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同智能時代職業教育體系的發展,受科技影響,人們的生活和工作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單純依靠廉價勞動力的傳統制造業已經不能滿足現階段中國發展的要求。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不斷繁榮,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看到中國市場發展的巨大潛力,並前往中國尋求發展。
由於經濟發展,中國的勞動力成本越來越高,發達國家逐漸將工廠撤出中國,轉移到勞動力價格更低的非洲、東南亞等國家。這在壹定程度上導致了中國就業壓力大的問題。
在這種形勢下,中國制造業開始轉型升級。高端制造業的發展不僅需要雄厚的資金和技術,還需要大量的人才。但現階段我國的職業教育還不夠完善,缺乏對學生理論知識的教學和考核,這也是我國制造業缺乏高素質人才的主要原因。
作為制造業大國,德國的職業教育發展相對完善。德國產品以嚴謹和精致著稱,大到鋼筆,小到汽車,無不彰顯德國制造的卓越。美國的制造業也發展的不錯,屬於制造業強國,但是工人整體素質不如德國。美國和德國勞動者的素質差異也是因為職業教育的差異。
在中、德、美三國中,德國的職業教育做得最好。德國政府非常重視職業教育的發展。早在1969年,德國就頒布了專門的職業教育法。我國在職業教育方面采取的許多措施也借鑒了德國的壹些科學理念和成功經驗。
德國的職業教育體系是“雙元制”。在與企業簽訂培訓協議後,學徒將被安排在學徒車間壹起學習實用技能。學徒大多在企業學習,但也有人選擇在職業教育機構培訓。學徒除了學習實用技能外,還要協調時間去職業學校接受與實用技能相對應的普通教育和職業理論教學。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職業教育流行“三段式”教學模式,即第壹年學技術,第二年學技能,第三年開始實習。這種教學模式雖然可以幫助學徒更好更快地掌握實踐技能,但不利於學徒吸收和體驗理論知識,也存在壹定的弊端。學生前兩年留校,第三年去企業實習,容易導致信息不暢。
換句話說,學生在學校學的東西不壹定能用在企業,科技更新換代的速度極快。也許學生在學校努力學習兩年後還是會面臨被淘汰的結局。不過,妳也不用太擔心。近兩年來,國家高度重視職業教育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職業學校建立起來,教育效果越來越好。
二、企業內部體制不同職業教育的良好發展離不開企業的配合。職業學校的學生經過系統的學習,最終都會走向工作崗位,所以企業內部的制度就顯得尤為重要。德國企業也是壹樣的決策體系,比美國更民主。德國企業非常重視對工人個人利益的保護,所以德國工人普遍對企業有發自內心的歸屬感。
美國企業註重股東的利益。當股東的利益與職工的利益發生沖突時,往往選擇犧牲職工的利益,職工的利益得不到保障,自然難以全心全意地工作。只有各方利益達到平衡,職業教育體系才能更好地發展。
為了促進勞動者與企業的合作,我國鼓勵校企合作,讓學生在學校學習系統的理論知識,在企業感受最新的技術,有利於提高勞動者的職業素質。雖然國家有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的立法,但仍有壹些用人單位不遵守法律法規,剝削勞動者。對於違反勞動法的企業,中國也依法懲處,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三、勞動力供求不平衡中國人口基數大,勞動力資源豐富。為什麽工廠招不到人?有些人可能會認為現在的年輕人鄙視工廠裏的工作,認為他們不僅累而且工資低。其實工廠招不到人的原因是勞動力市場供需不平衡。
由於職業教育體系的不完善,壹些工人缺乏良好的職業技能,不能勝任工廠的工作。還有的雖然有相應的職業技能,但因為工資不符合要求,不願意進廠。
其實這也是壹個誤區。現在我們國家很多工廠都是機械化的,不像傳統制造業完全靠人力,工作辛苦,工資不夠。但是機械化操作對工人素質要求更高,需要對機器操作有壹定的了解,而不是空有力氣。
目前國內壹些工廠還處於傳統制造階段,裏面的工人普遍文化程度不高,工作環境有待改善。目前我國40-60歲的勞動者很多,提高這部分人的職業素質是短時間內無法解決的問題。
壹方面,這個年齡階段的人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再加上年齡問題,顯然無法接受系統的職業教育。另壹方面,他們在工廠工作的原因是為了賺錢和謀生。體力勞動耗費大量體力和時間。工作後,有些人即使想再學習提高職業競爭力,也是有心無力。
這也是中國在經濟轉型升級過程中將要面臨的問題之壹。相比之下,德企和美企的職業教育體系相對完善,所以工人素質更高,工廠也更容易找到匹配的員工。
結語看了邊肖的介紹,相信大家對國內工廠招人難的原因,以及中德美職業教育的差異都有了壹定的了解。盡管中國的職業教育還存在壹些問題,但邊肖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的職業教育體系會越來越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