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好家風為文明家庭塑魂征文(10篇)
只有每個家庭都積極建設好家庭、涵養好家教、培育好家風,用好家風為文明家庭塑魂,才能營造良好的社會風氣。下面是我給大家帶來的以好家風為文明家庭塑魂征文(10篇),以供大家參考!
以好家風為文明家庭塑魂征文1
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風如雨點,它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潤下,才能健康成長,孩子只有在優良家風的熏陶下,才能出類拔萃。最近,隨著家風壹詞“火”了起來,腦海中不禁湧現出爺爺奶奶教育我的壹幅幅景象。
憶往昔,每次上學校之前,奶奶總愛叮囑我幾句:“孩子,到學校千萬別和同學磨牙(亳州俗語,指吵架或打架),如果有人欺負妳,就回來給我說,我去找妳們老師”!奶奶生怕我在學校和同學發生矛盾,老是有事沒事給我上“政治課”,講壹些經典的故事,教育我遇事要寬宏大量,在學校要和老師、同學和睦相處,不要動不動就和其他人發生沖突。在奶奶的諄諄教誨之下,我基本上沒有和老師,同學發生矛盾的現象。
爺爺愛給我講很多關於他當年服兵役的經歷,部隊的生活特別艱苦,告誡我:“現在的年輕人沒有幾個能吃苦耐勞的。妳要從小學會能吃苦,否則不能幹成什麽大事”!爺爺還教導我“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只有經歷了常人所不能忍受的環境,才能造就真正的人才,今後的工作和生活方可高人壹等。也許這就是“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勞其筋骨,餓其體膚……”吧!我想。
看今朝,我已經步入高中,成為壹名高中生,早已養成了樂於助人、艱苦樸素等好習慣。仔細想想,這些都和我們家的家風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
而如今,奶奶還是在每次去學校之前給我上“政治課”,爺爺還是時不時在飯前飯後給我聊聊關於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等等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非常樂於聆聽他們的壹言壹語,因為那正是我們家的好家風。
展未來,樹立端正的家風,繼承優秀的家規和家訓,是值得弘揚民族文化。如今社會壹些不良習氣已逐漸退出人民的視線,“正能量”得以傳遞,如再加上優良家風以打造,那麽咱們社會的風氣將會更加純潔,人民的生活將會更加美好,國家的未來將會更加繁榮昌盛!
以好家風為文明家庭塑魂征文2要說好家風,我家的好家風是勤勞和守時,勤勞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守時是誠信的壹種表現,優秀的家風是壹個航行燈、壹個風向標指引著我們。
早上,不到五點鐘奶奶就起床了,起來的時候,我也醒了,發現天還沒有亮呢!奶奶總是輕聲輕腳的穿上衣服,生怕打擾了我們的睡眠,給全家人做早飯,做完早飯,又開始忙東忙西---奶奶先用凈水把拖布涮幹凈,然後就開始擦地,再然後,用電磁爐燒壹鍋熱水,讓我們全家有熱的水可以刷牙洗臉。大約到六點鐘,我的爸媽也陸續起床了。
日復壹日,年復壹年,在奶奶的影響下,我和媽媽也被帶動起來,早晨從來不貪床,即使是節假日也不例外。每天早上奶奶忙著給我們做飯,媽媽忙著打掃房間,而爸爸卻在聽音樂,我在念英語。不到七點,奶奶的飯做熟了,媽媽把房間也收拾的幹幹凈凈,我更是收獲巨大,把英語單詞背得滾瓜爛熟!接下來就是我們全家其樂融融地坐在餐桌旁享受美餐了!俗話說得好啊,壹天之計在於晨,早晨這段時間我還真是蠻享受的嘛!
我家祖孫三代早起不貪床,守時更是是我家的壹個良好的家風。每次,和別人約定出行時間時,媽媽總是要提早幾分鐘到達。她說,這樣,才不會讓別人等我們。有壹次我和媽媽參加聚會,媽媽對我說,妳快點,時間快到啦,我說離約定的時間還有好長時間呢。媽媽鄭重其事地對我說“咱們要提前幾分鐘到,不能讓別人等咱們。”我還戲謔道"寧教天下人等我,休教我等天下人"。但是,久而久之,我也耳濡目染,學著媽媽,養成了守時的好習慣!
