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漢族的傳統習俗,認為土葬是好的。老壹輩人認為棺材最有保障,可以保全身,甚至百年不死。其實我不知道棺材埋到地下後是什麽樣子,家人也不知道,甚至後人也不知道。但現在我的知識面很廣,還是多多少少知道被埋了,腫了,黑了,爛了,認不出來會是什麽樣子。最後兩年就只剩壹根骨頭了。
現在有些老人還是特別害怕手術,會認為開腹不完整,從來不來。所以大部分老年人不接受手術,死後也不接受火化。他們會拉回老家,要壹個全屍,放在棺材裏。
老人們的思想會認為火化後只有壹把骨灰和壹個小壇子,會認為焚燒後不能懷孕,會影響後代的繁衍。
其實根本原因在於自己,怕死。有些老年人年輕時無所畏懼,什麽都敢做,但年紀越大,越怕死,越怕生病。哪怕他們得了重感冒,或者腰酸腿痛,只要被後人送到醫院,都會說送去火葬場。他們怕死怕到什麽程度?有些老年人會對認識和不認識的人說,千萬不要死在醫院裏。臨死前,他們會號召後代先回到自己的家鄉。他們說的是會死在醫院,要做手術,怕火。如果它們燃燒起來會很痛。
壹般來說,只要不是防水防潮防腐的屍體,棺材板材質再好,再厚,再不透氣,只要埋在土裏,用不了兩年,出了事就是壹袋渣。如果穿上七套九層金銀,就只剩下幾塊骨頭和壹副骨架了。很奇怪,不怕泡在泥裏,不怕被蟲蛇老鼠螞蟻咬。
時代在進步,現在大多數人對生老病死的觀念也在改變:
第壹,老人們基本上信奉“生不帶來,死不帶來”的觀念,和年輕人的觀念差別不大。現在他們關註的是生活質量或者品質,關註的是及時吃喝玩樂。這是壹個積極的觀念,沒有錯。如果生前享受不到,死後就更享受不到了。通俗地說,如果妳死前不喜歡,死後那壹套場景就是鬼。如果把希望寄托在來世,不是還有個孟婆湯嗎?如果死前喝了兩杯就醉了,孟婆湯是38還是52,不管是大碗還是小碗。恐怕妳不知道它是從哪裏來的。萬壹,會有坐標偏移或者隨機數。
第二,三天三夜,或者七天七夜,都是被後人折磨的,都是為了活著的人。最後壹頓飯不能當主人。院子裏的雞鴨鵝照常下蛋,不胖的餵過年。所以老人在子女去世前盡孝是最大的福氣。就算死後黃河幹涸,也無濟於事。鞭炮壹響,嗩吶壹吹,不管妳死前是300平米還是500平米,最後都只有壹個小盒子來裝。豪華和經濟適用本質上是壹樣的,最後都是爛泥。三五年,雜草比墳墓還高。
第三,前三年,老婆在,三天總有兩頓飯。最近三年,房前三香,屋後三香,再過十年,東南西北各壹香,鬼的事也沒人過問。
火,我怕痛。
前幾天,我夢見自己死了。
我被推進火化爐,900℃的火焰瞬間灼傷了我的頭發,眉毛,皮膚。就在這時,工作人員把壹個鐵鉤伸進了我的肚子。我知道他會切開我的肚子來防止我爆炸。我嚇得突然醒了。
醒來後發現床上有個衣架,我正好被壓在上面,衣架的掛鉤正對著我的肚子。
死後是土葬好還是火化好?人到底有沒有靈魂?
