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中國道教文化的淵源是什麽呢?

中國道教文化的淵源是什麽呢?

作為中國唯壹原生宗教,道教的文化淵源除“鬼神巫術崇拜、神仙方術信仰和道家黃老學說”這三大基本源頭外,還有“儒家思想、墨家思想、易學理論和陰陽學說”這四大重要文化源頭,都對它的誕生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為向大家提供權威答案,這裏摘錄中國道教首部全景式歷史傳記——《創道記》之《前言:與中國歷史血肉相連的文化國粹》壹文中的相關內容,做簡要介紹。原文刊發於百度閱讀網頁鏈接

壹、中國道教淵遠流長,與鬼神崇拜、方術信仰和黃老學說血肉相連

作為發源於中國本土的唯壹原生宗教,道教的思想淵源與中國傳統文化的諸多領域都有血肉相連的密切關系。

上古時代,人們基於人性本能的原始信仰,將日月星辰、河海山嶽和祖宗先賢視為神靈而加以祭祀,祈禱膜拜。其中,早在黃帝時期,中國古人就有了對於天帝的祭祀,其內容有“封禪告天”、“郊祀上帝”、“接萬靈於明廷”等。此後,這種由來已久的鬼神崇拜,到周朝時形成了壹個天神、地祇、人鬼構成的神靈系統和敬天法祖的信仰傳統。

與此同時,和鬼神崇拜密切聯系的巫術信仰也由來已久。古人認為,蔔筮可以決疑惑、斷吉兇;巫覡能夠溝通鬼神,轉告神旨;巫術可以為人們祈福鑲災、醫治疾病。因此,道教不僅在承襲鬼神崇拜思想後將神靈系統納入神仙體系,同時也將上古時代的巫術信仰納入了自己的神學體系。

春秋時期,北方燕齊和南方荊楚等地出現了直接承襲上古鬼神巫術崇拜,宣傳長生成仙的神仙方士,就此形成了諸子百家中的“神仙家(也稱方仙道)”。當時,他們宣揚長生成仙信仰,把黃帝和老子作為得道成仙的楷模而奉之為神仙祖師;提出了尋求仙境、仙人和不死仙藥的主張,並實踐祠竈祭神、行氣辟谷、導引吐納等修煉方術;尤其是倡導煉丹術,並把服食丹藥作為成仙途徑。

與古代西方的原子論不同,古代中國流行的是元氣論。這種學說認為,宇宙萬物由元氣或者精氣組成聚在壹起,就是有形的東西;散開來就成為了無形的東西。黃老道家首先提出了元氣和精氣這兩個概念,並對其進行了多方面的探討。另外,黃老道家繼承老子觀點,認為萬物的主宰是虛靜的道,而且正因為道是虛靜的,所以才能因順萬物,成為萬物的主宰。

戰國時期,社會競爭加劇。為了因應這種局勢,黃老道家首先提出了法、術、勢、利、力等概念,先秦學術由此擺脫了理想主義的窠臼,開始走上現實主義的道路。在此基礎上,黃老道家又提出了道生法的主張,不但解決了法律本身合法性的問題,還為道家治世開辟了道路。另外,黃老道家還提出了因天循道、守雌用雄、君逸臣勞、清靜無為、因俗簡禮、休養生息、依法治國、寬刑簡政、刑德並用等壹系列的政治主張,集中體現了中國古代社會政治學的精華。除此之外,黃老道家還提出了天下為公和用法律來約束君權的主張,在壹定程度上體現了對專制政治的反思和批判。

此外,道教除與“鬼神巫術崇拜、神仙方術信仰和道家黃老學說”這三大基本文化源頭直接相關外,還與醫家、兵家、法家、縱橫家有很深的淵源。其中縱橫家祖師鬼谷子(公元前400~320年,姓王名詡,又名王禪、王利,號玄微子。春秋戰國時期衛國朝歌、今河南省鶴壁市淇縣人。據說因其額前有四顆肉痣成鬼宿之象,所以人稱鬼谷子。)”便被道教尊奉為上古真仙。而作為與儒學和佛教壹起,在中華傳統文化中***同占據主導地位的理論學說和實踐信仰的方法,自先秦時期的“方士(方術之士,也稱法術之士。古代信仰讖緯學說,祭拜鬼神,自稱能訪仙煉丹以求長生不老的人。周朝時被賜予同名官職,兼管刑獄。)時代開始,道教在古代天文學、地球物理學、氣象學、中醫及中醫藥學、應用化學、心理學、預測學、數學等科技歷史,及武術、書畫和音樂藝術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並在當前時代也有積極的發展。

