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以及20世紀20年代和30年代的“裝飾藝術”。
作為運動的發源地,巴黎成為了新藝術運動和裝飾藝術的中心。
法國有著非常悠久的手工藝傳統,現代的法國設計是基於法國的設計傳統,即設計主要為富裕的上層階級服務的理念。
所以法國現代設計呈現出奢華和民族性的特點,服務於老百姓的大眾化設計相對較弱。
1,設計的奢華。
法國高級創意學院國際設計中心主任利茲·戴維斯(Liz Davies)曾說:法國的設計是奢華的設計,是高貴的設計(在法語中,設計被稱為高文化的設計,即haute)
時裝,包括奢侈時裝、香水和化妝品、珠寶、奢侈家具等。
在這種設計理念的指導下,法國的設計事務所非常重視高品位的設計項目,設計內容是奢華和奢侈。
即使是普通的產品或者平面設計,設計師也會賦予其奢華、奢侈的特征,從而產生昂貴的產品。
這使得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關的工業產品設計和平面設計的設計水平普遍落後於其他國家。
2.設計的民族化。
法國完全支持壹些主要設計。
比如美籍華人設計師貝聿銘設計的盧浮宮玻璃金字塔;英國設計師裏查德·羅傑斯設計的蓬皮杜文化中心;法國和英國聯合設計的協和式飛機;德國子彈高速列車
“培養壹個偉人”
vitesse)的縮寫,是法國支持的結果。
法國希望通過設計來表達法蘭西民族的偉大,尤其是宏大的建築和工程項目。
1993年,法國* * *出版了壹本關於工業設計的書,工業設計。《壹個世紀的反思》,是關於工業設計材料最完整的著作之壹。
這說明* * *對設計的重視。
1925年4月28日,國際裝飾與現代工業藝術展在巴黎開幕,後被稱為“裝飾藝術展”。
朱爾曼、格魯特、拉托、杜福萊納、弗蘭克、杜南、普林茨和艾琳·格裏爾……在展覽中贏得了榮譽。
展覽原定於1906-1907,但因壹戰延期至1925,充分體現了那個時代的多元性和混雜狀態。
也就是說,在1925中,兩種活著的藝術正在匯合,壹種繼承過去,壹種轉向未來。
除了傳統與現代無休止的爭吵,還有意識與哲學的沖突。
1925年5月,建築師奧古斯特·佩萊(巴黎香榭麗舍劇院的設計師)在接受采訪時說:“裝飾藝術這個詞應該刪掉。
我想知道是誰把這兩個詞粘在壹起的:藝術和裝飾。
該死的!真正的藝術不需要裝飾。
”這句話說得很明白,因為這個展覽贏得了觀眾的掌聲卻讓專業人士大為失望。
戰爭結束了,世界不同了。
戰爭催生了二十世紀歐洲各種流派的先鋒派藝術,包括:de stijl莫斯科維捷馬學院——1918革命動亂中俄國發起的新型實用藝術學校;包豪斯設計學院;新唯心論是由勒·柯布西耶和奧地利·鄭方於1920年在法國創立的。
繼英國工藝美術運動之後,法國分別於1900和1925年成為新藝術運動和裝飾藝術運動的發源地,從而湧現出大量優秀而時尚的設計。
其中,新藝術運動興起於1900年的巴黎世博會,持續了20多年。它倡導面向工業、回歸自然的思想,試圖在藝術和手工藝之間找到平衡。
新藝術運動創造了壹種非常特殊的風格,表現出對非歷史的新裝飾風格的探索。
本次時裝展展出的巴黎地鐵站入口是早期新藝術運動中的代表作品之壹,運用了蜿蜒的線條、曲線、植物莖葉和抽象的動物圖案,具有鮮明的“新藝術”風格。
1925年,法國巴黎成為裝飾藝術運動的中心。
這場運動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法國達到頂峰,二戰爆發前開始衰落。
在設計思路上,已經不同於“工藝美術運動”和“新藝術運動”的自然主義和復古,同時對單調的工業風格表示了反對。
它認可工業化,但因為它強調裝飾,所以也不同於起源於德國的現代主義。
它實際上是壹場介於“新藝術運動”和“現代主義運動”之間的運動。
在法國,設計表現主要集中在奢侈品和奢侈品上,如玻璃器皿、珠寶、金屬制品、陶瓷等。
時裝展覽中卡地亞珠寶和鑲嵌鉆石和紅寶石的精致Daum花瓶充分體現了這種奢華風格。
這時的家具設計風格更加多樣。
除了材料昂貴、造型精美、裝飾手法多樣的豪華家具外,還有註重使用新材料(如鋼管)的家具。這是因為法國在裝飾藝術運動的同時受到了俄羅斯、德國、荷蘭等其他歐洲國家的現代主義風格的影響,時裝展“現代發明”部分的展品對比也可以看得很清楚。
