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水滸傳>>中選三十位好漢,每位各寫兩個情節,每個情節要壹百字左右

<<水滸傳>>中選三十位好漢,每位各寫兩個情節,每個情節要壹百字左右

《水滸傳》中的宋江有兩個綽號,壹個叫“及時雨”,壹個叫“呼保義”。“及時雨”的意思很好理解,作者在十八回介紹宋江時說:“平生只好結識江湖上好漢,但有人來投奔他的,若高若低,無有不納,便留在莊上館谷,終日追陪,並無厭倦;若要起身,盡力資助,端的是揮金如土!人向他求錢物,亦不推托,且好作方便,每每排難解紛,只是周全人性命。時常散施棺材藥餌,濟人貧苦,周人之急,扶人之危。以此,山東、河北聞名,都稱他作‘及時雨’;卻把他比作天上下的及時雨壹般,能救萬物。”而“呼保義”是什麽意思,書中沒有交代。多數讀者也感到令人費解。

《宋史》卷壹六九《職官誌》記載:“政和二年,易武階官以新名,以舊官右班殿直為保義

郎。”涵芬樓本《說郛》卷三四《趨朝事類》官品說明,保義郎為武職中最低壹級。據此可以知道“保義”是宋代武官官名。那麽身為鄆城縣押司的宋江為什麽叫“保義”呢?

龔明之《中吳紀聞》卷六“朱氏盛衰”條記載朱勔死後,人們以謔詞嘲諷其原先仗勢發達的仆人:“疊假山,得保義,襆頭上帶著百般材氣。做模樣偏得人憎,又識甚條制。今日伏惟安置。”又雲:“做園子,得數載,栽培得那花木就中堪愛。時將介保義酬勞,反做了今日殃害。”與宋江大約同時的壹位學者曾慥在《高齋漫錄》壹書中說:“近年貴人仆隸,以仆射、司徒為卑小,則稱保義,又或稱大夫也。”可見到了南北宋之交的時候,官爵已濫。保義郎壹職,盡人可得,已經到了與“貴人仆隸”相提並論的程度。所以宋代莊季裕《雞肋編》記載宋徽宗與蔡攸等微服出遊,被市中估人稱為“保義”。《揮麈錄餘話》卷二雲:“靖康間有士子賈元孫者,多遊大將之門,自稱‘賈機宜’;時有甄陶者,奔走公卿之前,以善幹事,大夫多使令之,號‘甄保義’。空青先生(曾紆)嘗戲以為對雲:‘甄保義非真保義;賈機宜是假機宜’。”另外,陸遊《老學庵筆記》卷八記有“寇保義卦肆”。洪邁《夷堅誌》載有“田保義”、“張保義”、“馬保義”。《西湖老人繁勝錄》記瓦市影戲有“尚保義”。《夢梁錄》卷二十記小說講經史有“王保義”。周密《武林舊事》卷四載有教坊樂部雜劇“保義郎王喜”,卷六諸色藝人有“徐保義”、“汪保義”。可見“保義”這個稱呼在當時使用之濫。

從民間流傳,到《水滸傳》的作者給宋江按上“呼保義”這個綽號,顯然與塑造這個人物的性格有關。龔聖與《宋江三十六人贊》中宋江贊詞說:“不假稱王,而呼保義。豈若狂卓,專犯忌諱?”這幾句話乍看起來語意模糊,但如果了解了兩宋間“保義”這壹稱呼使用之濫,便不難明白,“呼保義”的“呼”是自呼的簡詞。宋江自呼“保義”,實際是說宋江十分自謙,把自己說成是奴仆之流,而不像有些農民起義領袖那樣,動輒就稱王。況且“保義”還有保護趙家社稷的忠義之意。這與“狂卓”形成鮮明對比。“狂卓”是指山東農民起義領袖卓老大,綽號“卓真龍”,這當然犯了“忌諱”。從中可以看出從民間到作者在這壹稱呼上的愛憎觀念。正因為如此,趙宋王朝對農民起義和綠林盜賊進行招安也往往授予“保義郎”的名號。《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壹0四:“海賊鄭慶、鄭廣並補保義郎。”《水滸傳》第九十回寫宋江征遼功成後,“加宋江為保義郎”,這雖然與其綽號吻合了,但已經去掉了其中自謙的成分,而變成了朝庭對忠義之士的肯定。

