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很多危機公關失敗的主要原因是看似很小的事件沒有被重視,所謂“千裏之堤潰於蟻穴”。但這種態度會導致事件的影響和危害越來越大,甚至失控。正確的做法都是無論事件大小都要高度重視公關危機,站在戰略的角度,謹慎對待。(酷美網)的具體處理方式應該是整體的、系統的、全面的、持續的。只有這樣,才能快速解決危機,把危害控制在最低限度。危機發生後,事件的組織者和經營者要從上到下參與其中,壹把手要高度重視。只有所有決策都由最高領導人親自頒布或執行,才能保證執行的有效性。
2.發現問題的本質和根源。
很多危機公關人員只看到表面現象,把重點放在哪裏出了問題,而沒有解決本質的根源問題,最終導致只治標不治本,按下葫蘆浮起瓢,無法快速徹底的解決危機,甚至導致事態的不斷擴大。所以,當危機發生時,我們首先要客觀全面地了解整個事件,然後冷靜地觀察問題的核心,找出問題的關鍵和根源,研究相關的法律法規,充分了解問題,或者聘請專業的公關公司來幫助我們,千萬不要急著拿掃帚滅火,有火的地方就拍。
3,比救火還快。
在發生公關危機時,反應速度比救火速度更快,所以比大火摧毀企業的廠房更危險,危機在吞噬企業品牌的聲譽。速度是危機公關的第壹原則。大壩出現了裂縫,馬上修復非常簡單。速度慢的話,大壩可能幾分鐘就垮了。當企業出現危機的時候,就像大壩出現裂縫,馬上修復就可以避免很多損失。但是因為看似很小的問題,卻沒有引起重視或者缺乏危機處理的經驗,從而錯過了處理的最佳時機,結果就會導致事件的不斷擴大和蔓延。
4.所有的問題都應該用壹個肩膀扛起來。
在危機發生後的第壹時間,接受所有質疑的聲音和責任,不能含糊、曖昧、遲緩,然後采取最負責任的態度和事實行動,迅速處理事件。事實上,很多危機事件發生後,媒體和觀眾甚至受害者都不是很關心事件本身,而是更關心責任人的態度。冷漠、傲慢、推委等態度會增加民憤,嚴重放大事件本身。
5.溝通,溝通還是溝通。
80%的矛盾來自於缺乏溝通,只要能適當溝通,很多事情都會順利解決。當出現公共關系危機時,溝通是最必要的任務之壹。首先要和全體員工溝通,讓他們了解事件的詳細情況,以配合危機公關活動,比如保持口徑和行為的壹致。接下來就是和媒體溝通了。妳必須隨時向媒體提供真實的事件和事件的發展情況,因為如果妳不主動公布消息,媒體和公眾就會猜測,從猜測中推斷出的結論往往是負面的。所以這個時候壹定要通過媒體及時坦誠的向公眾公布信息和事件處理的進展,這樣可以有效的填補這個時候的輿論“真空期”,因為如果妳不填補這個“真空期”,流言蜚語、猜測甚至競爭對手傳播的惡意信息就會填補。然後就是和政府及相關部門溝通,得到政府的支持或理解,甚至幫助,這對控制事態發展有很大幫助。同時也要和伴侶溝通,避免誤解和不必要的恐慌。
6.讓別人為自己說話吧
當危機發生時,如果本身沒有問題,人們通常會跳出來反駁,與媒體、觀眾甚至政府進行口水戰。這樣壹來,即使澄清了真相,也失去了公眾的善意,更容易導致事件的擴大化,延伸到企業誠信問題、社會責任問題等各個方面,導致理性的東西被忽略。這時候就要采取積極的態度,不要對媒體和公眾的質疑做過多的言語,然後馬上邀請第三方權威機構介入,讓權威機構自己說話。我們有了證據之後,要主動聯系媒體,讓媒體自己說話,必要的時候讓消費者自己說話,但是在事件還不明朗,公眾還有誤解的時候,盡量不要說話。如果確實有責任和過錯,不要自己說太多,只說“對不起,我們會負全責”然後用事實證明,在穩定公眾情緒後,利用媒體與相關部門進行危機公關,比如公布企業的改正過程,不會對消費者造成太大傷害,消除消費者的不滿,獲得同情,然後讓事件盡快過去。
7、轉移註意力
當企業發生公關危機時,需要在妥善處理後盡快引起公眾的註意,否則對企業非常不利。但這種方式並不是推卸責任、藏海,而是在采取正確措施、妥善處理後,讓事件的余震盡快結束。比如推出新產品、新發明、企業捐贈公益事業等相關新聞來轉移公眾註意力。
8.化逆境為盈利,在危機中創造商機。
當企業發生公共關系危機時,媒體和公眾都非常關註。這時,如果企業危機公關方法得當,不僅可以化解危機,還可以提高企業或品牌的知名度,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
因此,作為危機公關公司運營企業,壹切活動都與公眾息息相關。平時企業要防患於未然,建立完善的危機預防預案機制,設立危險線。當企業的壹些行為觸碰到這條危險線時,會立即引起重視,立即處理。通常情況下,大部分危機是可以預防的,至少危機可以控制在最低的範圍。如果活動規模和聲勢較大,應成立危機公關公司部門處理企業危機,做到反應靈敏,反應迅速,有效控制或規避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