壹個好家風是家庭的航行燈,是家庭的風向標,每個家庭的家風都是好的學習典範。
以好家風為文明家庭塑魂征文3世界上有千千萬萬的家庭,自然也有千千萬萬種家風,雖然各不相同,但是,都是以真善美為核心的,我的家風普普通通,可會令我壹生都不忘。
還記得,當我或爸爸媽媽有了壹點點小病時,都會得到家裏人的關心和照顧,無微不至;當我放學回家,吃完飯做作業時,我媽媽雖然不會我做的題,盡管這樣,也會壹邊收拾餐桌,壹邊用關愛的眼光看著我做每壹道題。這就是我們家的關愛之風。
“節約光榮,浪費可恥”這是祖輩的家訓。除了生活必需品之外,基本沒有什麽太大的支出,這是經濟節約;在洗手塗香皂時,都會自覺地把水龍頭關掉,家電不用了,也會有人主動把插銷拔掉,這是能源節約;也會在有人不小心把米粒掉在餐桌上時提醒他撿起來,這是糧食節約。因為我們全家深知“汗滴禾下土”的艱辛和“粒粒皆辛苦”的珍貴
我上三年級時,我爸爸要求我多看書,壹開始我有抵觸情緒,可後來感受到了讀書的樂趣,就非常的愛讀書,我爸爸和媽媽也是每天都拿壹本書看,有時會做做讀書筆記。媽媽說親子讀書之風要輩輩相傳!
壹晃我都上五年級了,也許是我爸爸媽媽要給我提供壹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每天早中晚都給家裏收拾壹遍,看著我爸爸媽媽這麽勤勞,既不忍心,也不甘落後,於是,我便幫著爸爸媽媽飯後收拾餐桌,洗碗,每天掃掃地,早上起來把被褥疊好,慢慢的,我收拾屋子的習慣養成了。勤勞之風在我心裏悄然生根。
這就是我的家風,普普通通,沒有古法門規,沒有人生大哲理,卻讓我明白怎麽做人,讓生活變得豐富、充實,而我就在這氛圍中耳濡目染,壹點點長大。
以好家風為文明家庭塑魂征文4每個星期,到星期五都特別興奮,終於可以回家了。壹個星期都沒入家的我,很想念父母。在家裏大大咧咧的,穿著寬松的睡衣,散亂著油成條的頭發,黑眼圈重得像畫了煙熏妝的女孩。爸媽出門後,我又拿著手機躺在床上盡情的玩耍。
父親每天都說,我壹天就窩在家裏,什麽也不幹,像個不學無術的費物壹樣,就只知道花父母的錢,到時候長大了也只會肯老。
有時候父親出門辦事也會帶上我,還必須帶上我,說什麽讓我出門多見識見識。我家也是個傳統的家庭。特別是吃飯的時候總是叫我們這些晚輩要去幫忙端菜,做長輩的只要等著吃飯就可以了。上桌坐的時候也要長輩先坐,不能我們這些小輩的把位置占了讓他們沒了位置。吃飯也是要長輩們先動筷子我才能吃。
記得那次,學校剛開完運動會。我感覺自己好餓,就快暈了壹樣,就沒管那麽多,直接上桌就開始吃。我的手太短了,夾不到對面的壹盤我喜歡吃的菜,霸道的我卻直接挪到我自己面前來吃上了。父親看到了,拿起手中筷子就打在我的手背上。我還沒來得及反應,我的筷子就掉在地上了。我不想去撿筷子還坐在那裏鬧情緒。媽媽還說父親妳讓她吃完飯跟她好好說嘛。父親說:別管她,她自己要吃飯自己去拿筷子,隨她吃不吃,這麽大了吃個飯還這麽沒規矩。就這樣媽媽也沒說什麽了。我就坐在那裏生氣,鬧脾氣直到大家都快吃好了。奶奶才過來跟我好說歹說勸我吃飯。沒辦法我本來就餓了,看到有人來勸我,我才吃飯了。
家裏的道道規矩,條條家規。正是因為有老壹輩人的堅持,才使我們養成了現在正直的三觀。
以好家風為文明家庭塑魂征文5國有國風,家有家風。如何設立好既美好而又和平的國家呢?主要就在於每壹個家庭的家風道德“家興出孝子,家敗出妖孽”如果沒有壹個好的家風,那就沒有壹個好的國風。
