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鳴出版社:我曾經在祁鳴書法博客上發表過壹篇名為《五壹去文港看毛筆不愧為中國筆都》的文章,詳細描述了我五壹期間在文港的所見所聞,其中有壹組淳安堂李曉平老師拍攝的關於毛筆制作過程的照片。
說實話,我從小就在學毛筆寫字,但這是我第壹次親眼看到毛筆的制作過程。當時我真的被這個過程的復雜程度震驚了。要知道,我們用的毛筆和筆尖裏所含的毛發,幾乎都被制筆人用肉眼篩選掉了。
在黃堅的書法基礎課中,黃堅老師還專門講了壹集毛筆的制作過程。讓我們壹起來看看吧。
-祁鳴特別分界線-
在古代,許多書法家自己制作毛筆,如單薇、張芝、王羲之、智勇等。對於書法家來說,毛筆就像武士刀,必須加以改進。但是現在很多人都沒見過毛筆是怎麽做出來的。如果妳稍微了解壹下毛筆的制作流程,對妳以後選毛筆肯定會有很大的幫助。
4.1材料準備-盆操作。
第壹步是準備材料,也就是準備羊毛。中國的選毛是在壹個盆子裏完成的,這是壹項非常細致的工作。
在盆操作中,除了壹盆水,主要工具是骨梳。通常由牛的肩胛骨制成,可用於梳理毛發、拍打發根等。
拔頭發就是把它從皮板上拔下來。然後用石灰水浸泡頭發去除油脂和腥味,同時消毒。這壹步叫做熟毛。(祁鳴出版社:這個石灰水浸泡時間需要把握好。如果浸泡時間過長,羊毛的使用壽命會縮短。)
第三步很重要,叫做選毛,就是把頭發分成不同的等級。壹根頭發,像皮包壹樣,分三層。口袋本身就是大腦皮層。袋子裏面是骨髓,它是纖維狀的,這是骨髓層。口袋外面有秤,稱之為秤。發梢被填滿的部分叫穎片,圈內人稱之為黑子。頭發的彈性與皮質的厚度和穎殼的長度有關。
真正完好的頭發又圓又直,100分只有35分。其他的經常有瑕疵,比如開叉,沒有尖點,毛幹損傷,彎曲等等。在挑選羊毛的時候,要在盆裏反復洗選,壹根壹根挑選,剔除有瑕疵的羊毛,然後根據顏色、硬度、長短、粗細進行分類,這是壹個非常精細的過程。
據專家介紹,壹只羊身上能當筆用的羊毛只有四兩左右,其中帶“黑點”的不超過壹兩或六兩。壹個優秀的挑毛師,可以把這四兩筆按照長短粗細軟硬分成十個等級,用在刷子的各個部位。
唐代詩人白居易寫過壹首詩《紫毫筆》:“江南山石上有老兔,食竹飲泉生紫毫;宣城人用筆,千萬分之壹毛。”寫了選分的難度。
接下來的工序是去除絨毛,壹只手捏毛根,另壹只手用骨梳梳理,去除絨毛。壹根頭發有三層,所謂的絨毛就是最外面的鱗片層。
在顯微鏡下,我們可以看到毛幹的外壁不是光的,而是像鱗片壹樣。毛筆可以儲存墨水,正是這些鱗片阻止了墨水壹下子流下來。梳理後,這些鱗片會有壹部分被梳掉。但需要註意的是,如果鱗片全部脫落,毛幹會變得光禿禿的,墨水也不會儲存,流速會很快。所以,秤不能太多,不能少。妳自己買了毛筆,不要整天梳。
這是選的兔毛,尖尖的兔毛。
這是精選的羊毛被。
下壹道工序是齊茂豐。齊茂豐是毛尖。將頭發對準骨梳的壹側,壹只手按住,另壹只手輕輕向後拉。如此反復,使頭發排列整齊。
