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禮儀的象征羊是壹種非常溫順的動物,是最符合儒家文化對“君子”氣質要求的動物。中國自古以“禮儀之邦”自居,禮儀在某種程度上比生命更高貴。所以,無論是討論中國文化還是中國傳統習俗,都逃不開對禮儀的思考。羊自先秦以來就受到中國人的重視,先秦時期著名青銅器“四羊方尊”的存在證明了人們對羊的重視。在青銅時代,人們傾向於“將禮物藏於器皿中”,即把禮物變成銘文或圖案刻在青銅器上,四羊方像是壹種非常高貴的青銅禮器。
除了青銅器,在國家最重要的大事“祭祀”的過程中,人們還經常扮演“羊人”的角色,表演“羊戲”祭祀祖先和神靈。犧牲需要犧牲,這是人的千萬種選擇決定的。羊作為“六祭”之壹,在祭祀中的地位不言而喻。正如《左傳》所說:“祭Et羊,陰隨少獄。”是關於祭羊的。
廣州有壹個關於羊的傳說。據說有壹年這個城市發生了嚴重的幹旱,許多人死於饑餓。這時,突然來了五個神仙。他們騎著不同顏色的仙羊,把稻穗撒進廣州,並承諾廣州不會鬧饑荒。隨後,五仙羊也被留作鎮邪聖獸,因此廣州也有了“羊城”的別稱。
第二,良好品行的代表
羊不僅符合“禮儀”,而且在祭祀儀式中扮演重要角色,被視為中國人良好行為的象征。羊本身是壹種食草的溫順動物。《詩經·趙南》裏有壹只小羊。石矛在解釋這首詩時寫道:“趙南之國,儉而正直,其德如羔羊。”意思也很簡單,就是把歷代號稱勤政治理南國的國王比作壹只“羔羊”。由此可見,羊被人們賦予了多麽高貴的地位。
廣州城內的傳說顯示,羊常被視為神仙的坐騎,說明人們把羊視為壹種可以“通靈”、與神仙交流的動物。在很多童話故事中,羊不再是現實中的弱者形象,而是化身為神獸。比如有句話叫“大的像牛,小的像羊”。它能分辨世界的真相,分辨善惡。直到清朝,監察禦史的官服都是馬的圖案。
羊也被古人視為締結契約時的憑證,代表公平正義。比如春秋戰國時期,兩國要結盟,往往是通過宰羊的方式來達成協議,也就是訂立盟約。如果他們違反了它,或發誓說他們不真誠和不誠實,他們將受到上天和諸神的嚴厲懲罰。
此外,羊還有“感恩”的品質。眾所周知,小羊因為身高差異,往往會彎著膝蓋吸母乳。這是壹種無意識,但古人賦予了它跪下來感激母親恩情的倫理意義。“羔羊跪乳”也因此被人們視為孝順父母、感恩父母養育之恩的代表。
第三,中國文化中的“吉祥物”
以上種種現象都表明,羊所具有的食草動物的溫順氣質,逐漸被古人比作人,作為君子性格的對比。想做仁者君子,就要有羊壹般的性格。羊的地位如此之高,以至於在古代社會,羊壹直是以“吉祥瑞獸”的形象出現,而“吉祥”二字本身就是“羊”字的主體,可見人們把羊與吉祥聯系在壹起。
早在漢代就出現了“大吉羊”四個字,《說文解字》對“羊”的解釋更是直白:“羊吉祥。”歸根結底,在儒家文明盛行的時代,君子往往被視為做人的最高標準和願望,而羊恰恰滿足了人們對君子的向往,成為君子和吉祥的代表和化身。
不僅漢族人視羊為吉祥的代表,遊牧背景的蒙古族也視羊為吉祥的化身。蒙古族新生兒出生時,人們常把嬰兒裹在羊皮裏以求好運。當他們成年後,他們還應該在年輕人的脖子上圍壹條羊毛制成的圍巾,以示祝福。
“三楊開泰”是中國最常見的吉祥語之壹。過去人們解釋這個成語時,往往用“陽”字來代替或解釋“陽”。甚至可以說,“陽”和“陽”在古代是相通的,所以人們更多地使用“三”來寓意冬去春來,萬物重新開始,萬事大吉。
總之,羊在中國傳統文化和習俗中的地位是非常崇高的,人們賦予了它許多美好的意象,這也代表了古代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