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愛心超市的定義:
科教扶貧誌願者配合當地民政部門,在秦巴山區通過“東西連手城鄉互助”社會各界募捐多余衣物等生活學習用品,在鄉鎮設立為周邊貧困家庭村民學生定期提供救助服務的常設機構,逐步完善管理實現制度化經常化成為農村青年活動基地。
緣起:
新世紀初,團中央和教育部發起了西部誌願者活動,2005民政部發文各地城鎮籌辦面向城鎮低保戶的愛心超市。此後各地民間誌願者發起愛心超市,2007秦巴山區科教扶貧誌願者籌辦鄉鎮愛心超市,各地鄉鎮愛心超市迅速發展。2012民政部發文解決現存問題,積極推動城鎮愛心超市交民間社團募集籌辦,鄉鎮愛心超市勢必成為發展主流。
秦巴山區鄉鎮愛心超市的產生:
2006年秋,通過誌願者朋友聯系杭州第九世界公益俱樂部,為秦巴山區科教扶貧服務社捐運募集衣服20麻包,先後到各鄉鎮學校發送貧困家庭村民學生。此後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和音樂學院師生,天津上海北京武漢廣東福建浙江西安,湖北江漢油田團委、江蘇油田試采二廠5隊幹部職工,紛紛支援協稅鎮愛心超市開展科教扶貧活動。
漢中科教扶貧服務社旨在為秦巴山區偏遠貧困鄉村提供幫助,物質救助與智力扶持相結合,支持新農村建設幫助農民走***同富裕的道路。扶貧社兩年來得到國內外許多朋友支持,現已籌建協稅鎮圓周圖書館和5個村閱覽室,向多個鄉鎮和學校集體或個別發送大量衣物。
但是,集體發送衣物往往張冠李戴,尺寸和式樣搭配具有盲目性。個別發送貧困家庭則顧此失彼,偏遠地區貧困人群難於顧及。為了把好事辦好扶貧社借鑒各地經驗,學習了***青團中央、民政部2005年初下發各地推廣“愛心超市”項目通知,經過近兩個月的精心準備,又得到漢中市團委熱情支持,經與協稅鎮黨政領導積極籌備,上街村借給村閱覽室旁壹間公房,最近浙江紹興東湖區捐贈衣物運達,於是2008年元旦漢中第壹個民間公益愛心超市在協稅鎮正式開張。
為了確保衣物發送到真正貧困家庭村民和學生手中,科教扶貧社與協稅鎮民政幹部協商壹致,決定印制“愛心優撫卡”發到各村幹部,由各村幹部按照本村村民家庭貧困程度和輕重緩急分配“愛心優撫卡”,主要區分為孤兒孤老、殘疾缺勞、大病無勞、臨時災害幾種類型,根據貧困類型和實際需求分配“愛心優撫卡”,分配結果及時向全體村民公開征求意見。這樣就避免了捐助的盲目性,消除偏遠貧困戶反而遺漏,會叫的孩子吃得過飽的現象。
協稅鎮愛心超市每月1日和15日上午開門,科教扶貧服務社義工和協稅鎮團委、民政幹部協同監發;受助村民和學生本人或直系親屬,持“愛心優撫卡”自選實用衣物。“愛心優撫卡”半年內有效,僅限受助本人使用不得轉讓變賣。同時接受社會各界朋友捐助,發給捐贈人收據並登記造冊入庫。這樣,愛心捐贈和扶貧濟困同時進行,“東西聯手,城鄉互助”,社會捐贈和受助活動成為道德實踐與心靈凈化過程。愛心超市逐步完善管理制度,使扶貧濟困活動經常化和制度化,必將成為廣大農村建設和諧社會的有效形式。
科教扶貧公益活動堅持雪中送炭的原則,既不贊成錦上添花,在壹個並不困難的地方去樹典型;也要堅決避免為了轟動效應搞大呼隆,捐來多少就隨意發多少,不調查不走訪不反饋不公開,不管貧困程度誰都壹樣領的官僚主義態度。鄉村愛心超市搞大呼隆就是大糊弄,糊弄媒體糊弄百姓糊弄捐贈朋友的愛心。解決這個問題,最好的辦法是義工要親自走訪,扶貧要出於公心及時反饋活動公開透明,而且鄉村愛心超市要通過愛心優撫券,按照貧困程度量化發送生活用品,堅持實用夠用和救急的原則,反對個人貪欲無限制多領過多積存。實踐經驗告訴義工,愛心優撫券分配發送要多種渠道,通過村委幹部、學校教師、義工走訪,可以互補互促糾正某些不正之風。這是鄉村愛心超市真正扶貧的有效措施,也是長期持續經常開展科教扶貧的途徑。
鄉村愛心超市是在義工集體發衣服存在盲目性弊端,排隊領發衣服往往不合身擺形式而采取的改進措施,實踐證明很受歡迎切合實用,成為農村山區扶貧濟困奉獻愛心的公益活動基地,簡單易行面向村民可以使公益活動經常化制度化。居民多余可用舊衣物的回收利用,這不僅是節儉傳統美德的繼承,而且是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緊迫需要。因為花樣翻新的衣服的工業生產,衣服拋棄成為垃圾的處理,會消耗多少能源排放多少廢氣,資源過度開發浪費環境汙染貽害無窮。因此,鄉村愛心超市很好地消化了城市剩余衣物,減少城市垃圾汙染和垃圾處理,是物盡其用大大減少碳排放量的環保措施。
