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中國飲食文化的起源是什麽?

中國飲食文化的起源是什麽?

石磨的普及

從新石器時代到殷商時期,糧食的加工壹直比較原始簡單。祖先們通過研磨盤子、棒、杵臼等來加工谷物。並且很難提供大量去殼的幹凈大米。在周代,石頭的出現是谷物初級加工方法的壹次飛躍。石頭是石磨。谷物的初級加工從研磨變成了碾磨。隨著石磨的普及,周人的飲食有了很大的改善。

肉開始被加工。

與糧食加工相比,周代的肉類加工更加精致。而且作為肉類的初級加工,和後期的烹飪壹樣重要。特別是周朝皇室貴族在祭祀和宴會時享用的各種肉類的選料、切制和烹調,都是由專門的官方部門“內外”負責。周人已經充分懂得如何選擇無病無特殊臭味的健康畜禽,並在屠宰前鑒別畜禽的各個部位。吃的時候,各種菜都有固定的位置,吃也是按照壹定的程序進行的,這是由肉切出來的形狀不同決定的。

八寶的樣子

“八寶”在周代的出現,標誌著烹飪作為壹門重要藝術的形成,顯示了周人高超的技藝和飲食的科學性。以江豚為例。首先將豬洗凈去皮,用棗填滿肚子,用濕泥包好,烤幹,剝泥取出。然後把豬塗上米粉糊,炒透,切塊,備好調料,然後放入小鍋,放入大鐵鍋,文火燉三天三夜,出鍋後用醬醋調味。這道菜采用了烤、炒、燉三種烹飪方法,多達十道工序。“八寶”開創了用各種烹飪方法烹飪菜肴的先河,後世各種琳瑯滿目的菜肴都是在此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甚至菜名都是抄襲“八寶”,至今仍有“八寶餅”、“八寶面”、“八寶粥”等等。

四大菜系由此誕生。

春秋戰國時期,各民族融合,飲食文化上逐漸形成南北兩大風味。在北方,古老的齊魯飲食文化源遠流長,烹飪技術相對發達,形成了中國最早的地方風味菜肴——魯菜的雛形。

在南方,楚人統壹了東南半壁江山,占據了今天的“魚米之鄉”。“春天有箭魚,夏天有鰣魚,秋天有肥鴨,冬天有蔬菜”。壹年四季,水產、畜禽、蔬菜、蔬菜上市,為烹飪技術的發展提供了優越的物質條件。因為融合了南方很多民族的民風、民俗、飲食習慣,逐漸形成了今天的江蘇菜的雛形。

在西方,秦國占領了古巴國和蜀國,然後派李冰把水患之地改造成“天府之國”。此外,大量漢中移民的到來,結合當地的氣候、風俗和古巴蜀的傳統飲食,產生了川菜的前身,至今影響很大。

秦末派兵吞並桂林、南海、湘鄉三縣,建立南越國。漢高祖十壹年,立他為南越王。利用廣州地處東南沿海,珠江三角洲氣候溫和,物產豐富,食用動植物種類繁多,水陸交通便利的優勢,建立了嶺南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這裏的食物比較發達。現在廣東的飲食文化,其實就是趙佗把中原先進的烹飪藝術和器具引入山區,結合當地的飲食資源,做出“飛、潛、動、種”樣樣俱全的美食,流傳至今,產生了粵菜。

至此,後來被稱為“四大菜系”的魯菜(包括北京、天津等北方地區的菜系)、蘇菜(包括江浙皖的菜系)、粵菜(包括閩臺潮汕邛崍的菜系)、川菜(包括湘鄂黔滇的菜系)已經形成。

池仔漢唐

隨著中國大壹統的徹底誕生,漢武帝擁有了當時中國最完備的飲食管理體系。掌管皇帝日常事務的官員中,有與飲食活動有關的太官、堂官、道官。分別是“主飲食”、“主餅餌”、“主米選擇”。這是壹個龐大的官僚體系。皇帝和後宮的夥食費相當於漢朝2萬中層百姓的財產。

