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8年以來,中秋節壹直是國家法定假日。國家高度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該節日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壹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農歷八月十五是傳統的中秋節。這是秋天的中間,所以它被稱為中秋節。在中國的農歷中,壹年分為四季,每個季節又分為孟、中、吉三個部分,所以中秋節也叫中秋節。8月15日的月亮比其他月份的滿月更圓更亮,因此也被稱為“月夜”和“八月節”。在這壹夜,人們仰望天上如玉的明月,自然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借此機會寄托對家鄉親人的思念。因此,中秋節也被稱為“團圓節”。
我國古代就有“秋暮暮月”的習俗。晚上的月亮是為了祭拜月神。在周代,每逢中秋之夜,都要舉行迎寒祭月的活動。擺壹個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必須切成蓮花形狀。月下,把月亮雕像對著月亮的方向,紅燭高燃。全家輪流拜月,然後主婦切團圓月餅。提前把人裁掉算算全家的人數,家裏的和外地的,都算在壹起,不能多裁或少裁,大小要壹樣。
相傳古代齊國的醜女無鹽。她年輕時,對拜月教非常虔誠。長大後,她以優越的品德入宮,卻得不到寵愛。八月十五見月,天子在月光下見到她,覺得她美麗出眾。後來,他立她為皇後,中秋節拜月由此而來。在月亮中間,嫦娥因其美麗而聞名,所以少女拜月希望自己“像嫦娥壹樣,容顏如明月”。
在唐朝,中秋節賞月和玩月是相當流行的。在北宋時期。8月15日晚上,全城的人,無論貧富老少,都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向拜月表達他們的願望,祈求月神的保佑。在南宋,人們互贈月餅,這意味著團圓。在壹些地方有活動,如舞草龍和建造寶塔。自明清以來,中秋節的習俗變得更加流行。很多地方形成了燒香、栽中秋樹、點塔燈、放天燈、走月、舞龍等特殊習俗。
如今,在月亮下玩耍的習俗遠沒有舊時代盛行。不過,宴飲賞月還是很受歡迎的。人們在求月中飲酒,以慶祝更好的生活,或祝願遠方的親人健康快樂,與家人共度美好時光。
中秋節的習俗和形式很多,但都寄托著人們對生活的無限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這壹段編輯中秋節的起源
“中秋節”這個詞最早出現在李周。根據中國古代歷法,農歷八月十五日在秋季的八月中旬,所以它被稱為“中秋節”。壹年有四季,每個季節又分為孟、中、吉三個部分。在三秋,第二個月被稱為中秋節,所以中秋節也被稱為“中秋節”。到了魏晉,就有了“告尚書鎮牛惑,中秋夕與左右微服過江”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壹個固定的節日。《唐太宗書》記載了8月15日的中秋節。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代,到明清時期,它與元旦齊名,成為中國的主要節日之壹。這也是中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古人賦予了月亮許多傳說,從月亮上的癩蛤蟆到玉兔,從吳剛到嫦娥奔月,豐富的想象力為月宮世界描繪了壹幅色彩斑斕的美麗景象。從漢代到唐代,詩人和詩人都歌頌月亮及其事件,8月15日的滿月成了表達情感的絕佳時刻。北宋唐太宗年間,官方正式將8月15日定為中秋節,本意是在三秋中部,屆時全民都會慶祝。中秋之夜,明月當空,光輝灑滿大地。人們把滿月視為團圓的象征,8月15日是家人團聚的日子。因此,中秋節也被稱為“團圓節”。
中秋節成為壹年中重要的節日,與科舉有著非常微妙的關系。在我國封建社會,歷來是統治者非常重視的大事。而三年壹次的秋季比賽剛剛定於八月舉行。當風景和激情結合在壹起,人們就會把高三考試的人當成月月中得桂冠的人。每逢中秋節,都要隆重慶祝,這已成為全社會的重要習俗。世代相傳,中秋節逐漸成為中國四大節日之壹(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
編輯這個中秋傳說
