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家橋羊肉以前好像也挺有名的,特別是鮑家羊肉館是做的比較好吃的,長江鮮也是不錯的,我外婆家就住在長江邊上,去了就能吃到地道的美味!
拖爐餅 是楊舍、塘橋兩地的著名傳統風味小吃。該餅歷史悠久,距今已有150多年,制作工藝獨特,烘烤時需用兩只爐,下面壹只為底爐(平底),上面壹只為頂爐(尖頂,呈錐狀),烘烤時二只爐同時加熱吻合,並以頂爐的熱量將餅吊熟,大有頂爐拖底爐之勢,故稱拖爐餅。拖爐餅采用上等白面粉、白糖、凈板油(加工過的生豬油)、薺菜、芝麻、桂花等為原輔料。口味油而不膩,甜而不粘,清香可口。集酥、甜、脆、松、香於壹體,外形飽滿,色澤金黃,酥層清晰。
高莊豆腐幹 鳳凰高莊豆腐幹始於清鹹豐年間,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制作精細獨特,價廉物美。清末民初,已暢銷常熟、江陰、無錫等地。高莊豆腐幹有厚型、薄型兩種,呈絳色,質地細實,五香佐料滲透入味,閑吃或作下酒菜,均屬佳品。
長江三鮮
鰣魚 為南方水產中的珍品,每年春末夏初入江產卵,在“小滿”至“芒種”期間為旺汛。《本草綱目》載,鰣魚“夏初時有,余月則無,故名”。鰣魚體扁闊而長,色白如銀,鱗下多脂肪,壹般重1公斤左右,鱗可食,肥嫩清鮮。古時曾列為皇帝的“禦膳”珍肴,現已蜚聲海外,遠銷香港、新加坡、日本、美國等地。鰣魚在近海入江,靠潮水自然推力前進。張家港境內長江水域屬河口段,鰣魚至此,體內脂肪消耗很小,正豐腴肥碩,肉味最鮮,營養豐富。據測定每百克肉內含蛋白質16.9克,脂肪16.9克,碳水化合物0.2克,鈣33亳克,磷216毫克,鐵2.1毫克,核黃素0.14毫克,尼克酸4毫克,熱量22千卡。張家港所捕的鰣魚質量名列前茅,是江蘇省重點產區,也是外貿出口的主要基地。1974年、1977年產量最高,都在10萬公斤以上。酒釀鰣魚是張家港地方風味名吃,深受群眾喜愛。做法是將鮮鰣魚去內臟(不去鱗),洗凈放入適量酒釀和熟豬油,加蔥、姜、火腿片及調料,上籠蒸15分鐘左右而成。出籠後的鰣魚酒香四溢,色澤潔白,鮮嫩味美。1975年4月12日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和國金日成主席訪問南京期間,張家港(沙洲)鰣魚專送南京招待國賓。
刀魚 學名“刀鱭”,屬洄遊魚類。每當春季,刀魚成群溯江而上,形成魚汛。農諺有“春潮迷霧出刀魚”,是春季最早的時鮮魚。刀魚體形狹長側薄,頗似尖刀,銀白色,肉質細嫩,但多細毛狀骨刺。肉味鮮美,肥而不膩,兼有微香。宋代名士劉宰曾有詩稱贊:“肩聳乍驚雷,腮紅新出水,以姜桂椒,末熟香浮鼻。”刀魚面、刀魚餛飩,別具風味,膾炙人口。刀魚是張家港主要水產品之壹,境內長江水域均可捕獲。前期刀魚雄性多,體大,脂肪多;後期雌性居多,體小,脂肪少。“清明”後,刀魚肉質變老,俗稱“老刀”。刀魚餛飩是張家港民間傳統特色點心。其制作方法:將刀魚從尾部向上劈成兩半,去除頭、皮、大骨,用刀背將其搗碎,剔除魚刺,加入佐料,與韭黃或瘦豬肉等拌和做成餡;再選用精白面粉加適量鹽和水揉成面,搟壓成極薄的皮子,將刀魚肉餡包成餛飩。餛飩在沸水中煮至漂浮即可食用。入口清香誘人,口感細膩滑嫩,鮮美無比,別具風味。
