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鄉村記憶的婚俗散文

鄉村記憶的婚俗散文

我記憶中的家鄉,農村人的婚俗壹直是那種傳統色彩,保持著那種隆重而悠遠的鄉土氣息。整個過程雖然看似繁瑣老套,但卻莊重喜慶,生動有趣。這種傳統的婚俗也是農村生活中最美的民俗風景。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過去傳統的婚戀方式早已被時代所遮蔽,被邊緣化。它的樸素、典雅、莊重、喜慶、活潑正在逐漸消逝。

我的家鄉屬於華中地區,位於江西中部。這是壹個以丘陵地貌為特征的地方。水稻是這裏的主要經濟作物,也是農民最基本的生活來源。它壹年種兩次。這裏山川秀美,自然風光秀麗,森林覆蓋率達66%以上。遼闊的田野上點綴著縱橫交錯的山丘和稻田,青磚黛瓦的村落鑲嵌其中。呈現給人們的是壹種充滿硝煙的詩意,是壹幅充滿朦朧田園生活的畫卷。

俗話說,壹方水土養壹方人。在傳統農耕文明的進程中,這壹方的生活習慣形成了壹方的習俗。例如,在男女婚姻的繁榮中,家鄉人的婚俗具有獨特的地方色彩和傳統魅力。以前老家的婚姻壹般都要經過“提親”和“訂婚”這兩個最重要的環節,這樣兩個註定要結婚的人才能結婚百年。而這種好事定下來,就得是媒人的“站臺”,她得牽線搭橋。這裏說的媒人,用我們現代的說法,就是婚姻介紹所裏的那種“介紹人”或者“見證人”。大多是中老年女性,能說會道,油腔滑調,口若懸河。

紅娘是壹種生逢其時的自由民間職業,也是壹個時代生活的產物。這類人通常在農村的村落間遊蕩,捕捉即將進入征婚討論的青年男女的信息,完成自己的紅娘使命。壹般來說,有了目標之後,媒人會主動在男女雙方之間來回周旋,賣弄自己的語言能力,盡力遊說這件難得的好事,促成這樁婚事。這樣壹來,她壹是為事業謀求個人利益,二來,她顯示了自己獨壹無二的無所不知、無所不聞、無所不知的能力。當然也有例外,這只能怪她自己功夫不夠,沒有把握好機會去宣傳另壹件好事。

農民的牽線搭橋不是那種盲目的選擇,目標和要求都有基本的目標和條件。生活在壹個地區,人們自然知道四面八方的情況,也對某人的情況了如指掌。當然,我也知道這孩子是誰的性格,長得怎麽樣,老實不老實,帥不帥;誰家的情況旺,是不是旺家。而這些情況壹般都是眾所周知的。但在子女婚姻這壹終身大事上,父母最關心和擔心的是對方的人品,是德行,是孝心,是口碑。妳不必關註什麽樣的家庭才是對的,選擇錯把孩子送了壹輩子的家庭。壹般來說,男方家希望找壹個賢惠、能幹、有知識、會持家的媳婦;女方家希望女兒能嫁到壹個相對富裕的家庭,找的女婿是壹個誠實、勤勞、勤奮、有上進心、有壹技之長的人。這樣女兒就不會因為生氣而苦惱,也不會為以後的生活擔心。

農村人的傳統婚戀,壹般是“父母做主”“媒體約定”的方式。日常生活中,如果壹個成年人看中對方的孩子,或者青年男女自己看中對方,都要先過父母這壹關,然後才能“求婚”,再“訂婚”。而媒人就是撮合這種好事的人。

求婚的時候,壹般都是男方大人邀請這個媒人去女方家遊說,媒人會鬧壹鬧男孩和男方的家庭情況。女方大人覺得對方家庭情況和孩子情況都不錯,就同意了,然後男方家改天帶著媒人帶著孩子,帶點禮物去女方家,讓女方大人看看男孩的樣子,讓兩個年輕人認識壹下。這個第壹印象過去後,雙方會商定下壹步,交換青年男女的“生日”,看是否適合結婚。壹旦出生日期匹配,匹配就完成了。女方家再組織壹批女性去男方家“參觀”,看看男方家的生活條件好不好,家裏有幾口人,在當地有多吃香等等。如果女方家看了之後喜歡,對這門親事沒有異議,那麽男方家就拿著嫁妝去女方家訂婚,確認婚姻。這種訂婚就跟現在的關系壹樣,是男方家把男孩帶到女方家做嫁妝的儀式。有了這個嫁妝,婚事就定了,所以姑娘是名花有主,談不上其他。這種確認的婚姻,除非中間發生了意想不到的變故,壹方覺得另壹方不滿意或者有其他秘密而提出退婚,否則姑娘只能等著結婚的那壹天,成為這輩子的新娘。

