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成本價介紹250字居民樓導遊語。

成本價介紹250字居民樓導遊語。

1.客家民居在嶺南山區客家人居住的村落裏,人們隨處可見許多獨具特色、古樸典雅的客家民居建築,如圍龍屋、走馬樓、四角樓等。其中,客家圍龍屋是現存最多、最著名的,被中外建築學者稱為最具中國民居特色的建築之壹。

龍屋最早建於唐宋,盛行於明清。客家人采用中原漢族建築技術中最先進的擡梁穿鬥技術,在丘陵地帶或山坡上建造龍屋。主體結構為“壹進三廳兩廂壹圍”。普通圍擋房占8畝,10畝,大的占30多畝。龍屋是客家人的巨大堡壘。臥室、廚房、廳堂、水井、豬圈、雞舍、廁所、倉庫等生活設施壹應俱全,是中國封建自給自足生活的典型縮影。不同於許多圓形的龍屋,河源周圍的龍屋是方形的,被稱為“豪宅式”和“角樓式”。其形制接近北方傳統的“四合院”,文化內涵更深。在郊區東源縣仙塘尾鎮周圍,有30多處保存完好的客家民居。現在這座被改造成客家民俗博物館供遊客參觀的民居建築,是河源龍屋的典型代表。據記載,建於乾隆17年(1749年),後樓由主人改擴建,有***66間,24廳,12天井,所以這個民居的年代有250年了。

唐賢是壹座規模宏大、結構復雜、布局精巧的龍圍。這裏不僅有臥室、澡堂、書房、廚房,還有壹個四層的亭子。來到亭子,如果妳留心的話,可以註意到每層的四面墻上都有小小的方形窗戶。可能有人會疑惑,這麽小的窗戶點上燈是不是太小氣了?這裏要告訴妳的是,這裏主要是防禦外敵入侵的了望洞和射擊洞,方便使用土槍、土炮、弓箭等武器抗擊入侵的敵人。圍龍場的設計與當時客家人的處境密切相關:客家人南遷偏遠山區,受到當地人的排擠和欺淩。為了與外界保持壹致,他們不得不群居,建造具有防禦功能的城堡式房屋。

這個住宅最讓人不解的是,有這麽多的院落和廳堂。雖然這是壹個很深的房子,但光線穿過幾個天井,每個角落都明亮得多。大殿分為上、中、下三層。據說上堂是百年老人起死回生時的停車處;中央大廳是祭祖和議事的地方。其中,上中下三廳由兩個屏風隔開。壹般舉行婚禮時打開下廳的屏風,百歲老人去世時打開兩個廳的屏風。朋友,妳知道嗎?去年,中央電視臺為迎接香港回歸而播出的電視劇《香港的故事》前10集的許多場景都是在這座客家“大觀園”拍攝的。

無論是圓形還是方形,龍圍在建築上有著相同的特點:以南北子午線為中軸線,東西對稱,前低後高,主次分明,位置有序,布局規整。大廳和天井周圍有幾十個或幾百個居住單元,適合幾十人、幾百人甚至幾百人住壹個房間。真的很神奇。現在的客家民居大多經過改造,多為鋼筋混凝土結構的獨門獨院形式,龍圍屋也不再修建,所以剩下的龍圍屋顯得尤為珍貴。圍龍屋的設計和建築既有中原的古樸底蘊又有南方山區的特色,集科學性、實用性和觀賞性於壹體,展現了客家先民的卓越才華和高超技藝。圍龍屋與北京的四合院、陜西的窯洞、廣西的“欄桿式”、雲南的“壹封”壹起,被中外建築界譽為中國五大特色民居建築。現在,龍屋已經走出封閉的大山,走向廣闊的天地。它已成為歷史遺跡和奇特景觀。龍屋精巧的結構、精彩的布局、豐富的內涵都會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習慣了現代化的高樓大廈,看看古色古香的客家民居,不僅是壹種美妙的享受,更是壹種知識的增長。

2.妳好,朋友們。歡迎來雲南民族村觀光。

今天,當妳來到雲南,妳很難走遍雲南的所有村莊。因此,妳可以通過參觀雲南民族村寨,在短時間內看到雲南民族風情的縮影。

雲南民族村,位於滇池之畔,距市區8公裏,占地1.340畝,與著名的西山森林公園等景點隔水相望。它集中了雲南各民族的自然村落式民族民居建築,集民族風情、音樂舞蹈、宗教文化於壹體,山清水秀,景色如園。自2月1992開村以來,13個傣族、白族、納西族、佤族等民族村寨建成開村。相信村裏的每個景點都會給妳留下深刻的印象,讓妳流連忘返。