我已經老了,不知道還能活多久。我希望我死後能被埋在地下,所以我不要墓碑,也不要墳墓。
在這種情況下,不會占用壹分壹毫的耕地,不會影響子孫後代的用地。
我不想被火葬,即使我想被火葬,至少在我死之前不要告訴我,讓我在生命的最後旅程中被火葬的恐懼所困擾。
至於我死後怎麽處理我的身體,我沒有意識,想做什麽就做什麽。
壹個人有沒有靈魂,到目前為止,這個問題和有沒有外星人差不多。既不能證明有,也不能完全證明沒有。我們只能等待科學技術的進壹步突破。
就我個人而言,就像我相信外星人的存在壹樣,我也相信靈魂的存在。
人死後怎樣的安葬方式好?很多活著的人可能都想過。大部分人可能是無所謂的態度,或者是白想了。現在除了火葬,其他安葬方式都只是在試驗階段。
我國傳統的死者安葬壹直以土葬為主,土葬是這種安葬方式最貼切的表達方式。我記得從我記事起,就有壹群朋友在屋前屋後玩耍。山坡上、山腰上、土堆上、森林裏到處都是大大小小的土堆。大壹點的孩子會辨認出哪些墳墓屬於他們的祖先。有些墳墓經年累月成了無主墳,每年清明節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很久以前的墓,能表明主人身份的,就是墳前的墓碑。有的墳墓雖然久未祭祀,但高大神韻,配合墓前的石碑,墓前的花草樹木點綴,給人強烈的震撼感!也有很多普通的堆土,或坍塌,或原來的堆土被雨水沖刷後逐漸變平,沒有紀念碑,也沒有磚石。時間久了,就像地面壹樣平坦,看不到墳墓的痕跡。農村的葬禮很講究,會有很多秘密。只要有壹點機會就聚在壹起,講古墓的位置和活人發展的關系的故事,畫生動的畫,引經據典,指名道姓,讓聽者雲裏霧裏,迷信。這種古老的喪葬文化的深遠影響在壹天之內被打破了。
經過解放後幾十年火葬的推廣和改革,這種土葬方式逐漸被大多數人接受。尤其是在城市,沒有別的辦法。前人看到的景象,城內城外土饅頭的草餡描寫,只有草餡,城外土饅頭在整體規劃後消失了。與之相對應的是,壹切都變化得如此之快,但在偏遠的鄉村,仍有固有的土葬傳統,或者即使火化,骨灰仍埋在大棺材裏,並沒有實質性的棄葬。只不過是多了壹道程序,和當初火葬的設計相差甚遠。
在土地資源緊缺的今天,有必要采用其他節地方式進行安葬。人死如燈滅,壹切都是生者的儀式。
不要討論土葬好不好,再好也要終止。這是國策,也是地情。
中國農村的優質土地很少,很多農村人偷偷埋在密密麻麻的麥苗下。他們的祖先葬在這裏,後來被平整成了高產田,分給了各家各戶。有些人的責任田下面,是別人的墓地,他們的後代死了,就偷偷埋在麥田裏,表面是平整的麥苗。由於對收成的影響,偷偷埋葬他們的人每年都要支付阿貝爾·塔馬塔的主要“補貼”,而且逐年增加。每年踩壞毀苗直接給錢。每年地下祖宗越來越多,晚輩給的錢也越來越多。麻煩越來越大。村裏還在調查...萬壹修渠,規劃土地,這些墳都完了。還有壹個郊區墓地。由於城市擴張,下發了遷墳通知。沒幾天,推土機、鏟車密集施工,骨頭堆了壹地...
在場的所有人都在感嘆,在現在的國情下,保留骨灰更現實。如果目前生活在很多荒野,可以考慮土葬,但多年後就不好說了。
要清楚地知道,土葬的終結不是誰的主意,而是國家的土地形勢逼不得已。
還在糾結這個問題?顯然,火葬只是給活著的人多留下壹點消耗,多壹點環境汙染,多壹點麻煩...其他的事情,安葬也差不多。妳應該知道土葬和火葬哪個好?如果是潮流和規則的話,就決定了必須火葬。如果問哪種葬法好,首先火化爐得花錢把死人拖到火葬場,用油用電把死人燒了,拉死人燒死人。妳需要錢嗎?其次,屍體火化的近50分鐘內會排出多少有毒氣體,對生者的傷害有多大,全國乃至全世界每天會有多少人被燒死?多少活生生的生命受到威脅?恐怕要像毛主席壹樣做個調查報告。第三,只要死者被擡出埋葬,原葬就沒問題。現在有更多的車隊要送到縣城火化,也有更多的遺體告別儀式。妳說這兩項大概要多花兩三千元。妳說這對普通人打擊很大,還要買大理石石棺,送花之類的。墳墓還是和以前壹樣。換句話說,與火葬相比,屍體土葬沒有其他危害。光是錢很正常,火化至少要多花3000元。先說土葬還是火葬。我想強調的是,火葬和土葬,人死後做什麽,埋的墳的大小都沒有變。聰明的妳,有什麽好?不信,妳去鄉下走走,妳覺得哪個好?!
逝者已逝,安息。死者視土為金,屍骨受怒,子孫後代福。土葬和火葬哪個好?這個要因地制宜,合理選擇。對於人口擁擠的大中城市,火葬更好不言而喻,沒有出路!但是對於人口稀少,非耕地,廢棄地的偏遠農村,當然是土葬更好!省錢,沒有焚燒屍體造成的環境汙染,埋骨也不會造成其他外部影響。為什麽不呢?總之,國家應該在政策上進行正確的引導。死者葬在農村,不能占用良田。三年後,要求將墳墓推走。永久紀念建築不能建在墳頭上,可以立小碑祭祀。土葬環保是事實。
毛主席逝世後,毛澤東紀念館每天都有遊客來參觀。
周總理逝世後,骨灰撒在江河、海洋、山川和祖國的每壹寸土地。
那麽哪種方式好呢?
