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乾隆皇帝的老師叫什麽名字

乾隆皇帝的老師叫什麽名字

朱軾、潘仕權、孫廷銓、徐用錫

朱軾,字若瞻,又字伯蘇,號可亭,謚文端,江西省高安市村前鎮艮下朱家村人。朱軾為清朝名臣,官至太子太傅文華殿大學士,兼吏兵二部尚書。史載,朱軾在給弘歷做老師期間,對弘歷非常的嚴厲,弘歷犯了個小小的錯誤,朱軾都會嚴加教育。這也惹的乾隆非常不高興,對朱軾說:“妳教我,我是皇子,妳不教我,我還是皇子。那妳又何必對我如此嚴苛”聽罷,朱軾說:“把妳教育好了,將來或許多了壹個像堯舜壹樣賢能的帝王,假如疏於管教,將來妳也可能是又壹個夏桀、商紂。”聽完老師的話,弘歷覺得言之有理,開始認真的溫習功課。

朱軾不僅在對弘歷的教育上十分負責,他還是治國稱雄的傑出人才。在振壹代文風、嚴格科舉制度、興辦各類書院、選拔優秀人才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貢獻。他辦理政事十分勤勉,重要的事情壹定要親自辦、親自過問。因為他自奉廉潔,以身作則,把境內治理得井井有條,得國家重用。朱軾雖貴為帝師,卻非常的節儉。乾隆做了皇帝之後,親自去高安拜見朱軾以表示對老師的感謝,朱軾設“四盤二碗”來款待乾隆,即臘肉、肉皮、粉絲、閩筍四盤,肉圓子或薯粉圓子二碗。朱軾死後,乾隆帝禦賜“帝師元老”歸葬故裏。

潘仕權——清乾隆皇帝啟蒙老師

潘仕權,字三英,號龍庵,生於康熙四十六年,自幼聰明過人,讀書過目不忘,尤精象、數、音律、八卦,著有《學庸壹得》、《大樂元音》、《洪範補註》等書,頗得吏部尚書贊賞。在京時為欽天監博士、太常寺博士。潘仕權出生在湘西舞水河畔的荊坪古村,荊坪自古以來就對易經特別信奉,整個荊坪村是壹個三面環水壹面環山的龍脈。潘三英出生在這樣壹個風水寶地,當然很早就接觸了易經等天文地理學說,所以他十六歲就進京,雍正年間考補天文生,後授予欽天監,為皇宮中的禦用風水先生,撐管禮樂。

此時正值大清朝的“康雍盛世”,天下經濟文化空前繁榮。這時康熙最疼愛的小孫子弘歷出生了,弘歷從小就十分聰明活潑,深得康熙皇帝的寵愛。但弘歷從小就不太喜歡讀四書五經的傳統八股文,皇上請了很多博學多才的翰林大學士來教他都無濟與事。久而久之,弘歷都不肯開口說話了,這可急煞了皇宮上下文武百官們。實在沒辦法,壹天足智多謀的大學士紀曉嵐向皇上獻計:“皇上,聽說太常寺有位欽天監潘仕權很厲害,要不把他請來給弘歷上上課試試如何?”皇上正猶豫著想:“壹個欽天監有這麽大的能耐嗎?滿朝的文武百官翰林院大學士都沒有辦法,難道他還有什麽過人之處?”紀曉嵐見皇上拿不定主意又說:“那就叫他先試教三天看看,如果太子爺開口說話了就繼續用他,否則就把他處置了吧。”皇上還是有點不放心地說:“紀愛卿妳看著辦吧。”就這樣,紀曉嵐親自來到太常寺內求見潘仕權。因為潘仕權早就算到皇上會派人來找自己去教太子,但這件事非同小可,弄不好可要掉腦袋的,所以他壹早就在房間裏打座念禪。等到紀曉嵐來到太常寺找他的時候,他已閉關座禪了,紀曉嵐只好在外面等。幾個時辰過去了,還不見潘仕權出來,紀曉嵐有點坐不住了,但他心裏清楚的很,此人博學多才、造詣高深,是不可多得的賢才,不可輕易打擾。所以他只好在外面說:“潘老先生,在下有壹事相求,只因先生有事在身不便打擾,我明天再來吧。”到了第二天,紀曉嵐如期而來,但潘仕權閉門打座,仍不接見。直到第三天,潘仕權才出門接見紀大學士,壹見面不容紀曉嵐開口,潘仕權就說:“先生是想要我去教太子爺弘歷吧。”紀曉嵐心想:“果然是高人,早已算到了。”潘仕權接著說:“別的我沒什麽,只是有壹事想請紀大學士先答應我如何?”“先生請說。”潘仕權沈思片刻說:“我只教三年,而且無論我怎樣教妳們都不準幹預我,弘歷登基後就準許我告老還鄉。”紀曉嵐也是聰明人,心想他壹定是害怕皇宮裏人心險惡,伴君如伴虎的道理吧。想到這裏也就答應了下來。

