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在某壹星區突然看到壹顆原來沒有的亮恒星,經過幾天到幾個月,它又慢慢看不見了。因此,古人就把這類星叫新星。其實,它不是“新產生”的恒星,而是原來就有壹顆可能是暗弱的恒星。由於它突然爆發,向外拋射大量物質,光度大增,在壹兩天內光度增加十幾個星等,也就是亮度增長幾萬倍,使人們誤認為“新產生”了恒星。天文學家們已在我們銀河系內發現200多顆新星。中國史料裏從公元前134年到公元17世紀末,有90顆新星記載,它們是非常珍貴的科學遺產。1975年8月30日晚上8點多鐘,世界上壹些天文臺和天文愛好者,在天鵝座裏就看到壹顆新星。中國許多天文工作者和天文愛好者都看到了並進行了觀測研究。
超 新 星
另外還有壹類爆炸的星規模比新星還大叫做超新星。在大質量恒星演化到晚期,內部不能產生新的能量,巨大的引力將整個星體迅速向中心坍縮,將中心物質都壓成中子狀態,形成中子星,而外層下坍的物質遇到這堅硬的“中子核”反彈引起爆炸。這就成為超新星爆發,質量更大時,中心更可形成黑洞。
現在已發現多顆超新星,它們大多在河外星系中,在我們銀河系裏只發現8顆超新星。歷史上最有名的超新星要數1054年出現在金牛座中的那顆了,關於這顆超新星,中國宋史中有詳細的記載:“至和元年五月,晨出東方,守天關,晝見如太白,芒角四出,色赤白,凡見二十三日。”這是指公元1054年7月4日早晨4點多鐘,在金牛座天關星附近看到的超新星,它開始的亮度和太白金星亮度差不多,經過23天,又慢慢暗下去了。
1731年,壹位英國天文愛好者在這個位置上觀測到壹個畸形天體棗外形似螃蟹,叫蟹狀星雲。可想而知,蟹狀星雲就是1054年那顆超新星爆發拋出的物質。它是壹個不滿千歲的天體,是天體中的“嬰兒”。
1987年2月23日,在大麥哲倫星系中觀測到壹顆超新星SN1987A,成為轟動世界的新聞。
北京天文臺有壹望遠鏡專門在河外星系中搜索超新星,他們在三年內已發現了32個超新星。
脈 沖 星
1932年,英國物理學家查德威克(Jameschadwizk)發現中子以後,前蘇聯物理學家朗道(L.D.Landau)就提出可能存在主要由中子組成的中子星。直到1967年發現了脈沖星,才解開了縈繞天文學家和物理學家腦際30多年的中子星之謎。
1967年7月,英國劍橋大學穆拉德射電天文臺建起新型射電望遠鏡,目的是觀測太陽系行星際空間的閃爍現象。壹位年僅24歲的女青年喬斯琳.貝爾(Jocelvn Bell)擔任監測工作。這是壹項非常辛苦而又非常細致的工作。貝爾認真負責,幹得十分出色。壹天,她發現記錄紙上有壹段很奇特的記錄過程。貝爾和她的老師休伊什(Anioy Hewish)決定對此段進行快速記錄。
1967年11月28日,終於獲得了清晰的連續脈沖圖。脈沖周期極短,只有1.337秒,而且周期非常穩定。脈沖隨天球東升西落的視運動而移動,脈沖來自狐貍座方向。這是什麽脈沖訊號呢?為什麽訊號周期這麽短?為什麽訊號周期這麽穩定?壹個大膽的設想,想到了有理智的高級生命。是不是外星人在向我們打招呼?人們甚至想:如果有這種外星人的話,它們壹定是身材矮小,不需要從植物獲得太陽能,皮膚可能是綠色的。就這樣,誕生了想像中的“小綠人”。這是多麽誘人的推測,這是多麽鼓舞人的設想。
然而,科學是極嚴格的,來不得半點嘩眾取寵,它必須經得起客觀實踐的檢驗。1967年12月25日,貝爾又發現了第二個這樣的天體訊號。1968年1月,又連續發現兩個這樣的天體訊號。這壹下大大沖擊了“小綠人”的設想。天空中不同方向有這麽多“小綠人”?這不可能。於是尋求答案的方向從有理智的生命轉到天體自身上。快速而穩定的脈沖是天體在軌道上產生的?不可能。是天體自身的脈動?也不可能。是天體自轉造成的?壹秒多鐘的自轉周期是什麽天體呢?首先,這個天體的體積不能很大。可是,哪有體積這麽小的天體呢?在探討中,科學家們恍然大悟。想起在30多年前提出過的中子星。也就是說,這是壹種快速自轉的中子星。叫它脈沖星。
脈沖星的特征除高速自轉外,還具有極強的磁場,電子從磁極射出,輻射具有很強的方向性。由於脈沖星的自轉軸和它的磁軸不重合,在自轉中,當輻射向著觀測者時,觀測者就接收到了脈沖。到1999年,已發現1000顆脈沖星。
20世紀30年代提出的中於星設想,到60年代得到驗證。這是研究恒星演化史的壹項重大突破。因此,脈沖星的發現被列為20世紀60年代天文學的四大發現之壹,休伊什教授也因此榮獲197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