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中外建築相差300字。

中外建築相差300字。

世俗建築在中國古代建築體系中壹直處於壓倒性地位,而宗教建築處於從屬地位。

西方古建築:寺廟和教堂,中國古代:代表王權的宮殿、陵墓和壇廟。秦阿房宮、漢未央宮、唐大明宮、明清故宮等政治倫理建築,遠超寺廟等宗教建築的宏偉。

2.中國的古建築,包括宗教建築,始終保持著理性和清醒,少有宗教狂熱和神秘。

儒家崇尚理性的精神,塑造了中國人趨於安靜、安詳、矜持、內斂的民族性格和心理氣質,表現為建築強烈的世俗性和世俗性。別說宮殿、住宅等世俗建築,就連寺廟等宗教建築也鮮有不知所措、神秘莫測的時候。

中國的寺廟建築,從整體布局到細節處理,處處可見世俗精神。四合院是中國建築的精髓,它原本是壹種典型的住宅體系。但佛教傳入中國後,成為寺廟建築的主要形式。佛教寺廟的布局壹般是庭院式的,主體建築由南向北壹字排開,兩側是附殿。正殿和附殿各形成壹個四合院體系,正殿采用屋頂或歇山頂。

而且佛寺往往四周都是參天古樹,寺外綠意盎然,青山綠水,看起來就是壹個風景絕佳的民間小院,處處體現著中國人享受生活的現實情懷,缺少西方宗教建築所追求的神秘狂熱精神。

哥特族的

12至15世紀歐洲中世紀的藝術風格通常被稱為“哥特式”風格。“哥特”是斯堪的納維亞壹個野蠻遊牧部落的名字。意大利著名畫家拉斐爾最早使用“哥特式”壹詞來批判文藝復興之前中歐和北歐的建築風格,即他把“哥特式”壹詞作為“野蠻”的同義詞。

哥特式教堂的建築特色:

首先,它在體積和高度上都創下了新紀錄。從教堂中央大廳的高度看,德國科隆的中央大廳高達48米;德國烏爾姆的教堂,從教堂鐘樓的高度算起,有161米高。

其次,身體向上的動力很強。不管墻和塔分的越來越細,裝飾越來越多,越來越精致,頂上還有尖尖的尖頂。不僅所有的券都很鋒利,局部和細部建築的上端也很鋒利,整個教堂處處充滿向上的氣勢,營造出壹種“非人”的境界,給人壹種神秘感。

科隆大教堂位於萊茵河畔,始建於1248年,竣工於1880年,歷時630多年。到目前為止,設計的教堂圖紙有上千張,這在建造教堂的歷史上是前所未有的。科隆大教堂是哥特式建築,長144米,寬61。它是德國最大的教堂,也是歐洲乃至世界上最著名、最宏偉的大教堂之壹。它已經成為科隆市的象征。科隆大教堂建在萊茵河畔的壹座小山上,從上到下分為五層。正面兩座尖塔161米高,猶如兩把巨劍直插藍天,蔚為壯觀。中央禮堂的穹頂有43米高。四面墻上的窗戶是鑲嵌著彩色玻璃的《聖經》中的故事圖案。教堂內外有大量以聖母瑪利亞和耶穌的故事為主題的石雕浮雕,做工精美,人像逼真,極為珍貴。每天晚上,四周的聚光燈都很亮,光束射向教堂,使教堂更加宏偉、神奇和迷人。

中國人心中沒有上帝,就沒有必要建造西方中世紀那樣高聳的尖塔。沒有與神的對話,就不需要營造上升的氛圍,神秘的光影變化。所以哥特式建築的尖頂高聳入雲,教堂的搖曳生姿,在中國的土地上從來沒有出現過。中國的宗教建築缺乏壹種狂熱的從現實土地到宗教王國的向上拉力。

3.西方崇拜上帝的意識創造了永恒的概念。使用大理石、磚等建築材料,中國缺乏永恒的概念,使用木結構。

建築是為崇高的神而建的,守得越久,人們就越能敬仰和崇拜神。西方遺留下來的著名教堂、寺廟等古典建築,基本都是用石頭建成的。由於中國傳統文化與宗教的分離,中國人缺乏永恒的概念。在建築上,形成了不求原始之恒久的文化觀念,這也是中國的木質建築體系千百年來經久不衰的原因之壹。豐富的親木情節,在各個朝代的建築中都得到了清晰的表現,從明清著名的秦阿房宮、漢未央宮、唐大明宮、故宮,到默默無聞的尋常百姓家,從劉禹錫的陋室、秋風毀的杜甫草堂,到歐陽修的醉翁亭、紅樓夢大觀。無壹例外都是土木工程搭建的世界。土木工程建造的建築容易腐爛起火,保護維護難度大,所以在歷史的長河中消失的建築不在少數。即便如此,人們還是對木框架體系情有獨鐘。

第三,突出儀式精神層面

  • 上一篇:2014年中考復習之對聯專題
  • 下一篇:▎於小冬我畫了30年的西藏。

    《我與西藏的淵源》

    我畫西藏已經37年了。在西藏的日子是我最難忘的人生經歷,西藏是我最重要的繪畫題材。

    在我的大學時代,我對遙遠的地方充滿幻想。我喜歡讀傑克·倫敦和海明威的書,向往他們的傳奇經歷。1983陳丹青《藏族群畫》展覽出版,對我觸動很大。我被高原上的藏族人的形象,高原上的藏族文化,高原上的自然所吸引,才知道原來還有這麽神奇的地方,這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