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通安全風險分析在世界衛生組織和世界銀行的協調下,來自世界各大洲、各部門的65,438+00多名專家(交通、工程、衛生、公安、教育和民間團體)共同努力,形成了《預防道路交通傷亡世界報告》。報告收錄了近年來世界各國的最新研究成果。世界各國都重視對危險因素的研究,並據此制定相應的幹預措施。在道路交通系統中,風險由四個因素構成:①暴露機會;(2)特定暴露條件下碰撞的潛在概率;③碰撞後損壞的概率;④損傷結果。這種分析是基於著名的“哈頓矩陣模型”。針對以上因素,可以采用以下方法來預防或減輕事故和傷害的嚴重程度和後果:①減少接觸危險因素的機會;(2)防止事故發生;③降低事故和傷害的嚴重程度;(4)通過改善碰撞後的處理,減少意外傷害的後果。荷蘭學者認為,交通安全應分為發達國家的交通安全和發展中國家的交通安全。因為交通安全因素中人、車、路、環境的水平關系到國家的經濟發展。當發展中國家的汽車數量逐漸增多,人與車的關系更加密切時,老人和孩子面臨的危險程度也在增加。在發達國家,酒駕和違法超速是事故的主要原因。大多數國家采取的交通安全對策是:①限速;②改善道路交通環境;③保護交通弱勢群體,尤其是老人和兒童;④禁止酒後駕車。他們還建議政府出資進行全國範圍的交通安全調查,大學在汽車保險公司、大學和汽車運輸行業設立交通安全機構,研究交通安全問題。國內學者大多基於傳統的事故致因理論模型,從人的不安全行為(駕駛人和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和乘客)、物的不安全狀態(道路因素和車輛因素)和基本原因(個人因素和環境因素)三個方面分析交通事故的成因,從而從人、車、路、環境和管理等方面降低道路交通安全風險。此外,中國許多學者認為,預防和控制道路交通事故的基本措施是“4E”措施,即教育、執法、工程和緊急護理和急救。道路交通系統極其復雜。必須采取綜合措施減少道路交通系統的危害,防止事故發生,這已成為共識。實際上,降低道路交通事故死亡率的過程是人、車、路、環境同步協調發展的過程,是全民素質提高的過程,是將公路管理和汽車運輸管理納入法治軌道的過程。交通不安全因素對策1。道路交通損失預防措施包括駕駛員三道防線的管理、車輛主動安全技術的應用、機械可靠性的保證、道路規劃的合理化和黑點的整治。(1)三道防線確保影響機動車駕駛人事故的因素是身體素質(生理和心理因素)、駕駛能力(駕駛技能和駕駛行為)和復雜的交通環境。因此,從這三個因素出發,研究機動車駕駛人的管理,形成交通安全的三道防線:駕駛適宜性檢測、安全駕駛能力培訓、交通環境綜合治理。“三道防線”理論是在深刻分析道路交通成因的基礎上,以機動車駕駛員為重點,通過各種技術手段,保證駕駛員具備基本的身體條件,培養合格的駕駛能力,創造安全的外部交通環境。①第壹道防線的流行病學研究發現,大量的道路交通事故是由少數事故多發駕駛員造成的。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質在很多情況下難以滿足駕駛工作的需要,其後果必然導致違章頻發。在心理素質方面,對駕駛員的感知、註意力、情緒、性格、氣質提出了相應的要求。從而提前淘汰事故易發人員,達到純源頭安全的目的。駕駛適宜性測試是通過壹系列的儀器和問卷,測試被測試者的某些心理和生理素質,進而評價其駕駛機動車的整體能力,排除不合格者。根據《機動車駕駛人身體狀況及其評定要求》(GBl8463-2001),以速度估計、復雜反應、控制功能、夜視、深視和動態視覺作為反映駕駛適宜性的標準。②第二道防線符合駕駛適宜性標準的人,具備安全駕駛最基本的身體和心理素質條件。要達到安全駕駛的目的,還必須具備合格的駕駛技能和安全駕駛行為。這道防線就是針對這兩個關鍵點設置的。機動車駕駛培訓機構水平參差不齊,機動車駕駛員培訓長期處於訓考合壹機制。目前雖有改革,但仍處於社會化培養的過渡期。在學習復習中,沒有嚴格執行相關的法律、法規和規章,導致少數身心有缺陷的人開車。有研究表明,我國容易發生事故的司機約占5%-8%,可見交通安全隱患的嚴重性。因此,確定培訓機構嚴格的資質條件,落實保障措施就顯得尤為重要。(3)第三道防線我國混合交通形勢嚴峻。混合交通給交通秩序帶來混亂,各種交通工具之間速度差大,容易發生沖突,也導致交通安全管理任務繁重。因此,交通安全主體保護第三道防線的目標是通過限制駕駛員的不安全駕駛行為,保持道路暢通,塑造安全駕駛的交通環境。