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倉儲協會2001提供的《中國物流市場供需調查報告》顯示,中國現代物流存在巨大的發展空間和潛力。第三方物流市場需求發展非常迅速,物流供應商的服務功能和服務質量在壹定程度上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現有的物流供給能力大於物流市場需求...在這樣的市場條件下,傳統物流企業應盡快轉變經營理念,提高市場競爭力。
(壹)以服務為中心,融入目標客戶的供應鏈體系
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生產力的發展,顧客的消費水平不斷提高,企業之間的競爭日益激烈,政治、經濟和社會環境的巨大變化大大增加了整個市場需求的不確定性。傳統的“縱向壹體化”管理方式已經不能使企業對瞬息萬變的市場做出快速反應,於是以“供應鏈管理”為代表的“橫向壹體化”運作模式應運而生。供應鏈管理強調核心企業與最優秀的企業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委托這些企業完成部分業務工作,集中各種資源。通過重新設計業務流程,可以做好能夠創造特殊價值、優於競爭對手的關鍵業務工作,不僅大大提高了本企業的競爭力,也有利於供應鏈上的其他企業。在供應鏈思想的指導下,物流外包已經成為許多企業供應鏈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無論是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中,我們都看到,物流企業如果能夠進入客戶的供應鏈體系,對於提高企業競爭力,獲得更加穩定的發展機會,將大有裨益。當然,物流企業必須能夠為客戶提供及時、安全、經濟的服務,使客戶的生產或銷售目標得以順利實現,才有可能獲得作為合作夥伴的機會。
《中國物流市場調查報告》顯示,我國現有物流供給能力普遍大於物流市場需求,而傳統物流企業規模小、運力分散,運輸能力遠小於用戶企業的運輸需求規模,倉儲供給能力略有過剩。物流總供給能力大於物流市場需求,能力非常分散,說明用戶企業現在有更多的選擇權,我國傳統物流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堪憂。在這樣的市場前提下,能得到壹個可持續的客戶是非常幸運的。目前很多用戶企業只與物流企業簽訂壹年的委托協議或合同,就是基於這樣壹個市場前提。雖然目前仍有很多用戶企業在尋找合作的物流商,大部分仍在考慮獲得最便宜的物流服務,但如果物流企業仍用降價的方式來爭取用戶,無疑會步入惡性循環的泥潭。
因此,傳統物流企業應盡快確定自己的目標客戶群體,為他們提供合適的物流服務,甚至在必要時與他們共度難關,努力進入用戶企業的供應鏈體系,與他們共同成長。以前傳統物流企業不為用戶承擔任何市場風險,而今天讓物流企業為用戶分擔風險的想法似乎很難實現。但是,如果物流企業能夠在與用戶企業的合作中,為企業多思考、多做事,讓物流服務為用戶的產品帶來競爭優勢,就有可能分享客戶發展壯大的成果,在用戶企業的供應鏈體系中紮根。
(二)運用“壹對壹”營銷,進行客戶關系管理。
傳統物流企業進入目標客戶的供應鏈體系並不容易。在這裏,用戶企業對物流供應商提供的服務的滿意度非常重要,而“壹對壹”營銷是解決傳統物流企業要求,為用戶提供滿意服務的有效途徑。
所謂“壹對壹”營銷,也稱關系營銷和客戶關系管理,是指企業願意並且能夠根據客戶的特殊需求來調整自己的經營行為。
傳統物流企業作為物流供應商,壹方面不具備資源優勢,另壹方面還要面對多層次的客戶。這些客戶的企業規模和實力、在區域內的發展規劃、對現代物流的理解以及對物流服務的要求都會有很大的差異。傳統物流企業總是希望在現有儲運資源的基礎上發展物流服務,開發更多的客戶。從理論和實踐的角度來看,很難面面俱到。傳統物流企業應註意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在市場定位上,要遵循“不熟不熟”的原則,“專註”就是專業服務,“專註客戶和服務”,“延伸服務”就是服務品種創新,“精益求精”就是服務技術創新。
