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丹麥最著名的是什麽?

丹麥最著名的是什麽?

以下為丹麥著名建築:

美人魚銅像

美人魚(Den Lille havfrue, 英文名叫: The Little Mermaid)位於哥本哈根市中心東北部的長堤海濱。它是壹座世界聞名的美人魚銅像。遠望這個人身魚尾的美人魚,她恬靜嫻雅地坐在壹塊巨大的花崗石上,近觀她神情憂郁,若有所思。銅像高約1.5米,基石直徑約1.8米。是丹麥雕刻家愛德華.埃利克森根據安徒生童話《海的女兒》鑄塑的。這座銅像是由嘉士伯啤酒公司的創始人卡爾.雅可布森出資建造的。美人魚銅像從1913年在長堤海濱落成至今,已有80多年歷史。她吸引了無數的遊客。人們流傳著這種說法:不看美人魚,不算到過哥本哈根。美人魚銅像已成為哥本哈根的標誌。但美人魚也曾先後在1964年和1984年遭受過被“砍頭”或“斷臂”的破壞。1998年2月再次被“砍頭”,不久又被找回。丹麥人稱,美人魚遭到砍頭或斷臂,多為惡作劇者所為,其主要動機是尋求刺激,引起媒體註意。丹麥人以美人魚為自豪,制作了水晶美人魚和美人魚銅像等紀念品。它如今已經成了哥本哈根的標誌性建築。

 

 

安徒生銅像

安徒生於1805年出生在丹麥奧斯丹,壹生寫過《美人魚》、《賣火柴的女孩》、《醜小鴨》等150篇不朽童話故事,為世界上千萬兒童編織了美麗的童年。這尊以銅打造、約3米高的安徒生塑像,座落在人潮熙攘的大街旁,每天都有不少遊客經過他身邊,認識他的會擡起頭瞻仰大師的面容,或者把手按在他的膝蓋頭拍照留念。這位把童話作為獻給全世界兒童最好禮物的大師,自己始終不曾有過孩子,他幾度情場失意,甚至被人傳說同性戀。他在15歲那年來到哥本哈根,曾經因失戀在運河邊的小房子住過,晚年時相當消沈,70歲時因肝癌在朋友鄉間的屋子去世。如今他的塑像,左手拿拐杖,右手握著壹本書,還以食指隔開書頁,頭部朝左微微擡高,仰望著“夢的工廠”蒂沃裏遊園,臉上有壹種“時不我予”的錯愕神情。

 

 

阿美琳堡宮(Amalienborg Castle)

位於哥本哈根市區東部的厄勒海峽之濱,是王室的主要宮殿。丹麥女王伉儷每年多半時光在這裏度過。宮殿由最著名的建築師尼古拉·伊格維德設計,並要為國王塑制壹座騎馬銅像。經過緊張施工,四座宮殿在1754年至1760年間相繼建成。根據設計,這四座宮殿的前面形成了壹個八邊形廣場。1768年,請法國雕塑家薩利制作的菲特烈五世騎馬銅像被安放在廣場中央。當時,寶隆洋行還用對華貿易賺取的錢款,為銅像修建了圍欄。後來,這四座宮殿曾幾易其主,但壹直由貴族居住著。1794年,克裏斯欽堡宮被大火焚毀,王室決定移駕阿美琳堡四宮殿。自那以後,此處壹直是王室所在地。現在,每當女王瑪格麗特二世身在王宮時,其所在的建築物上便會升起丹麥國旗。在

阿美琳堡王宮廣場東西軸線的西端是“大理石教堂”。建造這座大教堂的初衷是為了紀念奧爾登堡皇族統治丹麥300周年(1479-1749),然而,這項工程1749年奠基後,因資金不足,拖至壹百多年後的1894年才得以竣工。每天,丹麥國家的皇家衛隊都會在這裏中午時分進行換崗儀式,形成了這裏壹道獨特的風景線。

 

 

議會大廈又稱克裏斯欽堡宮(Christiansborg Slot)