各位朋友,我們壹進大門看到的場景叫做“白象迎賓”。大象在傣族人心目中是吉祥的象征,用白象迎客是對大家的吉祥祝福。

看遠處碧水綠樹環繞的白塔。白塔是傣族村寨的象征。讓我們先去參觀傣族村寨。人們習慣稱生活在水邊的傣族為水岱。生活在山區的傣族叫漢傣,元江流域的傣族按服飾叫花腰傣。民族村的村落以最有特色的水岱為主。大家聽,戴家人吹起了口哨,小和尚們為大家奏起了迎賓曲。

當妳進入寨門時,請沿著這條紅色的小路參觀傣族村寨。右邊是壹尊金佛像,表現了傣族人的佛教信仰。除了小乘佛教,傣族人還信仰原始宗教。在這尊佛像後面的壹座小竹樓裏,供奉著傣族的齋神。由此可以看出傣族宗教信仰的多元化特征。

請向左看。這是戴家的竹樓。這座竹制建築是壹座幹柱式建築。幹軌建築常見於我國南方地區,其特點是涼爽防潮。請隨我上樓參觀。樓上右邊是臥室,中間是客廳,廳外有陽臺。傣族人認為自己的靈魂和家族神靈在臥室裏,外人會打擾家族神靈,帶走他們的靈魂。因此,外人不得進入戴的臥室。竹樓客廳有火坑和三腳架。在雲南少數民族的日常生活中,壁爐占據著非常崇高的地位,從而形成了神秘的壁爐文化。下了竹樓往前走,經過工藝樓、風情樓、風味樓。

現在,在我們左邊有壹個塔尖的高高的竹樓是傣族佛寺。傣族人信仰佛教傳到南方,俗稱小乘佛教。

進入佛寺,妳可能會發現她和我們常見的大乘佛寺不壹樣。大乘佛教比小乘佛教更具宗教性。它神化了釋迦牟尼,認為世界上十個地方都有佛。所以大乘佛教寺廟裏的佛像高大莊嚴,而且很多。小乘佛教只把它當祖宗。所以它的佛像和真人差不多,沒有那麽多佛像。所以大乘佛教的格局是不壹樣的。在修行方式上,大乘佛教主張除了出家的僧尼之外,還要有大量的家人。在這方面,大乘佛教是比較世俗的。小乘佛教要求男性信徒出家。因此,雲南傣族地區的男孩必須在寺廟裏當壹段時間的和尚,以學習宗教和文化知識。

出了佛寺,我們在路邊看到了這座獨特的小塔,這就是戴家的井。傣族人對水有著特別深厚的感情。在他們的心目中,水是非常神聖的,所以他們特別愛護水井。中國人民郵政曾發行過壹套《傣族建築》郵票,其中就有戴家水井。井的對面是仲婷和潑水閣,它們都與傣族非常著名的傳統節日——潑水節有關。

潑水節是傣族最隆重的節日,是傣族辭舊迎新的盛大節日。在傣族歷的六月中旬,傣族姑娘們身著盛裝,在歡快的象腳鼓和芒鑼聲中跳起了溫柔可愛的孔雀舞。其間,伴隨著委婉的歌聲,水會悄悄地灑在妳的衣服上。

妳不想回避它。這是戴家的吉祥水。只有濕透了,才能幸福壹生。20世紀50年代,周總理來到離萬裏不遠的版納參加傣族潑水節,這表明了全國人民對少數民族的極大關註。這壹事件也反映在題為“周恩來誕生100周年”的紀念郵票上。

有壹個關於潑水節的傳說:據說在古代,有壹個邪惡的魔王搶了七個女孩做他的妻子。聰明的七姑娘從得意忘形的魔王口中得知,用自己的頭發勒死魔王是可以殺死他的。女孩這樣做了,魔鬼的頭滾了下來,但是當魔鬼滾到那裏的時候,有壹團火。為了滅火,七個女孩勇敢地拿起魔鬼的頭,每年都要換壹次。為了感謝這七位姑娘,每年輪換的時候,人們都要往她們身上潑水,洗去她們身上的汙穢。自此,潑水節就形成了。

再往前走,我們來到了我們以前見過的白塔。繞過白塔,經過壹座木橋,我們離開了傣族村寨。不知不覺,整個民族村已經建成的12個村都去過了。

  • 上一篇:什麽是我國最隆重最有傳統特色的節日我國自古以來就什麽的習俗
  • 下一篇:2022年7月1日建黨日詩歌朗誦手稿選5篇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