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轉的傳統曲目有三百多個。每個藝班都常演的有百個左右。其中對口演唱的二人轉占百分之八十左右。曲目內容,大體上可以分為歷史故事段、愛情故事段、神怪故事段三大類型。藝人們把曲目叫曲子,故事中有男有女的曲目叫“男女篇曲子”,如《西廂》《藍橋》《包公賠情》《楊八姐遊春》等;故事中只有男人沒有女人的曲子叫“光棍曲子”,如三國段《華容道》《單刀會》等。單出頭很少,男單出頭只有壹出《丁郎尋父》,當丁郎千裏尋父到襄陽上胡府打工,唱“打夯歌”時,他坐在八仙桌上,眾旦角圍著桌子幫腔,“轉桌子戲”之名當出於此戲。女單出頭有《王二姐思夫》與《洪月娥做夢》。拉場戲常演出的有《回杯記》《梁賽金搟面》《寒江關》《馬前潑水》《三賢》《雙拐》《拉君》《二大媽探病》《茨兒山》《小天臺》《鋦大缸》《大觀燈》等。在《梁賽金搟面》中,梁賽金磨面壹場,醜角用布包上頭演毛驢。《小天臺》中韓湘子變成瘸子老道,帶變戲法的。《大觀燈》中全班藝人下場扭大秧歌及唱小曲。《茨兒山》中的山,實有其地,在遼陽境內,清代山上香火極盛。
傳統的二人轉演出
小帽兒,都是抒情段,有《小拜年》《小看戲》《看秧歌》《放風箏》《下盤棋》《茉莉花》《張生遊寺》《遊西湖》等。小曲,都是敘事段,有《崔哥上工》《丁成巧得妻》《審青羊》等。
說口,民間笑話類的有《掌鞋口》《鯰魚喝湯》《燒地瓜》《增什和橋》《南京大柳樹》等;知識類的有《對春聯》《三字經》《百家姓》《鈴子口》等;韻文類的有《窮詞》《富詞》《煙酒茶詞》等;數板有《五層殿》《倆老婆》等。
表演得真讓人心動
蹦蹦在發展過程中,蹦蹦藝人們曾與梆子藝人同臺演出,也常與十不閑、蓮花落、太平鼓、竹板快書等藝人交流藝術,因此,從曲目、唱腔到表演,都受到了兄弟劇種、曲種的影響。蹦蹦曲目多數為民間藝人編寫,或根據劇本改編。有些曲目直接反映了東北的農村生活,如《小拜年》《小住家》《小分家》《小送飯》等。有些曲目雖然描寫的是帝王將相、才子佳人,但卻反映了東北農民的思想感情、生活習俗。如《西廂》中的崔鶯鶯,《王二姐思夫》中的王蘭英,都像東北農村的大姑娘。《回杯記》中的張廷秀,《拉君》中的梁山伯,也像東北農村的小夥子。《馬寡婦開店》中的三等飯,《潯陽樓》中的菜單子,都像東北大車店中的飯菜。《藍橋》中的“娶親篇”,《蘇岱賠妹》中的“出嫁篇”,《雙鎖山》中的“陪送篇”,《包公賠情》中的“發送篇”等,反映了東北農村婚喪嫁娶的風俗。因此有“看會《藍橋》,娶媳婦不用學”“看過《賠情》,死人會發送”之說。《看秧歌》《小看戲》《放風箏》《畫扇面》等小帽兒,都反映了東北農村的娛樂習俗。《九反朝陽》寫的是清代鹹豐年間朝陽地區李鳳奎起義的實事。還有壹些曲目,反映了清代的歷史與東北的地理,如《八旗勇》《掃邊關》《聖祖親征》《高宗撫琴》都表現了清八旗軍與帝王的生活。《大清律》記述了清代發展史。《壹枝花捎書》中有從山海關到沈陽等地的六十多個大小地名,是壹篇“關東地理圖”。
現錄其中壹段唱詞如下:
研研墨蘸了筆未從下手,
聞聽說關東城地面寬闊。
八裏鋪紅廟子兩塔交界,
老君村中前所壹溜相連。
高林站到前衛二十余裏,
中後所硯臺河就在眼前。
沙後所七裏坡寧遠不遠,
有連山和塔山高橋相連。
錦州城義州城不通禦路,
有杏山和松山緊緊相連。
大淩河小淩河禿老婆店,
十三站閭陽驛廣寧大山。
中安堡繞陽河小黑山鎮,
半拉門新民屯巨流河邊。
孤山子老邊上壹條禦路,
大房身小石橋起造甚難。
轉彎橋塔灣街離城不遠,
走不遠在眼前到了奉天……
下面還有二十句,包括了金州、復州、海州、蓋州、熊嶽城、牛莊、遼陽、本溪湖、鳳凰城、天橋廠、龍王廟、馬頭街、田臺莊、老城、鐵嶺、開原、威遠堡、小孤山、大孤山、雙陽河、飲馬河、法庫門、棉花街、葉赫店、赫爾蘇、伊通河、吉林街、哈達門、孤榆樹、藍淩河、磚城、蔔奎、阿什河、哈拉山、寧古塔等,這些大小地名,遍布東北三省,從西向東,由南向北,正是關內災民闖關東所到之處。其中,有些地名年代久遠,如金州、復州、海州、蓋州,源於遼金時期,前衛、中後所、沙後所等源於明代遼東邊衛的駐軍之所。有些地名,如老邊、法庫門、哈達門等是清初柳條邊墻與邊門。有些地名是由女真語、滿族語演化而來的,如葉赫(女真部名)、哈達(滿語為石崖)、法庫(原作“發庫”,滿語為魚梁)、阿什河(原為“阿勒楚”,滿語為金子,此地立縣名叫阿城)等。海州(海城)的牛莊鎮是水旱碼頭,開原的老城、田臺莊都是旱路交通要道,在沒有鐵路時,田臺莊的大車店是四方大車、客商的常住之所,晚上有蹦蹦戲演出。此外,還有壹些地名有地方傳說。如“風刮蔔奎”(齊齊哈爾)、“火燒船廠”(吉林街)、“狗咬沈陽”是東北三大地名傳說。遼陽的遼代白塔、熊嶽城外的望兒山都有古老的傳說。遼西的禿老婆店,清末有西太後住店吃飯的民間傳說,因而小店有大名。蹦蹦藝人闖蕩江湖,走遍關東大地,把這些大小地名編入曲目之中,東北老鄉聽起來格外親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