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介紹山東的傳統節日

介紹山東的傳統節日

膠南民俗

正月登瑯琊臺是膠南特有的習俗。膠南吃年夜飯不是在午夜,而是在五點,所以當地人叫它“年夜飯”。晚飯後,人們開始拜年。新年過後,天壹亮,瑯琊臺村周圍的男女老少就拿著鞭炮和香去瑯琊臺。直到正月十五,瑯琊臺的人絡繹不絕。如今,瑯琊臺景區每年都會貼對聯、掛鞭炮、備古轎子、戲劇等。,渲染“年”的氣氛。

正月爬毛子峰是膠南的另壹個獨特習俗。除夕之後,人們舉行燈籠,鞭炮,紙錢,祭品等。,並登上了大珠山南麓的壹座山峰——毛子山的頂峰。原來的山頂是徐庶寺,現在只剩下寺基了。

正月裏,民間藝術表演是膠南的壹大民俗景觀。膠南的民間藝術表演是傳統的高蹺、旱船、舞龍和舞獅。過去民間藝人自發組織,在鄉村演出,流行已久。每年正月十四日前,是當地各鄉鎮的演出時間。正月十四,將在大廠、黃山、劉王等鄉鎮站同時上演。正月十五,膠南市舉行花車環城巡遊,市內舉辦民間藝術展覽。

萊蕪海關

壹進入臘月,萊蕪家家戶戶紛紛置辦魚、酒、香、鞭炮,稱為“辦年夜飯”,要全家人吃到月底。進行壹次大掃除,稱為“掃塵”。臘月三十早飯後,開始貼春聯、門神、竈王爺、年畫。祭祖用的桌子叫“請家堂”。晚上全家老少聚在壹起吃壹頓豐盛的“團圓飯”,享受天倫之樂,這叫“辭舊迎新”。晚飯後,點燃稻草,在門外燃放鞭炮,這意味著庭院吉祥明亮,它被稱為“趙婷”。然後,全家人徹夜不眠,包餃子(多為素餡,意為“素凈”),圍坐在竈臺旁,守著家堂直到天明。

朔日清晨,“紙碼”(燒紙、燒香、“金元寶”等。)並燃放鞭炮祭拜天地神靈,迎接新年的第壹天。然後全家人壹起包餃子。晚飯後,男女老少穿著新衣服開始拜年。先祭拜祖先長輩,再根據家人和鄰居的關系,致敬問好。最親近的親戚和長輩給年幼的孩子分發“壓歲錢”或糖果,並在當天或第二天下午送到家庭大廳。

初三到十五,親戚朋友之間互相拜年送禮,有的鄰裏之間互相請酒,有條件的鄉鎮舉行雜耍、表演、評書等娛樂活動。

正月十五元宵節,人們習慣吃餃子或元宵,用12蒸燈配雜面。晚上,他們分別在門口、祖屋、河邊、路口放置面燈、蘿蔔燈、紙燈。開燈時放壹把“火”給祖。放花盆,鞭炮等。在街道上和庭院裏。

濟南海關

趵突泉燈會

農歷正月十五,俗稱“元宵節”或“燈會”,濟南壹年壹度的燈會極為壯觀。

壹年壹度的趵突泉燈會更是別具壹格。各種花燈、鳥獸燈、燈籠燈、故事燈、謎語燈等。或雄偉壯麗,或古樸典雅,或匠心獨具,具有鮮明的地方色彩。在這壹天,家家戶戶都流行吃元宵。

蕩秋千

清明節期間,蕩秋千的習俗也在濟南城鄉流傳。這壹天,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穿著新衣,在街前的廣場上搭起壹個木架,架上壹根橫木,下面掛兩根繩子,繩子下面橫綁壹塊木板。人可以坐在板上,也可以站在板上,手裏拿著兩根繩子可以上下浮動,非常好玩。相傳蕩秋千最初是北方胡人的遊戲。自漢唐以來,多用於帝王的後宮和顯貴貴族的園林,後逐漸流傳到民間。

插柳種樹

清明是“綠柳黃半不連”的季節。在濟南的城鄉,過去都有把柳樹放在門裏的習俗,婦女和孩子都戴著柳枝和柳球。據說,這個習俗是為了紀念神農,這位教導人民種植莊稼的農民的創始人,後來發展成為記住年份和表達長壽的美好願望。農村有句農業諺語“戴壹朵花,生壹百八,插壹根,生壹百九”。後來,戴柳的習俗逐漸被淘汰,而插柳、植柳盛行並流傳,後演變為清明時期的植樹造林。

沐浴佛,放生。

給佛洗澡放生是宗教節日。每年農歷四月初八是浴佛節。民間香藥甜水互贈,在佛寺燒香布施,或購買魚、龜、螺、蚌等水生動物放生,稱為“浴佛”。寺廟裏有很多專門的放生池,供人們飼養動物。傳說四月初八是釋迦牟尼佛的生日。這壹天,東嶽廟和北極廟的和尚道士們都搭起了供臺誦經,許多善男信女蜂擁至廟中爭搶錢財。有的人還整天念誦放生咒,把買來的魚、龜、螺、蚌等水生動物丟入水中,以表達對宗教的慈悲和虔誠。

