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當代中國書畫家網 | 時間:2008-3-17 ]
文人畫是畫中帶有文人情趣,畫外流露著文人思想的繪畫。它不與中國畫三門:山水、花鳥、人物並列,也不在技法上與工、寫有所區分。他是中國繪畫大範圍中山水也好,花鳥也好,人物也好的壹個交集。陳衡恪解釋文人畫時講 “ 不在畫裏考究藝術上功夫,必須在畫外看出許多文人之感想 ” 。此之,所謂文人畫或謂以文人作畫,知畫之為物。是性靈者也,思想者也,活動者也,非器械者也,非單純者也 ” 。說明了文人畫所具有的文學性、哲學性、抒情性。在傳統繪畫裏它特有的 “ 雅 ” 與工匠畫和院體畫所區別,獨樹壹幟.
文人畫的由來可以追溯到漢代,張衡、菜邕皆有畫名。畫品雖不傳世但是典籍皆有所記載。魏晉南北朝時期,姚最 “ 不學為人,自娛而已 ” 成為文人畫的中心論調。使歷代文人將其尊為繪畫的宗旨。宗炳以山水明誌 “ 澄懷觀道,臥以遊之 ” 。充分體現了文人自娛的心態。 唐代詩歌盛行,大詩人王維以詩入畫。使後世奉他為文人畫的鼻祖。他的繪畫作品成為後世文人畫家的範本。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蔚然成風,代代相傳。
南北宋時期出現了許多大文人,如蘇軾、黃庭堅、米芾父子等,他們在王維的文人畫派基礎上,以書法入畫,實踐並發展了其水墨技巧。鄧春的 “ 畫者,文之極也 ” 等理論已將 “ 文 ” 與 “ 畫 ” 緊緊的結合在壹起,是低車奈娜嘶?礪郟?暈娜嘶?諞院蟮姆⒄股掀艫攪松鈐兜撓跋臁4聳保?臻?岢齙?“ 士人畫 ” 概念又使文人畫向更成熟邁進了壹步.
進入到元代,文人畫進入興盛時期。元統治者重武輕文,導致更多的文人從事繪畫。最著名的文人畫家有黃公望、王蒙、倪瓚、吳鎮。即後世所說的 “ 元四家 ” 。他們的畫多表現 “ 隱居 ”“ 高隱 ”“ 小隱 ”“ 漁隱 ” ,以 “ 出世成仙 ” 的態度表達壹種士大夫階層的孤傲、空虛的情感。藝術上提倡 “ 高雅 ” 、 “ 平淡天真 ” 、 “ 天真幽淡 ” ,理論上主張 “ 逸筆草草 ” 、 “ 不求形似 ” 、 “ 聊寫胸中逸氣 ” 等。這壹時期詩文印信也逐步正式進入畫面。不但成為布局的組成部分。而且更直接地抒發作者的心聲。詩、書、畫、印始成壹體,詩畫相聯,詩是無形畫,畫是有形詩,詩情貫註於畫意之中相輔相成,這也標誌這文人畫形式的完善。
明代前期文人畫處在繼承發展時期 ,出現了 “ 吳門畫派 ” 和 “ 浙派 ” ,沈周、文征明,戴進等是這壹時期的重要代表人物。直到明代中後期身為理論家、畫家的董其昌根據蘇軾的 “ 士人畫 ” 理論進壹步提出畫分南北宗和文人畫理論,文人畫的名字也正式被提出和使用。同時,作為南宗的文人畫地位得到確立乃至成為中國繪畫觀念的最高認識。
清代到了文人畫鼎盛的時期,湧現了諸多頂極文人畫家,最突出的是 “ 四僧 ” , “ 四僧 ” 中又以八大、石濤最為突出。身為明末遺民,他們在書畫中寄寓國破家亡之痛,八大筆法恣肆、放縱、簡括、凝練,造形誇張,意境冷寂。石濤努力體察自然,鄙視陳陳相因,亦步亦趨的畫家,主張 “ 筆墨當隨時代 ” , “ 法自我立 ” ,面向生活 “ 搜盡奇峰打草稿 ” 。他的主張對後世的 “ 揚州畫派 ” 、 “ 揚州八怪 ” 、虛谷、趙之謙、任伯年,吳昌碩等都起到了深刻的影響。
文人畫的題材多為梅、蘭、竹、菊、高山、漁隱之類,如當代文人畫家張師曾的雨竹作詩曰:西風颯颯響翠濤,雨竹搖曳在弄潮.根近清流此君德,虛心抱節自清高.文人借描繪目之所及的自然景物寫心靈感受。他們眼中的梅、蘭、竹、菊、高山、漁隱,不再是單純的自然景物而是君子的化身。梅,沖寒鬥雪,玉骨冰肌,孤高自賞;蘭,清雅幽香,芳草自憐,潔身自好;竹,虛心勁節,直竿淩雲,高風亮節;菊淩霜而榮,孤標傲骨;山水、漁隱則不問世事,淡漠名利。借此,文人抒發他們內心當中或豪邁或抑郁的情緒。表達其自身的清高文雅,因公因私,因國因家。有陶潛的 “ 采菊東籬下,悠然間南山 ” ;有蘇軾作直竹曰 “ 竹生時何嘗逐節生 ” ;有吳鎮自號梅花道人,言梅妻鶴子而終老;有鄭思肖因亡國失土作露根蘭 …… 雖然都是儒家思想的左右和道釋思想的慰籍,但是也不乏文質彬彬的浪漫。 文人畫重意。杜甫講 “ 意匠慘淡經營中 ” 匠心獨運,可回味無窮。倪贊道 “ 畫者不過意筆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娛,寫胸中逸氣耳 ” 。文人畫重簡,無幹的皆可簡,甚至簡到 “ 零 ” , “ 零 ” 既是白既是空。 “ 計白當黑 ” ,空、白是為了 “ 多 ” ,為了 “ 夠 ” ,為了滿足,空白能給人以無盡深遠悠長的的感受,似 “ 此時無聲勝有聲 ” 。 文人畫重書,張延遠在《歷代名畫記》中說 “ 夫骨氣形似皆本於立意而歸乎用筆,故能書者皆能畫 ” 。趙孟頫詩雲 “ 石如飛白木如籀,寫竹還需八法通,若也有人能會此,須知書畫本來同 ” 。柯九思論畫竹 “ 寫竹桿用篆法,枝用草書法,寫葉用八分法或用魯公撇筆法,木石用折釵股,屋漏痕之遺意 ” 。文人畫重墨趣,運用墨幹濕濃淡渾厚蒼潤的微妙變化,以單純的墨彩概括絢麗的自然。 這些在繪畫作品當中表現出來的特有的強烈的主觀意識,都是文人畫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