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人類文化是“以人為本”,“以人為本”歸根到底是建立在“人”的基礎上的。人不僅是文化的創造者,也是文化的享受者。他也是文化的傳承者,即壹切要以人為本,以人為本,以人為本。也就是說,我們的壹切方略、綱領乃至壹切政策、措施、法規、家規、村規、鄉約、社約,都要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從尊重生命、關愛生命、關愛客觀世界出發,以保護人民的根本權益為最終目的。否則就不是人類文化,“以人為本”。
“以人為本”的思想在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延續了幾千年。儒家“民本”思想、“仁”與“以德治國”;道家順應自然,天人合壹;法家的“依法治國”是“以人為本”思想的歷史表達。如齊國政治家管仲明確提出“民本,其理為立國之本”的觀點,顯示了“民本”與“民本”、“民為本”與“民為國之本”的同根互換,同輩人內涵與外延的壹致性。“以人為本”其實是人類文化和以人為本思想同壹含義的不同表述。而民本思想恰恰與馬克思主義的“人是國家社會”、“人是人的最高本質”的觀點相壹致,歸結為壹個絕對的命令:壹切使人受辱、被奴役、被鄙視的關系都必須被推翻。
倡導民本文化,倡導民本思想,就是教我們做公務員,要摒棄官本位、官本位思想,以民為本,以人為本,走群眾路線,傾聽人民呼聲,關心人民疾苦,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把滿足人民生活需要作為我們壹切工作的出發點,把關心人民、愛護人民,
人本文化與“以人為本”“以人為本”還有壹個重要的含義,就是人要懂得用科學發展觀的觀點來看待個人發展和社會發展。在向物質自然進步的過程中,要有統籌兼顧、全面發展、和諧發展、可持續發展的科學觀,不能片面堅持“物質決定論”和“經濟決定論”,防止滑向物質化的極端。
對於個人發展來說,我們所有的教育不僅要求我們有知識(傳統現在)、有知識(傳統現代)、有思維(獨立思考明辨是非的精神)、有紀律(法律秩序的概念)、有能力、有道德,還要求我們有健康的身體、健康的頭腦、全面的責任感。同時,要努力使每壹個社會和家庭成員(個人)他都是壹個優秀的社會成員,為官為民為民有官德,為商為商有商德,為學有學德,誠信交友,平等待人,公平選擇,處處善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對物,包括動物、植物、食物,都不要做;在家庭中做壹個優秀的家庭成員,有做父親、做母親、做兒子、做女人的美德。總之不要忘記“八蛋”,即孝、忠、信、禮、義、廉、恥。這樣高素質的人組成的社會,自然是壹個充滿人文精神、和諧有序、誠信友愛、民主法治、公平正義、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想社會。
這樣,要想真正落實“以人為本”、“以民為本”的民本思想,最重要的任務首先落在領導和教育人民的先行者,也就是精英們身上;這些人是誰?就是“導師”,也就是在各個行業中處於“領導者”和“引導者”位置的人,指導和教導。比如總統、總理、部長、州長、縣長、鄉長、村長、家長、各級各類組織的領導、方丈、傳教士、牧師、阿訇、各級各類學校的教師、科研單位的學術帶頭人、企業的經理、老板等。這些“導師”首先要努力成為壹個以科學和現代觀念為導向的人,“渴望”家庭中的“老師”是父母、兄弟姐妹。要想“把家打理得井井有條”,首先要“修身”。賢惠的父母和兄弟姐妹是孩子和姐妹的榜樣,做壹個有家風的好“老師”。這樣官德好,家德好,師德好,再教育百姓和孩子,讓他們兼具公德和私德。這樣有私德,有公德的人,才是真正有現代人格的人。這樣才能逐步形成壹個具有高尚人文素質和人文教育的民族和國家;這樣的民族、國家、社會,不繁榮起來,屹立於世界先進、文明、繁榮之林,才奇怪。可見,我們現在的教育,包括其他的“精英”教育,最大的錯誤或者說“最大的失敗”,是人類文化教育的錯誤和失敗,即在教人做什麽、如何做人的很多方面都存在嚴重的錯誤和失敗。我們抓市場化、國際化當然是對的,但是我們放松了對人類文化“根本”的不懈追求,導致很多不和諧的問題在各行各業不斷產生和蔓延。胡錦濤總書記提出的“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他闡述了“我們黨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黨的壹切鬥爭和工作都是為了人民的利益。要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黨和國家壹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蘊含著深刻的人文精神。當我們轉到Xi的“四化”概念時,我們認為最根本和最核心的是人的文化。只有把人文放在壹切工作的首位,首先抓住“人文Xi安”的根本核心,“活力Xi安、和諧Xi安”才有靈魂、動力和基礎條件。因為“人是萬物之靈”,沒有高素質的人類文化的人,沒有為了黨和人民的根本宗旨和最大利益而追求真善美的人,其他壹切都無法順利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