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時期,景德鎮瓷業已初具規模。當時景德鎮瓷器還沒有用高嶺土做瓷坯原料,只有瓷石做原料。
五代時期
宋朝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社會恢復穩定,生產發達,制瓷業也進入了“百花齊放”的繁榮期,各地名瓷不斷湧現,其中官窯、汝窯、定窯、鈞窯、哥窯被後人稱為五大名窯。
宋朝
元代景德鎮於65438至0278年在景德鎮設立浮梁瓷局,專門燒制官瓷。因為蒙古統治者崇尚白色,所以白色是珍貴的。當時景德鎮燒制了大量的青瓷和白瓷,深得蒙古統治者的青睞。元代景德鎮瓷器在制瓷技術上取得了重大突破。高嶺土,壹種新的制瓷原料,被發現並與瓷石混合制成輪胎。這就是著名的“二元匹配法”。元代景德鎮的另壹大成就是燒制成熟的青花瓷。
元朝
在宋元發展的基礎上,明代景德鎮瓷業呈現出壹派繁榮景象。當時生產的瓷器,瓷質細膩,釉色精美,制脂藝術相當高。瓷器以青花為主,其他品種也很優秀;還能燒出氣勢恢宏的龍缸和薄如蟬翼的薄壁瓷器。按制瓷工藝分為釉下彩、釉上彩、鬥彩、彩釉四大類。
明朝
永樂、宣德成功燒制出高溫銅紅釉器,即“紅祭”,這是中國陶瓷史上開始出現的純紅釉瓷器,也是景德鎮制瓷工人的又壹大貢獻。宣德以後,高溫銅紅釉逐漸衰落。此外,明代景德鎮燒制的高溫藍釉、柿子釉、黑釉、藍釉都有很高的成就。其低溫孔雀綠釉、鐵紅釉、黃釉也很出色;嘉靖年間,雜色釉的制作尤為興盛。
永樂,宣德
康熙年間,景德鎮制瓷工人對窯爐進行了改造。他們吸收了北方饅頭窯和南方龍窯的優點,發明了蛋形窯。蛋形窯又叫鎮窯,因用松木作燃料,又叫“柴窯”。它以容量大、燃燒快和利用還原火焰而聞名。蛋形窯的出現為景德鎮瓷業的快速發展創造了條件。其次,改進了制備工藝,在陶瓷胎上大大增加了高嶺土的用量,大大提高了陶瓷胎的理化性能,達到了現代硬質瓷的標準。
清代景德鎮的瓷器,胎實致密,略呈半透明狀,釉色潔白純凈,滑如脂。這為彩瓷和琉璃的大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青花瓷仍然是清代景德鎮最重要的產品,尤其是康熙時期民窯的青花瓷。
雍正在位時間雖短,但其制瓷成就達到頂峰。雍正時期的琉璃以仿官窯、哥窯、汝窯和鈞窯最為著名。雍正在康熙粉彩的基礎上,粉彩技法日臻成熟,形成了獨特的粉彩裝飾風格,官窯、民窯、粉彩瓷器的制作都很有講究。
乾隆年間,景德鎮瓷器在數量和質量上都攀上了新的高度,其精巧巧妙的造型,五彩斑斕的釉色,五彩斑斕的紋飾,都是壹代人的奇葩。清代的康熙、雍正、乾隆三代,是過去中國瓷業的鼎盛時期。
清朝
五代至清代景德鎮瓷業興盛千年,在世界陶瓷史上獨樹壹幟。她雖然不是瓷器的發明者,卻能集歷代名窯之大成,以精湛的制瓷技藝和極高的制瓷業成就,樹立中國“瓷都”之名。自然,它在我們偉大民族的文化史和世界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017為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90周年,傳統“瓷都”景德鎮,邀請了淩和王兩位大師,共同打造五嶽尊,繪制中國五大名山,展現中國壯麗山河,共慶祖國和諧盛世。
王胡愛芝大師
大師鄭
《江山永固》中的五嶽尊,90年來壹直致力於“五嶽”主題,融入了五行、五方之神、五常等中國傳統文化元素。中國的五嶽,是“仁義禮智信”的根基,是事業永恒的“後盾”。《江山永固》中的五嶽尊融合了國畫的繪畫技法,如巖石的筆觸渲染、雲海的手法、破雲的手法等。集青綠山水、粉彩雪景、琺瑯等復雜工藝於壹體。
《永遠的山》的主題是中國的“五嶽”――雄偉的泰山、險峻的華山、美麗的恒山、險峻的恒山和險峻的嵩山,分別從東、西、北、南五個方向和春夏秋冬四季進行詮釋,打破了傳統陶瓷畫的壹般畫法。“江山顧雍”選用端莊穩重的金鐘瓶。金鐘瓶的原型是佛教轉經筒,有轉運、安全的美好寓意。瓶身采用“7501”瓷土,壹直純手工制作,融合了粉彩山水、粉彩雪景、琺瑯彩等復雜技法。
“江山永固”——恒山
《江山永固》五嶽尊-華山圖
“山永固”——恒山山圖
“江山永固”——嵩山畫卷
泰山是《江山永固》中的五嶽圖
《江山顧雍》是當今瓷壇粉彩瓷的標桿之作。《江山顧雍》在藝術技法和制瓷工藝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同時在創作過程中融入了五行文化、五行之神等傳統文化元素,賦予了吳越新的內涵。比如泰山代表仁,嵩山代表義,恒山代表禮,華山代表智,恒山代表信。“仁、禮、智、信”既是中國人的立身之本,也是成功人士的必備品格。將軍將出征擴臺,國將長存。《江山永固》限量出版,獻給祖國最可愛的人和廣大收藏愛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