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臨平鎮的臨平商業

臨平鎮的臨平商業

臨平位於杭州市東北20公裏處,上塘河和下塘河在此交匯。元末以前是杭州水路最大的碼頭,是壹座有上千年歷史的古鎮。據當代考古,漢代臨平有磚窯,唐代以產鹽聞名,甘元健(758-761)是“浙江十監”之壹。

北宋端公元年(988),臨平鎮設為“仁和四鎮”之壹。天璽(1017)初年,在臨平設置官酒倉,是“臨時交換人貨”。(《嘉靖仁和縣誌》(卷1)南宋紹興年間,朝廷在詹俊設行,享用臨平鎮酒窖。“商賈商人比以前多了十倍,交易所也比不上別的郡。”

元明時期,臨平湖逐漸淤塞,“莒州滿鹵,化為桑麻壹帶”,成為省內著名的絲、棉、麻、油菜籽等商品集散地。"海寧、仁和、上塘絲綢在臨平的交易量最大."(《成化杭州府誌》)

明代臨平設置稅局和河泊,征收營業稅。永樂十年,橫塘臨平稅局(5142錠)課票2至990條,臨平河公園(4812錠)稅票3至380條(萬歷杭州府誌),可見當時生意興隆。然而,京杭大運河改道下塘後,臨平鎮作為宋元時期的重鎮,被迅速繁榮的塘棲鎮所取代。

清代臨平繅絲業鼎盛,幾乎家家都有絲車。繅絲又細又白,第二根就成了棉花。到雍正時(1723—1735),臨平(北新觀致)的光絲機不下二三百臺。乾隆年間詩人翟浩的《臨平雜詠》有壹個現實的觀點:“兩槳迎客多販。”(《無余糧》卷壹)道光十三年(1833)以後,資本主義經濟萌芽,徽州、杭州、大甲等地實際上進行絲綢交易,設立作坊,開法會。方永隆南貨店、廣興當、李恒芳、盛遠油坊等實力相對較強、從業人員較多的店陸續開業。除了四個鄉鎮的農民,來萍萍賣土司的人遠至海寧西部、桐鄉、德清等縣,在那裏賣到滬、閩、贛、杭。

“光緒甲午戰爭後,工廠的建立,商會的建立,絲綢的改良,使鄉氣上升。”(杭州郡手稿(卷13)光緒三十四年(1908),修建蘇杭鐵路杭州至長安段,在臨平設站。民國以後,杭塘公路穿過臨平鎮,成為陸路交通的樞紐。城南店鋪數量大增,商賈往來頗為熱鬧。現代工業始於民國初年。1924年,吉星電廠開業,生意興隆。這個鎮上有200多家大大小小的公司。

抗日戰爭爆發時,臨平被日軍飛機轟炸,損失慘重。日軍在占領期間,破壞了臨平上塘河南岸的石脊,拆除了永康橋的石階,修建了它的軍營。市場冷清,巷弄荒涼,經濟蕭條,形勢每況愈下,唯有米市繁榮。其貨源,水是從廣德、泗安運來的安徽大米;江西大米由鐵路陸運,日流量千余石(每石150斤)。其銷售大部分運往杭州,部分在當地供應。米店數量從3家增加到12家。

早在抗日戰爭爆發前,日本商人掠奪我經濟資源的勢力就已經滲透到臨平,臨平鄉有相當壹部分是戰前受上海日商仁和洋行委托購買的。它們通過大運河運到上海,然後轉運到日本。臨平失陷後,日本商人引進高產纏繞麻品種,廣泛種植,產量逐年增加。身為糧麻商的漢奸區長陳農孫(同時也是臨平維護會會長)作為代理人負責此事,並在杭州設立吉田洋行,在臨平設立日華麻業公司,統壹低價收購,還設立日通公司負責陸路運輸,李記公司負責水路運輸,不準走私,否則嚴懲不貸。於是,麻布的織造停止了,麻布線壹條接壹條地倒閉了。據統計,占領期間,臨平每年損失絲綢16000噸,生姜25000噸,亞麻4170噸,亞麻、甘蔗不算在內。(杭州郡誌稿(卷11)。

抗戰勝利後,為清理商業,民國三十五年(1946)辦理工商登記,臨平鎮共有24個行業,360個商戶。其中絲綢布業13,南北貨業26,廣貨業10。酒醬行業22家,中藥行業9家,蔬菜大米行業13家,茶葉店33家,攝影行業3家,酒店5家,豬肉行業22家,香煙17家,洗染行業6家,糕點行業26家,羊肉行業12家,炒貨行業16家。(《杭州縣誌稿》)