這壹時期,飲食文化在中國的傳播愈演愈烈。張騫等人不僅從西域引進了葫蘆、核桃、香菜、胡麻、胡蘿蔔、石榴等產品,還從中原向西域引進了桃、李、杏、梨、姜、茶等產品和飲食文化。今天,在前西域漢墓出土的文物中,有來自中原的木筷子。中國傳統燒烤技術之壹的鐵板烤肉,也很早就通過絲綢之路傳到了中亞和西亞,最終形成了當地人們喜食的烤肉串。

唐代的長安是當時世界文化的中心,為各民族飲食文化的交流融合提供了便利。胡漢民族傳統的飲食結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漢唐時期“吃肉喝酪”開始成為整個北方和西北地區胡漢民族共同的飲食特征。

我們今天每天吃的蔬菜大約有160種。然而,在100多種常見蔬菜中,大約壹半是中國本土的,大約壹半是從國外進口的。漢唐時期,中原通過與西北少數民族的交流,引進了許多品種的蔬菜和水果,如苜蓿、菠菜、蕓苔、葫蘆、豆類、大蒜和香菜,葡萄、杏仁、西瓜和石榴,以及胡椒和糖等香料。同時,西域的烹飪方法也傳入中原。

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漢代傳入的各種胡食逐漸在黃河流域流傳開來,受到廣大漢人的喜愛,尤其是水煮或涮羊、烤全羊。

漢唐時期也是中國傳統飲食逐漸發生變化的時期。東漢以後,胡床作為壹種坐具,由西域傳入中原,逐漸廣泛使用。因為坐在胡床上需要兩腳著地,這就改變了漢族傳統的跪姿。魏晉南北朝至隋唐家具的新變也達到了高潮。壹方面,傳統床案的高度不斷提高;另壹方面,新的高腳家具的種類增加了,椅子、桌子等。都已經開始使用了。桌椅出現後,人們圍坐在壹張桌子前吃飯是很自然的事情。

唐朝與外國飲食文化交流較多,人們的物質生活有崇尚西域的氛圍。西方國家的食物風味和服飾都很漂亮,崇洋媚外成了大趨勢。那時候在長安,有很多胡人開的酒店,有花枝招展的胡姬陪著。李白等文人經常出入這些酒店,唐詩中很多詩句都提到了這些酒店和胡姬。酒樓胡和胡記已成為唐代飲食文化的壹個重要特征。

茶在遼金。

隨著茶葉的貿易,茶食也滲透到遼金民族的日常生活中。在晉人重要的結婚儀式中,茶和食物都是正式的。所謂的茶食,不過是漢族人常吃的高級“涼具”,即油條等軟脂大、軟脂小的食物,再配上壹盤蜜餅。整個酒席結束,待前來參加婚禮的賓客都受到款待後,才會端上“建茗茶”。茶成了只有富人才能啜飲的飲料,而粗人只能喝奶酪。

忽必烈汗的涮羊肉

到了元朝,帝國的疆域空前發展,也帶來了飲食文化的廣泛發展。這期間,涮羊肉是在忽必烈的推動下誕生的;月餅已經成為中秋節不可或缺的小吃。元大都成為第壹家有歷史的烤鴨店的發源地;它出了壹道至今大家都願意品嘗的名菜——烤全羊。

然而,蒙古人的西征和元朝以各種身份或自願東來的來自波斯、中亞、阿拉伯的各族穆斯林,與當地民族融合,成為元朝的壹個新的民族——回族,並與其他穆斯林民族共同創造和發展了中國的穆斯林飲食文化。

宮廷的奢侈

明代宮廷飲食奢侈。宮中的蔬菜有滇南的雞樅、五臺山的天花羊肚、東海的海草,如石花菜、龍須菜、海帶、鹿角、紫菜等。江南的蒿筍爛筍,遼東的松子,薊北的黃花金針,中都的山藥土豆,南方的青苔,武當的黃帝筍,黃精,黑精。核桃、大棗、厚樸、曼青、蕨菜等蔬菜、幹鮮果品和土特產在北山應有盡有。

  • 上一篇:在中國汽車供應鏈峰會上,企業領導發表了這些行業改革建議。
  • 下一篇:中式復古插畫-9種常見插畫風格的分類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