二、以下四大重要文化源頭深刻影響了道教的誕生

除“鬼神巫術崇拜、神仙方術信仰和道家黃老學說”這三大基本文化源頭外,還有“儒家思想、墨家思想、易學理論和陰陽學說”這四大重要文化源頭,都對道教的誕生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儒家思想方面

道教在吸收孔子、孟子以“忠孝仁義”為核心的三綱五常思想後,由此構成宗教道德觀的主體,並將這種倫理道德與長生成仙思想結合,以神仙的權威驅使人們奉持踐行。對此,《太平經》在提出“天地君父師”倫理體系後,又繼續發展為影響深遠的“天地君親師”世俗倫理規範,並再提出以“樂生好善”實現“太平世道”的目標。同時,董仲舒在宣揚天人感應、陰陽災異、天人合壹的宗天神學後,道教又將其與隨之而起的宣揚星象預言、經籍圖箓、呼神劾鬼的讖緯神學壹並吸收。

墨家思想方面

因為《墨子》曾經提倡尊天明鬼,並重申最高神天帝的意誌和賞善罰惡的至上權威,以借上天來推行兼愛非攻的主張;同時他還將“鬼”的範圍由“人死為鬼”擴大到“天地山川鬼神”,這也就為祭祀天地亡靈提供了依據;不僅於此,當時墨子站在小生產者立場上提倡自食其力和互助互利的觀點,也被《太平經》繼承發展;並且,墨家重視科學技術的精神,也被道教所繼承。

易學理論方面

伏羲氏、周文王推演總結的《周易》,不僅為儒家五經之首,同時也為道家三玄之壹。因此,在自古以來對《周易》所作註釋逐漸形成為壹門獨立學問(《易學》)的過程中,道教也將《易經》當做基礎經典而廣泛探討、演繹和應用。當魏伯陽(公元100~170年。東漢著黃老道家、煉丹理論家,會稽上虞、今屬浙江人,名翺,字伯陽,號雲牙子。雖然他不是道士,但因其所著《周易參同契》奠定了道教丹鼎學說的理論基礎,被奉為“萬古丹經王”,因而後世將他奉為神仙)於東漢中期借《周易》爻象論述煉丹修仙的方法,將“大易”、“黃老”、“爐火”三者參合,針對以往養生術和煉丹術作出總結並創作完成《周易參同契》後,他強調修煉丹道和天地造化是同壹個道理,正式提出了“易道”與“丹道”相通的理論依據。就此,道教在將《易經》的內容和形式吸收為宗教觀點後:以《周易》中至高無上的“天”為模型塑造了“天尊”這壹最高神靈,並將對玄學方術、符箓丹道、齋醮科儀等理論實踐貫穿於“以易解道”的發展全過程。

陰陽學說方面

其相關概念在《周易》《老子》中都有論述。陰陽是“炁”的屬性,陰陽二氣具有化生萬物的力量;而有關“金木水火土”是五種物質及屬性的五行概念,則最早可見於《尚書?洪範》中的記載。以此,鄒衍早在戰國時就將“陰陽”與“五行”結合創立了“陰陽五行學說(即陰陽家)”,借以闡釋“道家的天道”和“儒家的人道”,以給五行賦予社會屬性來說明王朝更替的原因和趨勢。在鄒衍的思想被方士吸取後,作為神仙方術的理論基礎,充滿了神秘色彩的陰陽五行又成為道教修煉法術理論的重要來源。

  • 上一篇:中國畫家有哪些著名的人物?
  • 下一篇:2019記錄的壹些美食 -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