魯智深的第壹個綽號是“花和尚”,這個綽號最為人知。早在宋代的《醉翁談錄·小說開辟》中,就著錄了題為《花和尚》的話本小說。龔聖與的《宋江三十六贊》中,也寫作“花和尚魯智深”。這說明從宋代起,魯智深就以“花和尚”的綽號聞名於世。那麽這個綽號是什麽意思呢?

“和尚”壹詞是指魯智深為僧人出身,這沒有疑義,問題是“花”字如何解釋。宋元時期很多人的名字前面冠以“花”字,如宋元筆記中出現的“花鄭貴”、“花李郎”等。王明清的《揮麈錄》中,還記有壹位滿頭插花,自稱為“戴花和尚”的僧人。為什麽當時人們喜歡用“花”字放在名字前面,它是什麽意思呢?

隨著宋代市民階層的日益發展壯大,代表市民階層的許多觀念開始受到人們的垂青和欣賞。如人們把那些肆意女色而又跋扈橫行的紈絝子弟稱為“花花太歲”,象元雜劇《望江亭》、《燕青搏魚》、《生金閣》人物科白中都出現過紈絝子弟自稱“花花太歲”的例子。這是當時用於人稱的“花”字的第壹種意思。

第二種意思既與第壹種意思相聯,又與紋身有關。莊綽《雞肋篇》中說:“……獨張浚壹軍常從行在(按,指南宋首都臨安,即今杭州),擇卒之少壯長大者,自臂而下文刺至足,謂之’花腿’。京師舊日浮浪輩以為誇。”可見“花腿”是指京城中那些紋身的浮浪子弟。所以在元雜劇《魯齋郎》和《生金閣》中,都形容這種人物為“花腿閑漢”。我們知道,魯智深是《水滸傳》中幾位著名的紋身勇士之壹(參看《〈水滸傳〉寫紋身的用意何在?》壹篇),而他出家前又曾是壹位放浪不羈的紈絝子弟“飛飛兒”(參看《魯智深做過“提轄”和“廉訪使”嗎?》壹篇),所以用“花和尚”這個名字既指明了他的僧人身份,又說明了他的紋身特征和放浪性格,更有壹種“花”與“和尚”的貌似齟齬實則統壹在魯智深身上的妙趣,真是妙不可言。

魯智深“花和尚”這個綽號固然有趣,然而更為有趣的還是魯智深的第二個綽號“鎮關西”。讀者感到奇怪的是,“鎮關西”不是鄭屠的綽號嗎,怎麽會成了魯智深的綽號呢?看官別急,說魯智深有“鎮關西”這麽壹個綽號,雖然未必能成定論,但至少不是無根之談。

在元代康進之的雜劇《梁山泊黑旋風負荊》中,李逵曾對魯智深有過這樣壹段唱詞:“誰不知妳是鎮關西魯智深,離五臺山才落草。”這裏已經明確說出魯智深的綽號叫做“鎮關西”了。之所以叫他“鎮關西”,很可能與魯智深曾在地處陜西的渭州曾官至關西五路廉訪使的光彩經歷有關。正因為如此,所以魯達在拳打鎮關西鄭屠時,除了指出他不應強騙金翠蓮的罪惡外,特地強調了他不該叫“鎮關西”這個綽號:“灑家始投老種經略相公,做到關西五路廉訪使,也不枉了叫做’鎮關西’。妳是個賣肉的操刀屠戶,狗壹般的人,也叫做’鎮關西’!妳如何強騙了金翠蓮?”在這壹番話裏,指責鄭屠不配叫“鎮關西”的話不但占了絕大部分,而且居於首位。可見讓魯智深惱火的,除了鄭屠的以強淩弱外,還有壹層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鄭屠不該叫了自己的綽號――“鎮關西”。所以魯智深拳打鄭屠,不僅有為民除害的用意,而且也不能排除因為對方叫了自己的綽號而乘機泄私憤的意思。所以“鎮關西”才是魯智深早年風光時期的綽號。