毛發有兩端,壹端是尖點,尖點排成壹條線,成為壹片。但是,此時頭發的另壹端是毛筒,並不整齊。
所以要根據需要的長度來剪根。這樣每根頭發的長度都是壹樣的。
切完毫根後,壹只手抓住毫尖部分,另壹只手梳理毫根,將裏面的碎發、碎發梳理出來。
4.2配料
毛線做好之後,就要做配料了。想做什麽樣的毛筆,軟的還是硬的,長的還是短的,送什麽,寫什麽字,配各種毛線?這是配料。(祁鳴出版社:比如祁鳴定制的清泉刷成分比例是:85%羊毛,12%豬鬃,3%尼龍。綜合來看,毛筆軟硬適中,適合寫字,很多細筆畫都可以輕松做到)。
配料主要分兩部分:主毛用來做筆芯,所以要配壹些硬毛,輔毛用來做被子。軟也沒關系。
羊毛混紡不能太多太雜,壹般兩到四種羊毛。歷史上有壹篇文章,是王羲之寫的,實際上不是,叫《畢經》。說到發簪的搭配,《畢經》上說:先用幾十根人發的莖,混以藍羊毛和兔毛。這裏有壹個註意事項:誰的兔毛又長又壯,就叫發夾,誰的兔毛又短又弱,就叫發夾。弄得平齊,把三種頭發排列整齊就行了。妳看,這個公式用了三種頭發。人的毛發有蹼,即細小的毛發,還有綠色的羊毛和兔毛。
杭州沙孟海先生用的毛筆,筆心有短毛,加了幾根剛毛。刷毛又硬又粗,不可能單獨做筆。拆成四段,夾在筆芯裏,增強彈性。
當啟功先生86歲的時候,他用壹把帶很多羊毛的刷子。據李先生《啟功與筆功》壹書記載,以薄光鋒、厚光鋒、老光鋒為主料(這三種是粗細不同的羊毛),加少量貉子針毛,用基牙、鬃毛作墊料。這樣就用到了羊毛,貉子針毛,麻,豬鬃,壹* * *就是四種毛。
羊毛準備充分,要充分混合均勻。這是剪下來的羊毛片,和羊毛混紡。做好畫筆的準備工作,這裏就差不多完成了。
4.3筆芯,加被子。
等毛線準備好了,我們就正式開始寫了。至於三拙筆(祁鳴出版社:關於三拙筆是什麽,可以參考祁鳴書法博客的另壹篇文章《古代毛筆是什麽樣子的妳用的是心型筆還是散型筆?寫作方面,只有兩個部分:壹個是筆心,壹個是被子。
這裏需要壹個工具,叫套筆刀。
看這個示意圖,用遮筆刀挑出需要的色情圖層。
然後把這個色情片卷起來,就是壹個筆心。
這是壹根狼毛,帶卷筆。
然後加被子。在三卓筆下,被子只是薄薄的壹層羊毛,大部分是單根羊毛。不需要混合其他頭發。被子毛長,但壹般比筆芯短。這是為了介紹湖筆,它不僅對準筆尖,而且實際上對準茅穎。這是壹個非常有特色的制造工藝。被子既能保護筆心,又能打磨筆心。
需要註意的是,如果想讓師傅壹次挑壹層毛,無論多麽有經驗,總會有細微的輕重之分。
這是我訂購的同壹批鋼筆。可以看到左邊的筆是滿的,右邊的筆是細的。買毛筆的時候,也要多對比幾種毛筆。厚的比薄的好。(祁鳴出版社:我不認為粗的比細的好,這和大家用筆的習慣有關。)
4.4寫筆。
筆準備好了,等它幹了,再用線紮緊。刷毛沒幹,裏面就濕了,以後刷子就發黴壞了。這壹步最難的是筆壹定要絕對圓。所以裝訂的時候要用力均勻,輕則變形,重則變形。
裝訂筆尖的工具,從左數:酒精燈、敲擊尺、松香、蠟線。
酒精燈是用來融化松香的,那為什麽要用松香呢?筆底要求平整,發根可用松香固定。
有壹次我把很多筆拆開做研究,看大師綁了多少次。壹般兩圈,也有三圈,大的會紮四圈。
