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大家介紹的是傳統武術指導心法,提供給大家參考。
意發神傳,心動形隨:
意指情感,神指神態,心指思想,形指形體動作。武術運動與其它運動的壹個重要區別,就是它側重於心靈?自我感染?的表現。所謂心靈自我感染,就是主觀情感和主觀思想對形體動作的支配。廣而言之,不管練什麽拳,主觀上總有壹種攻防意識,總會出現假想之敵,主觀思想便要致敵於死地,主觀情感也會隨招式而變化,假而似真。狹而言之,練什麽拳便會在什麽樣的主觀理解支配下練習,比如練醉拳,總要先有壹個似醉非醉的意識,再有壹個以醉態奚落敵人的情感,練出拳來才能形神兼備。
根於腳,發於腿,主宰於腰:
腳有支撐之能,練武術最忌腳無根。腳無根,則身易晃,重心易不穩。以腳踢人,力發於腿。大腿帶小腿,小腿催腳,力量貫於腳上,腳似鞭梢,產生巨力。腰為周身之軸。四肢運動全靠腰來主宰。腰壹動,上可使背催肩,肩催肘,肘催手;下可使胯催膝,膝催腿,腿催腳。腳無根,腿難發,腰無力,腿也難發。要想腿擊有力,當先練好樁功與腰功。
練武先求腿力:
武術以練腿為主。腿法練好了,五行(心肝脾肺腎,劈崩鉆帶拿)則順,六合(背與肩合,肩與肘合,肘與手合,腰與胯合,胯與膝合,膝與腳合)則對,出勢則疾,進退則靈,運用筋骨則易。腿力與腳力、腰力是統壹的整體。練武先求腿力,便包括了腳力和腰力。
眼觀六路,耳聽八方:
觀察對手軀體某壹部位的變動,即可判斷出隨之而來的招式樣。聽到微弱的風聲,便能識別出突然的襲擊。憑借皮膚的接觸,就會感知對手力量的大小、虛實和進攻方向。這是習武者在技擊素質上應達到的要求。要達到這個要求,需通過長期訓練,反復強化擊打刺激,形成條件反射,使感知信號向大腦中樞的傳遞,大腦指令向拳腳動作的傳遞在瞬間完成。
料敵在心,察機在目:
技擊中最講究以逸待勞,以逸制勞。心中有數,把準時機,便可事半功倍。料敵在心,就是善於判斷對手意圖,其壹舉壹動,壹手壹足俱在我意料之中,我即可玩敵於股掌之間。察機在目,便是強調要把握進攻的時機,啾準對手的破綻,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出小力而至大勝。
以靜待動,後發制人:
這裏所說的靜,指自己以外觀形態與對手保持相對靜止的姿勢,調整體力,以逸待勞。靜,還指內心的沈著冷靜,細心觀察對手的壹切行動。動,指對手為了迷惑我而采取的無關緊要的步法移動和壹切虛假動作。動,還指對手首先發起攻擊的動作。交手之時,靜以待之,待敵生亂,趁機擊之,雖屬後發,而能制之,這便是這條諺語的`含義。
主動搶攻,先發制人。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 :
這是強調先行出擊的重要。當自己在精神、氣勢、體魄、力量、武技等方面均壓倒對手時,先發制人,可壹舉獲勝,在自己與對手旗鼓相當的條件下,判斷準確,看準破綻,抓住時機,果斷進攻,可出奇制勝。當自己的身體條件、武藝技術不如對手時,憑著旺盛的鬥誌,拼搏的精神,疾快的速度,不拖泥帶水的動作,堅決果敢,以壹往無前的氣勢出擊,可反敗為勝。對手越消極,我當越主動,以主動制被動,以進攻克防守。
彼不動,我不動;彼微動,我先到;後人發,先人拳 :
在技擊中,先發制人,可以掌握主動權,這是勿庸質疑的,但後發制人也有出奇制勝的妙用。主張後發制人的拳種、拳家均不在少數。後發制人,絕不是說速度要慢於對方,而是動作起動在後,動作完成在先。這就是說,後發制人的速度反而要更快。彼不動,我不動,是說絕不先動。彼微動,我先到,是說對方技擊動機,襲擊方位、所用招法剛壹顯露,我即做出反應,且要在對方目的未達到之前將其擊倒。後人發,先人拳,就是說這種打法,雖發於人後,卻先於人到,率先完成技擊任務,這可說是後發制人的秘訣。
後發先至,後發三至,後發後至:
這三句話,是三種防守反攻的技法。這壹句強調對手已進攻但尚未達到目的的瞬間,截擊要快。第二句強調反擊應采用連續進攻的戰術,壹招未盡,壹招即起,不容對手喘息。第三句是說如果對手拳快,則應讓過拳鋒,消其勁力,待其招勢成為強弩之末,即行反擊。這三種技法有壹個***同點,即要求習武者善於掌握技擊時機,使防守與進攻達到?自動化?的程度。
彼靜我亂,彼亂我靜。靜中用亂,亂中用靜:
在交手之時,假如雙方都不肯進招,處於?我待彼發,彼待我發?的境地,如何是好呢?這條諺語便解釋了應對之法。?靜?指伺機;?亂?指行動。也就是說,對方伺機,我便行動,對方行動,我便伺機;在伺機中不忘行動;在行動中抓住戰機。程宗在《少林棍法禪宗》中說:?彼槍發,我槍拿,彼槍不動,我槍紮。此壹紮也,不淺不深,非真非偽,明此機者,進乎技矣。?這段話便是對這條諺語的實際運用。特別應當壹提的是,?彼靜我亂?時的行動應當虛實相間,其意在於?引蛇出洞?。?蛇?不出,則真打;?蛇?壹出,則屬?誘?招,當變換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