吳用是《水滸傳》中極為顯要的人物之壹,應當說,從智取生辰綱開始,梁山的每壹次大規模舉動,都離不開吳用的出謀劃策。但吳用可能是《水滸傳》中姓名和綽號最為紛雜的人。

吳用的名字有壹個發展演變的過程,吳用這個人物最早出現於龔聖與的《宋江三十六人贊》中,名字叫做“智多星吳學究”。但“學究”只是身份而不是名字,源出唐代科舉制度,所謂“學究壹經”即表示已學通壹部經書,可以參加科舉考試的讀書人。北宋神宗朝時就以進士考試取其中的末等“賜同學究出身”。民間便因此戲稱沒有功名的讀書人為“學究”。但在《三十六人贊》中,吳學究名列第二,位置僅在宋江之下,是梁山泊上舉足輕重的人物,這壹地位在《水滸》故事中始終沒有變化。

到了元代,《大宋宣和遺事》中吳用的名字又變成了“吳加亮”,“加亮”的典故和意思不詳,後來又變成了吳用的號。可見在《水滸傳》問世之前,吳用的名字或者叫“學究”,或者叫“加亮”。

“吳用”這個名字始見於《水滸傳》和大約同時的明代雜劇《梁山七虎鬧銅臺》。在《水滸傳》中,將吳用的幾個名字匯攏在壹起,說他姓吳,名用,表字學究,道號加亮先生。從此以後,“吳用”的大名才開始響了起來。

吳用的綽號從《宋江三十六人贊》開始就壹直叫“智多星”。“智多星”出處不詳,有人說可能出自北朝庾信的《周大將軍聞喜公柳遐墓誌銘》:“智士石坼,賢人星隕。”但這與吳用綽號的本意風馬牛不相及,恐怕是望文生義之談。或許本來就沒有什麽典故,只是吳用機智多謀的概括而已。從《水滸傳》以後,人們逐漸開始把那種足智多謀的人稱之為“智多星”。

吳用還有壹個綽號叫“教授”。這是人們對他這位教書的小知識分子的尊稱。但宋元時期人們常對這種身份的人冠以“教授”的尊稱。如宋代話本小說《西山壹窟鬼》中有個叫吳洪的人,“在今時州橋下開壹個小小學堂度日”,人稱為“吳教授”。這位吳教授和吳用的綽號姓氏是偶然的巧合,還是有著某種淵源聯系,倒是壹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公孫勝在梁山的地位比較特殊。盡管他經常不在梁山,不是四處雲遊,就是回鄉盡孝修道,但梁山的重大軍事行動都離不開他的重要作用。最讓他出盡風頭的是高唐州壹戰,開始由於沒有他的作用,梁山好漢對高廉的妖法束手無策,只好派專人請他回山,為此又專門發動壹次戰役。他回山後才使用五雷天心正法破了高廉的妖法。那麽他的綽號“入雲龍”是什麽意思呢?