從8月1955開始,杭州縣以臨平為試點,首先在百貨、新藥、文具、造紙三個行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1956達到高潮。2月21日,全鎮44個行業453家公司386家家具生產企業要求裝修。次日召開千人大會,當眾宣布28家企業直接轉制,51家企業公私合營,137家企業代購,154家合作商店,21家合作小組,62家企業停業,完成了臨平鎮私營企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臨平自古以來就遠離“鄉足”,東起子胥村,南至翁家埠、喬司,西至小林、星橋,北至五杭、博祿,綿延20余裏至方圓。購買主要商品和銷售大宗農副產品時,農民都聚集在臨平。臨平的商業中心東至桂芳橋,西至西茂橋,北至庚申橋。清朝鹹豐末年,太平天國戰爭對臨平商業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街坊縮至上塘河以北,西至嚴光寺,東至湄潭堰,廟龍以北,水車河以南,外圍壹片荒涼。清光緒二年(1876),永康橋重建後,商鋪和房屋略向西延伸。民國初年,杭塘公路建成,隨後是中山橋和西洋橋。上塘河以南有發電廠、天主教堂、耶穌教堂等建築,城鎮面貌略有變化。民國時期,臨平的商業店鋪大多集中在上塘河以北,以陡峭的入口為中心,包括東街的桂芳橋和西街的中山橋,舊稱“尚潔”。北街從陡峭的入口到庚申橋和北廟橋壹帶有很多店鋪。

臨平自古物產豐富,仁和吳贊《武林年譜》雲:“杭州東園人種菜,四時賣,都遠至臨平長安。”(《東城雜記》)臨平的商業老字號,在清末民國時期盛極壹時。聚樂園、翟恒泰、百年匯昌等壹批百年老店和知名老字號早已成為臨平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聚樂園菜館

原名“天然旅館”,原址在臨平東街,清光緒初年開業。創始人周永順是安徽省績溪縣林溪鄉湖裏村人。自從失業到臨平後,他在同鄉惠邦的支持下開了這家店。民國六年(1917)原店被燒,故移至陡門重開。為了避免使用“燒”的聲音,後來改名為“聚樂園”,店面朝南,主屋二樓二層。

聚樂園餐廳經營正宗的“徽派”菜肴,其菜肴的特點是色澤鮮紅,油重。每天供應的菜肴有數百種,其中著名的有:紅燒劃水、糊鱔絲和三蝦豆腐。紅燒肉中最著名的劃水原料草魚,已經提前幾天放養在上塘河的竹籠中,隨水蕩漾,以緩解魚腥味和土腥味。草魚現殺現燒,肉質細嫩,色澤金紅,口感韌糯,香氣四溢,令人食欲大增。它的面條包括蝦面、蝦仁炒鱔、三鮮面、琵琶串等50多個品種。

民國時期,每當早春山裏賞梅花,上海、杭州的遊客就經常在這裏吃喝。著名作家郁達夫先生曾經光顧過這家店,他在名篇《臨平登高》中有所記載。

1955,65438+2月私營企業轉型期間,9家菜館在鬥門口聚源原址聯合開辦“公私合營和平食堂”,並於1963更名為“臨平飯店”。1975搬到北街15。1985 10月,恢復為“聚樂園餐廳”。

永隆南北倉庫

原名“方永龍”,創建於清道光十三年(1833)四月。臨平東街282號,原店面三層三層,木結構,門板朝南。後因重火,民國二十三年(1934),立面改為壘砌磚墻、石倉墻門。做生意有路子,貨真價實,所以生意很紅火。光緒初年,曾在杭州湖墅、杭州平遙開設了方龍源、方瑞龍分店。直到光緒的主人方汝庭改名為“永隆”。永隆經營南北貨、幹果、茶葉、臘肉、自制糕點。主要產品有方雲片(又稱豆芳片、全桃片)、白麻片、雲餅、酥糖、寸金糖、酥糖、核桃酥、花椒桃片。最著名的方永隆雲餅,特點是每尺三百塊,薄如紙,甜如蜜,可折可卷,可點燃可燃燒。創始人是王維三大師。方永龍的雲餅質量很好,讓永龍名聲大噪。1956公私合營,店號不變。1958,退回臨平供銷社;1963劃歸國營商業,更名為“國營臨平第二煙酒糖商店”。