營造安全的駕駛交通環境,可以采取四項技術措施:壹是監控記錄駕駛行為的技術手段——車輛行駛記錄儀、駕駛行為視頻記錄系統、機動車違法行為自動記錄系統、駕駛員違法記分管理系統;二是交通秩序管理的技術手段——交通信號控制系統、交通視頻監控系統、交通信息發布系統;三是交通事件快速反應的技術手段——公安、衛生“四位壹體”綜合應對處置警務聯動系統、交通事件現場調查指揮系統、高速公路車輛監控記錄系統;第四,交通管理信息化綜合技術手段——公安交通指揮中心。(2)車輛主動安全技術車輛主動安全技術是指在汽車設計和制造過程中,采用先進的技術和設備,合理布置內外結構,主動預防、避免或減少事故發生的技術。根據事故分析,應用ABS可減少交通事故7.1%。1995,我國將66項汽車安全、環保、節能相關標準納入強制性汽車標準體系,其中主動安全標準37項,被動安全標準13項,火災標準4項,環保節能標準13項。目前主要的安全技術有:預防性安全技術、事故避免技術、全自動駕駛技術、碰撞安全技術、防災技術、車輛基礎技術。開發系統包括:碰撞檢測與保護系統、車距保持系統、行駛路線變化時的事故規避系統、車道保持系統及調整系統、超聲波泊車裝置、行駛盲區警示系統、夜視系統等。主動安全技術的普及和使用極大地保護了駕駛員的安全帶,國家有關部門應參照歐美或日本相應的安全標準和技術法規,根據實際情況修訂汽車安全技術法規。(3)機械可靠性保證2004、2005年發生死亡事故102人以上,其中客車68輛,占總數的66.7%。其中因剎車失靈等機械故障導致的事故9起,占13+08。2006年,因機械故障導致的交通事故死亡人數占總人數的8.99%。車輛性能是影響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因素。車輛安全技術差會造成單車事故。如剎車失靈、制動不良、機械故障、照明故障以及車輛裝載過高、過寬、超載、貨物捆綁不牢等。另外,車輛在行駛中,超過壹定距離會突然疲勞,導致交通事故。其中爆胎最為嚴重,車輛在行駛過程中突然爆胎引發的交通事故約占總交通事故的30%-40%。在實際應用中,汽車可靠性保障分為設計、制造、管理和使用三個層次。設計制造工作由科研院所和生產廠家運作,國家發改委、公安部、交通部共同管理。實行市場準人制,定期發布允許投放市場的車輛,發放生產許可證和車輛合格證。公安機關車管所憑國家發改委和公安部的聯合公告目錄、車輛合格證、來源證、綜合安全檢查證登記核發號牌,車輛取得通行權。(4)道路規劃合理化,整治黑點根據以往的經驗,大部分事故多發點都是由於道路設計不當造成的。因此,在道路設計階段,需要對道路安全特性進行客觀的評價,及時發現道路規劃設計中的不安全因素並加以糾正,尋求更安全的設計標準或設計方案,使設計的道路更符合行車安全的要求。事故原因與道路有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采取措施改善道路狀況,並及時維護道路及設施,使其保持良好使用狀態。交管部門要特別重視事故黑點的查處。2.減少道路交通損失的措施減少道路交通損失的措施包括車輛被動安全技術的應用、道路安全防護措施的完善、事故緊急救援系統等。(1)車輛被動安全技術車輛被動安全技術是指在交通事故發生過程中或發生後,通過車內的保護系統避免或減少駕乘人員傷害的技術。根據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的調查結果,汽車保護系統的效果如表4所示。所以被動安全技術和主動安全技術是壹樣的,國家應該強制執行和增加技術法規和標準。表4汽車保護系統效果(預計保命)(2)道路交通安全設施由於經濟和傳統管理體制的原因,我國交通安全設施不完善、不適當或不足的現象較為嚴重。特別是西部和山區公路,很多危險路段沒有設置任何防護設施,或者防護設施強度嚴重不足,橋梁護欄本身的防撞能力不夠;眼前的設施不完善;交通標誌設置不合理,交通標誌數量普遍較少。近年來,以墜車形式發生的事故比例居高不下,與交通安全設施不完善,尤其是防撞設施設計不合理、強度不夠有很大關系。為預防和減少交通事故,應創新道路交通安全設施管理體制。具體措施是:公安交管部門參與國家和地方道路交通規劃,制定道路交通管理政策等重大工作,發揮公安交通管理在道路交通規劃中的指導作用,細化開展交通組織工作,為道路交通安全設施建設和管理奠定基礎。公安交通管理部門應當根據道路交通規劃,制定全國和地方道路交通安全設施發展規劃和總體規劃,組織制定道路交通安全設施建設管理標準,並根據道路交通組織的要求具體實施道路交通安全設施建設管理。同時,加強危險和事故多發地區道路交通安全設施的設計、建設和維護,做好日常監控。
上一篇:雲南文山傳統民居下一篇:2021巴黎春夏時裝周,大牌齊飛,每場秀都不無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