在中國古代傳統文化觀念中,“雲”與“龍”,“風”與“虎”是兩對關系緊密的自然與動物的對應現象。《易經·乾》上說:“雲從龍,風從虎。”王弼在《周易略例》中解釋說:“召雲者龍,召風者虎。”意思是龍可以召來祥雲,虎可以召來疾風。為什麽龍可以招來雲呢?孔穎達疏又解釋了雲與龍的內在聯系,“龍是水畜,雲是水氣,故龍吟則景雲出,是雲從龍也。”因此除了“雲”與“龍”各自的本意外,後來人們常以“雲龍”喻君臣風雲際會或朋友相得。如陸遊《太師魏國史公挽歌詞》雲:“雲龍際千載,典冊冠三公。”明代張居正《聖母圖贊·慶都毓聖》:“元雲入戶,赤龍在宮,遂開景運,萬國時雍,濟濟嶽牡,是謂雲龍。”這是喻君臣際會。清趙翼《余簡稚存詩稚存答詩再簡奉酬》雲:“昔唐有韓孟,雲龍兩聯翩。”清徐夔《移居贈永夫》詩:“爾我重訂雲龍交,歲惟作噩月當旦。”這是喻朋友相得。正因為“雲龍”有如此美好的意思,所以後來人們還喜歡用它來形容各種事物。有的用來作宮殿的門名,班固《東都賦》:“爾乃盛禮興樂,供帳置乎雲龍之庭。”呂延濟註:“雲龍,門名。”張衡《東京賦》:“飛雲龍於春路,屯神虎於秋方。”薛綜註:“德陽殿東門稱雲龍門。”有的用來形容駿馬的美好,曹植《七啟》:“仆將為吾子駕雲龍之飛駟,飾玉路之繁纓。”李善註:“馬有龍稱,而雲從龍,故曰雲龍也。”有的用來作山名,江蘇徐州古有雲龍山。蘇軾《訪張山人得山中二字》詩之二:“萬木鎖雲龍,天留與載公。”自註:“雲龍,山名。”當然也有用來作人名或字號的,公孫勝的綽號就是壹例。宋代葉夢得《石林燕語》中還記有壹個叫“密雲龍”的人。

不過公孫勝的綽號叫做“入雲龍”,還有壹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雲龍”還是古代兵法中八陣中的兩陣。李白《胡無人》詩:“雲龍風虎盡交回,太白入月敵可摧。”王琦註:“雲龍風虎,皆陣名。《李衛公問對》:太宗曰:’天地風雲龍虎馬蛇,斯八陣何也?’靖曰:’古人秘藏此法,故詭說八名,於八陣本壹也。’”因為“雲龍”有如此美好的意思,而且它又是兵法八陣之二,而公孫勝又是梁山好漢中最善於用兵布陣的人,所以用“入雲龍”作公孫勝的綽號是十分恰當的。

除了張順以外,阮氏兄弟是梁山水軍的頂尖人物,但他們的綽號卻有些疑問。

在龔聖與《宋江三十六人贊》中,阮小二的綽號叫“短命二郎”,阮小五的綽號叫“立地太歲”。而在《水滸傳》中,倆人卻倒了個個兒,阮小五叫“短命二郎”,阮小二叫“立地太歲”。這是為什麽呢?

在《三十六人贊》中,阮小二的贊詞是:“灌口少年,短命何益?曷不監之,清源廟食。”“罐口”是指四川灌縣,但這和阮小二有什麽關系呢?令人費解。而“曷不監之,清源廟食”,好象是在用典,但十分冷僻,這又是壹個迷。通過清代雲山閑人的《閑讀偶記》,我們知道這兩個迷典出《華陽春秋·伏虎傳》。原來這個綽號來自於當年在四川治水的李冰的二兒子。

傳說李冰的二兒子名叫“二郎”,早年吃喝嫖賭,是個不省油的燈。壹次李冰命他治理岷江,當時正趕上洪水猛漲,堤壩上出現了壹道決口,洪水勢不可擋。李冰便命令二郎用身體堵住決口,只見他跳入滔滔洪水,將洪水吸入自己身體之中。洪水退下,可二郎卻以身殉職。李冰說:“二郎宜其短命。”意思是說他這樣壹個浪蕩公子,能夠死在治水當中,盡管短命,卻是死得其所。但當地人民卻深深懷念這位舍身救人的英雄,他們說:“短命乎?永生乎!”意思是說他的生命雖然結束了,但他的靈魂卻永遠活在我們心中。於是他們在當地的清源廟為二郎設了神位來紀念這位英雄,清源山也被老百姓命名為“二郎山”。龔聖與用這個典故來贊美阮小二,說明阮小二的原始形象是壹個象李逵、魯智深、燕青壹樣的回頭浪子“飛飛兒”。

