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中國的特色民居有哪些,簡要說壹說

中國的特色民居有哪些,簡要說壹說

客家圍龍屋與北京的四合院、陜西的窯洞、廣西的“桿欄式”、雲南的“壹顆印”並列為中國五大特色民居建築。

圍龍屋建築始建於唐宋,盛行於明清。客家人采用中原漢族建築工藝中最先進的擡梁式與穿鬥式相結合的技藝,選擇丘陵或斜坡地段建造。在建築上以南北子午線為中軸,東西兩邊對稱,前低後高,主次分明,錯落有序,布局規整。主體結構為“壹進三廳兩廂壹圍”。圍龍屋左右兩廂俗稱橫屋,在左右橫屋盡頭,築起圍墻形的屋,把正屋包圍起來,正中壹間為“龍廳”,故名“圍龍”屋。小的圍龍屋壹般只有壹至二條圍龍,大型圍龍屋有四至六條圍龍。然而梅州的客家圍龍屋基本上都不是圓形的,是半圓形的,屋前定有壹個呈半圓的水塘,水和屋最後合成為壹個圓,這些是其他地方所沒有的。中國各地的居住建築,又稱民居。居住建築是最基本的建築類型,出現最早,分布最廣,數量最多。由於中國各地區的自然環境和人文情況不同,各地民居也顯現出多樣化的面貌。

中國漢族地區傳統民居的主流是規整式住宅,以采取中軸對稱方式布局的北京四合院為典型代表。北京四合院分前後兩院,居中的正房體制最為尊崇,是舉行家庭禮儀、接見尊貴賓客的地方,各幢房屋朝向院內,以遊廊相連接。北京四合院雖是中國封建社會宗法觀念和家庭制度在居住建築上的具體表現,但庭院方闊,尺度合宜,寧靜親切,花木井然,是十分理想的室外生活空間。華北、東北地區的民居大多是這種寬敞的庭院。

堂屋和土樓

中國南方的住宅較緊湊,多樓房,其典型的住宅是以小面積長方形天井為中心的堂屋。這種住宅外觀方正如印,且樸素簡潔,在南方各省分布很廣。

在閩南、粵北和桂北的客家人常居住大型集團住宅,其平面有圓有方,由中心部位的單層建築廳堂和周圍的四、五層樓房組成,這種建築的防禦性很強,以福建永定縣客家土樓為代表。在中國的傳統住宅中,永定的客家土樓獨具特色,有方形、圓形、八角形和橢圓形等形狀的土樓***有8000余座,規模大,造型美,既科學實用,又有特色,構成了壹個奇妙的民居世界。

福建土樓用當地的生土、砂石、木片建成單屋,繼而連成大屋,進而壘起厚重封閉的“抵禦性”的城堡式建築住宅——土樓。土樓具有堅固性、安全性、封閉性和強烈的宗族特性。樓內鑿有水井,備有糧倉,如遇戰亂、匪盜,大門壹關,自成壹體,萬壹被圍也可數月之內糧水不斷。加上冬暖夏涼、防震抗風的特點,土樓成了客家人代代相襲,繁衍生息的住宅。

少數民族居住建築

中國少數民族地區的居住建築也很多樣,如西北部新疆維吾爾族住宅多為平頂,土墻,壹至三層,外面圍有院落;藏族典型民居“碉房”則用石塊砌築外墻,內部為木結構平頂;蒙古族通常居住於可移動的蒙古包內;而西南各少數民族常依山面水建造木結構幹欄式樓房,樓下空敞,樓上住人,其中雲南傣族的竹樓最有特色。中國西南地區民居以苗族、土家族的吊腳樓最具特色。吊腳樓通常建造在斜坡上,沒有地基,以柱子支撐建築,樓分兩層或三層,最上層很矮,只放糧食不住人,樓下堆放雜物或圈養牲畜。

北方窯洞和古城民居

中國地域寬廣、民族較多,各地民居的形式、結構、裝飾藝術、色調等各具特點。在此,主要介紹壹下個性鮮明的北方窯洞和古城內的民居。

中國北方黃河中上遊地區窯洞式住宅較多,在陜西、甘肅、河南、山西等黃土地區,當地居民在天然土壁內開鑿橫洞,並常將數洞相連,在洞內加砌磚石,建造窯洞。窯洞防火,防噪音,冬暖夏涼,節省土地,經濟省工,將自然圖景和生活圖景有機結合,是因地制宜的完美建築形式,滲透著人們對黃土地的熱愛和眷戀。

此外,中國還有保存較完好的古城,這些古城內均有大量的古代民居。其中,山西平遙古城、雲南麗江古城均在1998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碉樓與2007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平遙古城是現存最為完整的明清古縣城,是中國漢民族中原地區古縣城的典型代表。迄今為止,這座城市的城墻、街道、民居、店鋪、廟宇等建築,仍然基本完好,其建築格局與風貌特色大體未動。平遙是研究中國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建築、藝術等方面歷史發展的活標本。

始建於南宋的麗江古城是融合納西民族傳統建築及外來建築特色的惟壹城鎮。麗江古城未受中原城市建築禮制的影響,城中道路網不規則,沒有森嚴的城墻。黑龍潭是古城的主要水源,潭水分為條條細流入墻繞戶,形成水網,古城內隨處可見河渠流水淙淙,河畔垂柳拂水。

  • 上一篇:中國有哪些傳統的吉祥圖案?中國的吉祥圖案體現了哪些願望
  • 下一篇:中學生國學經典誦讀名篇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