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企業培訓中心的形成與19世紀形成的培訓車間密切相關。隨著工業化的發展,傳統的師傅帶徒弟的培養模式顯然不能適應企業發展的需要。在現代大型工業企業中,企業內部分工和自動化程度的提高,決定了這些企業中的培訓內容必須體現自身的特點。所以壹般都是在企業的培訓車間進行培訓。在壹些中小企業中,為了達到培訓條例規定的要求,往往需要建立相應的培訓車間。但是,由於建立壹個培訓車間需要大量的投資,中小型企業不具備這些條件。根據《職業教育法》和《手工業條例》的規定,如果這些企業達不到《培訓條例》規定的培訓要求,就不具備培訓企業的資格。通過與跨企業培訓中心的合作,這些企業擁有培訓資質。這樣就出現了跨企業培訓中心的委托培訓,即在雙職業培訓中,部分企業培訓可以在跨企業培訓中心進行。跨企業培訓中心可以理解為培訓企業的“拓展培訓車間”。建立企業間培訓中心的主要目的是:(1)通過各種培訓項目的實施,提高企業的培訓意願和能力,補充企業的職業培訓,保證足夠培訓崗位的供給;(2)拓寬職業基礎教育,深化和加強專業教育,註重專業原則的落實;(3)有效完成教育層面的學習目標。主要途徑是將學習過程系統化,在個人能力的基礎上充分實踐,在簡化、模塊化或模擬的學習情境中學習完成復雜任務;(4)調整地區間培訓質量的差異;(5)及時適應科技、經濟、生態、社會發展,滿足訓練法規基本要求;(6)保證和提高職業培訓的質量,通過引入面向行動的教學管理原則吸引高質量的培訓者,並發起和促進各種學習場所之間的合作。
可見,跨企業培訓中心是德國學校與企業充分合作的產物。經過幾十年與時俱進的發展,跨企業培訓中心逐漸轉變為多功能的“能力培訓中心”、技術轉移中心和服務中心。為了促進跨企業培訓中心在新聯邦州的發展,1991在柏林聯邦職業技術教育學院成立了壹個新的部門,負責跨企業培訓中心的推廣工作,從而完成了這項工作必要的組織前提。該部門的主要職能是對跨企業培訓中心參加職業培訓的機構進行咨詢、建議和制定培訓計劃,首先提出建築、電工、企業管理等領域的培訓需求。為了促進新聯邦州企業間培訓中心的發展,還強調了前聯邦州和新聯邦州之間的夥伴關系。前聯邦各州的行會組織不僅在需求調查、職業培訓場地等方面提供跨企業培訓中心的構想和推廣經驗,還按規定提供壹定的資金支持。
2001年5月,聯邦政府發布《促進跨企業培訓中心成為能力培訓中心的措施》,引導跨企業培訓中心向能力培訓中心發展。在這個過程中,德國政府和教育部門更註重拓展跨企業培訓中心的社會功能,而不是限制跨企業培訓中心的數量、規模和先進設備。
跨企業培訓中心多由幾個企業或幾個商業組織(如商會、地區手工業和行業協會等)聯合建立。),壹些地方主管部門也參與跨企業培訓中心的建設。有時屬於職業學校的教學車間也被用於跨企業培訓。主要責任方有:手工業協會、地區手工業協會、手工業工會、工商業聯合會等。他們既是跨企業培訓中心的所有者,也是管理者。此外,還有壹些地方組織、民間組織和公益法人承辦跨企業職業培訓中心。以梅克倫堡州梅倫茲縣瓦棱市企業間培訓中心為例。教職工約200人,其中20%為兼職培訓教師,年培訓4500人。該中心提供就業前和就業後40多種專業職業培訓。配備了大量先進的培訓設備,建立了加工、機電、木工、建築、印刷等培訓設施,承擔了從工商到手工業、從大企業到中小企業的多種培訓項目。
企業間培訓中心提供的教育培訓產品主要是實施補充性的企業間職業培訓課程,以支持和促進中小企業的教育培訓。學生由雙元制培養,與企業簽訂了培養合同。然而,由於缺乏設備或培訓師,培訓企業無法開展教學的培訓內容,因此委托相應的跨企業職業培訓中心開展。跨企業培訓措施提前寫入企業與受教育者簽訂的培訓合同,並提交行業協會審核。
跨企業培訓的培訓內容完全面向企業需求,因此針對性和實用性很強。行動導向的跨企業培訓中心是自我監督學習的基礎,行動導向的方法可以顯著提高學習成績。受訓者能夠快速融入企業的工作流程;學習內容在集中的時間段內教授,不受企業工作流程的幹擾;在知識傳遞和能力培養上可以超越企業的專業範圍,學員可以獲得額外的專業知識、行動能力和實踐技能;基於公共教學計劃,節約成本。在跨企業的學習環境中,學生可以接觸到壹些交叉學科和邊緣學科的知識和技能,學生可以在正常工作之外學習,學生可以與其他學員和跨企業的培訓老師壹起工作和學習,學生可以學習到最前沿的科學技術。以德國下薩克森州漢諾威市手工藝行會跨企業培訓中心FBZ為例,FBZ以培養學員的職業能力為核心目標,圍繞這壹目標采用行動導向教學法,將認知過程與職業活動相結合,強調“為行動而學,在行動中學習”的理念。FBZ按學習領域設置培訓課程,是根據汽車維修專業任務設置和專業行動過程導向,以學習目標描述的專題學習單元。每個學習領域包括學習目標、內容、時間三個部分,其汽修專業涵蓋七個學習領域。漢諾威FBZ的主要培養對象是:中等雙師職業學校的學生,每學年平均在FBZ學習三周;接受行業繼續教育的人員;企業委托的“大師”培訓;國防軍現役軍人;轉行。
高素質的職業教育培訓教師是教育培訓質量的保證。根據跨企業培訓中心要完成的培訓任務,要配備的教師不僅包括理論基礎教師,還包括專業培訓教師。以壹個建築行業的跨企業培訓中心為例,這裏有三種老師:壹種是輔助老師,講解基礎理論知識。系統的理論知識在職業學校都有教授。在這裏,有針對性的進行鞏固和復習。壹方面可以給學習能力差的同學更多的時間去消化理解,另壹方面可以讓理論和實踐知識的結合更加緊密;二是培訓教師。實訓老師是指導學生實際操作訓練的老師。按照德國行動導向理論實施培訓課程,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社交能力和方法能力。保證他們以最快的速度勝任,能夠在實際工作中獨立解決問題,不斷自學;第三是社會學教師。這類老師類似於我們的思政老師,但主要負責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社會交往等問題。
德國跨企業中心的未來發展方向:壹是繼續發展成為技術轉化中心。這種功能不僅表現在提供廣泛的課程和培訓課程上,還表現在專門的專業培訓上。同時,重要的是把現有的機構和設備作為推廣新技術的工作方法和流程的工具,成為技術解釋、咨詢、指導和應用的場所。二是工作重點從崗前培訓延伸到了崗後繼續教育。為了跟上技術和經濟的發展,人們必須在自己的職業生涯中繼續接受繼續教育,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工作要求。三是成為維護和挖掘勞動力市場的場所。這包括專業培訓、對失業者的全面援助以及手工業中特殊職業的職業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