“勤勞壹生,可得幸福長眠”每每到那熟悉的家鄉,就會想到壹大串的風俗。早晨起床,不到7點就會被奶奶的做飯、打掃、拾柴火······各種嘈雜的聲音吵醒,奶奶經常教育我“人要勤快”,於是每到新年時,是我最忙碌的時期,也是全家上下最忙碌的時期。早晨依然會聽到那些嘈雜的聲音,朦朦朧朧起了床,吱吱嘎嘎的木門聲,應該是奶奶開門的聲音,只聽見奶奶大吼壹聲“起床”,正在著裝的我莫明被嚇了壹跳,趕緊穿好鞋去幫奶奶幹活。“貼春聯”代表著新的壹年的來臨,那壹天,奶奶把面粉放到鍋裏熬,用刷子把面粉糊到春聯上,在把春聯糊到墻上,這是我印象最深的過程。
“尊敬長輩”相信許多的家庭都有“尊敬長輩”的家風吧,孝敬乃是中華上千年的優良傳統文化。我的爺爺快80歲了,於是家裏面就買了壹條肥碩的魚,當時的我壹問三不知,壹聽爸爸的細說,才知道這是希望爺爺能長壽的信念。平時爸爸和姑姑們給爺爺送壹些補品,我們就負責讓爺爺開心,每壹次見到爺爺都要心高采烈的去問好,不僅要對爺爺這樣,還需要對其他長輩尊敬。這並不是弄虛作假,而是真心實意的去尊敬每壹個長輩。
只有有了壹個健康的母親,才能有了壹個健康的孩子;只有有了明媚的光芒,才能有了壹片耀眼的土地;只有有了美好的家風,才能有了壹座輝煌的中國!
以好家風為文明家庭塑魂征文6家風,就是壹家子的風氣。每個家庭都會有家風,我們家也不例外,而我們家的家風就是最普通的“團結壹心,互相幫助”。
俗話說“團結就是力量”,而在那件事中,我真正感受到了什麽是團結的力量。
記得那是壹個假日的中午,奶奶突然打電話來說爺爺肚子疼,聽到這個消息,我們心裏都七上八下的,迅速吃完飯後,趕到奶奶家,發現爺爺臉色蒼白,抱著肚子,疼得要哭出聲來。見此狀,我們立即把爺爺送到醫院,掛了急診,做了壹系列檢查,掛上了鹽水。壹下午,爺爺還是很痛苦的樣子,等到最後壹個檢查結果出來,醫生說爺爺得了很危險的急性胰腺炎,必須立刻住院。我壹聽,擔心極了,心想:爺爺不會出什麽事吧。待爺爺住下後,已經是晚上8點多鐘了,我們原本平靜的生活被壹場突如其來的疾病給徹底打亂了。
爺爺住院了,可把家裏人忙壞了。因為爺爺是住在媽媽所工作的醫院,所以媽媽每天既要上班又要時不時地去看看爺爺;奶奶和爸爸每天晚上輪流看護爺爺;因為奶奶要照顧爺爺,所以燒晚飯的任務落在了外婆身上,外婆每天又要接我放學,又要做晚飯,可把她忙壞了;而外公也沒閑著,沒有人照看爺爺的時候,他就會自告奮勇地承擔起這個責任;而我每天放學後做的第壹件事就是去看看爺爺,陪他說說話……我們真可謂是“全家總動員”。
經過幾個星期的治療,爺爺的病漸漸好了,也出院了,我們又回到了那原本美好而又幸福的生活。
其實,不只是爺爺這事,無論誰家發生事情,我們壹家子都會不遺余力地給予幫助與照顧。
我們就是這樣壹個“團結互助”的家庭,這就是我們的家風。
以好家風為文明家庭塑魂征文7前陣子在電視上看到了壹個關於家風的報道。家風是什麽?家風是壹個家庭或家族的傳統風尚,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我們立身做人的行為準則,是社會和諧的基礎!每個家庭都應該有自己的家風。
那麽,我家的家風又是什麽呢?我深深思考了這個問題,回想起平日裏媽媽對我們的要求很嚴格。媽媽要我做事認真仔細、態度端正,在我寫作業的時候,不允許我拖拖拉拉的,當天的作業必須當天完成,而且在寫作業時不能邊寫邊玩,不能壹會吃點東西,壹會喝點水的!要認認真真地完成作業後才能幹其他事情。做事時壹定要“認真仔細、態度端正”,不能三心二意的,這不就是我的家風嗎?
