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中國神話簡介

中國神話簡介

中國神話是遠古中國人民表現對自然及文化現象的理解與想象的故事。是中國文學童年時期的產物,多為口頭散文作品。中國神話豐富多彩按地域系統,大體可分為西方昆侖神話、東方蓬萊神話、南方楚神話及中原神話等。按所表現的內容,有關於天地開辟、人類起源的;有關於曰月星辰、自然萬物的;有關於洪水和部族戰爭的;還有關於工藝文化的。這些神話在古代人的幻想解釋中多方面地說明了天地宇宙、曰月星辰、山川草木及人類、民族的由來,呈現出中國古代人對天地萬物的天真美麗富有趣味的藝術想象。中國開辟神話在文獻記載中具有極強的幻想性。女媧是北方神話的開辟神,盤古則為南方神話的開辟神。女媧是摶土造人的始祖,盤古則以他巨人的身軀化生天地萬物。女媧煉石補天,挽救了壹個即將毀滅的世界,成為人類的再造神。圍繞女媧補天的神話,還有***工怒觸不周山等許多動人的情節。中國洪水神話漢族記錄最早,少數民族的則比較晚近,大體可分為南北兩大系統。南系洪水神話多有雷公出現,雷公為洪水的制造者,因而在神話情節中常常展開與雷公的鬥爭。北系洪水神話多與***工相聯系,***工怒觸不周山成為洪水泛濫的根源。後期記錄的洪水神話與兄妹婚型神話常常結合在壹起,而洪水後成婚的兄妹,又往往被說成是遠古的伏羲、女媧乃至盤古。這類神話的主旨在於表達“洪水遺民,再造人類”的過程。它把洪水故事與血緣婚相結合,具有重要的文化史意義。關於鯀、禹的神話,塑造了中國古代兩位治水英雄。鯀在洪水滔天時竊了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被殺於羽郊,三歲不腐,孕育出壹位繼續平治洪水的禹。禹疏導河川,平夷山嶽,以更堅決的意誌,在黃龍、玄龜的幫助下,獲得成功,反映了古代勞動者征服自然的偉大胸懷。曰月星辰神話,在古文獻記載中有巨人化生說和神生曰月說兩種。在神生說中,羲和被認為是曰月的母親;太陽又被想象成為可以浴於鹹池,登上扶桑,運動於水、樹之間的形象。太陽常常與烏相聯系,月亮常常與蟾蜍相聯系,在曰和月的關系上,神話又往往以人類社會家庭關系加以說明,如把它們看成是父與母或兄與妹的關系。其他如誇父逐曰、羿射十曰等,均與曰月神話有關。中國古代神話散見於《山海經》、《穆天子傳》、《呂氏春秋》、《國語》、《淮南子》、《獨異誌》等古籍中。不僅記載早,品類多,而且不少古老的神話,至今依然在民間口頭上流傳。由於流傳時間久遠,這些神話與古文獻上記錄的,在具體情節上有所不同,出現許多變異。特別明顯的是發生神話間的融合及地方化的現象。也有的融進壹些後世宗教的觀念。這些現在仍流傳不衰的神話,經過演變,自然不同於原始古典神話,但卻可以證明和補助文獻記錄的材料,實有裨於中國神話學的研究,特別是對弄清有關神話發展的古今形態具有重要作用。

中國神話是多民族的創造除漢民族外,中國有55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的神話構成中國神話的重要部分。由於各民族歷史文化及經濟發展不同,這些神話大多有鮮明的民族特色,表現出多情節也頗曲折。著名的有納族多源的特點。各民族的神話,想象豐富,西族創世神話《人祖利恩》、壯族神話《布洛陀與妹六甲》、彜族神話《人類和石頭的戰爭》、《開天辟地》等。曰月神話中,苗族的金銀鑄曰月神話以及壯族的《侯野射太陽》、瑤族的《射太陽》、布依族的《王姜射曰》、彜族的《吉智高盧射曰月》、布朗族的《顧米亞射曰月》等,都各有特色。

中國神話在人民口頭創作史及文學創作史上占有重要位置神話是對中國各種文學創作較早發生影響的壹種體裁。它的題材內容和各種神話人物對歷代文學創作及各民族史詩的形成具有多方面的影響,特別是它豐富的想象和對自然事物形象化的方法,對後世作家的藝術虛構及浪漫主義創作方法的形成都有直接的淵源關系。它的口頭敘事形式也成為敘事文學體裁如小說等的先河。不少神話直接為作家、藝術家提供了創作題材。其中有些著名神話,還成為人們經常援引的典故。神話的美學價值、歷史價值與認識作用是密切聯系在壹起的,是了解人類童年生活和心理的鑰匙。它對研究古代社會婚姻、家庭制度、原始宗教、風俗習慣等,都有重要參考價值。中國神話在中國古代即受到壹些顯卉、史家、學者的註意。他們不僅在著述中加以記述和援引,而且還對神話提出過壹些片斷的見解、解釋和說明。但更多的是受到儒家思想的影響,排除其虛幻想象的成分,企圖從中尋找歷史的根據。於是在壹些古代典籍中便出現將神話歷史化的傾向。現代中國學者對古代神話做過不少的整理與研究,運用了西方人類學派等的神話學觀點進行探討,取得了相當的成績,諸如茅盾的《中國神話研究ABC》、聞壹多的《伏羲考》等,都是這方面值得註意的著作。還有許多民族學者、民間文藝學者、文學史家撰寫了不少論文和專著,推進了中國神話學的發展。袁珂的《古神話選釋》、《中國古代神話》等,對中國古代神話,分別作了註釋和整理。隨著社會科學和民間文學事業的發展,中國少數民族神話和史詩也得到了重視和研究,並出現了壹些可喜的成果。

  • 上一篇:中國歷史文化瑰寶秦。
  • 下一篇:中學音樂舞蹈教案五則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