其次,在制定物流服務策略時,最合適的指導思想是從小做起,從簡單做起。
第三,在制定物流服務標準時,要考慮自身服務資源創造和維護自身品牌信譽的能力。為了保證服務質量的穩定性,最有效的選擇是收縮市場。客戶太多的話,很難同時滿足客戶的個性化要求。
總之,傳統物流企業在實施“壹對壹”營銷時,對於需要戰略支持的客戶和需要戰術支持的客戶,要確定不同的服務內容,制定不同的服務方案,包括采取不同的價格策略。企業在實施“壹對壹”營銷的過程中,可以與用戶企業約定服務標準,制定物流解決方案,這樣會更有針對性,也更容易達到客戶滿意。
(三)加快自身基礎建設,盡快縮小差距。
全球經濟壹體化催生了現代物流,現代物流服務為用戶企業提供綜合物流服務。雖然目前國內仍有很多本土企業對物流的理解比較片面,仍在單純地尋找最便宜的物流服務,但在未來的發展中,隨著企業國際化程度的加深,他們對綜合物流服務的理解和需求會進壹步增加,不僅會在倉儲、本地配送、信息查詢等“傳統的、標準的”物流外包服務中對物流供應商提出更高的要求。還將在庫存控制、倉庫地址選擇、運輸方式選擇、運費和貨款結算等方面提出新的服務,甚至要求物流企業在提供專業物流服務的同時,幫助其進行延遲生產、虛擬倉庫、庫存歸屬、配送網絡優化等戰略決策。雖然這些預測都是基於發達國家,但是中國企業國際化進程的加快使得我們傳統的物流企業無法忽視這些變化。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與外資和部分先進物流企業相比,我國傳統物流企業在訂單處理能力、信息反饋能力、項目策劃和推廣能力、流程管理能力等方面差距較大。這也說明傳統物流企業只有提高這四個方面的水平,才能提高競爭力。
訂單處理能力是指物流企業是否能夠處理用戶企業的訂單,這些訂單在物流企業內進行整合,然後分配到供應鏈的各個執行部門,促進用戶企業生產或銷售業務的順利完成。
信息反饋能力是指物流企業能否為用戶提供足夠的企業需要的庫存信息。比如,當客戶因質量問題退貨時,物流企業可以提供相應的信息,追溯發生了哪壹次出庫、哪壹批入庫的問題,為企業進行理賠和事故處理提供依據;此外,如果能夠為用戶提供壹定時間段內庫存的變化趨勢,將非常有利於用戶調整庫存,做出購銷決策。
項目策劃推廣能力是指物流企業能否為用戶企業策劃項目,或者在用戶企業拓展市場時能否提供相應的物流支持。比如星巴克計劃2001年在北京開設40家門店,他們的物流供應商制定了壹系列相應的物流運營支持計劃。
流程管理能力是指物流企業能否有效監控物流過程。物流企業的目標市場定位、服務戰略規劃、戰術選擇、服務標準制定,歸根到底還是取決於物流服務過程的實際效果。對物流過程的有效監控是實現物流服務目標的唯壹手段。監測過程是壹個復雜的過程,包括跟蹤監測、績效評估和應對。
物流企業需要壹個有效的信息系統進行訂單處理、信息反饋、項目規劃和流程管理,物流信息系統是現代物流的靈魂。根據中國倉儲協會的調查報告,中國只有約39%的企業擁有物流信息系統,而這些所謂的信息系統主要是Excel電子表格的使用,而不是倉庫管理系統(WMS)。物流信息系統的建立需要強大的資金支持,這對於我國大多數傳統物流企業來說無疑是壹筆巨大的開支。在實踐中,壹些企業為此背上了沈重的負擔。也許我們可以建議物流軟件開發商在物流軟件開發銷售過程中,將“供應鏈”開發銷售模式改為“收益鏈”開發銷售模式,即降低軟件的銷售價格,讓開發商和物流供應商享受到物流服務的收益,讓我國物流企業盡快實現信息化。
此外,傳統物流企業應盡快進行標準化改造和基礎設施設備建設,縮小與外資企業和國內先進企業的差距,如應用物流條碼技術,降低物流過程中各環節出錯的可能性;應用標準托盤操作以提高裝卸作業的效率。
總之,中國的物流市場需求巨大,中國的傳統物流企業還有壹定的發展空間。只要抓住機遇,正確選擇目標客戶,盡快提高服務水平,加上其他用戶企業和軟件供應商的* * *能力,就壹定能提高自己的競爭力,達到用外資享受市場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