幾千年的文明農耕生活,讓繁衍過程中的農村人潛意識裏有了信仰上帝和佛教的烙印,在婚姻愛情這類事情上,自然也就相信所謂的男女生辰匹配。在他們看來,這是關於新人進入房子後生日與家庭生活的兼容性。換句話說,互相尊重會影響男方家庭的興衰,運勢和前景,甚至整個家庭的命運,給這個家庭帶來災難和不幸,不能結婚。這種封建思想雖然沒有科學依據,但老人們很重視。他們只相信這壹代人是在這樣的選擇中走進婚姻殿堂的。那麽,這個“出生日期”自然成為他們選擇婚姻時衡量婚姻質量和幸福程度的唯壹說法和“標準”。

男女訂婚,兩個原本不認識的人成了親戚,自然會時不時的走動走動。這時,兩個青年男女接觸的機會就會逐漸增多。而當時的青年男女,情感交流的機會很少,相處的時間也不夠。他們沒有現在年輕人那麽多的托詞,但他們可以通過發達的交流互相溝通。於是,男生只能在農忙季節去女方家幫忙來表達愛意,同時親近女孩表達愛意,或者在每個傳統節日邀請女孩到自己家住幾天,增加彼此相處和交流感情的機會。當小兩口的感情發展到“相見恨晚壹天,喜歡三秋”的時候,他們會主動告訴父母自己的想法。這時候,雙方父母可能要趕緊商定婚事,為他們選擇結婚的“吉日”。壹旦定下日期,男方會把事先約定好的“彩禮”做完,然後兩家同時向親朋好友發出紅色請柬,各自為婚宴準備壹些東西。顯然,這種由媒人撮合的婚姻帶有明顯的時代痕跡,烙上了男女不親的封建觀念,既限制了青年男女選擇婚姻的自由,又剝奪了個人追求幸福生活的權利,是不可取的。

農村人通常以當地傳統方式舉行婚禮。這個婚禮也很隆重熱鬧,會安排在冬春兩個農閑季節,這樣日常農事不會受到影響,來參加婚宴的客人也有足夠的空閑時間。但隨著時代的發展變化,社會的進步,這種最傳統的男方送八頂大轎子迎娶新娘的情況,已經被轎子、騎馬、騎自行車、坐車等等所取代,並且隨著時代的變遷。當今社會已經進入高度文明時期,做新的事情,做新的事情是很自然的。年輕人也有自己獨立的婚姻權利和婚戀觀。他們不再按舊歷行事,有的甚至壹見鐘情。他們去旅行結婚,然後回來請他們的近親或親戚朋友補辦壹個簡單的西式婚禮,這被認為是婚姻。婚禮的日期也不確定。我想在那壹天,但大多數人還是選擇在壹些紀念性的公共節日舉辦自己的婚禮。

要說這婚宴在農村是壹件隆重且費時費力的事。男方家壹般大張旗鼓地擺三天酒席,女方家是兩天半。除了叔叔、七姨、八姨,兩代以內的親戚都被邀請參加婚禮,同家的親朋好友甚至會來上百桌。而且迎接那些來吃喜酒的客人的方式也很獨特。小時候奶奶帶我去過幾次婚宴。在壹些比較遠的地方,男方或者女方安排人來家裏接我,用的是國內最常見的獨輪車。到了20世紀70年代,這種情況在我的家鄉並沒有太大的改變。而我們帶去喝的結婚禮物,壹般都是壹壇自制的糯米酒或者壹個糯米糕。生活條件好的親戚,自然會有布匹、暖水瓶、瓷壺、毛巾等禮物。

農村舉辦的婚禮等酒席,由於接待客人多,時間長,不僅要安排客人吃喝,還要安排住宿,家庭條件好的家庭還會請客人看戲。但是這種復雜的情況通常是內部消化的。農村的酒席都是自己組織的,廚師也是農村來的,而且農家大鍋獨特的烹飪技藝也是城裏普通飯店望塵莫及的。菜品自然以豬、牛、魚、鴨、雞、豆腐、農民生產的蔬菜為主。

在婚宴上,幫忙的人壹般都是家裏人。男人壹般負責幫廚、端酒、接客人,女人負責做豆腐、做飯、洗菜洗碗、打掃衛生、客人入住。這種紅色婚禮,壹般是固定八個人壹桌。在主廳的後室,有座位和陪席。桌子上的座位是我叔叔和我最親的親戚長輩們享受的座位。其他人享受不到這種特殊待遇。客人可以坐在其他房間的桌子旁,也可以坐在門前。