對於阮小二為什麽叫“短命二郎”,以及為什麽“短命二郎”又成了阮小五的綽號,清代曾慶篤在《水滸擷萃》另有解釋,他認為這個綽號中“短命”的不是“二郎”自己,而是“二郎”專使別人“短命”。“短命二郎”就是能使別人喪命的殺人二郎、要命二郎,以此來形容阮小二的厲害和勇武。至於為什麽他的綽號與阮小五對調了,曾慶篤認為這是刻書人的失誤。“明人好刻古書而古書亡”。明人刻書,往往粗制濫造,錯訛百出,以至張冠李戴,將阮小二的綽號安到了阮小五的頭上。

我們認為,曾慶篤對“短命二郎”綽號的解釋有些牽強,還是龔聖與的贊詞恰當。但曾慶篤對於二人綽號何以調包的解釋,倒是十分可能的。

劉唐是七星聚義時的第壹批好漢,在梁山好漢的許多重大活動中,劉唐都是重要角色。那麽這個人物在歷史上是否有其原型呢?

《宋會要輯稿》第177冊兵11之16葉記載:“至和二年(1055),七月十壹日,以博州氏蔣憲為三班奉職東西路安撫司指使,仍就賜笏,以告獲京東劇賊劉唐等五人,特錄之。”王利器先生認為,雖然劉唐被蔣憲捕獲的時間距宋江起義的時間長達六十余年,但當時劉唐在京東壹帶活動,而且被視為“劇賊”,那麽想必會有許多傳奇故事在民間流傳,而京東又是宋江活動的地帶,所以《水滸傳》的作者就把劉唐捏合為三十六天罡中的壹員,寫成了梁山好漢劉唐的故事。這個猜測是比較合理的。

至於劉唐的綽號,人們壹直沒有談到。在龔聖與的贊詞中,劉唐的綽號叫“尺八腿”,贊詞說:“將軍下短,貴稱侯王。汝豈非夫,腿尺八長。”贊詞的內容集中在劉唐的外形特征上,特別強調了劉唐是個腿短的矮子。前兩句是說他下身短小,卻貴稱侯王。後兩句說盡管他只有壹尺八寸長的腿,但難道說他不是壹位壯夫嗎?所以贊詞主要是說劉唐雖然身材短小,但卻命比侯王,英勇無比。

到了《大宋宣和遺事》中,劉唐的綽號就變成了“赤發鬼”。這“赤發鬼”與“尺八腿”在內容上沒有任何聯系,不知為什麽劉唐的綽號由“尺八腿”變成了“赤發鬼”。但有壹點非常明顯,就是二者是完全諧音的。有可能在梁山故事流傳的過程中,由於諧音的關系,劉唐的綽號由“尺八腿”變成了“赤發鬼”。至於“赤發鬼”壹名的來歷含義,查張衡《西京賦》:“朱鬢△髽,植發如竿。”意思是說鬢角壹片紅色,每根頭發都像站立的竹竿。這大概就是劉唐“赤發鬼”綽號的來歷。後來《水滸傳》中的劉唐形象,就是根據這個赤發鬼的形象設計的。只是將他的綽號解釋為“因這鬢邊有這塔朱砂記,人都喚小人做‘赤發鬼’。”

