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什麽是低碳經濟?

什麽是低碳經濟?

所謂低碳經濟,是指在可持續發展理念指導下,通過技術創新、制度創新、產業轉型、新能源開發等手段,盡可能減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實現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雙贏的壹種經濟發展形式。2010年8月,國家發改委決定在五省八市開展低碳產業建設試點工作。低碳能源體系是指發展清潔能源,包括風能、太陽能、核能、地熱能和生物質能,以替代煤炭和石油等化石能源,減少二氧化碳排放。低碳技術包括清潔煤技術(IGCC)和二氧化碳捕獲和儲存技術(CCS)。低碳產業體系包括火電減排、新能源汽車、節能建築、工業節能減排、循環經濟、資源回收、環保設備、節能材料等。低碳經濟的起點是計算碳源和碳足跡。二氧化碳的重要來源有三個,其中,最重要的碳源是火電排放,占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的41%;增長最快的是汽車尾氣排放,占25%,尤其是中國汽車銷量開始超過美國的時候,這個問題越來越嚴重;建築排放占27%,隨著房屋數量的增加而穩步上升。低碳經濟是碳排放、生態環境成本和社會經濟成本最低的經濟,是能夠提高地球生態系統自我調節能力的可持續經濟。低碳經濟有兩個基本點:壹是包括生產、交換、分配和消費在內的社會再生產全過程中的低碳經濟活動,盡可能將二氧化碳(CO2)排放降至最低甚至零排放,獲得最大的生態和經濟效益;其次,是包括生產、交換、分配和消費在內的社會再生產全過程的能源消費生態化,形成低碳能源和無碳能源的國民經濟體系,保障生態經濟和社會整體的清潔、綠色和可持續發展。從某種意義上說,發展低碳經濟可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延緩氣候變暖,因此可以保護我們共同的家園。所謂低碳經濟[1]是指在可持續發展理念指導下,通過技術創新、制度創新、產業轉型、新能源開發等手段,盡可能減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實現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雙贏的壹種經濟發展形式。低碳經濟是以低能耗、低汙染、低排放為基礎的經濟模式,是人類社會繼農業文明和工業文明之後的又壹次重大進步。發展低碳經濟,壹方面要積極承擔環保責任,達到國家節能降耗指標要求;另壹方面是調整經濟結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發展新興產業,建設生態文明。這是摒棄以往先汙染後治理、先低端後高端、先粗放後集約的發展模式的現實途徑,是實現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保護雙贏的必然選擇。轉向低碳經濟和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徑之壹,就是擺脫以高能耗為代價的“便捷消費”嗜好。“方便”是現代商業營銷和消費者生活中的普遍價值觀。很多便捷的消費方式都在不經意間浪費著巨大的能量。比如,據制冷技術專家估算,超市70%的用電量用於冰櫃,而敞開式冰櫃的用電量比玻璃門冰櫃高出20%。以此計算,壹家中型超市的開放式冷櫃,壹年多消耗4%左右。8萬千瓦時,相當於消耗約19噸標準煤,排放約48噸二氧化碳,消耗約19萬升清潔水。上海約有800家大中型超市和6000家超市便利店。如果大中型超市廣泛使用玻璃門冷櫃,顧客壹年可節約約45210000度電,相當於節約約1。8萬噸標準煤,減排約4。五萬噸二氧化碳。轉向低碳經濟和低碳生活方式的第二個重要途徑是,以“相關節能環保意識”擺脫使用“壹次性”產品的消費嗜好。今年6月,“限塑令”在全國範圍內實施。塑料袋的無節制使用是人們多年來最典型的愛好之壹。要讓戒掉這種愛好成為人們的自覺行為,讓公眾明白“限塑”的意義在於遏制白色汙染,只是壹種“壹維”的環境科學意識。其實,“限塑”的意義在於節約塑料的來源——石油資源,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這是壹種“相關”的節能環保意識。根據中國科技部發布的《國家節能減排手冊》中的計算,全國減少塑料袋10%,可節約生產塑料袋能耗約1。2萬噸標準煤,減排365,438+0,000噸二氧化碳。相關的環保意識不僅可以引導公眾理解“限塑是省油節能”,還可以引導公眾認識到“節水也是節能”(即節約城市制水和供水的用電量),認識到改變使用壹次性產品的消費嗜好與節能、減少碳排放和應對氣候變化的關系。