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人民日報關於實踐的金句

人民日報關於實踐的金句

摘抄類

1、

征途漫漫,惟有奮鬥;夢想成真,唯有實幹。

——《人民日報》

2、

真理的力量來自實踐更作用於實踐,求神拜佛本不可取,仙山蓬萊更微茫難求。掌握客觀規律,相信科學與邏輯,在奮鬥中開辟生活的天地,才是每個人真正值得珍惜的“命理”。

——《人民日報》

3、

英雄的錚錚誓言,是所有中國人寶貴的精神財富,不容碰瓷;新時代英烈對祖國的熱愛和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操,豈能褻瀆!惡意搶註“清澈的愛”,搶到了英烈頭上,不僅突破了道德底線,更違反了相關法律。

——《人民日報》

4、

引才猶如“及時雨”,關鍵時候能降甘霖、解焦渴;育才則像“自流井”,汩汩湧流、潤澤原野。

——《人民日報》

5、

仰觀天宇,時間更加深邃;俯身耕耘,未來無限可能。

——《人民日報》

6、

閑適因為忙碌才獲得意義。如果摸魚成為常態,放松就失去了意義;如果劃水占據人生,幸福就會失去方向。

——《人民日報》

7、

我們經常在說命運,但我覺得,命是自己的,運卻和整個國家相關聯。歷史的洪流滾起,即便微如沙粒,也能奔騰入海,也能匯成史詩。

——《人民日報》

8、

天是世界的天,地是中國的地,只有眼睛向著人類最先進的方面註目,同時真誠直面當下中國人的生存現實,我們才能為人類提供中國經驗,我們的文藝才能為世界貢獻特殊的聲響和色彩。

——《人民日報》

9、

始於立心,得於人和,順於天道,成於勤勉。

——《人民日報》

10、

商業意義上的流量只有多少之分,而投射到現實生活中則有冷暖之別。流量代表了註意力密度,適度徑流能帶來甘泉的滋潤,過載徑流可能會引致決堤的風險。

——《人民日報》

11、

騎假馬練不出真演技。流量轉瞬即逝,常量才能長青。

——《人民日報》

12、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阿瑪蒂亞·森,對貧困有個經典判斷:貧困不單是壹種供給不足,而更多是壹種權利不足。

——《人民日報》

13、

能否把握好成長節奏感,是個人對抗“焦慮市場”的重要壹環。面對“別人眼中的成功”VS“自己認定的前途”選擇題,當然是“妳的節奏,妳做主”,切莫陷入他人語境。

——《人民日報》

14、

美麗中國的願景並不模糊,就存在於那些從“砍樹人”到“看樹人”的發展轉變中,存在於那些從置身事外到主動參與的實際行動中。

——《人民日報》

15、

沒有子女,沒有財產,張桂梅用全部的生命教書育人,如今她身患多種疾病,卻依然不肯把時間留給自己。

——《人民日報》

16、

路子對了,就不怕遙遠。

——《人民日報》

17、

涓涓不塞,是為江河;源源不斷,是為奮鬥;生生不息,是為中國。

——《人民日報》

18、

經歷時間沈澱,才能看清歷史的坐標;站在高山之巔,更能領略河流的奔騰。

——《人民日報》

19、

近年來,節能省水、垃圾分類、綠色出行,這些綠色生活方式成為新風尚。出門在外隨手攜帶保溫杯,外出就餐剩余菜品打包帶回;購買電器特別留意能效標識,購買汽車優先考慮新能源車;添置家具、書籍先找壹下“二手”,少買皮具,背個布袋也時髦……

——《人民日報》

20、

劃好家校***育的“經緯線”,讓家校關系回歸正軌,才能激發出“1+1大於2”的效果。

——《人民日報》

21、

感動源於真實,而真實不是坐而論道就能做到的,不是閉門造車就能實現的,不是靠天馬行空的幻想就能再現的。

——《人民日報》

22、

翻過壹座山需要多久?對壹輩子生活在懸崖上的四川涼山彜族自治州昭覺縣阿土列爾村村民而言,翻越家門口垂直落差800多米的大山,祖祖輩輩期盼了幾百年;對深深渴望擺脫貧困、豐衣足食的中華民族來說,翻越絕對貧困的大山,世世代代奮鬥了幾千年。

——《人民日報》

23、

法不能向不法讓步,不能“能鬧的孩子多給奶”“會哭的孩子有奶吃”,不能讓守法者吃虧,這是人民群眾的樸素情感,更符合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和善良風俗。

——《人民日報》

24、

穿過我的“妙語連珠”,正是改革發展的“民意音符” 註入我的“頭腦風暴”,正是攻堅克難的“智慧樂章”。

——《人民日報》

25、

畢竟,壹個圓只能孤芳自賞,兩個圓甚至更多的圓,才會產生包含外離、相切、相交的位置關系,才能創造豐富多彩的眾多可能。這是數學的魅力,也是這個世界的魅力。

——《人民日報》

26、

尊重英烈,對詆毀英烈者堅決說“不”,既是尊重壹個個鮮活的、可敬的靈魂,更是在尊重我們自己,照亮人性中最善良的那束光。壹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壹個有希望的民族更不能放任詆毀英雄。時代不可缺崇高,歷史不能斷血脈。讓英烈們的英名萬古流芳,保護英烈,應成為我們每個人的價值自覺。

——《人民日報》

27、

“新愚公”35年紮根太行山,用科技為荒山帶來蒼翠;“燃燈校長”獻身教育扶貧,點燃大山女孩希望;譜寫新時代青春之歌的黃文秀,放棄大城市工作機會,把生命定格在扶貧路上……

——《人民日報》

28、

“人都是有愛心的,要把它獻出來才算圓滿”。壹句樸實的話語,道出了“全國脫貧攻堅楷模”夏森壹生不變的追求。

——《人民日報》

29、

“減法”難做、“簡字”難寫,原因就在於減簡之中蘊含著思想理念的“加法”、功力水平的“加法”。發展“加減法”其實是“辯證法”,需要把握好對立與統壹、主要與次要、當前和長遠等辯證關系。

——《人民日報》

30、

風物長宜放眼量。考試分數固然能夠體現學生在某壹階段的課業學習成果,但贏在分數的起跑線上,並不等於贏得人生的未來。人的成長並不是壹場短跑競賽,而是壹場持久的長跑。關註壹生的成長目標,才能真正做到尊重教育規律和青少年成長規律,在眾聲喧嘩中保持理性、從容。

——《人民日報》

  • 上一篇:五聖人是哪五聖?
  • 下一篇:什麽是四方繼承案例?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