楊雄的綽號在龔聖與《宋江三十六人贊》中叫“賽關索”,贊詞說:“關索之雄,超之亦賢。能持義勇,自命何全?”這裏並沒有解釋關索的意思,但卻點明了關索是壹員猛悍的勇將。在《水滸傳》中楊雄的綽號變成了“病關索”,書中的解釋是,“因為他壹身好武藝,面貌微黃,以此人都稱他做‘病關索’楊雄”。從這裏可以知道的是,關索也是壹身好武藝,但面貌卻不黃。但關索到底是什麽人,還是壹無所知。清代俞樾《茶香室叢鈔》卷十七則懷疑關索在歷史上未必實有其人。那麽關索到底有無其人,為什麽要用來作綽號呢?這個問題後來逐漸引起了人們的興趣。

余嘉錫《宋江三十六人考實》在宋代的各種典籍中找到十幾個以“關索”為綽號的人,說明關索在宋代是人們崇拜的人物。余嘉錫還在毛宗崗評本《三國演義》上找到了關索的身世,原來他是三國關羽的第三子。但因為《三國演義》的祖本,產生於元代至治年間的建安虞氏《全相三國誌平活》和明代弘治年間的《三國誌通俗演義》這兩部書中沒有提到關索,所以余嘉錫認為關索是後來民間傳說的產物。但這個看法很快就被後來發現的各種文獻所推翻。

周紹良《關索考》(載《學林漫錄》第二集)壹文援引了王古魯在日本見到的幾種明代刊刻的《三國誌傳》舊本,其中有“花關索荊州認父”壹段故事,說明毛宗崗並不是沒有根據地編造。可以支持周紹良這個說法的有力證據是,1967年,上海嘉定縣出土了壹批明代成化年間的說唱詞話和傳奇刻本,其中就有《新編全相說唱足本花關索出身傳》壹篇。另外,在有關西南地理的歷史文獻中,有很多關於關索故事的記載。大意是說關索隨諸葛亮南征有功,當地人們為了紀念他,立廟祭祀。《大清壹統誌》卷三百九十二“安順府山川條”:“關索嶺,在鎮寧州西三十裏,頂建禦書樓,有聖祖仁皇帝題‘黔南鎖鑰’四大字。《明壹統誌》:在頂營司東,勢極高峻,周回百余裏,上有關索廟。”看來,關索傳說作為諸葛亮故事的副產品,廣泛流傳於滇黔地區。所以關索即使歷史上沒有其人,至少也是宋代以來流傳較廣的故事。

那麽關索為什麽又叫“花關索”呢?王古魯所見日本內閣文庫藏明代萬歷三十三年(1605年)閩建鄭少垣聯輝堂三垣館刊本《新鐫京本校正通俗演義按鑒三國誌》中,關於關索與父親關羽見面的壹段記載是:“關公沈吟半晌曰:‘吾逃難時,妻小果有懷胎三個月。但此子既是吾兒,宜姓關,如何姓花名關索?吾故不敢遽認。’張飛復問其故。索答曰:‘七歲時元宵玩燈,鬧中迷人,索員外拾去,養至九歲,送與班石洞花嶽先生學習武藝,因此兼三姓,取名花關索。”原來,“花關索”這個名字是關索父姓與兩個養父姓氏的合稱。

綜上可以推測,因為關索故事是宋代流傳很廣的傳說,所以很多人喜歡把他用在綽號中,並以“賽關索”、“病關索”、“張關索”、“李關索”等以示區別。這就是楊雄綽號的由來。

宋代歷史上名叫孫立的人有三個:壹個是紹興元年(1131年)先受招安後又重新造反的邵青之同黨,事跡見《三朝北盟會編》卷壹百四十七;壹個是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抗擊金兵的淮南水軍將領,事跡見《宋會要》第壹百八十壹;還有壹個是南宋初年為盜,三十年後為安豐軍鈐轄的人。這三個人或武或盜,時間上與宋江起義相去不遠,或許其中壹個就是《水滸傳》中的孫立。

