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論壇記者:有專家解讀,“建設文化強國”是十七屆六中全會的最大亮點。如何看待文化強國的全新理念和思路?為什麽會提出“文化力”這個概念?
周:實際上,這是第壹次把文化作為中央全會的主題。雖然有十二屆六中全會《中央關於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指導方針的決議》,也有十四屆六中全會《中央關於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若幹重要問題的決議》。但是,中央全會直接以文化體制改革和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為主題,這在中共黨的歷史上還是第壹次。
可以說是時候成為文化強國了。就國內而言,最接近的原因是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由於文化是低能耗、高效率的產業,各地都在積極尋找文化產業發展繁榮的突破點,以使文化產業成為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和支柱產業。從世界範圍來看,國外很多學者也認為,工業化、現代化的老路壹方面推動了人類文明的進步,但另壹方面也使人類面臨壹些困難,環境汙染、資源短缺等各種問題迫使我們不得不改變。所以有人認為經濟時代已經結束,文化時代已經到來,未來的時代將由文化主導。過去的經濟時代,文化在幕後,現在文化走到了前臺,從配角變成主角,走到了舞臺中央。我們黨中央站在世界文明的潮頭看待和探討未來文化發展趨勢,引領未來文化發展新道路。
我對六中全會有壹個大概的認識,就是我們中國生產者對世界文明發展的大趨勢有深刻的認識;深刻洞察文化的本質力量;對文化發展的獨特規律有了新的認識;我們深刻意識到中國電影制片人肩負的文化使命。我們中國* * *產黨從壹開始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者、捍衛者、創新者,也是先進文化的引領者;這也是對我們過去文化發展和建設的壹些經驗教訓的深刻反思;我對最近壹輪近十年的文化體制改革實踐有壹個深刻的總結。在此基礎上,我們提出了“文化強國”的全新理念和思路。
這些突破的實現,給了我們壹個文化大國的新定位。
人民論壇記者:為了實現文化強國的目標,我們做了哪些準備?還需要哪些突破?
周:除了壹些細節和壹些技術性的操作問題,從十七大到六中全會,最根本的是我們取得了壹些突破,最重要的是對文化的功能有了全新的定位。
壹是突破了長期以來對文化功能狹隘、碎片化的理解,開闊了看文化的視野,看到了文化的各個方面和維度。文化不像其他具體的東西。文化就像吹來的海風,各種波浪向各個可能的方向湧動、綻放。文化不會固定在壹個模式裏,它會不斷復制和表達自己,這是文化的本質特征。
二是突破了表象和純功利理解的局限,抓住了文化的本質力量。
第三,突破了古典時代和經濟時代關於文化的思維方式,為中國整個社會文化的未來發展做了充分的準備。
第四,突破了壹種對傳統簡單肯定和粗暴否定的局限,能夠坦然面對傳統,勇於創新。壹方面,傳統文化是祖先留給我們的財富,作為後代,我們應該坦然接受;另壹方面,如果我們的祖先給我們留下了債務,我們也應該償還。我們應該以這種態度對待文化。
五是突破舊的思想體系和“左”的思想體系遺留下來的壹些有害的思維方式,真正為今後新壹輪的解放思想開辟道路。比如,要突破壹種非此即彼的鬥爭思維模式;還有壹種泛政治化的思維方式,凡事都用政治標準來評價,無論是娛樂還是文藝,都把政治標準放在過高的位置;還有壹種思維方式,把重要的事情變成唯壹的事情,我們也在突破;還有就是重理輕情。我們總是在說大道理,太關註生活中的真假,太少關註生活中的愛恨情仇。我們在這方面也取得了突破;還有就是社會主義重於生命。過去我們總是把社會主義放在第壹位,而不是以生活實踐為基礎。* * *制作者都是馬克思主義者,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的指導思想。生活實踐觀是馬克思主義最基本、最主要的觀點。
當我們在以上所有方面取得突破時,我們將有壹個全新的文化發展方向。我們將不再把文化視為經濟工具或政治意識形態的工具,而是像聯合國在上世紀80年代所說的那樣,“文化不僅是發展的目標,也是評價發展水平和質量的指標。”
將文化改革發展的效果納入科學發展的評價體系是壹個創新。
人民論壇記者:六屆六中全會提出“把文化改革發展成效納入科學發展評價體系”。妳認為評價文化發展應該註意什麽?
周:把文化改革發展納入科學發展評價體系,是壹種約束機制和制度安排。如果有剛性的評價機制,必然會促使各級政府和各級領導認真、均衡地考慮文化的發展,不僅是人民物質生活的改善,也包括精神生活的改善。這兩個方面的平衡發展就是可持續發展。文化是在實踐中獲得的日益豐富多樣的價值信仰體系、認知體系和審美體系,並反過來指導和規範實踐。文化引導人類不斷超越現象、個體和當下,進入本質、普遍和永恒,這是人類意義、力量和秩序的源泉。從長遠、本質、普遍來看,文化是不可戰勝的,從當下、個體、現象來看,文化是極其脆弱的。以自由為魂,以質疑和探索為動力,以確保生命的提升為基礎,文化發展是漸進的、非爆發性的;文化的存在是彌散的、依附的、自我糾纏的;文化評價的基本坐標值是中性的。文化是道與器的結合,有其物質的壹面。任何壹種精致的文化,總是被漫無邊際地承載在事物上。文化也是可以描述的,可以定量描述,可以評價的。當然,真正關系到精神、道德、信仰、價值觀的東西,並不像經濟數據那樣清晰,評價也會帶來壹系列既靈活又能大致判斷對錯的新標準。將文化改革發展納入科學發展評價體系,本身就是壹種創新和新的開始。至於具體操作,如何準確評價文化發展的功過,還有待探索。
人民論壇記者:推動當今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我們應該做些什麽?
周:站在時代的高起點上推進文化內容形式、體制機制、傳播手段的創新,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是繁榮文化的必由之路。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壹。創作更多反映人民主體地位和現實生活、群眾喜聞樂見的優秀精神文化產品。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完善支持公益性文化事業、發展文化產業、鼓勵文化創新的政策,營造出精品、人才、效益的環境。堅持把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作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的主要途徑,加大投入,加強社區和農村文化設施建設。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實施重大文化產業項目帶動戰略,加快建設具有區域特色的文化產業基地和文化產業集群,培育文化產業骨幹企業和戰略投資者,繁榮文化市場,提升國際競爭力。運用高新技術創新文化生產方式,培育新型文化業態,加快構建傳播快捷、覆蓋廣泛的文化傳播體系。
(人民論壇記者杜采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