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書法哪個朝代有桌子豎著寫?

書法哪個朝代有桌子豎著寫?

“晉、法、宋尚義”,不同時期的人們在書法的各個方面賦予了它不同於前人的審美趣味,審美的變化也會帶來技法的變化。對於有壹定書法鑒定和創作實踐經驗的人來說,壹般能在古代書法作品中判斷出朝代,主要是每個時代的書法都有自己的個性。事實上,不僅書法的風格會隨著時代而改變,服飾、飲食、社會習俗、政治制度、經濟結構也會隨著時代而改變。

那麽與書法創作相匹配的書寫姿勢是否也會發生變化呢?

啟功先生題詞

上圖是啟功先生寫字時的坐姿,這是現代寫字姿勢的集中體現,就是把紙平放在桌案上,左手伸到桌案上,右手握筆。寫小字的時候可以把手腕擱在書桌上,寫大字的時候可以把手臂平放,幾乎和桌面平行。以啟功先生為代表,大部分書畫從業者和愛好者基本上都做了壹些符合個人習慣的小改動,但都是壹樣的。

試想壹下,生活在壹千七百多年前的東晉王羲之是這樣寫的?

王羲之畫像

隨著時間的滄桑,雖然幾千年過去了,湧現出無數書法家,“書聖”的美譽依然屬於王羲之。事實的確如此,觀賞王羲之的作品在世界上還是絕無僅有的。以王羲之為代表的魏晉書法家,達到了中國古代書法藝術的頂峰。

王羲之的《姊妹篇》

王羲之的“大報帖”

中國書法藝術在漢末六朝時期脫離了純粹的實用價值,開始實現審美覺醒。然後經過幾代優秀書法家的不懈努力,最終成就了晉唐時期最繁榮的景象。自宋代以來,幾乎每壹位書法家都對晉唐書法頂禮膜拜。可以說,宋元以後的大部分書法家,在整個書法生涯中,都在做著同樣的事情,那就是探尋失傳的晉唐古法。

1958年,湖南省長沙市金盆嶺9號墓出土壹件西晉時期高約17.2厘米的青瓷俑,現藏湖南省博物館。這件古董制作於近1900年前,是中國唯壹出土的可見小雕像。真實地反映了古代人在校書時的具體形象,彌足珍貴。

西晉青瓷轉書俑

晉代以前,雖然已經發明了紙,但是太貴了,壹般人負擔不起。有“洛陽紙貴”之說,所以當時的文獻資料都抄在竹簡、布帛上。畢竟是人工手抄的,過程中難免會時有出錯。所以古人非常重視臨摹後的校對,做到“不誣告古人,不迷惑新人”。當原文出現抄寫錯誤時,校對員會標記出來進行改正,以便再次抄寫。這個青瓷就是這樣的書俑。

另壹幅《校書圖》寫於北齊,也生動地反映了北朝古人校對文字時的姿態。

北齊楊子驊校書圖(部分)

仔細觀察上面兩張圖的相似之處,可以看出壹個很重要的信息。魏晉時期,古人都是在掛紙上寫字,和我們現代在桌上寫字有很大不同。

在1981“中國書法研究交流會”上,沙孟海先生發表了壹篇名為《古代書法中的書寫初探》的文章,文章中提到了壹句特別重要的話,“不同時代的書寫方法是隨著不同時代生活用具的不同而變化的”。

比如沙孟海先生

通過對古代家具文獻的調查研究可以發現,在魏晉時期,中國當時並沒有發明高腳桌椅,只有床和桌子。古代所謂的坐姿和我們今天的坐姿並不壹樣,當時的坐姿和現在的跪姿差不多。具體動作請參考日韓等周邊國家的日常跪姿。

(傳)唐代顏的《孝經》(部分)

簡單來說就是雙膝並攏跪在地上,雙腳緊貼地面,臀部坐在腳後跟上。在沒有高桌椅的古代,人們其實是以“坐姿”書寫的,跪在桌子上,左手拿紙,右手寫字,雙手懸空,書寫懸空。

因為雙手懸空,寫字時毛筆不是完全垂直的,而是傾斜的,毛筆是向紙面傾斜的。

李《西園雅圖》中的蘇軾形象

原南京博物院研究員莊先生在《文字的演變——中國歷代書寫圖像概觀》壹書中對歷代畫像進行了詳細的考證,從中也可以知道,在魏晉時期,當時人們的書寫姿勢大多是三指單鉤斜寫,而不是現在普遍使用的五指兩鉤直管法。正如沙孟海先生所說,古今書寫姿勢發生這種變化的主要原因是日常用具發生了變化,人們在書寫時也要做出相應的變化,以適應外部客觀環境的這種變化。

顧愷之《東晉婦女史圖說》(部分)

東晉顧愷之的《壹幅婦女史圖》中,人物和婦女的書寫姿勢都是單鉤站立,清晰地反映了當時的書寫狀態。

那麽晉唐時期的這種書寫姿勢是什麽時候變成了我們今天的風格呢?這個問題答案可以在沙孟海先生提出的觀點中找到。與其問姿勢是什麽時候變的,不如問中國什麽時候開始出現高腳桌椅,這涉及到中國古代家具的發展變化歷史。

東晉顧愷之《洛神賦》(局部)

在中國古代,唐朝以前,家庭生活方式是以床和矮檔為中心的。唐朝開始經歷唐太宗“貞觀之治”和唐玄宗“開元盛世”的繁榮昌盛之後,民族融合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來自突厥部落、西域、中亞南亞、東亞、日韓等地的使臣、商人、學生,,並與唐朝在政治、經濟等方面有所不同。其中,北方少數民族生活中的高腳桌椅也被帶入中原。經過壹段時間的推廣和融合,它們給人們生活帶來的便利逐漸被唐人所接受,並最終深入到千家萬戶,帶來了中國古代家具史上的重大變革。因為有了高桌椅,可以解放左手,不再把紙舉到面前,最後可以平放在桌面上,既省力又方便,也帶來了中國書寫姿勢的改變。

北宋趙霽《聽琴圖》(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可以說,在宋元以後的壹千多年裏,毛筆在中國的書寫姿勢基本上變化不大,逐漸形成了我們今天的形式。所以唐代是壹個重要的分水嶺,書寫姿勢和家具風格的變化與前代完全不同。

  • 上一篇:在英語教學中使用多媒體有什麽優勢?
  • 下一篇:人教版中考必背古詩。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