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 老虎窗 ,蘇州人是最有發言權的。這種專門開在屋頂的老虎窗,在蘇州平江路壹帶如今還能看得到。平江路是最能體現蘇州古城舊時特色的老街,擁有著其它街道難有的寧靜、古雅與樸素。接下來,就由我這的我來帶著廣大的消費者朋友們好好的了解下這 老虎窗 。
中國古人蓋屋,是很講究朝向的,也就是說,房屋壹定要朝南向陽,向陽了內部才明亮。但是舊時房屋雖然朝了南,但內部光線仍可能不足,這是因為以前的窗戶小,而且窗格子太密,就影響了采光。人們會在朝南的坡屋頂上,增加天窗增加采光。天窗是清末時出現了玻璃才發明的,歷史不長。最早的天窗,只是屋頂上開壹個如報紙大小的方洞,覆上壹塊玻璃,四周嵌上油灰即成。只是這種天窗也有缺陷,只能采光,不能通風。
聰明的工匠後來在屋脊上,開了壹個比天窗大些的方形或長方形的孔,再在方孔上砌起壹座小屋,小屋的屋面向北傾斜,與向南傾斜的大屋脊呈 〉字形,並在兩邊砌上墻。面向南屋檐的壹面,垂直裝上壹兩扇窗子。這樣做,既能采光,窗子打開也能通風。人們遠遠望去,這突兀而出的窗口,就像壹張張開的老虎嘴,裏邊黑洞洞的,就把這種窗子叫做了「老虎窗」。由於老虎窗是天窗的演變,所以又叫「老虎天窗」。
開有老虎窗的屋子內部,相對高度都比較低,壹般都開在閣樓或平房隔熱層中。蘇州傳統建築中平房比較多,以前平房的上層或閣樓,壹般是不住人的,僅用作通風隔熱,或堆放雜物之用。所以會在裏面開設壹種氣窗,來防止上層的悶熱潮氣而導致堆物黴變和屋面腐朽。清末民初,時局混亂,蘇州有些大戶人家開始撤離,外來人口倒是集聚增加,蘇州城裏的居住狀況趨向緊張,人們開始合住這些大戶人家。還有人住進了低矮的平房上層空間,老虎窗就在此時開始大派用場的。因為加裝了老虎窗的矮屋子,可以讓人站直了別趴下。屋頂開窗有三種形式,最簡便的叫天井,僅壹張報紙大小的玻璃用於采光,通常是在有外墻便於開側面通風小窗的房間,夾在中間的房間壹般會開氣窗,既可以采光又能打開窗戶通風,條件好的家戶可能會開成老虎窗。開氣窗或老虎窗是為了防止上層悶熱潮氣導致堆物黴變和屋面腐朽。該類平房在九十年代前的農村還大量存在。
上世紀初,隨著上海工業人口的增加,居住狀況愈趨緊張,有人就想出利用平房的上層隔熱層空間,方法就是將上層天窗加大並在兩邊砌墻,將窗面垂直成與正常的窗戶壹樣,這樣上層不僅中間可以讓人站直,邊上也能站人了,擴大了居住面積。
老虎窗是泊來語 ROOF的滬語諧音讀法。有些兩層樓的石庫門房子在設計時就考慮了在屋頂上的天窗開成老虎窗。於是就有將南面老虎窗所在的房間稱為三層閣,將北面副樓陽臺下竈間上的房間稱為二樓亭子間。三層閣夏天非常炎熱,以致早年上海人還曾嘲笑赤膊的人是住三層閣的。
上海開埠後,不少英國人來上海居住,他們帶來了英國式的建築。而地處北歐的英國氣候寒冷多雪,為了避免積雪對建築物的壓力,他們的房屋大多為高坡度、尖頂樣式,為了增加采光和通風,又在屋頂上開設了許多屋頂窗。英文屋頂為「Roof」,其音近滬語「老虎」,於是,這種開在屋頂的窗就被洋涇濱英語讀做「老虎窗」。20世紀20年代後,隨著上海住房困難的加劇,上海人就利用石庫門住宅的二樓空間較高及有斜屋頂的特點,在二層與屋頂之間加建閣樓,為了增加閣樓的采光和通風,也在屋頂上開窗,這種窗也被稱之為「老虎窗」。因此,「老虎窗」壹般多指上海石庫門住宅中的屋頂窗。
以上是關於 老虎窗 的相關介紹,如果想要了解更多關於 老虎窗 的相關信息,請多多關註,將給大家提供更全、更詳細、更新的資訊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