最早建於1773-1775年間。當時的克裏斯欽六世國王為了享樂,將舊王宮(哥本哈根宮)夷為平地,在此基礎上建造了壹座顯赫、華麗、舒適的新宮。由於此宮是克裏斯欽六世國王的寢宮,故名克裏斯欽堡宮。克裏斯欽堡宮具有歐洲十八世紀洛可可式的建築風格,其特點是纖巧繁瑣,白灰色調。宮內內部的天花板裝飾非常豪華,房間采用大理石或者木制地板。墻上掛著厚厚的掛毯或者油畫。所有的房間都裝飾著水晶吊燈、鏡子、法國家具和各種藝術品。宮堡的後院修建了壹所王家馴馬場,馬場兩邊蓋有兩排具有中世紀建築特色的邊房。馬場出口處的左右兩邊還建起兩座洛可可式的穹形石亭。石亭兩側建有樓房,與馴馬場的邊房相連。兩座石亭之間為車馬道,道端和壹座大理石橋相接。自1849年起,克裏斯欽堡宮開始用作國會場所。現在的克裏斯欽堡宮是丹麥議會所在地,因此也稱為議會大廈。此處,首相辦公室、女王接受晉見用的大廳、丹麥最高法院都設在宮內,丹麥政府各部大臣在此也設有壹間辦公室。現在克裏斯欽堡中壹部分是丹麥皇家迎賓室。顧名思義,丹麥皇家迎賓室是丹麥的皇族成員用來進行接待活動用的。在這些房間中,女王接見各國駐丹麥大使、在新年時接受皇家新年致詞並在此會見來訪的重要外國領導人。皇家迎賓室的裝修非常豪華講究,裏面收藏了許多珍貴的藝術品,其中包括許多20世紀初世界上著名的藝術家的作品。皇家迎賓室分為許多小房間,包括巨人廳、國王階梯、皇冠室、弗雷德裏克室、懸掛著巨型掛毯的大廳、皇家宴會廳及女王私人藏書館等。

 

 

水晶宮

菲特烈堡宮(Frederiksborg Slot)(水晶宮)位於西蘭島北部小城西勒洛德(Hillerod),哥本哈根市西北約45公裏處。其建築群坐落在湖水中的三個小島上,四面湖光漣漪,景色美不勝收。此宮始建於菲特烈二世國王(

1559-1588)時期的1560年。其子克裏斯欽四世(1588-1648)繼位後拆除原有的部分建築,於1600年在最東部的小島增建了新的建築物。這座宮殿有60個廳堂,采用了荷蘭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風格,是北歐現存的最顯赫的文藝復興風格的建築,有“丹麥的凡爾賽宮”之稱。有人把它簡稱為“水晶宮”。菲宮為三邊型建築。正面和右翼是宮殿,左翼是教堂。宮殿以銅板鋪頂,四個尖塔裝飾其間,給這座建築平添了俏麗。在東北角有壹長廊,它跨越湖水,把人們引入國王的接見大廳。自1671年至1840年間,歷代國王都在菲宮教堂舉行加冕典禮。1859年,壹場大火燒毀了宮內的大部分家俱,宮頂和尖塔全部被毀,僅教堂幸免於難。1876年,熱心於文化事業的嘉士伯啤酒廠創始人雅可布森為修復菲宮捐贈了全部修繕費,並提出把菲宮辟為丹麥國家歷史博物館。他的建議得到采納。在修復過程中,騎士大廳等重要廳堂恢復了原貌,其它的房間則根據博物館的需要進行了修建。1878年,丹麥國家歷史博物館在菲宮建立,雅可布森聘請的壹些著名油畫家為博物館繪制了以丹麥歷史為題材的油畫。目前,該博物館收藏了丹麥16世紀以來歷代著名畫家的作品,其中還包括大量著名人物的肖像畫。

 

 

克隆堡宮(Kronborg Slot)(又稱哈姆雷特堡)

坐落在西蘭島北部赫耳辛格(Helsingor)市的海邊,與瑞典的赫爾辛堡市隔海相望,地處波羅的海出海口之壹的厄勒海峽最窄的出口處,在哥本哈根市東北45公裏。克隆堡宮意為“皇冠之宮”,始建於1574年,1585年竣工。此堡由荷蘭建築師設計建造。宮殿用巖石砌成,褐色的銅屋頂,氣勢雄偉,巍峨壯觀,是北歐最精美的文藝復興時期建築風格的宮殿。