端午節

濟南人過端午節有以下特點:畫門符。在端午節,人們用“五毒”(蠍子、蜈蚣、毒蛇、蟾蜍和壁虎)的形象制作剪紙成為門的象征。據說這樣做是為了驅除“五毒”,預防瘟疫。插艾葉枝掛在艾虎——端午節的早晨,人們在門上插艾葉枝,或用艾葉編成“艾虎”,穿在門楣中間,以驅蟲辟邪,保護健康。喝雄黃酒吃粽子——端午早餐前,要先喝壹杯雄黃酒,再吃糯米紅棗包的粽子。喝黃酒據說是為了殺蟲祛邪,包粽子是為了向愛國詩人屈原致敬。戴香囊,紮彩絲線——給孩子戴香囊,手腕上紮彩絲線,也是濟南端午節流行的習俗。這個香囊是用棉布和絲線繡成的。香囊中除了雄黃和蒼術外,還裝有草藥制成的香料,戴在身上可以驅除昆蟲和汙穢。五彩線條象征五色龍,能制服妖怪。在端午節,濟南的壹些名人在胡明湖劃船,聚會,喝酒,寫詩和唱歌。其中壹些習俗壹直延續到今天,比如端午節插艾條、包粽子,這種習俗在今天的濟南仍然非常盛行。

痹痛飲

荷花在濟南人的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荷花的使用上,濟南有壹些特殊的習俗。其中最有趣的是藍管飲料。當大明湖的荷花盛開時,壹些官員和學者經常去湖邊避暑。他們把湖裏的大荷葉剪下來,放上酒。然後他們用簪刺荷葉的中央部分,使其與空心的蓮莖相通,從蓮莖的末端喝下酒。這就是唐宋時文人雅士流傳下來的美談《碧通飲》。

在濟南,荷葉除了可以用來做酒,還可以做很多獨特的食物。以前濟南人也有吃蓮蓬的習俗,其中“炒蓮蓬”是濟南夏季特有的名菜。新鮮完整的蓮瓣洗凈後,掛壹層薄薄的蛋糊,放油鍋裏炸,炸好後撒上白糖,吃在嘴裏。它們美味可口,令人回味無窮,深受人們的喜愛。

池春

濟南人喜歡吃香椿。香椿是壹種樹葉芳香可食的樹。在清代,人們把春天采摘並食用香椿嫩葉稱為“吃春”,意為迎接新年。濟南郊區的仲宮地區盛產香椿。每年春天,香椿發芽長葉的時候,也是濟南人“吃春”的時候。這時,農民們就把嫩紫色或淺綠色的嫩芽掰下來,拿到市場上去賣;喜歡“吃春天”的人,爭相買回家,品嘗春天的甜蜜。香椿的吃法很多,濟南的“香椿芽拌豆腐”很有名。

7月30日,河燈上映。

在濟南,過去每年七月三十日的晚上,佛寺都會舉行盆景會,教化佛經。壹些人焚燒了大量的香燭,沿著庭院和雍路的墻壁種在地上,以示對藏王的虔誠。還有的把死在河裏的鬼以河燈的形式翻出來。

河燈是用濕面條做的。晾幹後,將豆油倒入燈碗中,用棉花搓成燈芯,點燃,放入河中,任其順流而下。這時,只見河面上燈火通明,閃閃爍爍,飄飄欲仙,河水映紅。據說河裏溺水的“鬼”見光就能超生。燃放河燈是佛教的迷信活動。

明湖鄒歐

濟南盛產蓮藕,尤其是胡明蓮藕。在胡明湖踩蓮藕是濟南的傳統習俗。踩蓮藕時,踩蓮藕的人穿著皮質防水“連體衣”。皮衣遇水變軟,穿著者可以在水中自如使用。我看到頭或者皮衣在水面上流動,很有節奏感。這是用腳在水下探索蓮藕的蓮藕踏浪者。找到蓮藕枝後,還要找壹個合適的蓮藕節,然後用力踩,壹根新鮮的蓮藕就會從根部被掰下來,然後用腳把蓮藕裏的水摳出來,在蓮藕上抓壹塊黑泥敷在斷口外,避免倒水。因為蓮藕裏面有空氣,所以可以浮在水面上,否則就會沈入水中。最後,把漂浮在水面上的蓮藕收集起來,拿到市場上賣。

“九五”千佛山登高

在濟南,每到重陽節,人們都要去爬千佛山。自元代以來,這壹天被定為千佛山廟會,因此更為熱鬧。濟南人除了賞菊,還有吃菊花的習俗,采摘白菊花花瓣,蘸面粉炒熟;或者用肉做菊花火鍋,用菊花泡酒在山上野餐。除了爬山,濟南人過去在重陽節吃蒸棗糕。街上有賣棗糕的,多以糯米和棗或赤小豆和棗為原料,蒸熟後切開在街上賣。

馬尚餃子馬霞面

山東人在自己家裏出門或送別客人時,會邀請即將上路的人吃餃子。這叫“轎子山”,意思是轎子像古代的銀錠、元寶,希望他們出門發財。當家人遠道而來或有客人來訪時,晚餐壹定是面條,俗稱“下馬面”。傳說面食就像壹根繩子,絆住來訪者的馬腿,讓他多呆幾天,以示情意。

工藝品:濰坊的風箏,淄博的陶瓷。

  • 上一篇:“揚州八怪”是哪個時期活躍在江蘇揚州的壹群職業畫家?
  • 下一篇:傳統坐月子的九大誤區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