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群國家地理控,專註於 探索 極致世界
在中國的大西南
有這樣壹個地方
山坡上布滿了密集的紋路
紋路之間是靜如玻璃壹般的水面
倒映著天光與雲彩
仿佛大地的調色盤
這裏是
哈尼梯田
▼
距梯田約80公裏外
壹座只有2平方公裏的小火車站
因電影 《芳華》 的上映
吸引了國人的目光
▼
而 汽鍋雞、過橋米線 等特色 美食
早已悄然登上國人的餐桌
成為雲南味道的代表
▼
這些驚艷了世人的美好事物
都來自 紅河州
全稱 紅河哈尼族彜族自治州
(紅河州位置及行政區劃,制圖@鞏向傑&陳隨/星球研究所)
▼
這到底
是壹片什麽樣的土地?
01
山河的創造
紅河州
位於雲南省南部
處在 滇東高原 和 哀牢山 之間
紅河與珠江兩大水系在此匯流
北回歸線穿越而過
擁有極為豐富的自然環境
(紅河州地形及水系,制圖@鞏向傑&陳隨/星球研究所)
▼
東北部的高原
由巨厚的石灰巖組成
數百萬年水的侵蝕
形成了典型的喀斯特地貌
▼
西南部的 哀牢山 巍峨連綿
山中雲霧繚繞、森林廣布
▼
哀牢山與高原之間
紅河 (元江)流過
流經之地多分布著紅色土壤
江水如壹條紅色的飄帶
纏繞在大山之間
▼
良好的自然環境
創造了多樣的生命世界
哀牢山上
2000多種植物
組成了茂密的森林
▼
森林中
恐龍時代的遺存 中華桫欏
枝葉大如傘蓋
▼
枝葉間
西黑冠長臂猿 在遊蕩
▼
樹鼩 在四處覓食
▼
無數鳥類、兩棲類等動物
以此為家園
這片充滿生機的土地
藏在層疊的群峰之間
而喚醒它的人們
即將踏歌而來
02
被喚醒的土地
“在那遠古的時代
天邊有個叫虎尼虎那的地方
紅紅的石頭像天火燃燒
黑黑的石頭像黑夜籠罩
奇怪的巨石成千上萬
壘成了神奇巍峨的高山...”
——哈尼族遷徙史詩《哈尼阿培聰坡坡》
兩千多年前
西北氐羌族群的壹部分
從歌中所唱的高原地帶向南進發
經過漫長的遷徙
大約在隋、唐時期
渡過紅河
站到了哀牢山下
(哈尼族遷徙路線,制圖@鞏向傑&陳隨/星球研究所)
▼
經歷漫長的變遷與融合
他們成為了壹個特定的民族
哈尼族
他們的生產方式
從遊牧變成了農耕
▼
彼時雲貴高原壹帶的農耕活動
尚處在相對原始的階段
哀牢山大部分仍是荒蠻之地
哈尼族祖先的到來
將徹底改變大地的面貌
他們首先選擇向陽的緩坡
開辟為旱地
在其上種植幾輪旱地作物
借此平整土地、熟化土壤
(梯田建造過程1:從旱地到旱田,制圖@陳隨/星球研究所)
▼
隨後
在臺地邊緣層層堆壘泥土
形成田埂
引水入田
將旱田變成水田
(梯田建造過程2:造田埂-引水-水田,制圖@陳隨/星球研究所)
▼
通過水渠引來的高山之水
經過砂石沈澱後
逐級流入大小不壹的田塊
最終匯入山腳下的河流
(哈尼梯田引水系統,制圖@陳隨/星球研究所)
▼
精心維護的梯田
水常年充盈而飽滿
▼
為了更好地管理梯田
哈尼人創造了獨特的農事歷
將四季的勞作
融入四季的梯田
從春季開秧的“康俄潑”
▼
到夏季祈求豐收的“矻(kū)紮紮”
▼
秋季收獲時節的“車拾紮”
▼
以及冬季休耕時的“紮勒特”
▼
熱愛歌舞的哈尼人
還將這四時的勞作
匯成了 《哈尼四季生產調》
編入了充滿熱情與力量的 铓(máng)鼓舞
載歌載舞中延續著古老的傳統
▼
哈尼人相信:
“人的命根子是田
田的命根子是水
水的命根子是森林和樹木”
比梯田稍高之處
是哈尼人的村寨
與梯田***存***生
▼
村寨的上下
各有壹片刻意保留的森林
被視為“神靈的居所”
而高山區則保留著原始森林
▼
森林、村寨、梯田、水系
