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運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流經北京、河北、天津、山東、江蘇、浙江六省市,連接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全長1.794公裏。
京杭大運河始建於2000多年前的春秋時期,距今已有2500年的歷史。秦始皇在嘉興開鑿的壹條重要河道,也為江南運河的未來走向奠定了基礎。
據《越絕書》記載,秦始皇“自嘉興治陵水路,過錢塘江,過浙江”。
大約2500年前,吳王夫差挖了壹條溝,開了壹條連接長江和淮河的運河,並建了漢城,運河及其文化就是由此衍生的。
我們今天說的大運河,開鑿於春秋,完成於隋,興盛於唐宋,拉直於元代,疏浚於明清(開鑿於公元前486年,通車於公元1293年),歷時1779年。
在漫長的歲月中,它主要經歷了三次大的建設過程。
隋朝時,楊迪動用百萬人口開鑿大運河,為以後國家經濟和文化的空前繁榮做出了巨大貢獻。經過唐宋時期的發展,終於在元代成為連接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的交通大動脈。
京杭大運河由人工河道和部分河湖組成,全程可分為七段:(1)通惠河;(2)北運河;(3)南運河;(4)魯運河;(5)中運河;(6)李運河;(7)江南運河。
京杭大運會作為南北交通大動脈,在歷史上發揮了巨大作用。
運河的通航促進了沿海城市的快速發展。
地理位置:大運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流經北京、河北、天津、山東、江蘇、浙江六省市,連接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全長1.794公裏。
目前京杭運河通航裏程1442公裏,其中年通航裏程877公裏,主要分布在黃河以南的山東、江蘇、浙江三省。
京杭大運河是中國繼長江之後的第二條“黃金水道”。
京杭大運河的價值堪比長城。
2006年3月,58位CPPCC委員聯名向全國政協十屆四次會議提交提案,呼籲從戰略高度搶救和保護京杭大運河,並在適當時機申請世界遺產項目。
在這58名委員中,不僅有京津冀等京津冀六省市CPPCC的現任和前任主席,還有兩位前任國家文物局局長——張文斌和單霽翔。
亦舒、王鐵成等名人也簽了名。
京杭大運河“申遺”成功率極高。
第壹發起人劉峰委員說,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的大運河,被譽為“古代文化長廊”、古代科技圖書館、名勝古跡博物館、民俗陳列室。它的歷史遺存是研究中國古代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的極好實物資料,是中國悠久歷史和文明的最好見證。
從保護人類文明的角度來看,大運河不僅在中國是獨壹無二的,在人類歷史發展中的作用也是世界公認的。
大運河水系綿延千裏,縱貫南北,形成了獨特的自然風貌,孕育了豐富的線性文化景觀。如果加上沒有被很好發掘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內容會更加豐富。
“如果把它的歷史價值、文化內涵和對中國歷史發展的貢獻加起來,某種程度上可以和長城相提並論。”在1985呼籲中國加入《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的鄭和羅兩位權威專家預測,“我們堅信京杭大運河申遺的成功率非常高。”
盡快制定大運河整體保護規劃。
"大運河和長城應該成為遺產名錄中的姐妹."劉峰委員提醒,但必須看到,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大運河的傳統功能正在逐漸弱化,其真實性和完整性正在被破壞。
如果不重視像“申遺”壹樣重要的保護工作,她的歷史、文化、遺跡、自然風光必然會迅速退化、消亡,這對中華民族來說將是不可挽回的損失。
京杭大運河的保護和申遺,絕不是某個地方或部門的事。
CPPCC委員建議,從戰略高度立即啟動京杭大運河的搶救和保護工作,成立由相關部委、專家和沿海地區共同參與和全力支持的研究機構,摸清大運河的“家底”,盡快制定大運河整體保護規劃,並在適當時機申報世界遺產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