孫立最早的綽號叫“石頭”。《醉翁談錄》著錄的宋代話本目錄中就有《石頭孫立》壹篇,壹般都認為這個孫立就是《水滸傳》中的孫立。然而因為這篇話本已經失傳,所以他為什麽叫石頭也不得而知。在龔聖與《宋江三十六人贊》和《大宋宣和遺事》中,孫立的綽號已經變成“病尉遲”。不過,《大宋宣和遺事》中描寫孫立造反的原因是反對“花石綱”,或許“石頭”這個名字和“花石綱”有些關系。到了《水滸傳》中,孫立的綽號不僅變成了“病尉遲”,而且他上山的原因也由反對“花石綱”變成了為解救解珍、解寶上山。可能這正是他的綽號改變的原因所在。

那麽,為什麽孫立的綽號叫做“病尉遲”呢?這是模仿隋末起義軍中尉遲敬德的名字而來,因為尉遲敬德善用鞭,孫立也善用鞭,所以以之為名。龔聖與贊詞說:“尉遲壯士,以病自名。端能去病,國功可成。”然而,明代胡應麟在《少室山房筆叢》中提出,因為新舊《唐書》中沒有記載尉遲敬德用鐵鞭,所以認為這是小說家的編造。其實這是多余的認真,歷史上的尉遲敬德是否用過鐵鞭,對於我們欣賞小說實在是無關緊要。況且,在其他歷史文獻中也可以找到尉遲敬德用鐵鞭的記載。張文檒《螺江日記》卷八說:“唐李昌府《鐵馬鞭詩序》雲:‘長慶二年,義成軍節度使曹華進獻,且雲得之汴水,有字刻雲:貞觀四年尉遲敬德。’”盡管這個詩序對大多數《水滸傳》的欣賞者無關緊要,但對於那些吹毛求疵、考據成癖的人來說,或許多少能堵住壹點他們的嘴巴。

龔聖與贊詞對燕青的評價是:“平康巷陌,豈知汝名?太行春色,有壹丈青。”前兩句說的就是燕青大概是壹個生活隨便、放浪形骸、流蕩青樓、以狎邪為樂的人。查看壹下宋代的文獻書籍,便可以知道這種生活方式正是宋代“浪子”這個詞的準確含義。

《宋史·李邦彥傳》說:“邦彥俊爽,美風姿,為文敏而工。然生長閭閻,習猥鄙事,應對便捷,善謳謔,能蹴鞠。每綴街市俚語為辭曲,人爭傳之,自號‘李浪子’。……拜少宰,無所建明,惟阿順趨諂,充位而已。都人目為‘浪子宰相’。”《三朝北盟會編》卷二百三十六說:“韓之純,輕薄不顧士行之人也。平日以浪子自名,喜嬉遊娼家,好為淫媟之語。又刺淫戲於身膚,酒酣則示人。人為羞之,而不自羞也。”吳曾《能改齋漫錄》卷十壹雲:“洪覺範有《上元宿嶽麓寺詩》,蔡元度夫人讀至‘十分春瘦緣何事,壹掬箱心未到家’,曰:‘浪子和尚耳。’”《歲時廣記》卷十七引《古今詞話》曰:“柳耆卿淪落貧窘,終老無子,掩骸僧舍。京西妓者鳩錢葬於棗陽縣花山。既出郊原,有浪子數人戲曰:‘這大伯做鬼也愛打哄。’”《文山先生集》卷十三:“《指南錄》有《留遠亭詩序》雲:‘十壹日宿處,岸上有留遠亭,北人然火亭前,聚諸公列坐行酒。劉數奉以淫褻,諸酋專以為笑具。於舟中取壹村婦至亭中,使薦劉寢,據劉之交坐。(按此句有脫誤)諸酋又嗾婦抱劉以為戲。衣冠掃地,殊不可忍。其詩曰:落得稱呼浪子劉,樽前百媚佞旃裘。當年鮑老不如此,留遠亭前犬亦羞。’”

