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課題摘要
年九月我校低年級組向區課題組申請了題為《低年級語文作業設計有效性的研究實踐》並於年十月份在區級立項。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語文教師不但要關註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更應關註語文作業設計的有效性。本文針對傳統作業出現的種種弊端,從作業設計的趣味性、個性化、實踐性、拓展性等方面去反思現狀並根據調查到的幾種弊端分析出相應的對策,對語文作業設計有效性進行研究,從而探討出優化語文作業設計的措施。從年十月到年七月我們課題組成員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研究工作,並取得了壹定的研究成果。
本課題總體目標:
通過該課題的研究逐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他們學習的主動性、自主性、積極性;減輕學習上過重、不適當的心理負擔和恐懼心理;創設壹定的條件關註學生的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通過改變作業的組織形式和呈現方式,讓學生富有個性的學習,在豐富多彩的作業內容和形式中獲得自我發展、自我完善,實現完美人格。 並在實踐中轉變教師的教育觀念,尊重學生的個別差異,註重學生個性化的作業方式。
本課題研究的重點是:
1、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創設利於學生發展的氛圍,註重培養學生的作業興趣。
2、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開展他們喜聞樂見的作業形式,讓他們在實踐中培養其作業興趣,讓學生在實踐中創造、發現,促進學生思維力、創造力、想象力的發展階段,學會創造性學習。
本課題的研究主要經過如下幾個階段:
第壹階段:準備階段。第二階段:規劃設計階段。第三階段:教學策略的實踐操作階段。第四階段:結題推廣階段。
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我們得出結論:在教學班中實行“作業設計有效性”的研究與實踐,對於推動學生的語文學習具有不可估量的作業。
二、問題的提出
(壹)課題研究的意義
該課題的研究,有利於提高教師的理論素養和教學實踐經驗,使教師對新課改視眼下語文家庭作業的設計有壹個全新的認識,同時對於學生,好的作業設計對課堂教學的收獲是有益的補充,可以更全面地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語文能力;有利於更好地做到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激發學生的好奇心
和觀察力,豐富學生的課外學習生活,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養成主動積極地學習語文知識的好習慣;有利於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壹些實際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思維力、創造力、想象力的發展,學會創造性地學習。
(二)課題的提出及背景分析:
優化作業設計,實現作業設計的有效性既能鞏固知識又能發展學生的能力、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與意識。《新課程標準》為小學語文教學的整體深化指明了方向,也引領和提升了語文作業設計理念。近年來,全國各地對作業設計方面的研究非常重視。但綜觀目前作業設計現狀:傳統作業設計的種種缺陷仍然有目***睹。為此,本課題組通過對大量課堂內外的作業進行調查、反思、分析歸類和思考,發現了以下幾種常見的弊端。
綜上所述:雖然,傳統的作業設計對學生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方面有壹定的優勢。但它對學生今後的成長卻極為不利的,如果不加以改變必將使作業陷入機械重復的誤區。學生終日陷於“題海“之中,苦不堪言,身心的發展也必將因此受到抑制。所以本課題在對目前作業的設計進行充分調查之後,吸取國內外優化作業設計的理論精華,提出相對應的對策形成合理的作業機制,從而構建科學、高效的課堂教學,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背景2:教師對作業設計有效性的困惑
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常可見這樣的情景:快下課了,教師在學生的叫喊聲中慌慌張張地進教室布置作業,教師的聲音常常淹沒在下課的鈴聲以及學生的喧囂聲中;上完課後讓小老師將作業抄在教室的小黑板上,滿滿壹黑板,學生下課急著抄,中午趴著抄,互相傳著抄……
為系統了解教師對學生作業情況的了解,本課題組擬定了以下幾個問題,並將結果加以歸納,反饋如下:
通過對教師的調查分析發現:許多教師都意識到作業是課程改革的重要載體。但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仍存在著不少弊端。有心致力於作業設計有效性的教師反應:1、批改新課程下的作業加大了他們的批改難度:此類作業對教師的知識結構、文化素養、思辮能力以及新視點的把握等具有很大的挑戰。