嫦娥奔月
相傳古代有壹年天上有十個太陽,使大地冒煙,海洋幹涸,普通人無法再活下去。
這件事驚動了壹個叫後羿的英雄,他爬上昆侖山頂,拉開弓,壹口氣射下了九個多余的太陽。
後羿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受到人民的尊敬和愛戴。很多仁人誌士來這裏求學當老師。奸詐狡猾的孟鵬也混了進來。
不久,後羿娶了壹位美麗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除了打獵,後羿所有的時間都和妻子在壹起,人們羨慕這對美麗恩愛的夫婦。
壹天,後羿去昆侖山訪友,求道。他碰巧遇到路過的王太後,向她要了壹包仙丹。據說吃了這種藥可以瞬間升天成仙。
但後羿舍不得離開妻子,只好暫時把長生不老藥交給嫦娥。嫦娥把藥藏在梳妝臺的百寶箱裏,卻被孟鵬看到了。
三天後,後羿帶領隨從外出打獵,別有用心的孟鵬裝病留下。
後羿帶領眾人離開後不久,孟鵬手持寶劍闖入裏屋後院,威脅嫦娥交出仙丹。
嫦娥知道她不是孟鵬的對手。危機時刻,她當機立斷,轉身打開百寶箱,取出仙丹,壹口吞下。
嫦娥吞下藥,立即飄離地面,沖出窗外,飛向天空。因為嫦娥牽掛著丈夫,她飛到了最近的月亮上,變成了仙女。
晚上,後羿回到家,侍女們哭著訴說白天發生的事情。後羿又驚又怒,拔劍要殺小人。孟鵬已經逃走了。我氣得後羿捶胸大叫。悲痛欲絕的後羿仰望夜空,呼喚愛妻的名字。這時,他驚奇地發現,今天的月亮特別皎潔明亮,有壹個搖曳的身影酷似嫦娥。
後羿急忙派人來到嫦娥最喜歡的後花園,擺上香案,擺上她最喜歡的吃蜜鮮果,在月宮遙祭緬懷嫦娥。
聽到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後,人們在月亮下支起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好運和平安。從那時起,中秋節拜月的習俗就在民間流傳開來。
這個嫦娥奔月的故事,用明朗的姿態和絢爛的色彩贊美和歌頌嫦娥。對比古代文獻中關於嫦娥的記載,可以看出人們對嫦娥奔月的故事做了大量的加工和修飾,使嫦娥的形象如月亮壹般美麗,符合人們對美的追求。與近代廣為流傳的嫦娥奔月女神相反,中國所有古文字叢書《靈仙》記載了“嫦娥變蛤蟆”的故事:“嫦娥娶了妻子,偷了太後的長生不老藥,帶到了月亮上。會去,占領黃泉。智說:“嵇,妳回妳姐姐那裏去,妳壹個人往西走。”。‘天昏地暗的時候,妳不會驚訝,也不會害怕,但以後妳會繁榮昌盛。’嫦娥為了蟾蜍,把自己托付給了月亮。“嫦娥變成癩蛤蟆後,整天被罰在月宮裏,過著孤獨悲慘的生活。李商隱曾在壹首詩中感嘆嫦娥:“嫦娥應悔偷仙丹,夜不能寐。"
舞鋼砍桂
擡頭看明月,可以看到有壹些黑影。在我國,據說這是吳剛伐桂。到了唐代,演繹出了吳剛伐桂的神話。據說月月中旬,月桂樹高達500英尺。這棵桂樹不僅高大,還有神奇的自愈功能。有個叫吳名崗的西河人,原來是個樵夫。他癡迷於童話,但他拒絕壹直專心學習。於是天帝大怒,留在月宮,命他砍倒月宮裏的桂花樹,說:“妳把桂花樹砍倒了,就得到了童話。”但吳剛每砍壹斧,樹傷口馬上就好了。日復壹日,吳剛砍桂的願望依然沒有實現。所以吳剛常年在月宮砍桂樹,但是砍不下來,就壹直砍。
於菟道窯
相傳三位仙人化作三個可憐的老人,向狐貍、猴子、兔子乞討食物。狐貍和猴子都有食物可以幫助,但是兔子卻無能為力。後來,兔子說:“妳可以吃我的肉!”他跳進火裏把自己烤熟了。仙女大為感動,把兔子送到月宮,變成了玉兔。陪伴嫦娥,作為她下凡的靈丹妙藥。
玉兔進月宮
傳說很久以前,有壹對兔子,修行千年,成了神仙。他們有四個可愛的女兒,都是純白乖巧的。
壹天,玉皇大帝把雄兔召喚到天宮。他依依不舍地離開了妻兒,穿過雲霧去了天宮。正當它來到南天門時,看到太白金星帶領天兵天將和嫦娥壹起走開,兔仙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事,就問附近壹個守護天門的神。兔仙聽說她的遭遇後,覺得嫦娥無辜受害,很同情她。但我的力量是微薄的,我能做些什麽來幫助?想到嫦娥壹個人在月宮裏是多麽的孤獨和悲傷。要是有人作伴就好了,突然她想起了四個女兒,於是她立刻飛回家。
兔仙把嫦娥的事告訴了母兔,說要送個孩子來陪嫦娥。母兔雖然深深同情嫦娥,卻舍不得自己的寶貝女兒,相當於割掉了她心裏的肉!幾個女兒舍不得離開父母,都是淚流滿面。公兔認真地說:“如果我壹個人被關起來,妳會陪我嗎?”嫦娥是為了救百姓才被綁起來的。我們能不同情她嗎?孩子,我們不能只想到自己!"