嚴格來說,法國沒有能夠參與到現代主義設計運動中,也沒有真正經歷過大眾化的設計運動。
相對來說,法國的設計傾向於精英主義,時尚也不民主。
然而,現代主義風格、德國的包豪斯以及二戰後的大眾消費文化仍然對法國的設計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它們奠定了法國當代設計風格的基礎。
除了藝術運動的影響,還有三個因素影響著法國時裝的更替和設計的創新。此外,這三個因素在世界現代設計的發展中也起著重要的作用:
壹、科技進步。
科學和藝術經常被比作壹枚硬幣的兩面,而設計是兩者的結合。
因此,除了藝術的不斷發展,設計的創新也離不開科學技術的支撐。
進入20世紀後,第二次技術革命的影響仍在,同時新的科技發明也在不斷湧現。無線電通訊、塑料和合成橡膠、晶體管、集成電路、電視、計算機、人造地球衛星等。不斷改變著人們的生活,給設計帶來了更多的靈感。
科技的飛速發展無疑給設計增添了活力。
壹方面,科技成果的應用改善了設計條件,提高了設計質量,為實現未來時尚創造了可能;另壹方面,新的發明和技術也需要更漂亮的造型來贏得人們的關註,這就需要設計創新。
法國作為老牌的西方發達國家,科技對設計的推動是非常明顯的。
從早期的無馬載人交通工具和直升機到流線型汽車、便攜式電視和火箭,再到小型機和高速列車,再到便攜式通訊設施和具有未來風格的汽車,這些產品的設計都依賴於技術的不斷更新,它們的出現和應用也為時尚產品的出現提供了可能。
第二,社會環境的變化。
20世紀上半葉,經過兩次世界大戰,各國都造成了巨大的財政和人員損失,隨後國際形勢的壹系列變化,如冷戰,加深了除美國以外的參戰國恢復經濟的困難。
直到美國對西歐國家進行了大規模的經濟援助和復興計劃,以及西方國家恢復本國經濟的決心,20世紀50年代中期以後,西方國家才開始度過最艱難的戰後重建時期,逐步進入富裕社會。
社會)階段。
就法國而言,其戰後的設計發展並沒有采取新的有力措施,也沒有建立全國性的設計組織,但民間的設計組織依然存在,如“現代藝術家聯盟”、“工業美學學會”等。
雖然總體來說,法國設計在戰後有所衰落,但日益強大的國力和自由寬松的環境,使得法國設計在保留其傳統文化品格的前提下得以發展。
1955,法國雪鐵龍公司設計生產的雪鐵龍DS車是戰後二十年來最先進的大型車。
戰後法國時裝設計進入了黃金時代,克裏斯汀·迪奧(Christian
迪奧)、基多夫男爵夏蓋(Cristobal
巴黎世家)和嘎布裏埃爾·夏奈爾(加布裏埃爾
香奈兒)設計時裝,用不同的風格裝飾那個時代有魅力的女性。
戰後緊急重建後,法國建築設計遵循兩條主脈:壹是創新理念驅動的反傳統設計;壹個是出人意料的舊建築改造重建,短短30年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蓬皮杜藝術中心和盧浮宮的玻璃金字塔已經成為巴黎乃至整個法國的象征。
從20世紀末到20世紀,和平與發展成為世界的兩大主題。
國際交流越來越深入和頻繁,這是設計創新不可錯過的機遇。
法國設計也在這種時代潮流中展現出各種景觀。
時尚還在不斷創新,引領立交橋上的變化;工業產品的形式越來越豐富和個性化;體育用品的設計是不斷開發高科技和新形式的設備和器材。
第三,消費需求的變化。
消費者的需求是設計最關鍵的要素,也是任何時代、任何地域的設計師都必須考慮的要素。
法國設計和生產奢侈品的歷史悠久,其設計面向少數精英和權貴的需求。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大規模工業生產的普及,法國的設計越來越面向普通大眾,尤其是戰後,消費群體的變化要求其設計方向要從過去追求奢華轉變為更加註重風格的多樣性和功能的實用性,這就直接要求設計在保證功能的前提下降低成本。
所以法國現當代設計除了時裝設計還是走高級路線,其余的設計更多的是針對普通家庭和普通消費者打造時尚。
不同的人對時尚的態度不同,但正是因為不斷創造時尚神話,人類社會才會不斷前進。
時尚不僅是壹種態度,壹種生活選擇,更是壹種歷史發展的方式。
時尚變化的過程,其實就是創新實現的過程,也是設計不斷進步的過程。
縱觀“法國時裝展100”,不僅觸摸到了法國的時尚風格,也給了我們關於設計的啟示:時尚就是設計,時尚就是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