2、部分教師在設計作業時,不管面對學生的層次如何壹刀切的實行只有部分優等生能掌握的作業,卻忽略了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刻意拔高作業難度。3、批改作業所需的大量時間造成教師無法深入鉆研教材,優化教學,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
背景3:學生對優化作業設計的渴望
我們課題組擬定了壹份低年級學生作業調查表(詳見附頁)對全校低年級11個班的學生進行了調查,調查發現大部分學生認為做作業並不是壹件愉快的事,作業形式單壹、沒有選擇的自由,成了壓抑學生成長的工具。他們渴望作業形式的多樣化和作業內容的開放性,渴望在作業中放飛自己的理想。另外學生在完成作業過程中缺少必要的自覺性再加上教師對作業又缺少必要的指導,使得作業的有效設計在很大程度上流於壹種形式。
總之在實踐中,仍然出現大部分教師對優化作業設計的片面理解和低效操作,對學生缺少必要的指導。本課題在分析這些低效作業形成原因的基礎上制定出相應的對策進行研究和驗證。從優化作業設計的有效角度摸索出可推廣的對策。
(三)文獻綜述:
“任務學習”認為:學生是作業的主體,作業的設計與指導應該圍繞學生具體的、個性的學習活動展開,而不應是整齊劃壹的。作業的設計必須尊重學生的實際,教學活動開展的需要和學生現有的認知特點。它是教學活動的有機組成部分。它的有效性特指“從壹定的標準來看是最好的”,標準有很多,但最重要的是效果和時間,既提高質量,又不增加負擔。“有效”不等於“理想”,它是特指壹定條件下的最優。作業設計有效性是指教師在設計作業時根據學生的實際和年齡特點,將作業進行最優化設計,讓學生對作業產生興趣,從而提高他們的語文能力。本課題將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分階段研究。
調查歸因找準切入點
作業形式體現多樣性
作業內容突出趣味性
作業評價構建人性化
作業方式力求兼容性
學習是壹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學生的學力差異是頗為復雜且客觀存在的,不同學生感覺作業負擔的標準也是不壹樣的。因此作業布置應該“因材而為”,要考慮學生不同的學習習慣和自學能力,不同的思維和認知特點,不同的基礎和潛力後,科學、合理地安排課內外的學習任務。在考慮適量作業的同時,註意在作業的設計上下功夫。
另外,國內外教學論研究中對作業問題也相當重視如:早期蘇聯的教學論專家凱洛夫、斯米爾諾夫,他們都將作業與課堂教學視為同等重要,把作業研究視為教學論研究的重要方面;美國學者庫柏在世紀八十年代末,出版了專著《家庭作業》對作業的功能與作用進行了大量的研究;我國學者吳也顯在他的著作《教學論新編》中把教材分成三個系統:課題系統、圖象系統和作業系統。
我們課題組成員吸取了任務學習理論的精髓所在,將它與新課程標準下的作業改革相結合,並以此作為我們課題研究的主要理論及依據。在前人的經驗基礎上揚長避短。針對目前作業設計現狀所出現的種種弊端進行調查,同時結合國內外的理論基礎,對調查的弊端反思出相應對策並進行研究,實現作業的優化設計。
(四)研究基礎
我們課題組的區級課題《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生活化研究》已於今年上半年完成。在結題時積累了壹定的經驗如:如何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與經驗,促進其思維力、創造力、想象力的發展,學會創造性的學習等。這即是“識字教學生活化”課題研究的最終目標,又是優化作業設計的宗旨,是它的理論與實踐基礎。因為優化作業設計的“生命力”就是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通過啟發和引導,讓學生以各種形式的作業設計,在趣味性、個性化、實踐性、拓展性的作業中進行創造性地學習和活動,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每位學生都能成為學習的主人。另外,新課程的頒布與實施為優化作業設計創造了重要的契機。學校、家庭、社會已為優化低年級語文作業設計創造了良好的環境,也將會為此創造更佳的條件。
三、研究構想
(壹) 研究內容
1.調查小學低年級語文作業設計現狀,從學生作業有效性出發,分析學生作業的興奮點,尋找
有效地激發學生作業興趣的方法。如利用校園文化資源,構建生活化的課堂、設計創造性的生活化作業等。
2.探尋保持學生作業興趣的方法。當學生的作業興趣被激發起以後,為了穩定和保持這種興趣,也為了獲取他們完成作業效果的反饋信息,可以采用競賽、交流等方法。
3.挖掘教材特點科學地進行作業設計,科學地布置作業。
(二)研究對象
在《作業設計有效性》預試階段和正式實施階段,將年級組的幾個教學班的學生及教師作為研究對象。
(三)研究工具和材料
準備階段:本課題以調查分析為主要方法輔以文獻法、問卷調查法等。調查對象以海門小學低年級語文作業設計為落腳點,分布到各個班的課內外作業設計中去。
實施階段:以行動研究法為主,輔之以個案跟蹤研究。把研究的重點放在課外的作業設計中。根據兩位對照班教師對同壹課文設計的不同作業進行對比比較,結合課題研究,進行分析和對策歸因。保證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和個性化讓作業成為學生成長的壹種需要並開展壹系列活動,並對幾個典型的好、中、差學生建立個案,跟蹤研究,以觀察此研究的效果。
總結階段:以經驗總結法為主。這階段教師將以論文,結題報告等形式對這壹研究作總結,同時展示學生作業實踐、比賽活動等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