孩子們理解父親的心,表示願意去。雄兔和雌兔笑得眼裏含著淚水。他們決定讓他們最小的女兒離開。
小玉兔告別父母姐妹,去了月宮和嫦娥壹起生活!
玄宗漫遊了月宮
在唐朝,最具傳奇色彩的是夜宮傳說。相傳,唐玄宗和沈以及洪都道士都在中秋節賞月。玄宗突然想去參觀月宮,於是石天去了。壹出發,他們三個就去了青雲,在月宮轉悠,但月宮戒備森嚴,無法進入,只能從外面俯瞰長安的皇城。這時,他們突然聽到了仙女般的聲音,美麗而美妙,動人!唐玄宗對旋律壹向熟悉,所以把它背在心裏。這恰恰是“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何聞!”以後,玄宗在月宮回憶仙娥的音樂和唱腔,自己作曲編舞。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彩羽”。
世界各地的月餅傳說
月餅象征著團圓,是中秋節和祭拜土地神的必備祭品。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是從元末流傳下來的。
元朝末年,漢人打算起來反抗蒙古人的統治,但是卻無法傳遞消息。後來劉伯溫想出了壹個計劃,到處造謠,說有壹場冬季瘟疫流行,除非中秋節家家戶戶都買月餅吃,否則是可以避免的。人們買了月餅回家,發現裏面藏著壹張紙條,上面寫著:“中秋之夜殺韃子,迎叛軍!”“那麽多人反抗統治者,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就這樣留下來了。
無錫人通常在中秋節早上吃紅燒玫瑰糖芋頭,據說與此有關。相傳蒙古滅宋後,民族壓迫很深,漢人壹直想反抗。有壹年,大家約好中秋之夜壹起動手。為了厭倦勝利,人們要吃紅燒芋頭,這象征著“韃靼人”的頭掉在地上。這就是現在中秋節吃糖芋頭的由來。
這個傳說在潮汕發生了變化:當時元朝統治者規定,每壹個新潮家庭都要住壹個蒙古兵,得到漢人的支持,監視漢人的行動,只允許三家使用壹把菜刀。老百姓對此深惡痛絕,於是趁著中秋節吃月餅的機會,把聘書塞進了月餅的餡裏。潮州人以芋頭與“虎頭”諧音,又形似人頭,所以每逢中秋,便以芋頭祭祖,代代相傳,至今猶存。
廣東各地都有中秋節吃芋頭的習俗,據說是為了紀念元末韃子被殺的歷史故事。中秋節殺了韃靼人後,把他們的頭祭給月亮,後來換成了芋頭。直到現在,廣東人剝芋頭時,還叫“剝鬼皮”。
編輯這個中秋節習俗
中秋節祭月是中國壹個非常古老的習俗。據歷史記載,早在周朝,古代皇帝就有在春分祭祀太陽,在夏季至日祭祀大地,在秋分祭祀月亮,在冬季至日祭祀蒼天的習俗。其禮拜場所稱為日壇、地壇、月壇、天壇。它位於四個方向:東南和西北。北京的月壇是明清兩代皇帝祭月的地方。《禮記》載:“天子在春而陽,秋在夕。朝者,月之夕也。”這裏的月夕指的是晚上給月亮獻祭。這種習俗不僅為朝廷和上層貴族所奉行,而且隨著社會的發展逐漸影響到民眾。
中秋節宴會習俗
在古代,漢族人的中秋宴會習俗是宮廷中最高雅的。比如吃螃蟹,在明朝的宮廷裏很流行。用香蒲蒸過螃蟹後,大家圍坐在壹起品嘗,配上酒和醋。吃完後喝蘇葉湯並用它洗手。宴會桌區擺滿了鮮花、石榴等時尚的東西,上演著中秋神話劇。清宮裏,某院向東擺了個屏風,屏風兩邊放了雞冠花、黃豆工藝、芋頭、花生、蘿蔔、鮮藕。屏幕前有壹張方桌,上面放著壹個特大號的月餅,四周是蛋糕和水果。中秋節後,月餅按皇家人口數切成若幹塊,每人象征性品嘗,稱為“吃團圓餅”。清宮月餅之大,不可想象。例如,末代皇帝溥儀送給內政大臣應劭的月餅“直徑約兩英尺,重約二十磅”。
