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手機免費的提出者雷軍創辦小米,以性價比為賣點。在截至2014第四季度的短短三年多時間裏,擊敗傳統四大手機品牌中國酷聯,被業界視為奇跡。後來的奇酷、樂視都希望復制這種模式。
但到目前為止,小米並沒有達到用互聯網業務收入補貼手機硬件的目的。其2015年互聯網業務收入達到近38億元,約為其2014年業務收入的5%。從這方面來說,小米要實現用互聯網收入補貼硬件還很遙遠。
樂視其實可以說是小米理念的踐行者。它去年發布手機後,開始用互聯網業務收入補貼手機硬件,甚至免費獲得手機。以樂1s為例。樂視生態4.14硬件免費日當天,用戶以1099元的價格購買樂媛媛會員67個月,可免費獲得樂1s產品。
但另壹方面,樂視想靠互聯網業務免費補貼手機,幾乎是不可能的。2014年,樂視營收66億元,相比小米手機業務2014年營收743億元,華為手機2015年營收200億美元,差距明顯。
華為消費者CEO余承東認為未來會是剩下的2-3家手機公司之壹,因為華為的創新實力很強,是中國最具創新力的手機公司之壹。這種說法其實是有問題的。
小米2011推出手機時,華為手機業務營收為67億美元。與小米相比,華為是壹個巨人。然而,短短三年,小米超越華為成為國內第壹大手機品牌,小米743億人民幣的營收超過華為手機12億美元的營收。這個教訓還在耳邊回響。華為忘了嗎?
三星,華為壹直推動超越的同壹個品牌,R&D投資全球第二,科技產業全球第壹。如果以R&D投資來判斷,華為無法超越三星。華為在打自己的嘴巴!
其實這幾年手機品牌在國內的快速崛起,和小米這只鯰魚有很大關系。小米的崛起讓國產手機意識到如何做手機,如何賣手機。國產手機紛紛向小米學習做自己的手機系統,通過互聯網營銷快速提升品牌影響力,因此在國內市場能快速提升市場份額。
2014年和2015年國產手機全球市場份額接近40%和超過40%,都與其在國內市場份額的大幅提升有關。從銷售比例來看,近兩年國產手機分別占78%和超過80%,證明了對國內市場的極度依賴。
小米的成功源於其發明了新的商業模式,廣泛影響了國產手機品牌。華為今天的成功也與這種商業模式有關。同時因為借鑒了三星的商業模式,可以說是融合了小米和三星的特點。
從這個角度來說,未來互聯網手機和傳統手機品牌誰更有前途還不好說。華為在全球市場早已擊敗小米,但直到去年第四季度才勉強在國內市場超過小米0.8個百分點或654.38+0萬(根據IDC)。可以看到,雖然華為有自己的手機芯片,依賴華為(華為營收600億美元,野村證券估計小米手機業務營收6543.8+000億美元,華為營收是小米的6倍。)這個龐然大物還沒有完全拉開和小米的差距,證明小米模式還是有很強的競爭力的。
踐行小米理念的樂視,去年4月發布了手機。雖然將今年的銷量目標下調至15萬,但臺媒報道稱,產業鏈收到的信息其實顯示,樂視仍有將今年銷量擴大至2500萬的願景。這樣的發展速度會比當年的小米更快,對華為這樣的傳統手機品牌還是有相當大的威脅。
GFK預測,今年中國市場智能手機銷量增速僅為7%,中國市場已經進入存量競爭階段,因此互聯網品牌銷量的增長只能從傳統手機品牌那裏搶奪銷量。
此外,華為手機銷量飆升,互聯網品牌榮耀功不可沒。2015年,華為手機在國內市場的銷量約為6300萬部,HONOR的銷量達到4000萬部。估計其國內銷量在3400萬左右(2015,15%),也就是說,
其實對於手機公司來說,很難完全拒絕商業模式的作用。即使華為發展到今天全球最大的電信設備制造商,也主要源於業務創新,即營銷先於技術,所以華為應該虛心學習經驗教訓,而不是武斷地說誰死誰活!要知道,僅僅壹年半前,華為就被另壹個互聯網品牌打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