帝恒泰觀江苑

地址在臨平鎮北街。清鹹豐十年(1860),彭家埠設至臨平鎮,園址初設陡門。車間位於北街,有四個零售點:翟恒泰、Xi恒泰、南恒泰和北恒泰。光緒十六年(1890),釀造黃酒和醬油。民國四年(1915),翟恒泰開始制作醬及其醬制品。翟恒泰憑借雄厚的經濟實力、過硬的產品質量、良好的經營和較高的信譽,發展成為臨平地區最大的醬園。解放前夕,它擁有5.2億枚古幣的資產。翟恒泰主要生產經營黃酒、醬油、米醋、醬菜,其釀造的醬油(泰油)、玫瑰醋、雙插瓜(二瓜)、地方黃酒聞名遐邇。泰國的油是最重要的,其出產的當地黃酒是從流入木橋浜的臨平山水源頭釀制而成,保證了醇香可口的口感,也受到百姓的歡迎。

1956公私合營,零售部門,劃入臨平供銷社。1965更名為“地方國營臨平酒廠”。1983年更名為“杭州臨平酒廠”,1997年破產。

百年會昌

創建於清朝嘉慶五年(1800)。清道光年間,會昌蜜餞被道光選為貢品。從此,會昌名聲大振,生意越做越大。清末已成為清朝內廷(內務府)的“指定供應商”。匯昌兼營批發零售,擁有蠟燭、蜜餞、茶葉、藕粉四個車間。除了賣蠟燭,會昌還經營蜜餞、茶葉、炒貨、南北水果、海鮮等200多種商品。傳統產品有:青梅、白梅、糖藕、話梅、糖佛手、甜橄欖、蜜香、紅綠絲、酥糖、水蜜桃糕、松子糖、寸金糖、藕粉、雞蛋、龍鳳蠟燭等。抗戰勝利後,會昌資本18000元,職工近百人,倉房94間,發展成為食品行業最大的壹家,民國三十四年註冊資本1945元。

匯昌在近百年余杭現代商業史上創造了多個第壹——民國時期匯昌第壹個在店鋪裏使用熒光燈;它是第壹個在商店裏使用玻璃櫃臺展示商品的;會昌也是第壹家生產密封玻璃瓶蜜餞青梅的廠家。

1920s期間,會昌股東陸先生與著名金石大師吳昌碩及其兒子吳東邁先生成為朋友。吳昌碩先生多次到會昌南北貨棧品嘗蜜餞、糕點等會昌特色食品。2003年,杭州百年匯昌食品有限公司重新成立。2006年,“百年會昌”18商標獲得國家商標局核準。2009年,“百年會昌”被杭州市政府命名為首批“杭州老字號”。2010被浙江省政府命名為“浙江老字號”。“百年會昌”傳承的糖色制作技藝申報“杭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東方客棧

原名東湖客棧,位於臨平鎮西街(現臨平賓館舊址)。民國四年開業(1915),三開間,二層兩廂,28間。後來改名為東方賓館。65438年至0956年,臨平鎮4家民營酒店合並成立“公私合營東湖賓館”。總部還是在西街,臨平火車站旁邊有分店,然後在東街和北街也有分店。1979年,因縣政府招待所需要,總部遷至火車站分局,並進行擴建。東湖賓館更名為“車站賓館”,後更名為“紅樓賓館”,現仍在原址經營。

惠長順紙品店

成立於民國二十七年(1938),業主為張,資本4988萬元,師傅三人,徒弟十人。店面在臨平鎮北街,是雙店面。另外,前面橫巷有三個紙倉。這家商店主要經營帳簿和紙張,也經營文具。前店後坊也是它的特點。它賣的各種賬本,從木刻水印、切割、集成、裝訂,都是手工操作。由於其均衡的調味,打印出來的賬頁線條清晰,沒有深淺不壹的顏色;水印,正反面,左右“鼻子”合攏劃出壹條線;書的外觀整潔美觀,書中沒有書頁。因為質量高,所以口碑傳播廣,銷量很大。不僅暢銷臨平鎮,還暢銷海寧、桐鄉等周邊地區,同時批發供應給零售店。1956民營轉型:印刷生產劃歸臨平印刷廠;零售在商業體系中被歸類為百貨。

  • 上一篇:中小型超市如何經營管理
  • 下一篇:烏鎮旅遊作文烏鎮遊記作文800字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