形成 “四素同構” 態勢
哈尼人的完美家園就此形成
(哈尼梯田四素同構景觀示意圖,制圖@陳隨/星球研究所)
▼
到了元、明、清時期
因戰爭和屯墾等原因
大量來自北方的漢族遷至紅河流域
梯田的面積開始迅速擴張
如今已遍布元陽、紅河、綠春、金平四縣
總面積高達100萬畝
(哈尼梯田分布範圍,制圖@鞏向傑&陳隨/星球研究所)
▼
除了梯田
在紅河州北部地區
也發展出村落
開辟出大大小小的農田
▼
廣泛的農業開發
讓紅河州逐漸變得富足
長街宴
表達的是對豐收的祈福
也是對大自然饋贈的感恩
▼
明朝
在雲南的開發史上
是壹個重要的分野
在生產條件較好的壩子上
統治者設立了 臨安府(今建水)
統轄紅河州大部分地區
建水變得繁華起來
▼
其經濟發達
在雲南富甲壹方
臨安城中
富商巨賈
建造起深宅大院
▼
文人雅士
在股指之間把玩起紫陶
▼
水面上
建起優雅恢弘的石橋
▼
僅次於曲阜孔廟的
中國第二大文廟
建水文廟
在遙遠的西南
傳播著中原的文化
▼
而世代居住在這片土地上的
漢、哈尼、彜、苗、傣、壯
瑤、回、拉祜、布朗、布依
11個世居民族
則延續並發展著自己的民族傳統
少數民族中
以 彜族 人口最為眾多
▼
多民族融合
創造出獨具特色的 美食
過橋米線、汽鍋雞、燒豆腐、小卷粉...
激活了紅河人的味蕾
▼
數百年間
被喚醒的紅河州富饒而祥和
默默鎮守著西南的壹方土地
但到了近代
它將受到新壹輪沖擊
這同樣與大地的饋贈有關
03
近代化的沖擊
劇烈的地殼運動
在紅河州的地表之下
創造了礦藏
有壹種金屬礦產
在紅河州的 歷史 上
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這就是
錫礦
(紅河州礦產資源分布圖,制圖@鞏向傑&陳隨/星球研究所)
▼
紅河州開采錫礦的 歷史
最早可上溯到西漢時期
隨後的歷代政權
都先後進行過開采利用
甚至壹度占全國錫產量的60%
但真正的轉折發生在清末
當時英、法等西方國家相繼實現工業化
錫在工業中用途廣泛
為了開發和運輸錫礦
交通幹線上的 蒙自
出現了雲南的第壹個海關
▼
海關壹開
就像擰開了錫礦生產的水龍頭
個舊錫礦的年產量從清中期的900多噸
直接飆升到5300多噸
大量的錫礦出口
刺激了當地的馬幫
以及紅河的航運
騾馬不絕、航船相接
個舊錫通過數條線路
被運送至越南海防、中國香港
以及其它沿海口岸
進而經海運流入西方工業國家
(近代個舊錫礦主要外銷路線,制圖@鞏向傑&陳隨/星球研究所)
▼
然而
紅河航道灣多水急
沿途盜匪橫行
馬幫的運力更是低下
工業國家對錫的需求則是連年增長
壹種新的運輸方式勢在必行
這就是 滇越鐵路
但要在山高谷深的雲南修鐵路
並不是壹件容易的事
從越南到雲南
海拔逐漸升高
紅河流經之地
遍布V字形峽谷
加上山林茂密、瘴癘嚴重
鐵路的修建困難重重
▼
最為艱險的
莫過於屏邊縣的四岔河大峽谷
峽谷兩壁相距僅60余米
河谷深度100多米
當時的技術條件下
根本無法建造橋墩
為此
上百噸定制的鋼構件
從法國運抵雲南屏邊
再由中國的勞工壹件件背上山
壹個經由鐵索牽引
以人字形鋼梁支撐的橋梁
橫空出世
(人字橋修建過程,制圖@鄭伯容/星球研究所)
▼
這就是堪稱工程奇跡的
人字橋
▼
經過近10年的修建
30萬勞工參與建設
做出了巨大的犧牲後
滇越鐵路終於在1910年全線貫通
▼
隨後
當地士紳集資修建的
個碧石鐵路
與滇越鐵路相接
***同構成了當時雲南的大動脈
(滇越鐵路與個碧石鐵路路線圖,制圖@鞏向傑&陳隨/星球研究所)
▼
這條大動脈
極大地提高了交通運輸效率