文人賞月
賞月習俗來源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松的享樂。民間中秋活動始於魏晉,但並未成為壹種習慣。在唐代,在中秋節賞月和玩月是相當流行的,許多詩人在他們的傑作中寫下了關於月亮的詩。到了宋代,形成了以賞月活動為中心的中秋節,並正式定為中秋節。與唐人不同的是,宋人賞月更多的是因為感受到物傷,常常以陰晴圓缺比喻人間事。即使是中秋之夜,皎潔的明月也掩蓋不了宋人的憂傷。但對宋人來說,中秋節還有另壹種形式,那就是世俗的歡樂的節日:“中秋前,各店賣新酒,妳家飾亭臺,百姓爭酒樓玩月,千裏聽歌,戲壹直到天明”(《東京之夢·中國》)。宋朝的中秋節是壹個不眠之夜。夜市通宵營業,玩月亮的遊客絡繹不絕。
民間拜月
明清以後,由於時代的關系,社會生活中的現實功利因素突出,日本和中國的世俗年味濃郁。以“賞月”為中心的抒情化、神話化的文人傳統減弱,功利性的崇拜、祈禱和世俗的感情、願望構成了普通民眾中秋習俗的主要形式。因此,“民俗拜月”成了人們對團圓、娛樂、幸福的向往;按月送愛。
月光馬
明清時期,月神的形象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從早期單純的以嫦娥為主要形象的道教月宮,轉變為月光菩薩和玉兔的世俗形象。在此期間,人們奉獻了畫有月光菩薩的月光紙,也叫“月光馬”。夫差·鄧沖的《燕京時光》(1996)。記載:“月色騎馬,以紙為之,繪於太陰星君,如菩薩像,繪於月宮,兔以藥。人站起來持杵,藻玲瓏金碧輝煌,在市場上賣得多。年長的七八尺,矮的兩三尺,頂上有兩旗,紅的,綠的,筐的,黃的,都是獻給月亮的。燒香行禮,千塊元寶燒。”
兔頭泥人
男妓起源於明末。阿明紀琨(生於1636年左右)在《考亭遺稿》中寫道:“京中中秋多以泥兔為形,扮作人,為小兒所拜。”到了清朝,男妓的功能已經從祭月變成了兒童中秋玩具。制作越來越精美,有的裝扮成身穿鎧甲長袍的武將,有的背上打著紙旗或傘,或坐或站。坐,有麒麟,虎豹等等。還有扮成兔頭的商販,或剃頭師傅,或縫鞋,賣餛飩,賣茶湯。
“每到中秋節,城裏聰明的人就用黃土做壹個蛤蟆兔子像來賣,叫男妓。”舊社會,東四牌樓壹帶常有男妓的攤子,賣男妓過中秋。此外,南植店和香燭也有出售。這個男妓,經過民間藝人的大膽創作,已經個性化了。那是壹只兔子的頭,拿著壹個玉杵。後來有人把男妓塑造成頭戴金盔、盔甲閃亮的武士,有的是獅子、大象等騎獸,有的是孔雀、仙鶴等騎鳥。尤其是男妓騎虎難下,是壹件很奇怪的事情,但卻是民間藝人的大膽創造。還有壹種男妓,肘關節和下頜骨可以活動,俗稱“巴大嘴”,比較討喜。雖然它是拜月提供的,但對孩子們來說,它確實是壹個奇妙的玩具。
幾十年前的北京街頭,年過六旬的老北京還能記得。7月15日之後,男妓的攤子擺了出來。到處都是男妓攤,有大有小,有高有低,熱鬧非凡。
玩燈籠