克隆堡宮歷史上曾兩度被毀。在1629年和1658年—1660年兩次被毀或洗劫,後經過多年修復才逐步形成現在的樣子。到菲特烈四世國王(1699-1730)時,加強了克隆堡宮周圍的防禦工事,宮殿也不斷得到修復。從1785年到 1922年,克隆堡曾被用作兵營。宮堡外圍的火炮已有二、三百年的歷史。宮內現收藏了大量古代掛毯和油畫。在克隆堡宮外院的墻上,有壹塊莎士比亞的紀念浮雕像。遊人參觀克隆堡宮時,必在莎翁像前留影。相傳,當年莎士比亞就是以這個城堡為背景寫下了著名的悲劇《哈姆雷特》。目前,宮內正在修建。遊客踏訪丹麥時,除參觀克隆堡宮外,也可參觀外面的厄勒海峽。厄勒海峽是連接波羅的海和北海的主要通道(船只從波羅的海駛往北海,也可通過丹麥南部洛蘭島以南的費馬海峽經大貝爾特海峽或小貝爾特海峽,然後經厄勒海峽以北的卡特加特海峽、丹麥與挪威之間的斯卡格拉克海峽)。因此,厄勒海峽的戰略地位非常重要。遊客站在克隆堡宮前的海堤上,舉目東望,便是瑞典的赫爾辛堡市。是厄勒海峽的最狹窄處。據壹位丹麥海軍上校介紹,這裏寬約4公裏,最深處水深20米。丹麥規定,任何外國潛艇經過厄勒海峽時,都必須浮出水面。此外,在西蘭島上還有壹座弗雷德裏克堡(又稱夏宮),與克隆堡宮、菲特烈堡宮並稱為西蘭島三堡。該堡也是風格獨特,與其余兩堡交相輝映。也是非常值得您好好看看。

以下為其他飲食風俗:

美食特產

丹麥特色美食有嘉士伯及特波嘉啤酒、甜酒布甸、丹麥燒腿及特式三文治等。最有名的“丹麥酥”,在丹麥又叫Wienerbroed,每個面包店都陳列各種口味的丹麥酥。典型的丹麥菜包括豬肉丸(Frikadeller)、水煮鱈魚配芥末醬、脆皮烤豬肉(Flaeskesteg)、馬鈴薯燉牛肉(Hvid Labskovs),以及牛肉漢堡配炸洋蔥(Hakkeboef)。還有壹種冷食自助餐(Koldt Bord),菜色有鯡魚、沙拉、各式冷肉片、熏魚和乳酪等。

丹麥三明治(Smoerrebroed)是具有代表性的丹麥食物,這是壹種開口三明治,從最簡單的到復雜得像雕塑品的都有。丹麥是世界上食用豬肉最多的國家。舉世聞名的“丹麥酥”(Danish),在丹麥叫做Wienerbroed,幾乎每隔壹個街角就有面包店陳列著許多令人流口水的不同種類。典型的丹麥菜包括豬肉丸(Frikadeller)、水煮鱈魚配芥末醬(Kogt Torsk)、脆皮烤豬肉(Flaeskesteg)、馬鈴薯燉牛肉(Hvid Labskovs),以及牛肉漢堡配洋蔥(Hakkeboef),還有壹種冷食自助餐(Koldt Bord),菜色有鯡魚、沙拉、各式冷肉片和乳酪。丹麥的嘉士伯和杜伯兩廠都生產極佳的啤酒,購買酒精類飲料的法定最低年齡是16歲。丹麥人對面包感情極深,他們可以制出各式單層、雙層和多層的面包夾700多種.若您將各層分別夾上熏肉片、西紅柿片、肝泥醬、水蘿蔔片等,那真堪稱得上壹頓美餐;他們喜歡吃桔汁拌鴨塊,據說這道菜通常是作為他們宴會席上“壓軸兒”的佳肴;習慣吃西餐,對中餐也頗感興趣。

飲食

丹麥人在飲食嗜好上有如下特點:①講究菜肴香、脆,註意菜肴多樣質精;②口味壹般不喜太鹹,愛微酸帶甜味;③主食以面食為主,愛吃面包等食品;④副食愛吃魚類、雞、鴨、蛋類、豬肉、牛肉、羊肉、凍肉、幹肉、奶酪等;蔬菜喜歡土豆、西紅柿、蔥頭、洋白菜等;調料愛用丁香、莞荽子、番茄醬、醋、糖等;⑤制法:對涼拌、炒、烤、炸、燒等烹調方法制作的菜肴偏愛;⑥中餐:喜愛中國的粵菜;⑦菜譜:很欣賞冷拼盤、茄汁煎鴨腿、脆炸肉丸、滑蛋牛肉、杏仁水魚、果汁魚塊、脆皮雞、幹燒大蝦、玉蘭炒肉絲、草菇魚片湯等風味菜肴;⑧水酒:喜歡喝啤酒;愛喝桔子汁、礦泉水、酸牛奶、咖啡、可可;也樂於品嘗香片花茶;⑨果品:愛吃柑、桔、蘋果、葡萄等;幹果愛吃杏仁、葡萄幹等。