另外,“勤勞”也是我家的家風。在我們家最勤快的就數媽媽了。雖然媽媽沒有上班,但不要以為這樣媽媽就沒事了。媽媽每天就像勤勞的小蜜蜂壹樣,早晨早早地起床為我們做好美味的早餐,然後叫我和妹妹起床,還接送我們上下學。之後,還要回家收拾屋子,抓緊時間學習,實現自己的理想。壹次,我半夜起床上廁所時,看見媽媽房間的燈還亮著,就偷偷看了壹下媽媽在幹什麽,沒想到媽媽正坐在電腦跟前認真地學習著。媽媽說勤能補拙,受媽媽的影響,我也開始刻苦學習,上課專心聽老師講課,課後認真做好作業,我的學習成績也有所提高了!我還開始學著幫媽媽做家務,在媽媽有直播課時,我會主動替媽媽洗碗,收拾餐桌,並幫媽媽管好妹妹,不讓妹妹打擾媽媽學習!媽媽誇我是懂事的好孩子,我也從中體會到了勞動的快樂!
我家的家風還有很多很多,這些家風教會我勤勞儉樸,認真學習,誠實守信,尊敬長輩,孝敬父母。我也會將我家的家風壹直傳承下去,從現在起,用這些家風約束自己,鼓勵自己,讓自己成為對別人、對社會有用的人。
以好家風為文明家庭塑魂征文8家風,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無言;是“養不教,父之過”的嚴肅;是“知恩感恩報恩”的教誨;更是文學中給予妳以人生品德的修養之路。
我們家的家風是壹股“讀書風”,因為“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
跟著這股家風,我的讀書好比串門。有時妳與諸葛亮壹同“把酒談論千家事”;有時與劉勇壹起體會“竟無語凝噎”的兒女情長;有時又會包攬“亂石穿雲,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豪榮。
在之前,我壹直不理解“讀書風”是何物,直到我七歲時,父親給我買了壹本書,那是壹本嶄新的書的,封面上赫然印著幾個大字《格林童話》註音版。父親語重心長的對我說:“把咱們家的家風傳下去。”我懵懂的點頭,便拋在腦後。
隨即,我打開了這本僅僅有100多頁的書,映入眼簾的是壹副圖畫,這幅圖畫很是好看時,我情不自禁的翻到下壹頁。下壹頁是壹個風趣幽默的小故事——《金孩子》,我津津有味地讀了起來。僅僅讀了壹篇,我就完全被征服了。它就像是通往天堂的路徑。讀到最後愈發驅使我的好奇把它讀完,邊看邊在腦子裏腦補——小紅帽是怎樣躲避大灰狼的?青蛙王子是怎樣遇到白雪公主的?睡眠是怎樣蘇醒的……
直到現在,我才慢慢的理解父親語句中的意思,讀書,能使人變得靈慧,所謂“粗增大布裹天涯,腹有詩書氣自華”。
在下午茶時間,無事時變拿起壹本書來品讀,就像雄鷹向往藍天,魚兒向往大海,麋鹿向往森林壹般。
我的家風——讀書風,我會傳承並發揚,因為它就如壹位老師,這是壹種風俗,更是壹種無聲的教誨。
以好家風為文明家庭塑魂征文9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也就是國有國法,校有校規,家有家風。而道德來源於什麽?對,正是那優良的家風。
如果讓我談談我的傳統家風,那麽只能用四個字來形容——孝順,團結。從小爺爺奶奶就經常教育我們要團結,孝順,現在,爸爸媽媽也這樣教育我們。