中秋節有許多遊戲活動,首先是玩燈籠。中秋節是中國三大元宵節之壹,所以我們應該在節日裏玩燈籠。當然,中秋節沒有元宵節這樣的大型燈會,玩燈籠主要是家庭和孩子之間的事。
早在北宋時期,在《武林舊事》中就記載了中秋節是壹種習俗,有“放壹盞小紅燈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動。中秋節打燈籠大多集中在南方。比如前面提到的佛山秋祭,有各種各樣的彩燈:芝麻燈、蛋殼燈、刨花燈、稻草燈、魚鱗燈、谷殼燈、瓜子燈、鳥獸花木燈,令人嘆為觀止。
在廣州、香港等地,中秋之夜會舉行中秋活動,樹會豎起來,意味著燈會高高豎起。孩子們在父母的幫助下,用竹紙做成兔子燈籠、楊桃燈籠或方形燈籠,橫掛在短桿上,再豎在高桿上。它們科技含量高,色彩鮮艷,為中秋節增添了另壹道風景。孩子們經常互相比賽,看誰站得高,高得多,燈光最精致。此外,還有天燈,即孔明燈籠,由紙制成,綁成大型燈。燈下點上蠟燭,熱氣升騰,讓燈光在空中飛舞,引得人們歡笑追逐。此外,還有孩子們提著各式各樣的燈籠在月亮的下遊欣賞。
在廣西南寧,除了用紙和竹子綁成的各種燈籠供孩子們玩耍外,還有簡單的套燈、南瓜燈和橘子燈。所謂柚子燈,就是把柚子挖空做成簡單的圖案,套上繩子,在裏面點上蠟燭,光線優雅。南瓜燈和橘子燈也是去掉果肉做成的。雖然簡單,但是制作容易,很受歡迎。壹些孩子還把油燈籠放入池水中玩遊戲。
廣西有壹種樸素的秋燈,用六根竹條紮成燈,貼上白紗紙,插上蠟燭。掛在祭月臺上供祭月,或供小孩玩耍。
現在,在廣西和廣東的許多地區,元宵節被安排在中秋之夜,用電燈照明的大型現代燈籠被制作出來,各種塑料制成的新燈籠被用於孩子們玩耍,但舊燈籠的簡單性卻不見了。
此外,燒瓦燈(或燒花塔、燒瓦塔、燒扇塔)的遊戲在南方廣為流傳,在江西、廣東、廣西等地都有流傳。如《中國民族風俗誌》卷五:“江西中秋之夜,孩子們通常在野外撿瓦片,堆成有洞的圓塔。黃昏時,在明月下的柴火塔中焚燒。瓦片壹燒紅,再往火上倒煤油,頓時田野紅彤彤,亮如白晝。直到深夜,沒人看的時候,它才開始倒利息,這就是著名的燒瓦燈。”廣東潮州的燒瓦塔,也是用磚瓦砌成的空心塔,裏面填滿樹枝,燒成灰。同時還燒煙堆,也就是拜月結束後燒的成堆的草和柴火。廣西邊境地區的燒迷塔與此類活動類似,但民間傳說是為了紀念清代著名抗法戰士劉永福的英勇戰鬥,將逃入塔內的鬼(法國侵略者)燒死,頗有愛國之情。福建晉江還有壹個“燒塔男孩”活動。
傳說這壹習俗與反抗元兵的義舉有關。元朝建立後,漢人受到血腥統治,於是漢人進行了不屈的抵抗,各地開會過中秋節,在寶塔的頂樓上點燃了小號。類似於山頂平臺的大火,雖然這種反抗被鎮壓了,但是燒寶塔的習俗還是保留了下來。這個傳說類似於中秋節吃月餅的傳說。
舞龍
舞龍是香港中秋節最傳統的習俗。從每年農歷八月十四日晚上開始,銅鑼灣大坑地區連續三晚舉行盛大的舞龍活動。這條火龍有70多米長,用珍珠草紮成32節龍身,裏面充滿了長壽香。盛會之夜,這壹帶的大街小巷,壹條條蜿蜒起伏的火龍在燈光和龍鼓音樂下歡快起舞,熱鬧非凡。
關於香港中秋舞火龍的起源還有壹個傳說:很久以前,大坑區臺風襲擊後,出現了壹條蟒蛇,到處作惡。村民們到處尋找,終於把它殺死了。沒想到,第二天蟒蛇就不見了。幾天後,坑裏爆發了瘟疫。這時,村裏的長輩突然得到菩薩的壹個夢,說只要在中秋節跳火龍,就能趕走瘟疫。巧合的是,它確實起作用了。從此,舞龍流傳至今。