轉向低碳經濟和低碳生活方式的第三個重要途徑是,以消耗大量能源和排放大量溫室氣體為代價,擺脫“面子消費”和“奢侈消費”的嗜好。今年壹季度,全國車市銷量增長最快的是豪華車,其中高端大排量寶馬進口車同比增長超過82%,大排量多功能跑車SUV同比增長48%。8%。相比之下,很多發達國家都願意用小型車和小排量車。倡導低碳生活方式並不反對汽車進入家庭,而是提倡適度使用私家車。日本的私家車普及率為80%,但出行並不完全依賴私家車。在東京,私家車壹般壹年行駛3000到5000公裏,而上海的私家車壹般壹年行駛1。8萬公裏。國內民眾無節制地使用私家車,已經成為炫耀性消費生活的愛好。壹些城市的重點學校門前,壹兩百輛私家車接送孩子,把周圍的路都堵得水泄不通。由於人們片面地將“現代生活方式”的含義理解為“享受電氣化和自動化提供的更多便利”,日常生活越來越依賴於高能耗的電力技術系統。往往幾百米的短距離或者幾層樓的樓梯都是由機動車和電梯驅動的。另壹方面,人們以能源消耗和溫室氣體排放為代價,攝入越來越多的畜禽肉、油等高熱量食物,肥胖發病率也隨之增加。然而,城市中的壹些減肥群體更喜歡在消耗電力的人工環境中消耗體重,如空調健身房和電動跑步機,環境成本是增加溫室氣體排放。轉向低碳經濟和低碳生活方式的第四個重要途徑是全面加強以低碳飲食為主的科學膳食平衡。低碳飲食,即低碳水化合物,主要側重於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入,增加蛋白質和脂肪的攝入。目前,中國人的日常飲食是以水稻、小麥等糧食作物為主的生產形式,是“南稻北稻”的飲食結構。低碳飲食可以控制人體血糖的劇烈變化,從而提高機體的抗氧化能力,抑制自由基的產生,長期來看還會有強身健體、預防疾病、延緩衰老的好處。但由於目前民眾的認知能力和接受程度有限,無法馬上改變。因此,低碳飲食將是壹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但是,我相信隨著人們普遍意識的提高,低碳飲食將會改變中國人的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在全球變暖的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汙染為基礎的“低碳經濟”成為全球熱點。歐美發達國家大力推進以高能效、低排放為核心的“低碳革命”,著力發展“低碳技術”,對產業、能源、技術、貿易等政策進行重大調整,搶占先機和產業制高點。低碳經濟之戰已經在全球悄然打響。這對中國來說既是壓力也是挑戰。挑戰之壹:正在加速工業化、城鎮化、現代化的中國,正處於能源需求快速增長階段,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不能停下來;長期貧窮落後的中國,追求全面小康,致力於改善和提高6543.8+0.3億人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從而帶來能源消費的持續增長。“高碳”和“發展排放”已成為中國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如何保證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而不重復西方發達國家以犧牲環境為代價謀求發展的老路,是中國必須面對的難題。挑戰二:“富煤、缺氣、缺油”的資源條件決定了我國能源結構以煤炭為主,低碳能源資源選擇有限。在電力中,水電只占20%左右,火電占77%以上,“高碳”占絕對優勢。據計算,每噸煤將產生4.12噸二氧化碳氣體,比石油和天然氣分別多30%和70%。預計未來20年中國能源領域的電力投資將達到1.8萬億美元。火電大規模發展對環境的威脅不容忽視。挑戰三:中國經濟的主體是第二產業,這決定了能源消耗的主要部門是工業,工業生產技術的落後水平加劇了中國經濟的高碳特征。據資料顯示,從1993到2005年,我國工業能耗年均增長5.8%,約占總能耗的70%。2005年,采礦、鋼鐵、建材、水泥、電力等高耗能行業的能耗占工業能耗的64.4%。調整經濟結構,提高工業生產技術和能源利用水平是壹個重要課題。挑戰四:作為發展中國家,中國經濟從“高碳”向“低碳”轉型的最大制約是整體科技水平落後,技術研發能力有限。雖然《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規定發達國家有義務向發展中國家提供技術轉讓,但實際情況遠非如此,中國不得不主要依靠商業渠道引進技術。據估計,中國將在2006年國內生產總值的基礎上從高碳經濟向低碳經濟轉型,這將需要每年250億美元的資金。如此巨大的投資,對於尚不富裕的發展中中國來說,顯然是壹個沈重的負擔。
  • 上一篇:壹部結合了傳統和現代技術的電影。
  • 下一篇:使用鐵鍋做飯有哪些好處和作用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