丹麥與瑞典、瑞士、芬蘭、挪威、被稱為世界上最幸福的國家。丹麥也被稱為歐洲的乳酪市場。

娛樂

早年北歐素以“開放”聞名於世,哥本哈根尤為壹著名的觀光都市,電影及劇院林立,每周皆有不同的觀光節目任人選擇參加,夜生活的場所,如酒吧Pub、Bodega之類,為正當消遣聊天之處所,收費尚合理,但夜總會(Night Club)宜結伴前往,問清費額或由熟識此道的當地人士陪同前往較宜。

每年5月1日,哥本哈根遊樂場Tivoli Garden開幕,丹麥正式進入觀光季節。9月第二星期日為該遊樂場關閉之日,至此時,觀光季也告結束。

地方特色

童話王國

因為《醜小鴨》、《賣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兒》、《皇帝的新衣》等這些膾炙人口的童話故事,安徒生使丹麥冠上了“童話王國”的美譽。

1913,丹麥雕刻家愛德華·艾瑞克森(Edvard Eriksen)根據安徒生童話《海的女兒》鑄塑了壹座美人魚銅像。銅像坐落在哥本哈根的長堤公園(Langelinie)內,已成為丹麥的象征。此外,在哥本哈根的市政廳廣場,佇立著壹座安徒生的全身銅像。路過的每個遊客,都要上去與“童話之父”握握手,捧著安徒生的書籍與其留影。在安徒生的故鄉歐登塞,建有安徒生故居博物館,無數對安徒生童話著迷的人前往那裏瞻仰、參觀。

古老皇族

丹麥王國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君主國。從有史可考的哈拉爾國王(公元940~986年在位)到現任君主瑪格麗特二世女王,王室的血脈已繼承了千年之久。

丹麥的歷史相當於壹部丹麥王族史。千年以來,丹麥王族中出現不少叱咤風雲、建樹頗多的君主,流傳下眾多具有傳奇色彩的故事。其中最為傑出的君主是瑪格麗特壹世女王(1387~1397年在位)和克裏斯欽四世國王(1588~1648年在位)。

自1849年立憲建立了君主立憲制,丹麥王室雖然放棄了國家統治權,但作為國家的代表,王族壹直得到丹麥人民的支持與敬仰。王族已經成為丹麥王國根深蒂固壹條歷史紐帶,壹種不可放棄的重要傳統。

皇宮林立

作為皇族的象征,丹麥這斯堪的維亞地區(丹麥、瑞典、挪威)最小的國家,卻擁有著眾多的皇宮城堡。千年的皇族歷史,使皇宮的建造壹直未曾停怠過。

由於城堡眾多,名字繁瑣,丹麥的皇宮又有壹個個別稱。例如,菲登斯堡宮(Fredensborg)被稱為“和平宮”、菲德烈堡宮(Frederiksborg Slot)又稱“水晶宮”、克隆堡宮(Kronborg Slot)因被莎士比亞作為《哈姆萊特》的創作背景,又叫做“哈姆萊特堡”。

這些宮殿建築都由當時著名的建築師來建築設計,從古典式樣,到融合了新世紀的建築風格,姿態各異。每壹座宮殿都是壹件傳世的藝術品。

格陵蘭島

作為丹麥的壹個自治領,世界第壹大島嶼——格陵蘭島(面積2175600平方公裏)上,居住著5萬多居民,其中90%為愛斯基摩人。長久以來,他們用冰雪來堆砌房子,稱為“冰屋”;穿著經過婦女的咀嚼後的馴鹿皮特制而成的衣服——“阿奴拉古”;吃著打獵來的生肉以便獲取足夠的熱量。如今,與其他地區的過著土著生活、受到歧視和屠殺的愛斯基摩人不同,格陵蘭島愛斯基摩人受丹麥政府的幫助,搬出世代居住的“冰屋”,建立自己的議會、電視臺,與丹麥人通婚。

由於地處北極圈內,每到冬季,格陵蘭島就會出現持續數個月的極夜,格陵蘭上空隅爾還會出現色彩絢麗的北極光。而在夏季,太陽終日懸掛頭頂,格陵蘭便成為極晝下的日不落島。

  • 上一篇:中國古代常見兵器及其介紹(現代漢語介紹,不懂全)
  • 下一篇:人生哲學與傳統道德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