記得有壹次,奶奶生病了,病得很重,需要住院。爸爸聽說了,便請了幾天假,和姑姑他們輪流在醫院裏守著。幾天下來,我看見爸爸都有些憔悴。幾次回來,都是勿勿吃過幾口便去了醫院。等到星期六,我和爸爸壹起去了醫院,姑姑正在那兒守著。就這樣,直到奶奶出院,爸爸才重新去上班。
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如果團結起來,力量確實比壹個人大。有壹天,媽媽帶回來幾個西瓜,說是爺爺家送去幾個,我和兩個妹妹想著為媽媽送去,讓她不那麽累,可壹個西瓜就不輕了,我們壹個人抱壹個,都覺得很累,更別提走那麽長的路了。最後,我們找來了壹個籃子,將西瓜放進大籃子裏,然後壹個提著壹個角,壹邊走壹邊聊天,很輕松地達到了目標,那壹路,也讓我們姐妹明白了團結的力量。所以我們壹定要做壹個有道德的人,發揚自家優良的家風,做壹個有道德的人,讓國家因為我們而更加昌盛。
每壹個家庭都會有自己的家風,而這些家風也會融入家庭之中。每個家庭的家風只要是良好的,並且每個人都按照家去做,家庭就會是和諧的。國家也和家庭有著重要關系,家庭和睦,社會風氣好,國家才會展示出和諧團結的畫面,那不是每個人都希望的嗎?
讓我們壹起發揚家庭的良好家風,傳承中華民族的德信文明!我壹定會按照家庭的傳統家風去做,團結,孝順,和家人***同建造和睦的家庭。
以好家風為文明家庭塑魂征文10我的家鄉,位於浙江省諸暨市暨陽街道的馬村,是壹個有悠久歷史的村落。在文化禮堂的旁邊圍墻上,寫著“勤儉節約,善良樸實”八個大字,是馬村的村訓,也是我們家的好家風。
平時,我的奶奶常教導我要“勤儉節約”。有時,我洗手把水龍頭開得很大,她壹聽見水在“嘩嘩嘩”地流著,就會走過來對我說:“水不用開那麽大,夠用了就好,要節約用水!”說著,便走過來幫我把水龍頭關小。還有的時候,我總是把壹些打印出來的資料用好之後就塞進垃圾桶,奶奶看見了總是會說:“這種紙,反面空白的地方,還是可以用來打草稿的,不要白白浪費了!”我壹想到紙是用樹做的,便想到了現在很多地方由於樹木過度砍伐已經造成沙漠化,也覺得奶奶的話很有道理。“勤儉節約”不僅是我們家的好家風,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古人也雲:“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我覺得,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理所當然應該做到節約用水,節約用電,節約用紙,珍惜糧食。
我的媽媽和奶奶還教導我要善良待人,除非是壹些不講理的人。我的奶奶總是喜歡幫助自己的鄰居、親戚、朋友,有的時候她做了糕點會送給鄰居分享。我們想要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善良其實並不難,我們只要在別人有需要的時候力所能及地幫助他們。“贈人玫瑰,手有余香。”我們幫助了別人,不僅別人也會來幫助我們,自己心裏也會很開心。樸實,對我們來說,就是在平常不要太張揚,要有壹顆平常心。
“勤儉節約,善良樸實”,這不僅是壹句簡單的話,而是壹種我們家族流傳多年的好品格,我們要把這些好品格傳承下去,讓我們整個家族弘揚這種良好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