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助力北京中軸線申遺的重要舉措,“數字中軸線”也是騰訊在數字文化領域的全新探索。騰訊將整合開放平臺和技術優勢,包括遊戲技術、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知識圖譜、區塊鏈等。,並利用數字技術助力推動北京中軸線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和利用,探索文化遺產可持續社會價值的創新模式。
活動當天,雙方還發布了“數字軸”項目的首款數字化產品——“雲上軸”小程序,以及北京軸首個數字化形象——“北京雨燕”。其中,“雲上軸心”小程序上線僅5小時,就吸引了超過50萬用戶參與“北京軸心,我就是申遺的人”的創意互動,成為北京軸心的助力者。以北京雨燕為主題的北京軸首批9999件紀念數字藏品上線僅壹小時就被用戶收藏,壹舉展現了數字手段的超級連接。
數字化、公共化和國際化是北京中軸線申遺的重點。
北京中軸線北起鐘鼓樓,南經萬寧橋、景山、故宮至永定門,貫穿北京舊城南北,全長約7.8公裏。它始建於1267元,形成和完善於明清及近代。北京中軸線有700多年的歷史,是中國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城市中軸線,被認為是中國理想首都秩序的傑作。
“在申請中軸線的過程中,社會力量和公眾的參與度是壹個非常重要的指標。”北京市文物局黨組書記、局長陳明傑在致辭中表示,中軸線下壹階段的申遺工作將集中在三個方面。壹是要用數字化來充分展示中軸線背後的文化和內涵;其次,宣傳,吸引更多人參與中軸線的保護和應用;最後,國際化。我們應該能夠用國際語言講好中軸線和中國的故事。
北京市文物局黨組書記、局長陳明傑
“從2009年到現在,北京中軸線的申請已經進入了最後的沖刺階段。數字技術的參與和協助將為我們帶來新的動力。”北京中軸線申遺文本編制組組長、清華大學國家遺產中心主任陸舟談到,面對這樣壹個敘事宏大的文化遺產,如何更好地將中軸線背後獨特的文化傳統和價值觀呈現給世界文化遺產專家。如何把中軸線以更加生動通俗的方式呈現給大家,真正成為大家日常生活的壹部分,數字手段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
正如中國文物學會會長單霽翔所說,中軸線的申遺是我們共同實現夢想的過程。利用數字技術,公眾對這件事有知情權、監督權、參與權和享受權,這個過程是不可替代的。
數字展覽,提高公眾意識,參與申請中軸線
如何打造「數字軸」?騰訊公司副總裁、騰訊可持續社會價值事業部負責人陳在致辭中表示,未來將以公益捐贈、技術資源投入等方式啟動北京軸數字展示體系建設、北京軸IP提升、北京軸文化遺產可持續發展指數等工作,集合騰訊各方力量,有效幫助和推動北京軸申遺。
在上述三大模塊中,北京中軸線數字展示系統是整個“數字中軸線”的核心,未來將成為世界文化遺產專家和公眾認識、了解和參與中軸線應用與保護的重要平臺。在現場,陸舟還介紹了北京中軸線數字展的整體規劃。
今天的文化遺產保護正經歷著從類型到主題、從歷史到文化、從零散點到系統、從專業到社會的發展。“文化遺產價值的傳播應該是壹個不斷循環、不斷豐富的過程,最終應該成為我們文化自信的重要組成部分。”呂舟表示,展示方式的數字化創新是實現這壹目標的重要壹環。數字技術創新矩陣的靈活組合,逐漸成為讓文物活起來,講述文化遺產背後故事的重要方式。
具體來說,整個北京軸數字展覽系統將由線上數字博物館和線下數字沈浸式展覽兩大模塊組成。其中,線上數字博物館包括“雲軸小程序”、北京軸官網、軸app三個部分。為了打造更具沈浸感的中軸顯示體驗,騰訊將開放其多年積累的遊戲技術,包括遊戲引擎技術、物理仿真技術、雲遊戲技術等。通過這些遊戲技術與文化遺產高清數字掃描的結合,未來的數字軸將使公眾足不出戶就能真實感受到軸的恢弘和季節的變化,同時通過實時互動了解軸的深厚文化底蘊。
北京中軸線申遺文本編寫組組長、清華大學國家遺產中心主任陸舟說。
線下數字沈浸展借助數字技術和文化創意內容,將北京古都歷史與現代城市景觀融為壹體,打造具有強烈互動體驗的創意展覽。未來將在19遺產地和海內外展出,向全世界系統介紹中國的傳統哲學、禮制文化、城市管理理念、建築設計和建造水平。
從“數字軸”出發,探索文化遺產保護可持續發展的創新路徑。
此外,“北京軸IP提升”將著力提煉和展示北京軸的文化IP,打造北京軸系列數字形象和IP產品。開放和鏈接社會各界力量參與中軸線IP的文化創意開發,利用音樂、電影、遊戲等多元文化藝術形式,表達和傳播北京中軸線的文化內涵和價值,觸達大眾,傳播到世界各地。
“通過這些不同的數字化手段和方法,我們希望‘數字軸’不僅能直接為北京中軸線的應用和保護做出貢獻,同時,以此為起點,也能為數字技術探索壹條創新之路,幫助文化遺產實現社會價值和可持續發展,讓更多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得以復興。”騰訊可持續社會價值事業部數字文化負責人Stretch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