刷子中間的頭發在日本被稱為生命之毛。外層掉幾塊,問題不大,還有命。如果掉了壹根頭發,哪怕是壹根,災難就開始了,因為他會不停的掉,最後丟掉性命。
所以唐代大書法家劉公權說:筆紮得緊,出來也沒用。當妳放下壹個,它就開始松動。
據魏延《方筆》記載,單薇制筆時,筆芯必須紮壹次,加壹對分幣後,就紮壹次,內外紮兩次。綁兩次是不夠的。每次都有很多圈。妳得系壹個“筆項”。所謂“項”,原指頭頸部的後部。筆後面要紮個脖子,當然不容易掉頭發。
真希望大師能去多紮幾次,最喜歡單薇的筆,把筆心貼壹次,加被子後再貼壹次。我覺得那樣安全多了。
5.筆管
接下來我就說說筆管,也很復雜。這裏只能簡單說壹下。
5.1材料
首先是筆桿的材質。古代有竹木筆。戰國秦漢時期,壹些鋼筆用的是木桿。也許北方的木材更多,竹子更少。歷史記載表明,蒙恬除了用筆,還用木桿。竹子的用途叫做“筆管”。魏晉以後,基本上都用管了。
明代文徵明的曾孫文震亨在《史記》中寫道:“古代有金銀管、象管、玳瑁管、玻璃管、金綠雕沈管,幾乎所有紫檀雕管,都是庸俗不堪,不能用的。只有斑管飄逸,而沒有白竹。”這段話說的是雅俗問題,也是品味問題。竹子有君子之意,物美價廉。古代文人用筆,基本都是用竹筒。
斑竹又名香妃竹,竹竿上有黑斑。日本正倉院有幾把中國唐代毛筆,還有日本制造的古筆,以竹類居多。
現在市面上壹般有綠管和紅管,紅管是染色的。《詩經:靜女》有“靜女為美人,使我管事。”潼關是紅管。《古宮女史》、漢代的尚書城、尚舒針都使用紅管。祁鳴記者:這裏所說的“潼關”,目前還沒有確切的解釋。說到紅管之筆,據說是和諧的(音為“tí”,草生於初。比如婚姻。)應該是壹回事。有些植物剛出生或剛發芽不久就呈紅色,不僅顏色鮮艷,還可以食用。但它也可以指塗成紅色的管狀樂器。
5.2厚度
先說筆的粗細。為什麽戰國秦漢的鋼筆都那麽小那麽細?原因有二:壹是文筆小,層次少,甚至沒有層次。第二,我當時習慣把筆放在頭發裏,所以筆筒很薄。
古人有發髻,可以插筆。後來筆變大了,管變粗了,習慣也就漸漸消失了。
這是出土的西漢毛筆。筆尖加大了,筆桿比較粗。然而,壹端被削尖以便於插入發髻。漢代張芝、魏生日後,真正的書法用筆出現,空心竹筒開始慢慢使用。
竹筒有問題。厚了就不好把握了。如果筆大,就要加水桶,不要用大竹筒。
說到這裏,祁鳴還會給大家解釋為什麽祁鳴定制的青梅刷沒有像清泉刷壹樣只用竹筒。這是因為清泉筆(老玉竹款)所能承受的最大前端直徑是如此之大。再大壹點的話,就需要更大的竹子,但是必然會導致筆桿太粗,裝不下筆。
這是祁鳴定制的彈簧筆,不帶筆筒。
看中間的樹枝,筆管很粗,孔比筆尖直徑還大。所以在前面放壹個小壹點的黑色管子來存放筆。真正的水桶筆是下面這種,筆桿不粗,因為有了水桶,就可以裝壹支大筆了。
如果筆尖很小,那就不是把筆桿壹路換成很細的竹筒,而是用套管,套管有時候可以套好幾層。加了套管後,它的優點是筆管握持的部分不需要很細。
妳看,這就是使用大小寫的例子,筆尖可以很小。
5.3筆管長度。
筆管有多長?
