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中國的傳統音樂和傳統文化表現出壹種天人合壹的意境,含蓄而悠遠。為什麽西方音樂表現出那麽多掙紮和矛盾?

中國的傳統音樂和傳統文化表現出壹種天人合壹的意境,含蓄而悠遠。為什麽西方音樂表現出那麽多掙紮和矛盾?

由於多方面的原因,中西方音樂存在著壹些差異,從而產生了各自的音樂特點。其主要表現是中國音樂註重情感,西方音樂註重音樂的本質;中國的音樂語言略顯正式,而西方的曲式嚴謹;中國音樂的發展是壹脈相承的,而西方音樂的發展是分階段的。中國的音樂追求意境,西方音樂講究情與理的統壹...種種差異讓人覺得中西音樂是廣闊的,也正是因為這個領域如此廣闊,才需要無盡的了解和探索,才能真正理解中西音樂各具特色的具體原因。

首先,從地理角度看西方音樂的特點

中國人生活在半封閉的大陸性地理環境中,氣候溫和,自身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可以滿足人們的需求。因此,人們認為豐收離不開自然的饋贈,註重自然與人類關系的統壹。中國哲學從第壹部《易經》的“陰陽”思辨開始,到王夫之(1619-1692)的最高階段。他們都把人、自然和社會看作壹個整體。老莊還把人和自然、宇宙聯系起來。我們越接近自然,就越能感受到自然的和諧之美。這種思想無時無刻不滲透在中國的音樂中,就像古歌《山流水》壹樣,處處體現著情景交融的意境,無論是“浙派”的美與靜,還是“蜀派”的洶湧澎湃。“我們的宇宙不僅是壹個陰陽,也是壹個虛實相生的生命節奏,所以它基本上是壹個虛靈的時空結合體,壹個生動的神韻。”

西方文化的發源地希臘,是壹個開放的海洋地理環境,人們需要長期與惡劣的自然作鬥爭。因此,開放的地理環境培育了西方人探索和征服自然的科學傳統。在貝多芬的《命運》中,“驚心動魄的鬥爭場面就像壹幅巨大的壁畫,主人公的戰場壹直延伸到宇宙的邊界(羅曼·羅蘭)。”柏遼茲描述了慘烈的特洛伊戰爭,嘹亮的戰鬥號角奏出獨特的悲壯音樂,成為主人公戰死沙場時銘記的誓言。音樂烘托了這裏的情結,渲染了鬥爭場景,揭示了主題矛盾。

第二,從哲學的角度看西方音樂的特點

中國的哲學起源於道家,它以自然為事物的原理。老子說:“人練地,地練天,天練道,道練自然。”(載於《魯春秋》)。這些都體現了中國哲學思維的特點。《易傳》提出“壹陰壹陽稱道”,宋明理學提出“壹物二體”、“壹分為二,合二為壹”。他們把宇宙的演化看作是壹系列產生和轉化的過程,把天地、萬物、運動、靜止、形狀、上帝看作是既不同又相互聯系的矛盾統壹體。天人合壹的思想自然影響了中國傳統音樂的表達意義和方式。在這裏我們聽不到西方交響樂想要表現的命運對自然的影響這壹主題的對立,但是音樂和人類精神已經融進了自然。古歌《梅花三弄》中的高潔品格和《春雪》中生機勃勃的景象。壹切都如《易經》所說,“天道強,君子自強不息。”就像中國的畫家畫山水壹樣,不僅要畫他的形,更要畫他的精神和力量。

與老子同時代的希臘人畢達哥拉斯提出,西方音樂的哲學思想在於數學概念。“壹件藝術品的成功取決於很多數字,任何細節都是有意義的。”這些都對後來的西方藝術領域產生了影響。西方人獲得了數學智慧和邏輯理解力。他們對自然總是采取壹種咄咄逼人的叛逆態度,要求壹種淩駕於整個自然之上的對立,壹種命運的主題。

作為哲學思想在音樂中的體現,“西方音樂的最高意境往往是宗教的或神話的,其主題往往是人與神的沖突。”“中國音樂的最高境界往往是人與自然的默契,更常見的是世界的主題。”如果說交響樂這種西方音樂的最高形式,蘊含著進取拼搏的精神和理性思考;那麽中國的音樂就包含了壹種偉大的關於人類美的哲學思想和精神智慧。

第三,從宗教思想的角度看西方音樂的特點

中國的宗教是中國整個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中國的傳統音樂價值觀是建立在儒道兩大文化價值體系之上的。老、莊、孔的哲學美學奠定了中國傳統音樂的美學範疇。《樂記》、《無哀樂論》等文藝作品,體現了儒道兩家關於音樂的美學思想和標準,指導著中國幾千年來傳統音樂的創作實踐。“道”是老子哲學美學的最高範疇,後為莊子所發展。“主體必須在得失考量之上,才能實現“道”的關懷,獲得美與樂的自由境界”。除了老莊之外,孔子作為儒家學派的先驅,對中國傳統音樂有著深遠的影響。在他的理論影響下,中國的文化傳統與藝術和政治教育緊密結合。

如果說中國音樂的宗教觀念是建立在儒道文化基礎上的,那麽西方音樂的宗教思想則是在空間價值和主題取向的傳承上,繼承了基督教觀念並延續至今。早期西方音樂將上帝視為至高無上形象的代表。以格裏高利聖詠為代表的宗教音樂可以說是中世紀西方音樂的主體,以其獨特的藝術和人文特征發揮著特殊的社會功能。其次,在主題定位上,以《聖經》為內容的音樂創作貫穿了整個西方音樂發展史。從聖歌、清唱劇、歌劇到交響樂,從巴赫、亨德爾到斯特拉文斯基、布裏頓,宗教始終與音樂保持著密切的關系,其主題成為西方音樂家取之不盡的藝術創作源泉。他們從宗教中汲取靈感和創作激情,將宗教信仰轉化為藝術行為。

第四,用歷史的眼光看西方音樂的特點。

改革開放前,中國壹直是封閉的,但我們確實有壹個驕傲的全盛時期,唐朝。當時中國的政治、經濟、法律、文化、藝術都是輸出的。然而,中國似乎從此沈迷其中。後來清朝閉關鎖國,到了內戰,中國的音樂產業幾乎處於停滯狀態。我們知道,音樂是屬於世界的,也正是因為不斷的輸入輸出,藝術才有了無窮的魅力和新鮮感。直到五四新文化運動前後,壹批留學歐美的知識分子陸續回國,把西方的音樂理論和技法運用到中國的音樂實踐中,發展了中國的新音樂文化。

當中國沈浸在去中國的夢想中時,我們看到了歐洲藝術的歷史交流是多麽頻繁。貝多芬具有德奧民族和法蘭西民族的雙重氣質,其中不包括他獨特的吉普賽風味。肖邦20歲離開波蘭,他在巴黎度過余生,直到19年去世。許多優秀的藝術家都具有不同民族的綜合氣質,這使他們不斷創作和詮釋不同思想和風格的藝術作品,賦予前人的藝術經驗以新的生命,使西方音樂處於世界音樂的頂端。

  • 上一篇:中國最早的鎖是什麽時候的?妳為什麽發明了鎖?
  • 下一篇:中國銀行客戶經理營銷存款的意義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