從雲南蒙自到越南海防
時間從原來的幾十天縮短到兩天
▼
與此同時
沿著相反的方向
鐵路也將西式建築和西方的生活方式
帶進了紅河州
電線、電燈
餐廳、電影院、酒吧
咖啡館、網球場
商號、銀行、醫院、學校、郵局
以及最早的“快遞公司”
顛覆了滇南地區延續千年的生活方式
▼
滇越鐵路和個碧石鐵路的交匯點
碧色寨
成了重量級的交通樞紐
壹時風頭無兩
▼
1913年
壹批雲南學生被選派留學日本
正是經滇越鐵路走出了國門
1915年
蔡鍔輾轉中國香港、越南
最終沿滇越鐵路到達昆明
發起了討伐袁世凱的征戰
1938年
北大、清華和南開的壹群學生
經過中國香港、越南
沿滇越鐵路北上昆明
在那裏入學了西南聯大
▼
滇越鐵路改變了大西南
甚至在中國近代化的過程中
也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
1943年
鐵路收歸中國管理
隨後它兩次因戰爭被阻斷
直到1996年
才恢復通行
▼
此時的紅河州
也已經變換了容顏
04
尾聲
當曾經名動壹時的西南動脈
逐漸被平凡的生活所淹沒
當曾經的特等車站
逐漸被遺忘
▼
紅河州所在的區域
繼古代山地農業的巔峰
西南貿易與文化的重鎮
中國近代化的先鋒後
鉛華洗凈
當我們站在山頂
百萬畝梯田如巨浪般湧入眼簾時
我們才會愕然記起
看似平靜的表象下深藏的驚濤駭浪
正如哈尼梯田被稱為“大地的雕刻”壹樣
波瀾壯闊的 歷史
也鐫刻在這片土地上
▼
1957年11月18日
紅河哈尼族彜族自治州正式建立
這片飽經風霜的土地
有了新的發展方向
如今的紅河州
是大量珍稀動植物的家園
是熱帶、亞熱帶經濟作物的重要種植基地
發展高原現代農業的沃土
▼
如今的紅河州
有了更發達的鐵路、公路網
自然、人文、 歷史 、 美食
都變得觸手可及
▼
如今的紅河州
數千年往事
壹百年風雲
融匯在不變的山河中
在雲南之南
等待著妳來發現
本文創作團隊
撰稿:張照
圖片:秦南
設計:陳隨、鄭伯容
地圖:鞏向傑
審校:擼書貓、李張子薇、王昆
P.S. 本文主要參考文獻:
[1] 紅河州地方誌編纂委員會. 紅河州誌[M]. 雲南人民出版社, 2013.
[2] 本書編寫組. 紅河哈尼族彜族自治州概況[M]. 民族出版社, 2008.
[3] 閔慶文等. 雲南紅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統[M]. 中國農業出版社, 2014.
[4] 黃紹文. 諾瑪阿美到哀牢山[M]. 雲南民族出版社, 2007.
[5] 廖麗. 錫都個舊的興衰[M]. 雲南教育出版社, 2017.
[6] 紅河哈尼族彜族自治州 旅遊 發展委員會. 百年滇越鐵路[M]. 雲南人民出版社, 2015.
[7] 楊娟. 近代國際經濟壹體化背景下個舊錫礦開發研究[D]. 雲南大學, 2016.
[8] 張永帥. 近代雲南的開埠與口岸貿易研究[D]. 復旦大學, 2011.
... The End ...
星球研究所
壹群國家地理控,專註於 探索 極致世界
蒂希
“五月五日,是端午節。艾葉,帶香囊。吃粽子撒糖。龍舟在水中。”
這首童謠又在我耳邊響起,因為端午節要到了。宗野淡淡的香味把我的信息素帶入了那漫長的歲月...
端午節是中國兩千多年的古老習俗。據說,公元前278年,秦軍攻打楚國的京都。屈原看到自己的國家被侵略,就往汨羅江裏扔了壹塊石頭,死了。屈原死後,楚國人民非常悲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