義工在壹起現場大家相互交流,認為農村山區辦愛心超市,退休幹部職工參與管理,是個利國利民的善事。公益必須團結盡可能多的朋友來參與,任何壹個富豪都不能包辦公益,所以我們認為“消除貧困人人有責,科教扶貧全民行動”,以團結和誠信為公益的生命!陜西省團委書記2009年8月來協稅鎮愛心超市視察,南鄭縣委和漢中市委很重視協稅鎮愛心超市,漢中科教扶貧服務社與協稅鎮竭誠合作,決心把鄉鎮愛心超市辦得更好,辦成新農村建設創新項目實驗基地。
2010.8.4漢中市長批示,市團委研究表示支持“建議各縣民政局牽頭縣慈善協會和縣團委協助籌建鄉鎮愛心超市”,各偏遠鄉鎮籌建愛心超市至今進展緩慢。 春節前,協稅鎮黨委下發了文件,為了落實連心攀親包村到戶,幫助村民解決實際困難,規定每月15日黨政幹部集體下村前,先到協稅鎮愛心超市,為村民選擇急需的衣服和生活用品,在直接送到村民家中去。
工作總結:
總結5年多來愛心超市服務貧困家庭村民和學生的經驗,使定期服務更加合理有效便於分類統計。請協稅鎮民政辦,根據村民貧困程度確定發領愛心優撫券數量,登記姓名再分發各村請幹部分送到家,避免村幹部分發過程出現的隨意性,確保捐贈扶貧物資發給最需要貧困家庭。
但是,當代貧困主要原因是信息的阻滯,很多貧困家庭得不到協稅鎮愛心超市救助信息,即使鄉鎮民政辦印發協稅鎮愛心優撫券,經過轉交過程仍有貧困家庭至今沒有來選領衣服,特別是大山深溝貧困家庭就更多也更難於得到救助。為此,經協稅鎮愛心超市管理誌願者研究,計劃籌建秦巴山區流動愛心超市,每月定期分片開工具車送捐贈衣物到偏遠鄉鎮,根據鄉鎮民政辦低保戶名單送捐贈衣物到村進戶,讓偏遠山區最需要幫助的村民和學生都有機會得到救助。
所以,我們向政府部門和社會各界緊急呼籲,幫助協稅鎮愛心超市解決壹輛可以安全使用的舊工具車,秦巴山區第壹個流動愛心超市將立即開始啟動,力爭壹年內讓南鄭縣所有偏遠鄉鎮貧困家庭村民受助。然後,總結經驗汲取教訓,如何把協稅鎮愛心超市與流動愛心超市結合起來,進壹步完善措施規範制度堅持雪中送炭原則,確保各地捐贈物質得到最有效最廣泛的村民救助,向漢中以及秦巴山區各縣推廣流動愛心超市扶貧措施。
發展前景:
2009-8陜西團省委段書記和市縣團委領導陪同,視察協稅鎮愛心超市並指示把鄉鎮愛心超市辦成農村青年活動基地。2010.8科教扶貧誌願者向漢中市政府信箱寫信,提出“漢中科教扶貧服務社盡力支援各縣偏遠鄉鎮籌建愛心超市”建議,經漢中市長批示市團委研究回信熱情支持“建議各縣偏遠鄉鎮籌建鄉鎮愛心超市”。科教扶貧誌願者決心把鄉鎮愛心超市建成農村山區青年活動基地,既經常幫助村民學生緩解生活困難,又接收當地城鄉幹部居民企業家多余衣物捐贈,在“愛心互助、和諧鄰裏”方面發揮作用,逐步形成“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城鄉新風尚。
科教扶貧誌願者提出漢中地區各縣團委或誌願者組織,只要與偏遠鄉鎮政府或村幹部協商,可以找到壹間幹燥無鼠害的閑置房間借用;有固定人員和義工組成愛心超市管理小組,能夠確保長期每月固定日期為周邊各貧困家庭村民和學生開門服務;堅持雪中送炭捐贈物資定量發送救急的原則,杜絕不分貧困程度和輕重緩急不登記不反饋隨意領取;漢中科教扶貧服務社將盡現有力量酌情支援鄉鎮愛心超市籌建啟動衣服,在愛心超市經常化制度化管理方面提供經驗。
為響應十八大關註民生改善民生號召,協稅鎮和高臺鎮愛心超市每月兩天開門為周邊低保特困村民學生服務,由各鄉鎮團委、民政、派出所核發愛心優撫券,並支持各中小學團隊組織弘揚中華文化,開展“誦經典獻愛心送溫暖”扶貧濟困活動。希望農村中小學團隊活動,組織關心同學關心村民關心他人形式多樣活動,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從現在做起,團隊師生多人就近走訪核實申請助學貧困原因,配合各地愛心朋友開展結對助學活動,物質救助與智力扶持相結合,傳播愛心凈化心靈,潛移默化地進行為人民服務核心價值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