就這樣,在弘歷六歲時,潘仕權開始做起了太子爺弘歷的啟蒙太師。他深知弘歷天資聰明,只是因為長期受到不正確教育方式的壓制而導致的沈默寡言。潘仕權壹開始並沒有教弘歷學習文化,而是找來壹幫子年齡相仿的阿哥、格格們陪他天天玩鄉下的壹些土遊戲。晚上就邊彈奏自編的宮庭音樂邊給他講天文星相,講民間神話故事。說來也怪,過了三天弘歷真的開口說話了,而且比以前更活潑聰明。這下可把皇上高興壞了,文武百官也對潘仕權另眼相看,但其中那些個大學士們卻不很服氣。潘仕權從此也履行了自己的諾言,教了弘歷三年,期限滿了後仍回到他的太常寺做欽天監。這以後,潘仕權幾次想告老還鄉卻都得不到皇上的恩準,弘歷登基後還是得不到恩準,因為皇宮上下都不願這麽壹位才學高深的風水先生離去。直到潘仕權四十二歲那年,從家鄉傳來噩耗,父親年老去世了。這才借丁憂三年的機會向皇上恩準其告老還鄉,因為乾隆對他這位啟蒙恩師感情至深,臨走之前把潘仕權傳到身邊說:“壹日為師,終身為父,老師您這壹走不知何時才能相見,為使恩師能榮歸故裏,特為恩師備了七頂官帽,您隨便挑壹頂吧。”潘仕權沈思許久,回答說:“臣對皇上忠心耿耿,不求高官奉祿。”乾隆感觸地說:“恩師真是高風亮節,兩袖清風呀,我朝如都能像您這樣,那我大清江山定能保萬萬年。”乾隆感動之余禦筆給恩師提寫了壹封聖諭“見官高三級”。

潘仕權回鄉後,在當地的威望很高,也為荊坪村的文化、經濟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因為有了皇上賜的這封“見官高三級”的聖諭,在當地的官員和路過此地的文武百官都得敬他三分,所以在荊坪古渡碼頭邊修有壹座“下馬亭”,上書“文武官員軍民人等至此下馬” 直到解放後才被拆除。

清乾隆皇帝老師徐用錫

徐用錫,原名杏,字增長,號魯南,清代宿遷大興集北漢林莊人。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登進士,改任庶吉士,授編修,預修《朱子全書》、《周易折衷》、《性理精義》等書,五十四年(1715年)分校會試不久被免官歸裏。乾隆初年,授翰林院侍讀,以80歲高齡參與纂修《三禮》,後以原來官職的品級而告老還鄉,卒於家。

據宿遷文史資料記載,徐用錫在宿遷城內有別墅壹處,位於極樂庵草園南、華陀殿北。

徐用錫自幼即以好學知名,後遊學京師,遂入大興縣籍,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中舉人。文淵閣大學士李光地聘請他教自己幾個孫子,並時常同他壹起討論治學的道理和方法。於是徐用錫學問大進,於經、史、性、理,旁及樂律、音韻、歷數、書法,都有精深造詣。

相傳乾隆皇帝下江南途經宿遷,駐蹕宿遷皂河行宮,忽然想到自己的老師徐用錫就是宿遷人,便叫禦史傳報要去登門拜望。徐用錫聞之,想起當初在翰林院任侍讀,由於治學嚴謹,對乾隆皇帝因年幼貪玩曾予以嚴厲的體罰,不由地嚇出壹身冷汗。於是,他與家人商議好,令全家人披麻戴孝,高搭靈棚,謊稱自己暴病身亡。乾隆皇帝駕臨徐府,壹見老師突然過世,心裏非常悲痛,便決意要前往祭拜。徐用錫於靈榻上聽得真真切切,因為是裝死並未入殮。也想,要是乾隆真的拜了他,事情就鬧大了,便急忙折身爬起,撲跪到乾隆皇帝面前請罪,說明自己裝死的原委,請求乾隆皇帝治罪。哪知乾隆皇帝聽了哈哈壹笑,不但沒有責怪他,反而大加贊賞他當年治學有方,如果不是先生昔日諄諄教導,乾隆哪有今日如此的長進呢?言罷,君臣重新使禮***敘舊情。為此,乾隆皇帝宿遷拜老師的故事,壹時在城鄉傳為佳話。

徐用錫死後葬在宿遷北馬陵山西麓(今屬新沂市),就是人們常說的翰林墓。墓三面環山,前臨綠水。在墓的東面右側另有9座小山丘環繞墓地,當地人稱為“九龍抱珠”。墓前有碑,碑文鐫刻的是“清侍讀徐公用錫之墓”。過去,墓地有族人出錢請人看管,現墓與碑保存完好,是馬陵山名勝景點之壹。源於網絡分享。。。。。。

  • 上一篇:如何編寫乒乓球校本教材
  • 下一篇:汽車行業如何做好網絡營銷?有案例嗎?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