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國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方面取得了重大戰略成就。但面對常態化疫情防控的新要求,數字普惠金融將發揮廣泛作用。因此,我們應該適應形勢發展的新特點、新需求,大力發展數字普惠金融,讓更有溫度、更有實力的普惠金融服務走進尋常百姓家。
與傳統金融服務體系相比,數字普惠金融強調服務對象的普惠性、服務方式的便捷性、服務內容的全面性和無差別性以及商業模式的可持續性。我國數字普惠金融雖然發展迅速,但仍處於起步階段,仍面臨諸多困難和挑戰。為了讓數字普惠金融更廣泛地受益,更快地發展,需要進壹步強化客戶至上的理念,在手段上進壹步運用數字技術,在管理方法上進壹步加強工作創新,從而更好地服務於普惠金融的應用推廣。
堅持以客戶為中心的服務理念,拓展服務範圍。普惠金融的社會意義在於,從社會公平的角度出發,可以為農民、老人、學生、小微企業等金融弱勢群體提供更多的服務,讓他們利用金融服務獲得更好的經濟改善和便利。因為數字普惠金融想要覆蓋的目標群體很多都屬於弱勢群體,所以需要強調以客戶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在過去,對貧困地區提供各種支持,有時是通過行政手段,而數字普惠金融提供有尊嚴的服務。不同的客戶對資金的需求不同,需求時間不同,還款能力不同。金融機構應根據不同的市場需求開發不同的金融產品,以滿足不同的客戶需求。
以數字化手段創新金融工具,滿足多樣化需求。為滿足疫情防控和金融穩定的現實需要,金融機構應加快金融服務向數字化轉型,充分將互聯網技術的創新成果應用於普惠金融中有針對性的群體服務,進壹步提升普惠金融中服務的覆蓋面和便利性,在疫情防控常態化下進壹步發揮積極作用。互聯網技術作為壹種手段,有利於金融本質的發展和普惠金融的落地。疫情期間,數字普惠金融可以有效發揮其在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方面的技術優勢。,精準分析客戶風險特征,為中小企業提供無抵押無擔保純信用貸款,從而有效解決疫情防控期間中小企業等各類經營主體的現金流問題。尤其是在小微企業獲得金融支持的過程中,數字普惠金融推動中小企業全面融入數字經濟。包括“小店經濟”在內的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可以有效迎合新的消費需求,升級培育新的消費業態,降低運營成本,提高交易效率,為中小企業帶來更多的收益和新的發展空間。在推動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的同時,有助於我們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
加強數字化監管能力建設確保可持續發展。數字技術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新的問題,需要提高監管能力,規範行業行為,保證數字普惠金融發展的可持續性。首先是解決數字普惠金融和傳統金融的統壹監管標準。數字普惠金融的本質引發了統壹的監管標準。金融企業通常接受企業所在地政府的監管,在相關制度的監管要求下開展相關金融服務。對於同壹類型的企業或同壹性質的業務,不同的省份和地區可能會有不同的限制和規定。但對於從事數字普惠金融的企業來說,這類企業的業務發展不受地域限制,還可能涉及企業所在地以外的其他地區,可能導致企業所在地與服務開展地實施的監管制度存在矛盾,從而影響監管的有效性。為了避免這樣的矛盾,需要對從事數字普惠金融服務的企業制定完整統壹的要求和標準,通過統壹的監管體系避免監管套利。其次,完善數字普惠金融的相關法律法規。針對新參與者多、跨界合作多、金融服務鏈條長、委托代理關系復雜、金融產品交叉湧現等問題,逐步完善數字普惠金融法律框架,明確各參與方權利義務,建立遠程身份識別和開戶、個人信息安全、數據使用等規範和標準。順應數字普惠金融發展新形勢,及時修訂已滯後的相關法律法規。同時,加強中央和地方監管部門的協調配合,推進金融監管數字化,著力解決監管手段缺乏預見性、及時性和多樣性等問題,切實保障數字普惠金融的良性發展。
通過數字普惠金融,每個人都可以有可能通過金融服務改變自己的經濟狀況,甚至家庭財富。有學者研究發現,數字金融普惠可以有效縮小城鄉貧富差距,促進居民消費行為,有效促進地方經濟增長,有助於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雖然在數字金融與普惠金融融合的過程中還存在壹些問題,但從態度、技術和管理三個方面來看,數字普惠金融的發展是可期的,前景是光明的。
(作者單位: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