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傳統節日文化內涵散文

傳統節日文化內涵散文

可以參考壹下——民俗是壹種生活,壹種傳承的生活。

沒有文字或人規定我們這樣做,但我們會不自覺地貫徹這樣的生活方式。

民俗來源於民眾,與族群相連。從它誕生的那壹天起,就烙上了群體知識的印記。

民俗孕育了中國之魂,而中國之魂就在民俗之中。

在中國人的心目中,春節是壹個有著無限回味和向往的特殊符號,是中國人獨特的情感寄托。春節是我們中國民俗的集中體現。春節臨近,年味越來越濃。在這個論壇上,兩位學者被邀請談論民俗的話題。

從元旦開始,人們的手機和郵箱裏就充斥著祝福的短信和郵件,而這些都會以拜年的形式達到高潮。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互聯網作為壹個新的平臺,給傳統民俗帶來了新的表現形式,拓寬了發展空間。北京師範大學蔣元倫教授對網絡民俗有全面的解讀。

民俗早已深深融入中華兒女的血肉,千百年來揮之不去。豐富多彩的傳統節日,美麗的民俗,令人驚嘆的工藝,是民俗的精髓。華東師範大學陳教授從生活和文化兩個方面分析民俗,對民俗的意義進行了深刻的剖析。

通常我們認為民俗是傳統的民俗,比如過年怎麽過,年糕怎麽做。其實這只是民俗的壹小部分。民俗的內容要寬泛得多,與生活的關系也更密切。在年輕人眼裏,民俗是過去的事,是壹種誤解。民俗包括過去、現在和未來,民俗並不古老。

民俗是壹種生活。

什麽是“相”,是佛教術語。佛教徒對事物有自己獨特的判斷,比如:火是火焰相,水是流動相;什麽是民俗?民俗是壹種生活,壹種傳承的生活。沒有文字或人規定我們這樣做,但我們會不自覺地貫徹這樣的生活方式。

最熟悉的民俗是春節。妳是怎麽度過的?有人問我:“為什麽我們現在過年的味道很少,而外國人的聖誕節和情人節卻很熱鬧?“事實上,我們的年味變得很濃。上世紀50年代,我七八歲的時候,在過年前半個月,就開始忙著照顧奶奶。正月十五才能休息,差不多1個月,整天有事做。按照傳統習俗,前後要做近60件事:打掃衛生、祭竈、祭祖等。沒有書面規定我們必須做什麽,這是壹種程式化和流行的規範。

民俗不僅集中在節日上,也是流行的不成文的生活方式。就居住而言,我們在城市感受不到,但如果去農村,房子會有壹種特別的風格。江南有壹翼——壹入,方向朝南,左右各有壹翼。為什麽?原因就是我們所說的風水:“左青龍,右白虎”,中間是最適合我們居住的地方。為什麽我們不能或者應該避免打開通往北方的大門?這是壹種生活。我們生活在北半球,冬天從西北吹來的冷風被“白虎”擋住了;春天東南風吹,雨水多,那麽“青龍”也能擋住。中間這個地方利用了天然的防寒防雨空間,這是最早的風水概念,沒有那麽多迷信,不是人們想象的結果。古代沒有空調,如何防寒,如何保持適宜的溫度?當然要看具體環境的選擇。有人認為風水是迷信。當然,風水在發展中確實加入了很多迷信的說法,但我們以此為主流,失去了核心部分,造成了很大的誤解。

民俗學還包括生活技能。有壹份材料說,考古學家挖掘了秦劍,並給它塗上了壹層鉻。專家們註意到,這種鍍鉻的方法在20世紀70年代才在西方出現。秦人是怎麽畫的,不得而知。越王勾踐的寶劍在地下埋藏了兩千多年。在發掘之初,人們發現劍已經彎曲,但當考古學家打開它時,它又神奇地變直了。我們現在可以模仿這把劍的風格,但達不到當時的工藝。

中國古代燦爛文明的發展是依靠大量的生活技能——民俗創造的。可惜我們沒有從題目中梳理出這些技巧。我們古代人也沒註意這個問題,以為強還不夠。尤其是文人,所以就把這些東西隨意扔掉了。這樣,確實是我們國家的壹大損失。今天,我們應該重新認識民俗,不能停留在民俗就是風俗習慣這種狹隘的概念上。