不管這個傳說有多迷信,中國是龍的故鄉,太行中秋至今已有100多年,值得珍惜。現在大坑區的火龍舞龍活動都挺大的,有總教練,教練,總指揮和指揮,保安隊等等。三萬多人輪流舞龍。
拜月壹些少數民族的祭月習俗。
祭祀月亮和拜月的習俗在少數民族中也很流行。在中秋節的晚上,雲南傣族人民流行“拜月”的習俗。根據戴的傳說,月亮是皇帝的第三個兒子變的。簡言是壹個勇敢堅強的年輕人。他帶領傣族人民打敗了敵人,贏得了傣族人民的愛戴。後來他不幸去世後,變成了月亮,升到了天上,繼續發出柔和的月光,給黑暗中的傣族人民帶來了光明。在中秋節,年輕人壹大早就帶著火藥槍到山上去射火雀和野雞,獵取節日野味。姑娘媳婦們忙著在湖泊池塘裏抓魚。他們都在忙著準備節日晚餐。老太太忙著炒糯米飯,煮大小不壹的食物。在四張桌子的每個角上,各放壹個糯米圓餅,每個餅裏插壹炷冷香。月亮壹升到山林上空,冷香就會被點燃,全家人就開始“拜月”了。然後,向空中放壹把火藥槍,以示對英雄巖尖的尊重。最後,壹家人高高興興地圍坐在小方桌旁,品美食,笑賞月,其樂融融。
鄂倫春族祭祀月亮時在空地上放壹盆清水,然後跪在盆前向月亮鞠躬;土族人在盆中盛滿清水,將月亮的倒影放入盆中。然後,人們不停地用鵝卵石砸盆中的月亮,俗稱“砸月”。
桂西壯族的“祭月問神”活動更為典型。每年在夏歷的八月中旬,有些是在中秋之夜。人們在村子盡頭的露天裏搭起壹個祭壇,用來供奉祭品和香爐。在桌子的右側,壹根壹尺左右高的樹枝或竹枝象征著群落樹,也是月神下凡的梯子。這裏保存著古老的月亮神話因素。整個活動分為:邀請月神下凡,由壹至兩名女性作為月神代言人;上帝和人類互相歌唱;露娜占蔔算命;歌者唱壹首咒文歌,送月神回天,有四個階段。
蒙古語《追月》。在中秋節的晚上,蒙古人喜歡玩“追月”的遊戲。人們騎著馬,在銀色的月光下馳騁在草原上。他們策馬向西疾馳,月亮從東方升起,在西方落下。執著的蒙古騎手,直到月亮下山,“追月”還不止這些。
藏族“尋月”西藏部分地區藏族同胞慶祝中秋節的習俗是“尋月”。那天晚上,青年男女和娃娃們,沿著河邊,跟著倒映在水中的明月,把周圍池塘裏的月影都照了壹遍,然後回家吃月餅。
赫哲族人“拜月”。在中國東北的赫哲族聚居地,中秋節期間,人們采摘葡萄並向月亮獻祭。相傳是為了紀念壹個聰明勤勞的赫哲族媳婦。她受不了婆婆的虐待,跑到河邊向月亮求助。終於跑到月球上了。
德昂族“串月亮”。雲南瀘西德昂族青年男女,中秋明月高照,山色阻隔,不時傳來悠揚動聽的葫蘆絲,青年男女壹起“串月”,傾吐心聲。有的還通過“串月”定下婚約,送檳榔、送茶。
阿西人“跳上月亮”。阿希人慶祝中秋節的傳統習俗是“跳上月亮”。在中秋節的晚上,人們從各個村莊聚集在山村的空地上。穿紗布的姑娘跳了起來,大三弦的小夥子也跳了起來。然而,特別具有煽動性的是青年男女表達愛意的二重唱,仿佛月亮被李感動了。
中秋之夜,苗族人沐浴著月光,吹奏著悠揚的蘆笙,與苗族人共舞。在“月亮節”活動中,年輕人像月亮和清水壹樣互相尋找合適的人,互相告白,心靈純潔明亮,百年好合。
高山族“賞月”居住在臺灣省省山區的高山族同胞,在中秋月高、光輝灑滿大地的時候,身著民族服裝,圍坐載歌載舞,飲酒賞月,天倫之樂。
編輯於2008年9月23日
TA的回答對妳有幫助嗎?