漢代《論衡》作者王充說:“知能之人,需三寸之舌,壹尺之筆”。就是壹個聰明能幹的人,壹定要會說話,會寫文章。漢代壹尺約23厘米。從現在出土的漢代鋼筆來看,長度確實是固定的,大概23厘米左右。到了唐代,毛筆又粗又不塞,所以毛筆比較短。
唐代於世南《論筆的本質》說:“筆只有六寸長。”
從日本正倉院的幾十支唐筆來看,長度約為17厘米至19厘米,我國為五寸半至六寸。
目前市面上的綠桿約為18 cm,紅桿約為21 cm,與唐筆相似,比漢筆略短兩厘米。鋼筆越長,越容易彎曲。看最下面的,就是太長了,明顯彎了。
祁鳴定制的這款彈簧刷長度為21.3厘米。
筆管壹定要直。買刷子的時候,檢查的方法也很簡單。在桌面或玻璃上滾動可以感覺它是否是直的。如果滾動時有聲音,說明不直。(祁鳴出版社:對此,祁鳴認為毛筆以圓為主,即筆稍有彎曲問題不大,不會對書寫造成很大影響。)
6.納米管。
最後壹步是接受試管。納米管是指筆尖和筆管的結合體。通俗地說,就是如何安裝筆尖。
6.1管道深度。
筆尖應該插入筆管多深?單薇說:“與其和毛的長輩深交,不如自己做主。”我寧願把它插得很深。他沒說到底插了多深。
我剛才說了,魏的生日筆要用線紮兩次,壹次是在筆芯打完之後,再把筆柱和被子加好之後再紮壹次。這樣,壹個筆項被紮出來,整個筆項被塞進筆管。
1993年,江蘇省連雲港市東海縣溫泉鎮出土兩支毛筆。筆尖末端用線包裹成筆頭物品,其中壹根長2.3厘米,插入筆管0.9厘米,另壹根長3.2厘米,插入1.1厘米。換句話說,插入的部分占了鋼筆長度的三分之壹。
1995年,連雲港海州漢墓出土壹支毛筆,長4.1厘米,插管兩厘米。換句話說,差不多有壹半是插入的,遠遠超過現代標準。
黃庭堅對宋代散佗筆有具體記載。他說:“宣城諸葛高是散卓筆。筆長約壹寸半,管中藏壹寸。”
也就是說,筆尖的三分之二要紮成筆頭,插入筆管。插管較深,筆頭和筆管容易融為壹體,使用滿意。而且不容易掉頭發,筆尖也不容易脫落。
這是我十幾年前訂的刷子。我的要求很簡單,就是至少要插三分之壹的筆。不是插壹點點,是後來做的。這個刷子很聽話,基本不掉毛。
6.2命名
固定的刷子做出來,會有好聽的名字,像中成藥,比如六味地黃丸,烏雞白鳳丸等等。我們還有宮保雞丁、麻婆豆腐等等。毛筆的名字也很文藝。如果有壹種適合妳的刷子,妳能記住名字,下次買就容易了。
筆管上面還有壹些東西。在刷子的頂部,有壹個標簽。這是品牌,然後是筆名,意思是妳給自己起名字。我只是在想壹場大屠殺。有些普通的毛筆上刻的是說明而不是名字。
比如常見的“大寫的隔夜羊毛”,就是用的羊毛經過多年自然脫脂。再比如《冬天北方的狼毛》。上次說了,就是冬天用北方的黃鼠狼毛。再如“二號京體”,其中提筆為較大的鬥筆,壹號、二號、三號分大小。筆名下面,往往刻著廠商的名字。比如我這裏就想起來壹個“中國制刷廠”。制造商的名字通常用小號字體印刷。
6.3橡膠頭定型
最後鋼筆定型,好像有人做了壹個很好看的發型。用發膠固定。刷子是用海藻浸泡在水中固定的。熬成凝膠,塗在筆上。這種方法在魏生日的時候就有了。
單薇《筆坊》曰:“以管束之,以漆凝固之,以海草打磨之。”海藻膠幹了可以固定筆形,防止頭發蓬松散亂。不要把這個海藻洗掉,直到妳買了開始用筆。具體怎麽做?我的下壹次演示。單薇的方法壹直沿用至今。但是這樣壹來,買筆的時候就看不到裏面是什麽了。如果妳想再試壹次,恐怕老板也不會。
本節的要點
1.對毛筆的制作過程有了初步的了解。
2.選材、配料、成型、管材驗收註意事項。
思考問題
1.單薇的小筆心和大筆心各有什麽優點?
2.如果已經有了毛筆,會掉頭發嗎?有什麽辦法可以預防或者改善嗎?
註:本文是根據《黃鑒書法基礎教程》第九集《識筆2》整理的齊銘筆記。齊鳴還會陸續整理出其他筆記,歡迎大家繼續關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