作為文化模式的民俗

從文化上講,民俗是壹種文化模式。這種模式往往是無形的,口頭的,非物質的。但它確實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中,我們更應該關註這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民俗文化現象。比如梁山伯與祝英臺,這是壹個大家都耳熟能詳的美麗故事,在中國家喻戶曉。近年來,《梁祝》正在努力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其實三年前就開始了,但是問題很多,其中壹個就是各地都說朱良是自己的。比如寧波人認為梁山伯是鄞縣(今奉化縣)縣令;上虞人說,祝英臺的老家在上虞;杭州人也認為宋萬書院是主人公求學的地方...其實梁山伯與祝英臺在哪裏並不重要,關鍵是梁山伯與祝英臺反映了中國人在壹定階段的婚姻模式。古代越地女性意誌堅強,朱良是在魏晉南北朝北方文化南遷,由強變軟,發展到儒家之後才產生的。所以“梁山伯與祝英臺”文化實際上反映了社會轉型期壹種新的婚姻文化模式和人們祈求兩性平等的心理,表達了他們對愛情的忠誠和不朽的感情,是中國典型的無形的男女口頭關系。

其實無形的口語模式也不少,不僅是國內,國外也有。我有壹個在澳洲留學的學生,請了壹個當地的老師來家裏吃飯。有壹種湯,老師喝了覺得很新鮮。問他是什麽,他說是壹只野鴨。老師驚呆了,馬上說在澳洲抓野鴨是違法的。這個學生突然意識到他下次必須註意了。沒想到,三天後,罰單來了,動物保護委員會罰了他5000澳元,把他壹年半勤工儉學花的錢都拿走了。在中國看來,這個老師有問題,鴨子都吃了,還抱怨?但是在澳洲,這樣做很正常,老師不舉報就有問題。這也是壹種文化模式,現在更應該重視。

民俗承載著民族的靈魂。

雖然我們現實生活中展示的民俗光怪陸離,豐富多彩,但其深層卻有著這種民俗接受者獨特的活態文化基因。在這種文化基因中,壹種彼此* * *的約定,蕩漾著壹股從古至今具有相同精神內涵的源源不斷的集體意識。由此,它構成了群體——民族和國家的思想精神文化基礎,是民族之魂,是中國之魂的核心。

民俗來源於民眾,與族群相連。從它誕生的那壹天起,就烙上了群體知識的印記。任何民俗,說到底都是壹種群體感受和認同。各民族中最古老的民俗:神話、巫術、圖騰、方言、儀式等人類原生態文化意識圖譜,是群居生活的原始人在相同的生態環境和生活條件下,相同的生理心理機制下的相同約定和共同知識。在人類自我實現的過程中,有壹個文化基因和文化進化的體系,使人逐漸擺脫動物性,使人更具人性。它的根基就像是含金伴生礦的原生態民俗。

民俗本身具有規範後續社會行為和訴求觀念的文化力量。在現實中,它以衣食住行等有形的物化形式和品味、時尚、習俗等無形的心靈表征,溝通了代際之間、壹個歷史階段與另壹個歷史階段之間的連續性和同壹性,構成了壹個社會自我創造和再創造的文化密碼,奠定了人類有序發展的基礎。因此,壹個社會不可能完全打破民間傳統,只能在舊的民間傳統的基礎上進行創造性的改造。壹個國家崇高民族精神的構建也是如此。

從思想文化史的角度來看,人類社會的發展從來都不是完全理性的,而總是在理性與非理性的交織運動中前進。民俗作為壹種傳統,本身就是這樣壹個環節,存在於今天的世代。毋庸置疑,許多源遠流長的民間傳統不再以清晰可辨的形式存在,但並不影響其以壹定的構成和變異形式繼續發展。正是這種內在的規範性傳播,超越了時空的界限,構成了幾代人相同的行為和模式、趣味和愛好,從而積澱了壹個國家內在的民族精神。

有人說,傳統民俗已經過時,只有引進外國現代文化和精神文明,才能重鑄中國之魂。這是不正確的。在建設我們民族的精神文明時,當然要吸收外國的優秀精神文化。但是,代表民族的壹國之魂中華的崇高精神,不可能是外來的,只能是民族固有的。它的根基不在國外,而在我們流傳了幾千年的優秀民俗中。這些民俗所展現的民族精神力量,足以代表《魂動中國》的雄姿。比如《心靈的民俗》中,鳳凰不是梧桐,大鵬展翅填東海木的宏願,精衛和誇父的勇敢頑強與日俱增的悲壯行為,大禹治水的舍己為人,等等,無不令人振奮。在生活和社會的民俗中,重陽節精神至今仍為社會所崇尚,成為全民響應的民族優秀傳統精神。

民俗孕育了中國之魂,而中國之魂就在民俗之中。比如美國,建國才幾百年,也是移民國家,居民來自五大洲四大洋。如何把它們牢牢地粘在壹起,是個大問題。為此,我們設計了壹個又壹個節日和其他習俗活動來實踐和展示美國精神。到目前為止,他們已經過了200多個奇怪的節日。透過這些眼花繚亂、豐富多彩的節日,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明確的動機——試圖鑄造美國之魂。不管這種方法多麽有效,民俗和中國民族精神的靈魂是緊密相連的,這是壹個事實,我們不能忽視它。

  • 上一篇:傳統房屋有幾根柱子?
  • 下一篇:體溫計的種類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