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中西方餐桌禮儀

中西方餐桌禮儀

中國餐桌上的禮儀歸結以下幾點:

入座的禮儀。先請客人入座上席,在請長者入座客人旁依次入座。入座時要從椅子左邊進入,入座後不要動筷子,更不要弄出什麽響聲來,也不要起身走動。如果有什麽事要向主人打招呼。

進餐時。先請客人、長者動筷子。夾菜時每次少壹些,離自己遠的菜就少吃壹些,吃飯時不要出聲音,喝湯時也不要出聲響。喝湯用湯匙壹小口壹小口地喝,不宜把碗端到嘴邊喝,湯太熱時涼了以後再喝,不要壹邊吹壹邊喝。有的人吃飯喜歡咀嚼食物,特別是使勁咀嚼脆食物發出很清晰的聲音來,這種做法是不合禮儀要求的。特別是和眾人壹起進餐時,就要盡量防止出現這種現象。

進餐時不要打嗝,也不要出現其他聲音。如果出現打噴嚏、腸鳴等不由自主的聲響時,就要說壹聲“真不好意思”、“對不起”、“請原諒”之類的話以示歉意。

如果要給客人或長輩布菜,最好用公筷,也可以把離客人或長輩遠的菜肴送到他們跟前。按我們中華民族的習慣,菜是壹個壹個往上端的。如果同桌有領導、老人、客人的話,每當上來壹個新菜時就請他們先動筷子,或著輪流請他們先動筷子,以表示對他們的重視。

吃到魚頭、魚刺、骨頭等物時將它放到自己的碟子裏或放在事先準備好的紙上。

要適時地抽空和左右的人聊幾句風趣的話以調和氣氛。不要光著頭吃飯不管別人,也不要狼吞虎咽地大吃壹頓,更不要貪杯。

最好不要在餐桌上剔牙。如果要剔牙時,就要用餐巾或手擋住自己的嘴巴。

要明確此次進餐的主要任務。要明確以談生意為主,還是以聯絡感情為主,或是以吃飯為主。如果是前者,在安排座位時就要註意把主要談判人的座位相互靠近。如果是後者,只需要註意壹下常識性的禮節就行了,把重點放在欣賞菜肴上。

最後離席時,必須向主人表示感謝,或者就此時邀請主人以後到自己家做客以示回敬。

西方餐桌禮儀起源於法國梅羅文加王朝,當時因著拜占庭文化啟發,制定了壹系列細致的禮儀。

到了羅馬帝國的查裏曼大帝時,禮儀更為復雜,甚至專制。皇帝必須坐最高的椅子,每當樂聲響起,王公貴族必須將菜肴傳到皇帝手中。

在十七世紀以前,傳統習慣是戴著帽子用餐。在帝制時代,餐桌禮儀顯得繁瑣、嚴苛,不同民族有不壹樣的用餐習慣。高盧人坐著用餐;羅馬人臥著進食;法國人從小學習把雙手放在桌上;英國人在不進食時要把雙手放在大腿上。

歐洲的餐桌禮儀由騎士精神演變而來。在十二世紀,意大利文化流入法國,餐桌禮儀和菜單用語均變得更為優雅精致,教導禮儀的著作亦紛紛面世。

時至今日,餐桌禮儀還在歐洲國家繼續傳留下去。若妳前往朋友家做客,須穿上得體的衣服,送上合宜的禮物,處處表現優雅的言談舉止。

餐具擺放的位置主要是為方便用餐,由外而內取用。用過的餐具切忌放回桌上,通常侍應會收起用過的餐具。

紅酒杯:喝酒時應拿著杯腳,而非杯身,避免手溫破壞酒的味道;

水杯:喝飲品前最好先抹嘴,以免在杯上留下油漬;

白酒杯;

甜品匙;

甜品叉;

面包碟;

牛油刀;

魚叉;

大叉(主菜叉);

餐巾:大餐巾可對摺成三角形放在膝蓋上,抹嘴時,宜用餐巾角落的位置;離開座位時,可把餐巾摺好放在椅上或桌上;用餐後,應把餐巾摺好,放在餐盤的右邊;

大刀(主菜刀);

魚刀;

湯匙:喝湯時忌發出聲音。喝湯後,湯匙不應放在碗中,應把湯匙拿起放在湯碟上。

入坐禮儀

如果是以主人的身分舉辦宴會,則男女主人應該分別坐在長餐桌的中間、面對面而坐。身為主人的妳要逐壹邀請所有賓客入坐,而關於邀請入坐的順序方面,第壹位安排入坐的應該是貴賓的女伴,位置在男主人的右手邊,貴賓則坐在女主人的右手邊。

如果沒有特別的主客之分,除非有長輩在場,必須禮讓他們,否則女士們可以大方地先行入坐,壹個有禮貌的紳士也應該等女生坐定之後,再行入坐。

外出用餐時,免不了會隨身攜帶包包,這時候應該將包包放在背部與椅背間,而不是隨便放在餐桌上或地上。坐定之後要維持端正坐姿,但也不必僵硬到像個木頭人,並且註意與餐桌保持適當的距離。

遇到需要中途離席時,跟同桌的人招呼壹聲是絕對必要的,而男士也應該起身表示禮貌,甚至如離開的是隔座的長輩或女士,還必須幫忙拖拉座位。

用餐完畢之後,必須等男女主人離席後,其他的人才能開始離座。

  • 上一篇:中國古代管理思想是什麽?
  • 下一篇: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本)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