酒席必須先“入座”。“上座”也是壹種非常講究的傳統儀式,是在伴著鼓點和音樂的鞭炮聲中進行的。這時候有司儀,會有人請我叔和宗主到大廳裏坐。他們坐下後,會把酒倒進面前的碗裏。這些儀式完成後,酒席才會真正開啟。然後就看到那些人端著托盤,像店主壹樣,在廚房和宴席之間來回穿梭。每上壹道菜,都有嗩吶演奏,氣氛自然熱烈喧鬧。在有節奏的嗩吶渲染聲中,在每壹桌“酒司令”的監督下,來客們都在喝著碗裏的老糯米酒,互相談笑風生,大聲吃著。這場面真熱鬧。在此期間,妳可能會突然感覺到桌下有毛茸茸的東西擦過妳的腿。壹定是黃色的狗或者貓搖著尾巴等著人留下的骨頭。這種感覺很有意思。

農民的婚宴壹般是8個人壹桌。正餐12菜,配餐壹般8菜。高潮是新娘出嫁的那壹天。結婚那天,男方家壹大早就鑼鼓喧天,鞭炮齊鳴。新郎被壹堆婚禮隊伍包圍著,穿著紅色和絲綢。他胸前的壹朵緞子紅花格外耀眼,就像他自己壹樣,充滿了魅力和活力。鞭炮齊鳴,嗩吶齊鳴,整個婚禮隊伍出發,直奔新娘家。這個時候,男方家裏也沒有閑著。壹家之主不得不忙著舉行按鐘點“安床”的儀式。壹對夫婦要用的新床的四只腳墊上了特殊的東西,動了動。床中央放著“貴子早生”等水果,擺滿托盤。壹對不到兩歲的金童玉女坐在裏面,房間裏點著香燭,壹派喜氣洋洋的景象。

按照當地的習俗,男方的迎親隊伍在帶新娘出村之前必須吃早飯。但是這個新娘不是那麽容易遇到的。壹般是新娘頭發小或者姐妹們出來為難新郎,大吵大鬧,要求見個面,才可以放人。當然,這些都是熱鬧中的小插曲,婚禮隊伍準備得很充分,新郎很難。當新娘“哭娘”的早晨到來時,新娘會在嗩吶和哭聲的渲染中被指定的長輩擡出家門,與女方家派來的幾十人成親。新娘的婚禮團隊也很精致。男女根據親疏而分,會把新娘和那些陪伴他的東西安全的扛到男方家。

壹番準備之後,互相打招呼,得壹送壹的兩個隊混在壹起,壹路出發,彩旗飄揚,鼓樂齊鳴,鞭炮齊鳴。這場戰鬥必然會吸引過往的路人駐足觀看,看熱鬧,或者評論壹番。新娘到了男方家,第壹個進村的地方就是村裏的神社。在這裏,新娘和新郎會舉行祭拜祖先的儀式。儀式結束後,新娘還要躲避村婦,說要碾壓她的精神,讓她知道以後做媳婦的道理。這時,有的女子將事先準備好的鍋灰抹在新娘身上,或者被女子用倒刺藤條追著打。當然,這個時候,愛媳婦的新郎要聰明,用身體擋,用手護,趕緊抱起新娘往自己家跑。否則,新娘真的會變成“灰姑娘”和“花臉女人”。在新娘背著新郎逃回家後,她必須經歷壹些儀式,如在麻袋裏行走和跨過火盆。之後,壹對新人在司儀的主持下,伴隨著鑼鼓聲和音樂聲,立即向父母鞠躬,祭拜天地,然後被送進洞房。

新娘入場的第壹頓晚餐後,有壹個向客人致敬的儀式。這時,壹對新人伴隨著鑼鼓聲和嗩吶聲,向前來參加婚宴的長輩客人們鞠躬。雖然有點繁瑣,但是壹對情侶不用找人,會有人給他們打電話的。當然,這壹行跪拜儀式是很有收獲的,歌者會記錄下所有親友給予的“拜金”並祝福他們。拜完之後就會有人去新房鬧事。女人和女孩也會吵著向新娘要吃的,或者打開箱子檢查嫁妝物品,然後學會說話。男生不壹樣。這時候就有很多讓新郎尷尬的招數。情侶洞房花燭夜,真的很難。壹個美好的夜晚價值壹千美元。

新娘入贅第二天的早餐是酒席。吃完飯,所有的客人都要回到各自的家裏,年紀大的還是要請人用手推車送。每個客人回去,男方家裏還是要收拾的,收拾的東西無非就是壹些大塊的肉,年糕之類的。,這些都算禮物,特別的親戚還會特意帶壹斤豬肉來表示敬意。客人走後,第三天是小兩口回父母家的日子,自然會帶壹份豐厚的禮物來回報父母大人。這是農民的婚禮習俗和婚宴。它確實有著別樣的風格和魅力,但它已經成為遙遠的記憶,消失在我們的鄉土風情中。

  • 上一篇:為什麽要火葬?誰想出來的?有什麽好處?
  • 下一篇:雲南楚雄彜族有哪些風俗習慣?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