客的人生觀和思想。筆墨要緊跟時代,用傳統的筆墨,寫出多彩的現代畫面,反映新時代的生活,這是時代賦予我們的責任。同樣的筆墨工具,同樣的題材,可以賦予它不同的思想內涵,如:山川表現時代風貌,竹畫表現謙和向上,梅畫表現傲氣神韻,牡丹畫表現繁華等等。

5.國畫有自己獨特的構圖技法,根據內容和題材的需要煞費苦心經營。我們在相互滲透、密度聚散、大與小、大與小、縱與橫、長與短的過程中創造風險、打破風險,在和諧中求變,在變化中求統壹。壹幅畫的定局首先要有力,也就是大勢。特別是在花鳥畫的構圖中,要註意畫、伸、回、堵、瀉等手段的恰當運用,防止花木枝平行、對稱、均等、平衡的通病。中國畫采用散點透視法,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它能把四季的花集中在同壹個畫面上,把險峰怪樹集於壹身,根據畫面需要安排布局。

6.中國畫是詩、書、畫、版畫的融合,在其他繪畫中獨樹壹幟。宋代以後,文人畫興起。當時很多畫家既是書法家又是詩人,擅長印刷。將詩詞、碑刻、篆刻引入畫面,豐富了中國畫表現的完美。詩、書、畫、印結合得天衣無縫,從而奠定了中國國畫的基本特征。

7.此外,國畫獨特的裝裱方式也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俗話說:“三分作畫,七分裝裱”,原本皺巴巴的畫框,經過裝裱後,使畫心的色彩和墨色更加鮮明突出。特別是配上古色古香的紫菱和天地之軸,使畫面熠熠生輝,成為壹件完美的藝術品,進壹步增加了其欣賞價值和收藏價值。

以上是對中國畫特點的粗淺認識。中國畫博大精深,內涵豐富,特色鮮明,經過壹代又壹代名家的不斷完善。它已經成為我們民族的驕傲和象征,它的藝術價值也是廣泛而持久的。

二,中國畫的藝術價值

1中國畫的審美價值在於美化人的生活,陶冶人的情操,豐富人的內心精神世界,滿足人的精神文化需求。經過幾千年的錘煉和總結,中國畫線條力量和神韻的抽象美,完全超越了其繪畫本身的意義,變得更有利於個人修養和風格來表達畫家的心靈。其客觀形象的“內容”已經轉化為畫家主觀心境的筆墨“形式”,給觀者以難以言喻的潛移默化的感染和獨特的美的享受。人的生活離不開物質生活,也需要精神生活和精神享受。作為壹種視覺藝術繪畫,它深深植根於中國人民和全人類的心中,中國畫有其獨特的魅力和影響力。

2.中國畫的歷史價值不容忽視。中國畫與漢字及其他姊妹藝術壹起,作為中國古代文明文化傳統的壹部分,在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研究中國歷史離不開傳統繪畫史,壹部中國繪畫史,記錄著中國歷史發展的全部痕跡。且不說青銅時代的裝飾紋樣,秦漢時期的陶俑、墓磚,唐代的雕塑、壁畫,比如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描繪京城的風俗畫,幾乎吸收了從京郊到市中心綿延數十裏的景物,各種作品、建築、人物、服飾應有盡有。其構圖之精美,內容之豐富,刻畫之精妙,世所罕見。為研究北宋的歷史發展、經濟繁榮、社會變遷、風俗人情提供了堅實的基礎,是不可多得的藝術瑰寶。另壹個例子是清代揚州八怪,他們對當時官場的腐敗和個人生活中的挫折和怨恨感到厭惡,因此形成了自己的繪畫風格。詩歌或繪畫反映了當時對社會不平等的態度,同情窮人和弱者,抨擊封建當局,對當時的社會生活進行了生動的描繪。為當今社會史研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資料。近代歷史上興起的漫畫藝術,江的《流民圖》和白石老人的畫風改革,無不滲透和記錄著社會發展的軌跡,反映著時代的心聲。

3.隨著新中國的誕生和改革開放的潮流,中國畫受到世界美術的影響,形成了百花齊放、異彩紛呈、流派眾多的局面。讓中國畫走向世界,是許多藝術家和所有關心、支持、珍惜這朵奇葩的人的共同心願。藝術界的對外交流,促進了與世界各國人民的友好交流,傳播了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讓世界認識了中國,認識了中國。

以上是我對中國畫及其藝術價值的粗淺認識。中國畫經歷了日新月異的不斷發展、選擇和變化,其形式和內容也在發展中不斷豐富。探索沒有禁區,發展沒有止境。但不可否認的是,對於中國畫的發展方向,中國畫如何走向世界,中國畫的民族傳統是完全繼承還是完全否定,都有完全不同的看法。有壹種觀點認為中國畫陷入了形式的泥潭,傳統的筆墨毫無生氣,隨之而來的是壹批反傳統、反文化、反理性的新潮作品的興起。另壹種認為中國畫很完美,從內容到形式都很驚艷。還會發展什麽?體現在作品裏就是從傳統到傳統,言必稱某派,行必信十八招十八式,筆有出處,不敢越雷池壹步。我認為這兩種觀點都是片面的、靜態的、孤立的唯心主義觀點。唯物主義觀點認為,整個人類文化是壹個動態平衡發展的有機體,是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的。中國畫走向世界是毫無疑問的,關鍵是怎麽走。世界藝術不應該是壹個統壹的模式。作為中國畫藝術,首先應該反映本民族的生活,具有鮮明的民族藝術特色。沒有國籍就沒有世界,但國籍也不是壹成不變的。沒有發展的民族是沒有未來的民族,沒有發展的民族藝術也是沒有未來的藝術。人類要發展,民族要進步,藝術要進步,這是客觀規律。

  • 上一篇:中國功夫門派多,武功是如何發明出來的。
  • 下一篇:中藥炮制——如何炮制中藥飲片(1)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