河豚 古稱“鮐”,與鰣魚、刀魚並譽為“長江三鮮”。河豚體呈橢圓形,頭圓口小,背部壹般呈黑褐色,有花紋,腹部白色有肉刺,無鱗、無膽,有氣囊,能吸氣膨脹。產於鹹水和淡水相交處的水域裏,每年春季沿江上溯產卵。張家港捕捉河豚早,產量也較高。河豚魚營養豐富,腴肥鮮美且帶野味,與眾不同。宋《明道雜誌》曾稱頌它為“水族中之奇味也”。河豚還有補虛去濕、舒胃、卻痔疾等效用。但血液、肝臟、卵巢都有劇毒,烹煮不慎,食後易中毒致死。解放後,人民政府禁止私自買賣,統由國家購銷。河豚魚經處理後,可制成凍魚片或罐頭食品,還可從肝臟、卵巢中提煉出河豚素、河豚酸等名貴藥品。
鳳凰水密桃 風景秀麗的鳳凰山和鷙山山麓,是著名的鳳凰水密桃主要產地。鳳凰水密桃是在1952年引進無錫水密桃的基礎上,經長期選育而成的優良品種。皮色有淡黃,有乳白,有微紅,具有果大、肉嫩、鮮甜、多汁、果皮易剝等特點。鳳凰水密桃有白鳳、白花、黃皮、小青等主栽品種。遠銷蘇州、南京、上海等地。
鹿苑雞
各地以雞為主料的名菜中要數名氣最響的就算張家港市鹿苑雞了,它是張家港市傳統名特優產品,因產於鹿苑鎮而得名,相傳已有兩百年的飼養歷史。鹿苑雞的毛、皮、嘴、腳均為黃色,頸羽、尾羽和翅羽間有疏落黑毛。公雞腳桿高壯,傲然挺立,大的體重可達4公斤以上,有“九斤王”之稱。母雞腳桿粗矮,渾重壯實,重2公斤以上,年產蛋在140—200個之間,平均蛋重54克。該雞肉質細嫩、肥美、香鮮、味濃。民間傳說,清代同治、光緒兩帝之師翁同龢常把鹿苑雞作為特產,帶至京城贈送親友和同僚,曾被列為貢品,馳名大江南北。
如今張家港市正在大力發展旅遊業,張家港的美景美食和長江文化,吸引了中外遊客紛至沓來,旅遊之余,遊客們除了即興品嘗外,包裝精美的張家港鹿苑雞也成為遊客們回家時饋贈親友的首選土特產品。
血糯 又名“嘔血糯”,又稱“紅蓮糯”,是壹種名貴的糯稻,其米,清代列為“禦米”。境內金村、鳳凰、西張壹帶均有種植。清《常昭合誌.物產誌》載:“血糯,亦名紅蓮糯,宜粥”。金鶴羽中撰《金村小誌》中說:“糯米之佳者曰‘落霜青’,曰‘紅蓮糯’,江陰人亦來購取,雲:唯產金村者為佳。”
弄裏芹菜 西張鳳星村朱家弄種植的水芹,品質優良,歷史悠久。相傳宋名將韓世忠和夫人梁紅玉帶兵駐守慶安,被金兵圍困,軍中缺糧,梁紅玉率部遍尋野菜,至弄裏壹帶見有大片野芹,味清香,采食充饑。以後,人們把野芹移植家種,稱為“玉芹”。此後世代栽種,精心培育,壹直至今。品種有大青種、小青種、紅種、麻栗等,具有嫩莖(俗稱白頭)長、葉柄青、質地脆、香味濃、存放時間較久等特點。無論是清炒或與豆制品素炒,或與肉類混炒,都味道鮮美,各具風味;若在開水裏稍燙後,澆上醬油、麻油等佐料,拌作冷菜,則香脆、鮮嫩、爽口,能去膩、舒胃。是蘇、錫、滬壹帶家庭日常生活和便宴常用的菜肴。在上海曹家渡、蘇州南門等市場上享有盛名,稱“弄裏芹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