從以上記載中可以看到,宋代的浪子,就是指那些遊手好閑、風流倜儻、浪跡青樓妓館的公子哥兒。在元雜劇中,燕青的形象還保持著這種放浪習性。如在《燕青博魚》中描寫了燕青為兒女私情受人欺侮,後報仇雪恨的故事。《燕青射雁》則寫燕青射雁為樂的故事,都與“浪子”的綽號相符。而到了《水滸傳》,由於燕青變成了盧俊義的仆人,所以這些風流瀟灑的事情也就被刪去了。因此,《水滸傳》中的燕青實在是承擔不起“浪子”這個綽號的。

水滸壹百單八將,各有壹個或數個綽號,施耐庵先生往往只用幾個最精粹的字眼,便將他們的外貌、性格特點或軼事、個人遭遇、特長愛好等某壹方面的概況表現出來,使得人但凡談及水滸好漢,必言其綽號,由綽號可見人物神采。這些綽號,林林總總,不壹而足,大體可分為六大類:動物類、性格類、名人類、形象類、特長類、鬼神類。滄浪此文,就來聊聊壹百單八將綽號的由來與內涵。

第壹類:動物類。梁山好漢中以動物為號的人最多,高達37人,天上飛的,地上爬的,水裏遊的,傳說中的珍禽異獸,自然界中的猛禽兇獸,什麽都有。與禽獸為伍,仰慕禽獸之力,看來還是當時好漢們的壹種時尚。(序號為梁山英雄座次,下同)

2、玉麒麟盧俊義:麒麟,瑞獸,傳說中的神話動物,現實生活中並不存在;麒麟在百獸中地位僅次於龍,中國古代傳說中麒麟與龍、鳳、龜合為四靈,乃毛類動物之王。因盧俊義壹手棍棒天下無雙,跨下寶馬麒麟獸,手持麒麟金矛,身著麒麟金甲,相貌堂堂,威武不凡,所以江湖人稱玉麒麟。不過,這名字威風是威風了,可是這麒麟是玉雕的,雖然威猛逼真,畢竟不堪壹擊,壹塊頑石即能使其化為齏粉。脆弱的“玉麒麟”面對奸奴李“固”,當然是危機重重了!

4、入雲龍公孫勝:神龍入雲,見首不見尾,公孫勝就是這樣壹個很有神秘感的人物,行蹤不定,道術驚天,有偷天換日之力。

6、豹子頭林沖:林沖其實是象張飛的模樣,臉面神似,豹頭環眼,燕頜虎須,只是性情不大象,此綽號喻林沖勇猛無敵。

11、撲天雕李應:善使飛刀,如猛鷹擒兔,疾奪敵首,以技藝得此名也!

17、青面獸楊誌:因臉上長了壹大塊青色胎記,讓人覺得威狠如獸,楊誌的戰鬥力倒也不虛此名。

23、九紋龍史進:史進身上有九條刺青龍紋,故名為九紋龍。另外,古人以九為尚,為尊,此綽號有逆反之意。可能是因為史進是全書第壹位出場的好漢的緣故,故以此名之。

25、插翅虎雷橫:如虎添翼,擇人而食,想想有多厲害。

26、混江龍李俊:兩種說法,壹是指翻江倒海的猛龍,水性好,武藝了得。二是混江龍本是壹種治河清沙的工具,宋代為清理黃河泥沙,發明了壹種巨大的鐵耙,攪動水底泥沙,使泥沙順水而走。這種鐵耙叫輥江龍,也叫混江龍。但不管是龍還是鐵耙,兩者均有翻動江河之意。對於李俊率領梁山水軍建立的功勛來說,確實是實至名歸。

30、浪裏白條張順:膚如雪,如魚越浪。不但水性好,而且皮膚也好,此綽號相當傳神,具有動態美感,實為不多見。

34、兩頭蛇解珍:此綽號是為了突出他的驍勇鬥狠,跟現在的內涵所指截然不同。

35、雙尾蠍解寶:蛇之毒在頭,蠍之毒在尾,由此可見解寶也是個攻擊力超強的悍將。

  • 上一篇:什麽是價值創造?
  • 下一篇:介紹壹些好聽的抒情歌曲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