這個沒有標準答案。
唯壹正確的答案是毛主席和周總理都在我們心中。他們都是新中國的英雄。他們都在歷史上留下了濃重的壹筆。
他們將永生。活在人們心中。只要人們記得他們,他們就沒有死。
就像李白、蘇軾壹樣,永遠活在人民心中。
所以,與其想著死後怎麽放,不如好好過好現在的每壹天。因為每壹天都是我們可以把握的。
死後的每壹天,我們都無法再控制。當我們還活著的時候是最有意義的時候。妳說,是這樣嗎?
妳沒認真活過,就不要說輕生。
死後是土葬好還是火化好?我個人認為應該因地制宜。有荒山野嶺的地方,不影響生者可利用的土地,要采取土葬。任何生物,包括人類,都應該來自自然,回歸自然,被埋在土裏。三代之後,墳墓會逐漸消失,屍骨會融入泥土,壹切都沒了。同時要符合家屬和死者的意願。可謂是天地人合壹的自然法則。
如果沒有土地安葬,火化不占地,方便快捷。也是現代人的壹種創新葬法,可以作為壹種選擇。三代之後,也許連骨灰都不會有人問,也不會有人看,最後壹個認識妳的人死了,也就宣告了妳最後的死亡。骨灰最終被拋入大自然,回歸壹切生物和自然。
人到底有沒有靈魂?我還是看不出確切的結論。科學家使用了稱重和拍攝鏡頭的方法。實驗發現,人死後,靈魂會像煙霧壹樣飄離身體。它去哪裏了?以後再也觀察不到了。只是減掉的重量比死前少了26克,這個重量就是靈魂的重量。
當然,網上有無數人觀察過靈魂?都是親身經歷,讓人覺得奇怪,但是有鼻子有眼,還有人親眼目睹,誤以為是鬼,很可能是死者的靈魂。
人死後有靈魂嗎?我覺得到現在為止,我從任何角度都解釋不清楚,是還是不是?也許信徒能看到,非信徒有排斥這種現象的意誌,所以很難發現。
從宇宙學的角度來說,人類今天只能有壹點點知識,所發現的只能是冰山壹角。為了徹底了解宇宙的規律和神秘的自然現象,人類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目前還只是萬裏長征的前幾步。研究和發現未知世界是人類千百年來的追求。隨著科學不斷發展到更高的水平,我們可以發現和探索未知的事物和世界。
看破世事沈浮的人,努力之後腦袋空空。不要給子孫留下惡名,說到底就是壹場塵埃。
人總是要死的,這是人最終改變的必然結果。有人說,人死了很不幸。我不同意這種觀點。在完成了壹段人生旅程的使命後,自然地結束生命,是壹種幸福的結局。為什麽不幸?說不幸就是不努力。在妳的有生之年,妳有能力做妳該做的事卻因為懶而不去做。人在怨念聲中死去,是很不幸的。
人死了,呼吸停止,血液凍結,大腦的意識形態功能結束,身體開始氧化。下面是簡單的告別儀式和遺體處置。土葬好還是火葬好?我覺得土葬還是好的。第壹,土葬環保。就挖個墳,大概兩米深。在地下慢慢氧化後,變成肥沃的土壤,長出茂盛的植物。美化自然,造福人類社會。第二,感情上比火葬要好。他雖然死了,但總讓人覺得有點慘。所以我喜歡傳統的葬禮。說到火葬,我真的感覺不到好處,就是把屍體化為煙跡補天,骨灰歸塵。有人說安葬占地,我不這麽認為。可以在上面種植樹木和莊稼。
問題是現在的人太註重死後的葬禮了,不需要兩寸多厚的棺材,笨重難搬,又不能長時間氧化。我不需要任何陪葬品。我知道人死了什麽都不能拿,我卻要拿,這樣對死者不好,讓生者痛苦。這不是自找麻煩嗎?吹那個嗩吶是什麽意思?穿那個壽衣我覺得不舒服,帶個腰帶就好了。我壹直想不明白,也理解不了。總覺得現代很多殯葬做法不是孝順,而是浪費真心和真情。
人死了,壹切都應該是廉價的象征性表達,真的沒必要小題大做。這是人為的復雜,繁瑣和浪費勞動和時間的生活。桌子上的肉再大,也和死人沒關系。活著該做什麽,只要做了,就問心無愧,就是孝子。千萬不要讓任何人後悔死而更加重視喪事,浪費金錢以示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