能幫到妳是知道答案最幸福的事!
樂於助人,喜歡TA。
無幫助,看其他回答。
龍達情商正能量高級情感咨詢師已經回答了6843個問題。
中秋節100000字急
現場直播
老師的回答太專業了~
中秋節100000字急
我的疑惑解決了,謝謝老師。
咨詢後好多了。
很準,感恩。
感謝老師指出。
咨詢後感覺好多了~
老師耐心地回答問題。
終於找到解決辦法了。
老師很準。
主播老師人很好。
推薦大家去看。
謝謝妳解決了我的問題。
非常感謝您,老師。
抑郁了怎麽辦?
答案真好
挺專業的。
我強烈建議妳去看壹看。
老師的回答真好
查看所有19答案
雲寶鋪的銀飾,驚喜滿滿,禮物滿滿。
值得壹看的中秋儀式推薦信息。
雲寶鋪銀飾享無盡驚喜,滿贈、滿郵、免費刻字、免費保修保養。
北京JD.COM世紀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天貓電器城-如何選擇相機,好數碼商品數量低至9.9!
值得壹看的相機推薦信息。
如何選購相機,去貓電器城,雲集大牌,挑選數碼商品!品類齊全,性價比超高,省錢省心!
杭州阿裏媽媽軟件服務有限公司。
三點意見
熱心網友贊
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與春節、端午節、清明節並稱為中國漢族的四大傳統節日。據史書記載,古代帝王有壹個春天祭太陽,秋天祭月亮的祭祀節日,是農歷八月十五,時間正好與三秋的壹半重合,故名“中秋節”。因為這個節日是在秋天和八月,所以又叫“秋節”、“八月節”、“八月會”。還有祈求團圓的信仰及相關的節日活動,所以也叫“團圓節”、“女兒節”。因為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著月亮,所以又俗稱月亮節、月亮節、月亮節、月亮節、月亮節。
查看所有3條評論。
看完之後,下面更有意思——
送什麽中秋禮物_十大中秋禮物
中秋禮物給全場買,滿了就減。壹元就要妳命,任性買,省錢省時。什麽好品質好東西當中秋禮物送,立馬折疊起來搶購!
廣告2020-09-30
中秋快樂史上最重要最重要最重要最好的作文100000字。
今天是中秋節。中午,我們壹家人壹起吃了團圓飯。晚飯後,媽媽拿出壹盒月餅給我們吃。突然妹妹說:“光吃月餅不好玩。不如我們互相問壹些問題,答對的人可以得到壹小塊月餅。”“嗯,這個主意不錯!”哥哥聽後連忙鼓掌,“我同意!”我覺得這真是壹個好提議,所以我加入了。遊戲已經開始了,參與的成員是我,我的哥哥和我的妹妹。首先我姐給了我壹個問題。姐姐給了我壹個“腦筋急轉彎”。問題是:什麽東西幹凈的時候是黑色的,臟的時候是白色的?這個問題難不倒我,答案是“黑板”。因為黑板本身是黑色的,我們經常用白色粉筆在上面寫字畫畫。寫完黑板不是很臟嗎?我答對了,得到了第壹個月餅。我很開心!第二個問題是我哥提的。問題是:小花在家最像誰?聽到這個問題後,我想:人普遍長得更像父母。於是我說:“他長得最像他爸媽!”我想我是對的。我正準備吃第二塊月餅。我哥大聲說了兩個字:“不行!”當我聽到這兩個字的時候,我懷疑我弟弟是不是搞錯了。就在這時姐姐說:“小華在家,鏡子裏的他最像他了!””聽到這個回答,我恍然大悟,是啊,每個人看起來都最像鏡子裏的自己!我妹妹答對了第二題,所以她也得到了壹個月餅。輪到我提問了。我的問題是這樣的:盤子裏有6個饅頭,給了6個孩子每人1,但最後盤子裏還有1。”為什麽?"當我的哥哥和姐姐聽到這些時,他們都問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